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陸軍部隊之一,前身為魯中軍區冀察熱遼軍區部隊。屬北部戰區,軍部駐地為遼寧省錦州市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
外文名
40Army
現任軍長
張學鋒
現任政治委員
劉念光
部隊駐地
遼寧錦州
所在戰區
北部戰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發展過程

1945年8月中旬,遵照中國解放區抗日軍總司令朱德發佈的全面反攻命令,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所屬冀熱遼軍區部隊8個團1.3萬餘人挺進東北,其中第16軍分區4個團4000餘人進至遼寧省瀋陽、本溪地區。10月擴編為第21、第23旅。11~12月上旬,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山東軍區第3師、警備第3旅共9000餘人進至遼寧省遼陽、鞍山地區。
1946年1月,第21、第23旅及第3師、警備第3旅在遼陽、本溪地區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縱隊部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南滿)軍區領導機關兼,程世才任司令員(後張學思),羅舜初任政治委員,曾克林任副司令員,唐凱任副政治委員。以山東軍區第3師為主改編為第7旅;以冀熱遼軍區第21旅為主改編為第8旅;以山東軍區警備第3旅及冀熱遼軍區第23旅合編為第9旅,共2.6萬餘人。7月各旅改稱師。11月,縱隊機關與遼東軍區領導機關分編。曾克林任縱隊司令員,羅舜初任政治委員,解方任副司令員(後曾國華)兼參謀長(後羅文任參謀長),唐凱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後劉西元)。隨後,第3縱隊參加遼陽、本溪地區作戰、四平保衞戰四保臨江作戰。
1947年5月~1948年3月,參加1947年東北夏、秋、冬季攻勢作戰。其間,縱隊開展訴苦教育,效果顯著,其經驗經毛澤東主席親自修改,批轉全軍,後發展成為全軍性的新式整軍運動
1948年1月,第3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歸東北野戰軍建制。3~8月進行新式整軍和練兵。9~11月參加遼瀋戰役,在攻克義縣後,擔任主攻錦州的任務。接着與兄弟部隊一起,會戰遼西,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兵團司令官廖耀湘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仍隸屬東北野戰軍。韓先楚任軍長,羅舜初任政治委員,沙克任副軍長,劉西元任副政治委員,卓雄任政治部主任。所轄第7、第8、第9師及新調入的獨立第1師依次改稱第118、第119、第120、第153師,全軍共5.9萬餘人。12月~1949年1月參加平津戰役,先攻佔北平(今北京)南苑機場,後與兄弟部隊一起執行包圍北平國民黨軍的任務。
北平和平解放後,第118師參加北平入城式。同月,第40軍執行對國民黨軍第101軍軍部的改編任務,後隨第12兵團執行先遣任務,由北平南下。5月編入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建制。羅舜初任軍長(後由兵團第二副司令員韓先楚兼),卓雄任政治委員(後袁昇平),蔡正國任副軍長,何振亞任參謀長(後寧賢文),李伯秋任政治部主任。4~5月參加渡江戰役,與第43軍一起進行漢潯間渡江作戰,解放華中重鎮武漢。6月,第153師調歸武漢警備司令部建制。7月,第40軍參加湘贛戰役。9~10月,編入進軍華南的中路軍,在衡寶戰役中擔負正面突擊任務,與兄弟部隊共同殲滅國民黨軍第7軍軍部及4個精鋭師。11~12月,歸第四野戰軍直接指揮參加廣西戰役,連續21晝夜追擊國民黨軍,全殲其第125軍。爾後,集結於欽州、防城、合浦地區。
1950年3~5月,在第15兵團指揮下參加海南島戰役,先以小部隊偷渡,後以大部隊強渡登陸成功,並向榆林、三亞方向追擊撤逃的國民黨軍,與兄弟部隊一起解放海南島。6月,第40軍奉命進至遼寧省安東(今丹東)地區,編入東北邊防軍。10月,第40軍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中,第40軍在春川以南、金化以北地區抵抗了“聯合國軍”與南韓軍隊3個師及一個旅的進攻,第120師第360團第1連副班長曹慶功、第358團第3連班長王學鳳和副班長劉維漢等在子彈打光後與敵方同歸於盡,均被中共中央軍委追記一等功,並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3年7月,第40軍由朝鮮回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所轄步兵第120師在震後參與了抗震救災的一線工作,下屬的第358團第1連後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範連”稱號。
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2016年,原瀋陽軍區第16、39、40集團軍和原濟南軍區第26集團軍轉隸北部戰區陸軍。 [2]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榮譽戰功

曾擔任過瀋陽軍區政治委員和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的劉振華上將出自第40軍,在第40軍內曾任第118師師長,第40軍政治委員。此外,在1985年-1992年間擔任廣州軍區政治委員的張仲先中將亦出自該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曾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單位有:
鐵拳團 - 原步兵第118師第352團;
渡海先鋒營 - 原步兵第118師第352團第1營。
解放戰爭中,該部參加了三保本溪,四保臨江作戰,贏得“旋風部隊”的美譽。1947年9月毛澤東主席親自修改和批轉了該縱隊開展訴苦教育的經驗報告,由此在全軍掀起了以訴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為中心的“新式整軍運動”,有力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在遼瀋戰役的錦州攻堅戰中,第7師20團以頑強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爾後第19團和第8師23團首先突破錦州城牆。在遼西會戰中,第21團、第19團1營和7師炮兵營在胡家窩棚殲滅廖耀湘兵團前進指揮所,為全殲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做出了貢獻。1950年4月第40軍又參加瞭解放海南島的戰役,第118師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隊,第352團1營被授予“渡海先鋒營”榮譽稱號。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第40軍揮師北上,首批入朝參戰,10月25日晨,第118師遭遇竄入温井向北鎮進犯韓軍第6師的一個加強步兵營,當該敵進至兩水洞地區時,第118師突然發起攻擊,經1小時激戰,全殲敵人,並乘勝攻佔温井,揭開了志願軍入朝參戰的序幕。這一天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在第四次戰役中,該軍在春川以南、金化以北地區頑強抗擊了敵軍3個師又一個旅的進攻,其中第120師360團1連副班長曹慶功、358團3連班長王學鳳和副班長劉維漢等在子彈打光後與敵同歸於盡,均被追記一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3年7月40軍從朝鮮回國後長期駐守遼寧錦州。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該軍步兵第120師緊急開赴抗震救災第一線,第358團1連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範連”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