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

鎖定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簡稱:中企評)是原業務主管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於1991年發起成立、民政部註冊、唯一具備企業評價資質的國家級社團法人組織。理事會成員由著名經濟學家、專家學者、企業家及關心與支持企業評價事業的各界知名人士自願結成。
中文名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
外文名
China Enterprises Evaluation Association (CEEA)
簡    稱
中企評
登記單位
民政部
屬    性
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社團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15號院2號樓608室
黨建機關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協會簡介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是由具備一定的行業規模、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實踐成果的企業、管理規範且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各級社會組織、具備企業評價研究實力的科研機構以及熱心於參加企業評價研究的企業家或企業高管、從事企業理論研究並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學者、關心與支持企業評價事業的各界知名人士自願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社會團體,是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的登記管理機關是民政部,黨建領導機關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接受登記管理機關、黨建領導機關、有關行業管理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歷史沿革

1985年,《管理世界》中國企業評價中心(中企評前身)成立;
1988年,建國以來首發“中國500大”榜單,涵蓋:最大工業企業、最佳經濟效益企業、最大建築業企業、最大服務業企業、最大私營企業;
1989年,承辦中國工業40年成就展;
1991年,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成立;
1994年,承辦中國改革開放15年企業發展成就展;
2002年,奧組委委託《2008年北京奧運會潛在贊助行業及企業調研分析報告》;
2009年,首發“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系列”報告;工信部委託《新中小企業劃型標準研究》;工信部委託《中小企業產業集羣研究》;
2011年,完成《知識產權白皮書》 ;交通部委託《新一代智能運輸技術發展戰略》;
2012年, 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主持 “中德中小企業太倉示範園區戰略規劃”;
2013年,工信部委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指標體系研究》;成為首批“工信部中國企業領軍人才培訓 班”委託培訓單位之一;
2014年,發佈《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北京市海淀區區委宣傳部委託 《北京市海淀區三山五園建設規劃課題》;
2015年,發佈“2015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強”報告;
2016年,主辦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 ——“十三五”期間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主辦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宏觀經濟形勢國家知識產權局委託《知識產權強企指標體系構建》課題研究;
201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取消與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業務主管關係;
2018年,主辦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新時代宏觀經濟形勢;開展“中國企業信用等級評價” ,委託深圳市中品信用技術有限公司承擔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的運營支撐工作;完成《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評價及治理結構研究》 ;發佈“2017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優”報告;發佈“2018綠金企業社會責任100優”報告;
2019年,主辦第十七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化挑戰;主辦由國家能源局指導,國家電投聯合舉辦的“中國能源發展高層論壇”;開展“工信部2019-2020年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中企評(青島班)”的培訓工作;舉辦四期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政企座談會(公益性);
2020年,主辦第十八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佈“2019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優”榜單;與工信部人才中心合作開展中小企業領軍人才“抗疫情·責任擔當示範企業”在線企業評價活動;發佈《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2.0)》;舉辦首屆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佈會;發佈《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展報告》;發佈“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榜單;舉辦第六屆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理事會換屆大會;
2021年,主辦“2020-2021 年度工信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人工智能+ 方向專題班”;先後發佈《中國新經濟企業評價準則》(T/CEEAS 001-2021)、《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T/CEEAS 002-2021)、《中國印·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標準》(T/CEEAS 003-2021)、《企業合規師職業技能評價標準》(T/CEEAS 004-2021);主辦第十九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格局;成立“AI 評價專業委員會”、“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專業委員會”、“企業合規專業委員”、“數字體育文旅專業委員會”;發佈”2021新型實體企業100強“榜單;完成撰寫《河南省中小企業技術轉型研究報告》。
2022年,發佈2022《中國新經濟企業評價準則》(T/CEEAS 001-2022);發佈《企業合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T/CEEAS 002-2022);發佈“2021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榜單及《發展報告》。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協會宗旨

堅持公正的評價原則、探索科學的評價體系、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為企業發展提供諮詢服務。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組織體系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員代表大會是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每5年召開1次。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詳情可參見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章程)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組織構架,如圖: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組織構架圖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組織構架圖
內設7個機構,7個分支機構,如下:
分支機構
名稱
主要職責
辦公室(秘書處)
負責協會整體運營、綜合管理、會議管理、後勤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黨務工作。
財務部
負責預算管理、記賬管理、核算管理、考核管理、資金收付、税務申報。
評價工作部
負責學術研究、評價、研究項目開發實施,項目質量保障,技術管理,滿意度調查。
對外聯絡部
負責培訓業務的開發與實施,配合評價、研究業務的開發與實施。
管理諮詢部
負責管理研究、諮詢業務開發實施、項目質量保障、滿意度調查。
政府事務部
對接國家部委、國家級智庫的邀請與合作;對接理事會顧問、副會長以上單位的疏通與服務;對接國家級主流媒體的協作與宣傳。 建立協會上述機構的定向溝通機制,彙總各方對協會發展的建議與意見,反饋協會理事會、執行局的工作計劃及調整方案。
會員工作部
負責會員管理、會員服務、理事會。
中國產業經濟動態編輯部
負責《中國產業經濟動態》的信息採集、編輯、印刷、發佈及會員寄送工作。
分支機構
名稱
主要職責
學術委員會
由來自於政、產、學、研及企業界的知名專家、學者組成,旨在保障協會開展的學術研究、信息交流、評價發佈、諮詢培訓、國際合作等工作的專業水平和學術高度,為協會承接政府及企業諮詢課題、編制團體標準、調研重點企業提供學術指導與專業諮詢。
中國印品牌評價專業委員會
開展品牌基礎理論、價值評價、發展指數等研究應用,進行市場品牌調研及數據採集工作,組織實施企業品牌評價的市場拓展,發佈中國印品牌價值評價結果以及品牌發展指數,輸出“中國印”品牌標識,讓世界分享中國印;匹配技術及運營團隊;為會員企業提供相關會員服務;負責企業申報材料的輔導諮詢等綜合服務。
信用專業委員會
負責企業信用評價的市場拓展;匹配技術及運營團隊;為中企評發展會員企業,並配合中企評向會員企業提供相關會員服務;負責企業申報材料的輔導諮詢等綜合服務。
AI評價專業委員會
基於國內外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整合,促進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供參考建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企業合規專業委員會
在依法治國、依法治企的大背景下,為了推動企業合規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建設,促進企業合規人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協會於2021年9月成立企業合規專業委員會。聘請法治日報社《法人》雜誌總編輯賈寶元擔任專委會主任(簡稱:專委會),主持專委會日常工作實務。
數字體育文旅專業委員會
開展數字體育、文旅相關產業經濟研究、政策諮詢、培訓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等,推進數字體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和引領。主要業務包括承擔數字體育、文旅產業的企業評價研究項目、開展數字化體育賽事及文化活動、數字化應用設備及技術的研發等。
醫藥健康專業委員會
規範引導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支持和促進我國醫藥健康產業經濟的學術研究和技術開發,積極開展國際和國內專題領域互動交流,促進我國醫藥健康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兼具“智庫”與“協會”雙重屬性,匯聚宏觀經濟學者和醫藥健康產業專家,以行業指數編制、企業評價、發佈“榜單”、開展智庫活動、承接有關部委課題研究等為主要功能。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業務範圍

(一)借鑑國際知名評價機構的發佈方法和經驗,開展學術研究。包括:不斷研究完善中國企業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制定社會團體標準及相關評價準則;研究宏觀經濟及區域產業經濟,並適時發佈研究報告、指數、評級等研究成果;建立數據庫和查詢系統,廣泛開展信息合作,完善企業評價大數據體系;受政府有關部門委託,主持或參與各種標準的制定、修訂、發佈,適時推出不同行業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
(二)促進大數據應用,開展信息交流。包括:基於公開披露數據,與大數據公司開展行業、地區經濟發展的統計工作,收集、分析、發佈相關信息,助力行業研究;會同政府有關部門並根據授權開展國民經濟統計有關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發佈等工作。
(三)針對不同行業及領域,適時開展企業評價、企業評級、企業認證、企業信用評級、產業園區評價、經濟開發區評價、城市評價以及案例研究,併發布測評結果及報告;接受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委託,編制相關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可根據需求,開展數據採集、資料整合,發佈測評結果及相關報告;
(四)承接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委託,進行資信調查、市場調研、企業診斷、招標評審、資信審核、入圍審核、項目評估、行業發展預測、城市發展規劃、產業園區規劃、政策文件編制、管理制度撰寫、商業模式設計、商務中介等服務工作;
(五)與政府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管理培訓、職業培訓、教育培訓,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開展培訓認證、職業資格認證等服務;
(六)建立與國際知名評價機構及資信組織的合作關係,開展企業評價國際交流與研究;
(七)服務產業發展,舉辦政企座談、學術沙龍、論壇、會議、研討會等交流活動;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舉辦相關展覽、博覽會、交易會等;
(八)依照有關規定,定期編輯發行內參資料《中國產業經濟動態》(半月刊);
(九)反映會員需求,協調會員與政府、社會組織的關係,維護其合法權益;
(十)發佈各類與企業評價相關的評價、評估報告。
業務範圍中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須經批准的事項,依法經批准後開展。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建設成就

上世紀80年代末中企評首開中國企業評價之先河,曾會同國務院各有關部委,按照國際慣例連續8年發佈了“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最佳經濟效益中國建築業500家、中國服務業500家”,撰寫出了一系列綜合和專項分析報告,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2000年以來,中企評先後開展了“成長型中小企業”、“企業自主創新”、“大企業國際競爭力”、“上市公司競爭力”、“知識產權強企”、“企業社會責任500優”等一系列評價體系的編制工作,並出版各類評價報告。上述評價研究對推動我國企業轉型創新、國際化競爭以及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實證性依據和參證。
協會曾會同國務院各有關部委,按照國際慣例連續8年發佈了中國500強最大工業企業,最佳經濟效益企業、服務業企業和建築業評價結果,對我國工業、交通通信業、金融業、建築業、商業、旅遊業、進出口貿易等各行業企業規模、效益進行了詳盡的分類、對比和評價,撰寫出了一系列綜合和專項分析報告,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
2000年以來,協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委,開展了“成長型中小企業”、“企業自主創新”、“企業社會責任”、“大企業國際競爭力”、“上市公司競爭力”、 “知識產權強企”等一系列評價體系的編制工作,並出版各類評價報告。上述評價研究對推動我國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理事成員

理事長:
侯雲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執行常務理事:
謝伏瞻 國務院發展研究室主任
惠魯生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副局長
邵 寧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李東生 中共中央宣傳部 副部長
劉成相 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部 主任
常務理事(按姓氏筆劃排序):
丁寧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 部長
衞 東 國家電力監督管理委員會 專職黨委副書記
盧中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劉世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劉春生 國家開發銀行信貸管理局 局長
李啓明 中國投資協會諮詢專業委員會 副會長兼秘書長
李培育 中央政策研究室 局長
喬仁毅 四川省人民政府 省長助理
任才方 國家統計局工交司 司長
楊 揚 國務院新聞辦國際局 副局長
餘 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 部長
陸文強 中國發展出版社 社長
陳錫文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 副主任
張軍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辦公廳主任
郭勵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 部長
倪小庭 國務院 稽查特派員
黃文夫 全國工商聯 巡視員
庹 震 經濟日報 總編輯
程秀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情報中心 主任
謝 悦 管理世界雜誌社 總編輯
秘書長:
李春偉

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入會程序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包括:
1.工商營業執照複印件;
2.企業介紹或個人簡歷;
3.會員身份證複印件。
(三)由理事會或者常務理事會或其授權的機構討論通過;
(四)由本會頒發會員證,並予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