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鄉村發現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鄉村發現》帶着泥土的芬芳,在時代的召喚下於2006年金秋應運而生,以其獨特的風采展示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全景。它由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湖南省新農村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主辦,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每季出版(全年共4輯),每輯定價25元,全年定價100元。 [1] 
中文名
中國鄉村發現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社會
主辦單位
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湖南省城鄉一體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新農村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
編輯單位
湖南人民出版社
創刊時間
2006年
出版週期
季刊
定    價
25 元
主 編
黃建國、劉建武、朱有志
執行主編
陳文勝
副主編
王文強 陸福興 劉亞平(特邀)

中國鄉村發現委員會人員

王小映(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王東京(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教授)
王曉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景新(浙江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馬曉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孫立平(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朱 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吳 毅(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教授)
宋亞平(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宋洪遠(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張佔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
張玉林(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曉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張紅宇(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教授)
張德元(安徽大學農村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博士生導師)
李 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李小云(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
李遠行(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李建華(湖南城市學院院長、教授)
李昌平(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院長)
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杜 鷹(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杜志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
陳 潭(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房 寧(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姚先國(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趙樹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鍾甫寧(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唐仁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常委、區政府副主席)
徐 勇(華中師大政治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秦 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郭 瑋(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司長、博士)
曹錦清(華東理工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黃季焜(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黃祖輝(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温思美(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温鐵軍(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
蔣建農(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韓 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2] 
蔡 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3] 
潘 維(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簡要介紹

《中國鄉村發現》立足於三農第一線,定位於為三農理論與實踐打造一個“想説就説,想寫就寫,想看就看”的舞台,構築一個農村研究“官、學、民”三者互動的平台,提供一個“為基層和農民説話、説基層和農民的話、讓基層和農民自己説話”的陣地,成為一個基層幹部、未名學者、在校學生以及關注三農問題的普通民眾發出聲音的講壇,因此,它得到了讀者、決策層、理論界的一致好評,已成為國內研究農村問題、瞭解農村信息的重要理論讀本和參考資料,成為湖南唯一定期向全國出版發行的知名三農品牌讀物。

中國鄉村發現創辦背景

隨着黨中央“新農村建設”戰略目標的提出,併發出了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號召,三農問題不僅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因此,需要良好的媒體平台給決策者、三農一線的實踐者和理論研究者以及廣大農民進行廣泛深入地探討和交流。理論是灰色的,只有實踐之樹常青。實踐最需要的地方,也是理論發展最有前途的地方,也只有來自實踐的理論才能是人類正確的認識。三農理論和政策的“鞋子”是給農民穿的,“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農民自己最清楚,我們無疑要更多地傾聽農民的意見。基層幹部是所有的三農理論和政策的具體實踐者,也就是幫農民穿“鞋子”的人,“鞋子”合不合腳基層幹部也同樣最清楚。因此,創辦本刊物,使三農問題的研究深入農村的基層,使三農問題的理論服從實踐的需要,使三農的學術思想成為民眾呼聲的集中反映,從而使本刊物成為國家與社會的橋樑,成為政府政策的先導,推動三農理論為農村基層實踐服務。與其他類讀物相比,當前在國內面向基層和農民的、面向具體對策性研究的很少,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而面向三農、面向基層的定期出版的讀物就更少,對於廣大縣鄉基層和農民來説,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給本書的編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國鄉村發現主辦情況

主編簡介
陳文勝,男,湖南省衡陽縣人,研究生學歷,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現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科研處處長兼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鄉村發現》執行主編,湖南新農村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執行秘書長、湖湘三農論壇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作訪問學者。主持創辦的三農通俗讀物《中國鄉村發現》已經成為湖南唯一定期向全國出版發行的知名品牌,主持創辦的三農學術網站“中國鄉村發現網”榮獲2007年“中國農業網站100強”稱號。主持創辦的“湖湘三農論壇”已經成為國內享有盛名的三農學術論壇,是全省乃至全國三農問題研究、學術交流、推介的重要平台。應邀到中共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共長沙市委中心學習組、湖南省農辦、湖南師範大學等地作專題學術報告50餘次。主持省級以上課題5項;完成獨著3部:鄉村債務的危機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鄉鎮視角下的三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新農村建設熱點難點着力點》(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年)。完成編著40部:主編三農通俗讀物《中國鄉村發現》(1-16輯,湖南人民出版社 17-20期 紅旗出版社 19期,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鄉村建設》(1-4輯,紅旗出版社),《湖湘三農論壇2008·長沙》(紅旗出版社),《湖湘三農論壇2009·常德》(紅旗出版社),《湖湘三農論壇2010·邵陽》(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三農論壇2011·衡陽》(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三農論壇2012·株洲》(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湖南新農村:名人·名村·名鎮》(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011年),《中國農村發展的歷史跨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新型農民能力培養》(1-5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在《光明日報》發表《四個轉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內在一致性》、《國民經濟轉型必須從三農突破》等3篇論文;在《中國農村經濟》發表《世界金融危機下的農民增收與扶貧》、《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現實困境》等論文;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在2009年榮獲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省哲學社會科學特別獎”。
編輯經驗
主編、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陳文勝研究員自2006年下半年開始主編《中國鄉村發現》系列叢書,已經連續出版21輯。該叢書面世六年,以其敏鋭的視角、樸實的文風、精美的設計,迅速得到了讀者、決策層、理論界的高度評價,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現國家税務總局局長肖捷,國家計生委領導等親自批示,還得到了中央農辦陳錫文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韓俊副主任的大力支持,不僅應邀擔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而且給予各方面的關心和指導。2012新年之際,陳錫文主任和韓俊副主任發來評語,高度肯定《中國鄉村發現》所作出的努力,並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許多基層幹部和羣眾都紛紛來信稱讚和肯定,目前該叢書已成為三農研究的重要理論讀本和參考資料,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通過主編《中國鄉村發現》系列叢書,積累了豐富的辦刊經驗,組建了一個經驗豐富的編輯管理團隊。
主編單位在該學科、該領域方面的優勢
主辦單位省農村發展研究院是集新農村建設理論研究、決策諮詢、成果運用於一體的綜合性、應用型的三農研究機構,2007年被批准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目前有核心研究人員21人,其中有研究員、教授11人,副研究員2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3人;博士後3人,博士15人。研究人員以中青年專家為主體,其中30-50歲的中青年專家佔55%,學科齊全,涵蓋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法學等,結構合理。已出版《湖湘三農論壇》、《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新型農民能力培養》等29部,出版個人專著《鄉村債務的危機管理》、《鄉鎮視角下的三農》、《新農村建設熱點難點着力點》等13部。近年來,承擔了關於農村問題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際一般社科基金課題8項,省社科基金課題等省級一般課題10餘項、國際課題1項。在《光明日報》、《中國農村經濟》、《中國社會科學內刊》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有15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全文轉載,多項成果被省委、政府領導批示並報送國務院,農村經濟發展研究方向,業已在湖南農村進行了多項應用對策研究,均被基層黨委、政府所採用,在省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中國鄉村發現期刊定位

中國鄉村發現編輯方針

一是緊緊圍繞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戰略部署,立足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踐,突出研究新農村建設中的若干重大問題和鄉村治理結構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廣泛收集國內外農村建設的相關資料和信息,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二是整合新農村建設研究的諸方力量,形成一支以專職研究人員為核心層,以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專家為緊密結合層,以地市、縣鄉基層有豐富實踐和理論興趣的幹部、專家為延伸的作者隊伍,構建一個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有機結合的作者團隊,形成一個多層次的讀者和作者網絡;把本刊建設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離不開的新農村建設思想平台,農村基層幹部用得上的新農村建設理論期刊。三是以新農村建設為視角,注重鄉村社會調查,立足湖湘文化,着眼鄉村實踐,及時反映農村社會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總結基層實踐經驗,傳遞基層民眾的心聲,突出湖湘特色,把刊物辦成影響全國新農村建設的精品讀物。

中國鄉村發現主要內容

提供國內外農村問題研究的新成果;反映新農村建設的新動向、新問題;交流新農村建設實踐的新經驗;刊登農村問題短論和鄉村隨筆;開展對新農村建設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的述評;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理論研究和政策宣傳。

中國鄉村發現編輯定位

立足三農第一線,真實記錄農村真人真事真情感,淋漓展現鄉村新風新貌新氣象,為三農的理論與實踐打造一個“想説就説,想寫就寫,想看就看”的舞台;珍惜每一個不同的聲音,營造一種百家爭鳴的氛圍,構築一個農村研究“官、學、民”三者互動的平台;注重實證調查研究,展現鄉村原生態,提供一個“為基層和農民説話、説基層和農民的話、讓基層和農民自己説話”的講台;挖掘鄉村問題背後的病根,為政府科學決策貢獻智慧,成為一個基層幹部、未名學者、在校學生以及關注三農問題的普通民眾發出聲音的陣地。政府官員孜孜不懈的執政實踐,專家學者上下求索的理性追問,普通民眾樸實無華的心聲表白,將在這裏相互傳送、彼此呼應;政策的理性與光芒,思想的堂奧與啓蒙,實踐的快樂與困惑,將在這裏碰撞火光、交相輝映。

中國鄉村發現欄目設置

主要設“三農資訊”、“專稿”、“時政解讀”、“熱點事件”、“縣鄉連線”、“三農論劍”、“農村萬象”、“法制經緯”、“前沿報導”、“海外窗口”、“觀點精選”、“想説就説”、“走遍鄉村”等欄目。

中國鄉村發現選稿取向

首先,注意文章可讀性,嚴格控制文章篇幅,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殊文章不超過5000字。其次,注意每一輯的作者身份構成,專家學者、基層幹部、大學生、農民等必須結構合理。再次,注意作者的區域構成,各地區都要有相應的代表性作品,中央到省市縣比例也要協調。最後,每一輯要有相對集中的一個話題,注重問題解決方法的發現,而不是發現問題本身。注重實踐研究,注重田野調查,注重問題發現;通俗易懂,突出實例和數據,而非教條和空談。凡基層幹部和農民的來稿優先錄用,與鄉村無關或純理論文章謝絕(文學作品一律謝絕)。

中國鄉村發現市場定位

一是讀者羣體。以縣鄉基層幹部和農民為主要讀者羣體,兼顧農村政策決策部門、職能部門幹部和三農問題研究人員、高校學生以及關注三農問題的普通民眾。二是國內同類讀物的數量、現狀。目前我國面向三農、面向基層定期出版的同類讀物很少,本書是湖南省唯一的一個。全國有9億多農民,2862個區縣,41636個鄉鎮、街道,面對數量龐大的讀者羣,本書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中國鄉村發現經營方式

一是管理組織架構。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成立專業的編輯團隊,提供有力的業務保障。湖南人民出版社規範刊物的內部管理,建立一個市場營銷以及行政管理隊伍,提供持久的經費保障。二是稿件來源及質量保證機制。稿件依託被評為“全國農業網站百強”的“中國鄉村發現網”以及中心建立的全國範圍的專家學者聯繫網絡等途徑進行組稿,目前《中國鄉村發現》叢書編輯部和“中國鄉村發現網”收到全國各地發來的各類農村問題來稿平均每天達50餘篇,完全能夠確保本刊得到優質的、充足的、全面的各類稿件。《中國鄉村發現》叢書已經出版16輯,編輯部的審稿制度已經逐漸成熟,為創辦本刊形成了較好的質量保證機制。三是明確雙方責任。省農村發展研究院負責編輯、組稿、稿酬及樣書的郵發;湖南人民出版社負責出版、印刷、發行、推廣等費用,並每輯交向省社科院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500本書,作為編輯費和稿費,以及辦公費用。

中國鄉村發現社會影響

領導視察
2008年3月7日下午,湖南省副省長郭開朗在朱有志院長等領導的陪同下,到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新農村建設中心視察,中心全體成員進行了接待。郭開朗副省長認真觀看了中心成果展覽欄,對中心成立以來取得的工作成績表示肯定。同時,陳文勝向郭開朗副省長贈送了中心成員的部分專著和《中國鄉村發現》等學術著作。
領導批示
《中國鄉村發現》第1期出版以後,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影響,受到了廣泛好評。
2006年12月3日,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肖捷對《中國鄉村發現》作出重要批示:“我期待着這份刊物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真知灼見,希望今後每期都送我一份閲讀。”
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
三農通俗讀物《中國鄉村發現》已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全文收錄。 [4] 
主管部門評價
由湖南省社科院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主辦的三農系列通俗讀物《中國鄉村發現》自去年1 O月出版以來,以鮮明的鄉土氣息和現實的全景寫真,融理論性與現實性於一體,受到農村基層幹部羣眾的喜愛。
代表性。《中國鄉村發現》作者隊伍中,既有決策者和專家學者,也有來自農村第一線的基層幹部和農民,圍繞農民和基層幹部的所思所想所盼,着力打造一個“想説就説,想寫就寫,想看就看”舞台,以凝聚中國三農研究和實踐的鄉土力量,發掘新農村建設的鄉土資源,反映基層幹部羣眾的真實心聲。
現實性。《中國鄉村發現》立足三農第一線,注重實證調查研究,絕大多數都是直接反映農村現狀的“第一手材料”。如“鄉村故事"和“一線紀實"裏的《糧販子的故事》、《農民為誰修路》等,主要是講述和記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與案例;“星村縱攬”裏的《南街村的辯證法》、《仁山村的新農村實驗》等,主要是介紹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湧現的先進典型及具體經驗和做法;“縣鄉連線”裏的《鄉鎮改革不宜推行黨政合一》、《鄉鎮主要領導在幹啥》等,主要是由縣鄉村幹部就農村出現的具體問題所做的政策思考;“調查報告”裏的《農村外出打工妹遭遇侵害調查》、《農村留守老人亟待關注》等,主要就農村各方面的現狀做實地調查與理論思考;“海外窗口’’裏的《從牛圈裏走出來的印度新鄉村》等,主要介紹國外鄉村治理的相關情況與經驗;“想説就説”、“特別關注”裏的《誰讓我們的耕地荒蕪了1 5年》、《一個普通鄉鎮幹部看鄉鎮改革》等,是為直接反映農民和基層的心聲、為農民和基層排憂解難的“焦點訪談”。在注重“田野”調查的同時並不排斥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比如設置的“深度觀察”和“一家之言”欄目,就是由相關專家學者就某一問題從理論上予以解讀分析,並提出關乎農村未來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以引起讀者思考。此外,文章的鄉土風味很濃,儘量體現語言體系的鄉土化、通俗化,雅俗共賞、內容樸實、文風清新,實現了理論性與可讀性的高度統一。
建設性。《中國鄉村發現》刊登的文章,大都直面當前農村現實,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設想。如《如何釐清土地30年承包不變政策內涵》、《如何處理部分農民税費尾欠》等等,都是農村工作者在基層常常被問及而無法回答的問題,也是文件、會議以及報刊文章關注不夠的問題,而《中國鄉村發現》站在客觀、理性、負責的立場從正面予以提出,並進行了嚴肅探討。《中國鄉村發現》不僅突出新農村建設中的問題發現,而且更多地注重於問題的解決。作為一個國情差異性非常大的國家,需要面對現實的對策研究,尤其是針對農村具體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對策研究。《中國鄉村發現》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為決策者提供建議,一方面關注農民的養老、就醫、科技、文化、治安等社會焦點,不斷挖掘和敏鋭發現農村社會的新問題,對農村存在的問題毫不遮掩地進行披露;另一方面,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維護社會和諧的高度,通過提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政策措施,達到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目的。
——湖南省委宣傳部理論閲評員
名家評價
中國鄉村發現 中國鄉村發現
《中國鄉村發現》是一份面向“三農”、服務“三農”的讀物。讀物文風樸實,案例豐富,可讀性強,參考價值較高。
希望讀物更多地關注土地產權、徵地制度、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耕地保護等農村土地管理問題,為完善我國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提供更多鮮活經驗和對策建議。
——吳太平國土資源部調控和監測司 副司長、副研究員
“讓基層和農民自己説話”列為《中國鄉村發現》的宗旨,實為非凡之舉。該刊近年來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鄉村有較大幫助。建議在論題和話題領域方面進一步擴展,不僅讓農民能夠為自己説話,也能夠讓他們發表更宏觀一些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主張。
——張玉林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立足服務“三農”,為決策者、研究者、實踐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探討的平台,在解讀中央政策、傳遞基層信息、交流創新經驗、指導“三農”實踐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全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建議《中國鄉村發現》今後更多關注城鄉統籌發展的理論探討和實踐進展,更多探討城鎮化、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等重點問題,更多地研究、分析、反映農村社會問題,更多刊載反映基層鮮活實踐,有事實、有數據、有分析的調查報告和經驗總結,在農村改革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孔涇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 司長、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立足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貼近農村實際,反映農民呼聲,維護農民利益,研究實際問題,探求發展規律,提出和研討了很多具有重大實際意義的問題,對於完善農業政策,指導農村工作實踐,促進學術繁榮,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是一本理論研究工作者,實踐工作者乃至農村基層幹部羣眾喜愛的、不可多得的好刊物。
——曹國英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會建設司 巡視員
《中國鄉村發現》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途徑、新模式,為全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服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雜誌。發表的文章注重鄉村實踐,立足田野調查,注重問題發現,觀點鮮明,文風活潑,不拘一格。雜誌中的多篇文章作者是來自基層的幹部和普通百姓,反映了對中國鄉村的深度關注與質樸情懷。願《中國鄉村發現》繼續為“三農”理論於實踐界打造一個“想説就説,想寫就寫,想看就看”的平台。
——王東京 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 主任、教授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農業經濟類的刊物若能集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於一體,反映農村經濟社會現象,引發讀者思考,一定會深受歡迎。令人欣慰,這個願望通過《中國鄉村發現》得到了實現,可喜可賀。
祝福《中國鄉村發現》在新形勢下,發展壯大成為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最優秀的刊物。
——張紅宇 農業部產業政策於法規司 司長、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讀物是一本關注“三農”,研究“三農”的雜誌,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聚焦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對當前“三農”的重大問題、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所取得的一些觀點、結論、建議具有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是一份值得閲讀、保存的讀物。
——馬曉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 副院長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是一本十分難得、特色鮮明的刊物。宣傳政策有針對性,反映問題有現實性,總結經驗注重可操作性。作者來源廣,文章內容詳盡範圍寬,可以説是上下交流的場所,是理論與實踐碰撞的園地。絕大多數文章都體現了短、精、實得特點,信息量大,有不少文章內容十分生動、鮮活,給人啓發,逼人思考。
——郭瑋 國務院研究室農村經濟研究司 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定位於為三農服務,體現了創辦者圍繞黨和政府工作大局開展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讀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仍有一批人身體力行的圍繞為農民説話,説農民的話,讓農民自己説話而踏實努力,讓人懷有敬意,並看到國家希望。
希望《中國鄉村發現》能多發現些真問題,研究些真問題,推動些真問題的及早解決。從文章的內容來看,有一些非常有價值,成為三農問題的重要參考文獻,預祝該讀物能夠做出成績,成為全國三農品牌讀物,為中國農民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貢獻。
——張佔斌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 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是一本很有特色的雜誌,它着眼於中國鄉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探索規律、發展學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有關黨政部門提供政策建議,是一本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話事業有益的雜誌。
另外,這本雜誌文風很好,文章簡潔,言之有物。
——房寧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讀物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將理論與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密切結合,讀物上發表的文章具有理論研討、實證分析和政策建議多方面的功能。讀物有理論和探索性、政策可行性、實踐的鮮活性,是一套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的讀物。
——張曉山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員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發現中國鄉村!
《中國鄉村發現》以樸實的文風,細膩的筆調描畫鄉土中的人、物、事,吹起了底層中國研究的一股清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鄉土讀物!
《中國鄉村發現》構築了“官、學、民”互動的平台,是瞭解農村、研究農村的載體,更是發現農村新人新事的“出聲筒”和“放大器”。
我們希望《中國鄉村發現》能透析農村、農民、農業的真問題,能以圍觀的視角打量鄉土社會,強化案例研究和實證分析,深入開展微觀研究和深度研究。
洞庭天下水,湘江北上飄,芙蓉國裏盡朝暉,數風流讀物還看《中國鄉村發現》!
——陳潭中南大學政治學院副院長教授
在中國,只有真正瞭解農村、農民、農業,才能瞭解整個中國,才能發現中國所有進步和問題的本質所在。
《中國鄉村發現》在這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延着這條道路繼續努力,繼續鄉村的發現。
——黃祖輝浙江大學中國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立足“三農”現實問題,注重案例和實證研究成果結合,為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與專家學者的交流和溝通搭建了平台。該雜誌所刊文章短小精幹、文風樸實、觀點明確而具新意,具有較強的鄉土氣息,是一份具有較高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和可讀性的讀物。
——王景新 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是一本滿值得閲讀的雜誌。首先是雜誌的文風,文章很短,很貼近農村現實;其次是及時,文章所反映的問題多是及時的反映了農村當前所出現或面臨的問題。在雜誌編輯出版過程中,雜誌吸引了一批來自基層的作者。這些作者恰恰又是在第一線思考農村問題的人。
——王曉毅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以服務於農村改革發展為己任,多年來發表了大量觀點新穎鮮明、政策意義較大、具有理論特色和實政基礎的文章,收到社會和學界的好評,是一套很有自己特點和風格的受歡迎讀物。
——李培林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這本讀物致力於溝通理論和實際,關注農村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文風樸實,可讀性強,確實是一本富有特色,具有較大社會和學術意義的好刊物!
——曹錦清華東理工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以往歷期

《中國鄉村發現》(第1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3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4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5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6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7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8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9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0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1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2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3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4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5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6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7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8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19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0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1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2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3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4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5輯)
《中國鄉村發現》(第26輯) [5] 
《中國鄉村發現》(第27輯) [6] 
《中國鄉村發現》(第28輯) [7] 
《中國鄉村發現》(第29輯)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