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

鎖定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 簡稱“青軍會”。大革命時期,周恩來和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領導的革命軍人團體。1925年2月1日在廣州成立,主要負責人有李之龍蔣先雲周逸羣徐向前陳賡等人。參加成員是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進步的青年軍人,主要活動是創辦刊物,宣傳革命理論,先後出版《青年軍人》、《中國軍人》、《兵友必讀》等刊物;積極參加反帝反軍閥的鬥爭和反擊國民黨右派勢力的進攻,特別是與孫文主義學會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不斷擴大組織,秘密派人到各地發展會員。設立東北、西北、西南、中原和長江組織部,至1925年秋會員遍及全國各地的軍隊中,1926年4月15日,在蔣介石強行勒令下,陳獨秀妥協退讓,被迫解散。 [1] 
中文名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
別    名
青軍會
成立時間
1925年2月1日
解散時間
1926年4月15日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創辦背景

1924年,孫中山在共產國際的幫助和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制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行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1924年5月在廣州的黃埔島建立了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通稱黃埔軍校)。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葉劍英參加了軍校籌建工作,並擔任教授部副主任。中共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周恩來被派到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聶榮臻惲代英肖楚女熊雄張秋人等共產黨員被派到軍校擔任政治教官或其他負責工作。並從全國各地選派了一批黨團員和進步青年到軍校學習。 [2] 
黃埔軍校成立之初,廣東革命根據地尚不鞏固。一方面,駐粵的滇、桂、湘、贛、川等各軍,競相爭奪地盤,擴充勢力,對孫中山大元帥的命令陽奉陰違。另一方面,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買辦集團頭目陳廉伯勾結陳炯明,從英國運進十萬槍支準備陰謀暴動,妄圖推翻廣州革命政府。 [2] 
為聯合革命軍人,穩定時局,周恩來遂指派一期學生蔣先雲和二期學生周逸羣、王一飛等(均為共產黨員),分別到駐粵各軍校、機關、部隊積極聯繫,很快成立了青年軍人代表會議(會址在國民黨中央黨部)。 [2] 
當時,這一組織甚為簡單,每星期開一次會,由每個單位派兩名代表參加,並輪流擔任主席。此後,感到這種組織有如下缺點:“(一)系一個代表的集團,而不是有實際組織的團體;(二)只限於團體的進行,多不方便,上星期的工作與下星期的工作,沒有連續;(三)因上二種關係,只有開會,沒有工作;(四)組織的分子以軍事學校或軍事機關為單位,不以軍人為單位,使個人無從加入。 [2] 
鑑於上述情況,周恩來與蔣先雲、周逸羣、王一飛等商定,提議將青年軍人代表會議改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得到了黃埔軍校廣大師生的贊同,也得到了青年軍人代表會議全體代表的一致通過。1925年2月1日,以黃埔軍校教職員和學生中的共產黨員為核心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廣州大學正式宣佈成立。到會會員兩千餘人。 [2]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歷史作用

“青軍會”成立之時,“中國現役軍人號稱二百萬”,大多是軍閥壓迫人民的工具。為了啓發其覺悟,團結他們的大多數在革命旗幟下,把中國從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雙重壓迫之下解放出來,周恩來領導“青軍會”“竭力以在軍隊中從事文化政治工作為己任”。 [2] 
在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和周恩來領導制定的“青軍會”宣言、總章中,明確地把“聯合軍隊中的革命分子,不分等級,以擁護革命政府,實現三民主義”,“建立軍隊與民眾間的親密關係,建立各軍隊中相互的親密關係”等,作為該會的宗旨。積極開拓革命軍人運動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先後出版了《中國軍人》、《青年軍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週刊》、《三月刊》、《兵友必讀》等刊物及小冊子。這些刊物和小冊子,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思想和革命道路,宣傳統一戰線和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深受廣大軍人的歡迎。賀龍曾回憶説,我在舊軍隊當旅長駐紮貴州銅仁時,看到周逸羣從黃埔軍校寄給他親友的《中國軍人》、《兵友必讀》等,受益很深,這對我是第二次思想上的推動。 [2] 
“青軍會”還積極向外擴大組織,發展會員。曾秘密派人前往上海、青島、煙台、北京、天津、保定、洛陽等地以及長江一帶的軍隊中進行聯絡,建立通信處;除了已經建立的華北組織部外,還計劃在東北、西北、中原、長江、西南等處,設立組織部。經過年餘時間,該會會員即發展到2萬餘人,遍佈於海陸空各軍之中。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為中國革命軍人運動的中心。 [3]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歷史影響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一次東征作戰中,黃埔軍校的全體會員積極參戰,並組織政治宣傳隊,廣泛向軍隊和民眾宣傳。由於以中國青年軍人聯合全會員為骨幹的東征軍紀律嚴明,殺敵勇猛,被東江人民譽為“為民眾而奮鬥犧牲的先鋒”。在平定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鬥爭中,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發行《兵友必讀》小冊子,在滇、桂軍中廣泛散發,教育士兵羣眾不要為楊、劉所利用。滇、桂軍中的該會會員帶頭脱離叛軍,許多官兵積極響應。由於該會的政治宣傳和革命軍的英勇作戰,叛軍被迅速消滅。此外,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還與廣東各界羣眾一起,積極參加五卅運動反奉倒段運動。 [3] 

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被迫解散

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老右派林森鄒魯等人的反共活動甚為猖獗,於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召開所謂“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公開反對三大政策和統一戰線。黃埔軍校孫文主義學會分子聞訊忘形,與“西山會議”遙相呼應,瘋狂進行反共活動。“青軍會”遵照周恩來指示,立即發電聲討,指出:“西山會議乃反革命之充分表現”。接着,蔣先雲在《中國軍人》第八期上發表《怎樣做革命派》一文,進一步揭露“西山會議”反共反人民的實質。 [2] 
為了控制“青軍會”的活動,1926年2月2日,蔣介石召集該會和孫文主義學會負責人聯席會議,提出四條規定:“(一)兩會幹部準互相加入;(二)兩會在黨校及黨軍須承本軍校校長及黨代表之指導;(三)團長以上高級長官,除黨代表外,不得加入兩會;(四)兩會會員彼此有不諒解時,得請校長及黨代表解決之。”對於蔣介石這一陰謀詭計,“青軍會”洞察其奸,概不採納。 [2]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一手陰謀策劃了“中山艦事件”,逮捕了海軍局長李之龍等50多名共產黨員。周恩來得悉,立即率領部分青軍會員趕至出事地點,當面質詢蔣介石無理扣押共產黨員,破壞國共合作的罪行。不久,蔣介石即以“青軍會”與孫文主義學會的鬥爭有違“親愛精誠”的校訓為藉口,強行命令解散這兩個組織。由於陳獨秀的妥協和退讓政策,“青軍會”被迫於1926年4月15日宣佈解散。 [2] 
參考資料
  • 1.    尚海.民國史大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138
  • 2.    孫建軍,朱志敏主編;王國軍,張鳳東副主編.1921-2011中國共產黨九十年曆程 合作北伐.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215-220
  • 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一室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註釋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