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原突圍

(2001年石偉執導的電視劇)

鎖定
《中原突圍》是由湖北經濟電視台、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熒豐電視藝術聯合攝製14集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石偉執導,張友高編劇、徐平劉永生等主演。於2001年6月24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該劇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獻禮作品,講述了20世紀中葉震驚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重要轉折、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起點——中原突圍 [1] 
中文名
中原突圍
類    型
革命歷史
出品公司
湖北經濟電視台、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熒豐電視藝術
製片地區
中國
首播時間
2001年6月24日
導    演
石偉
編    劇
張友高
主    演
徐平
劉永生
集    數
14 集

中原突圍劇情簡介

二戰結束以後,中國面臨兩種前途和命運的抉擇,全國性的內戰一觸即發。在錯綜複雜的矛盾形勢下,以李先念為首的中原軍區成為舉世矚目的核心,成為戰爭與和平的焦點、生存與危機的漩渦。
從美國歸來的《大公報》女記者梅安妮匆匆奔赴中原故鄉,熱情奔放的投身於祖國和平統一的進步事業,她以一個記者敏鋭客觀公正的獨特視角,觀察思考着中原將士和民族的前途,深深被李先念的大智大勇、王震的豪爽膽略、王樹聲的智勇果敢、任質斌的老成寬厚所吸引。一個個活生生的民族精英,以各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代表着追求光明不畏艱難的民族大義和東方智慧。梅安妮親歷了大軍突圍前夕的驚心動魄,身不由己地陷入到與英俊瀟灑的中原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唐健和白瑞克、葉笛兒的複雜情感關係中,激情獻身於唐健。
國民黨三十萬大軍壓境,中原將士從戰爭邊緣一步步踏入矛盾的漩流。在四面封鎖、糧食危機、外交談判、心靈衝突等種種生死考驗面前,李先念以戰略家的過人眼光和革命家的寬廣胸懷,率中原軍區五萬官兵在艱難困苦的戰略堅持中鬥智鬥勇,粉碎了國民黨軍一次又一次妄圖消滅我軍的陰謀,最終被迫英勇突圍,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驚濤狂瀾中的中原軍區各路突圍部隊打破敵軍的追剿堵截,開創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牽制敵軍對陝北、東北和華北解放區的進攻,完成了人民解放力量的重大戰略轉折,千古英雄血淚,抒寫就“中原突圍”的悲壯史詩 [2] 

中原突圍分集劇情

    第1集

    中原軍區六萬將士狂飆突進,緊急通過平漢鐵路向東轉移。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在中原的問題上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中原軍區李先念司令員和鄭位三政委等人處在戰爭與和平的矛盾中心。中原軍區參謀處長唐健在漢口邂逅《大公報》女記者梅安妮。毛澤東和劉少奇在延安窯洞運籌帷幄。蔣介石為爭霸天下問鼎中原,令劉峙調集三十萬大軍對我中原部隊層層封鎖,把六萬抗日有功部隊壓迫在方圓不到百里的宣化店地區。梅安妮出於對民族前途的熱心和新聞記者的敏感,隨唐健火速趕往宣化店採訪李先念。李先念苦苦思考,深謀遠慮,像手藝高超的木匠輕彈墨線,作出把主力留下來堅守中原的決策。突然,國共美三方確定的停戰命令下達,為堅守中原,我軍官兵緊張而有序的軍訓。


    第2集

    干戈未止,國軍加緊進攻,劉峙初露“福將”崢嶸,和紅顏知己三姨太於談詩論畫中定下打好中原政治牌的妙計。中原軍區外鬆內緊,各路將領盡顯本色。梅安妮在宣化店嶄新的環境裏,感情逐漸發生微妙的變化,對富有激情、追求光明的唐健有了好感,蕩起愛情與友誼的漣漪。突然來到宣化店的調停小組美軍代表白瑞克中校對梅安妮展開熱烈的追求。中原地區國共雙方的摩擦不斷,王震率唐健等人前往羅山天主教堂同美蔣代表談判。延安黨中央和重慶董必武、周恩來萬分關切中原軍區的命運。春節來臨,李先念和鄭位三、王震、陳少敏、王樹聲以及英雄團長夏世厚、鄭雲飛等走上街頭與民同樂,張體學和“山大王”賀大江帶着羣眾的心意和難得的禮物前來拜年。


    第3集

    唐健跟隨任質斌到延安向黨中央彙報緊急情況,毛澤東為中原軍民寫下了“努力奮鬥”四個大字。英雄團長鄭雲飛向文工團導演葉笛兒求愛未果,被李先念派回家給鄉親們拜年。鄭雲飛終於回到鄭家大灣了,殘牆破壁後露出鄭九爺神秘莫測的身影,歷經戰亂,親人離散,在懸崖下的草棚內見到了瞎眼的老母和孤寡的六嫂。心繫中原的中央副主席周恩來親臨武漢,李先念、王震到機場迎接。李先念舌戰羣雄,同程潛、郭懺、鄧為仁展開面對面的和平政治鬥爭,盡顯抗日名將風采。在鄭萍勸葉笛兒嫁鄭雲飛的同時,鄭雲飛經不起母親的哀求、九爺的迫逼,向六嫂的身體跪倒下去,度過了孝親、忠誠、激動而又痛苦的一夜。


    第4集

    國共美三方代表再次前往中原前線實地調查,制止雙方不斷升級的軍事衝突,梅安妮挺身而起,仗義執言。國軍頻頻挑起事端,鄭雲飛團突發中毒事件。司令員李先念回到家鄉紅安,重温耿耿難忘的姐弟親情。中原軍民的生活逐漸走入絕境,糧食和財政、醫藥、武器嚴重短缺,黨中央和重慶周恩來、董必武異常焦急,多方奔走呼籲。唐健託董必武的友情和李先念的威名,來到梅千山家求助。李先念獨具慧眼,派唐健單騎突進平漢鐵路,結果在鐵路受阻。在苦苦堅持的危難之際,李先念一字定大局,在李範一、梅千山等朋友大仁大義的幫助下,從平漢鐵路上得到大批糧食,驚動了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李先念再派良將前往延安,向中央請求解決中原根本問題的“尚方寶劍”,王震臨危受命。


    第5集

    延安毛澤東向王震傳得“立足於打”的四字真經。正在白瑞克為了梅安妮的安全阻撓其前往宣化店之際,唐健來電邀請梅安妮前往德明飯店面見董必武。董必武心急如火,星夜趕赴宣化店送錢送藥送温暖,中原軍民受到極大鼓舞。梅安妮夜訪唐健,作了純真浪漫的愛情表白,被戰事倥傯和民族重任一再壓抑的男兒熱血,面對美麗純潔的女性真情不知所措。蔣介石還都南京,從西安到武漢一路野心勃勃,企圖靠美式裝備的三十萬大軍一鼓盪平中原。中原軍區高層會議在打與走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第6集

    周恩來急風急火,南京梅園緊急約見新聞界,公開揭露蔣介石妄圖獨霸天下,密令在五月上旬全殲六萬中原解放軍之陰謀。國共美三方代表風塵僕僕親赴中原,遭洪水阻擋,神秘九爺率百姓伸出援手。蔣介石又派胡宗南與劉峙同擔中原重任,日夜佈陣,步步進逼。周恩來在宣化店明裏同美蔣代表緊張談判,暗中向李先念、鄭位三等人面授機宜要“網破魚遊”。國共兩軍衝突不斷,獨二旅與國軍劍拔弩張。談判桌上,我軍陳明事實,曉之大義,據理力爭,給予國民黨有力的回擊。


    第7集

    李二姐前來宣化店看望李先念,巧遇梅安妮,卻不曾見到親弟弟。蔣介石圍剿中原共軍的陰謀經周恩來、李先念等人的周旋鬥爭和強大社會輿論壓力而破產,被迫簽定了漢口停戰協議。中原部隊爭取合法地公開轉移抗戰有功的傷病員和幹部,廣水車站遭國軍百般刁難,衝突又起。蔣介石又調整軍事計劃,再次組織強大兵力進攻中原,形勢嚴峻險惡。李先念暗下決心,準備突圍,中原軍區各路部隊積極練兵,爭分奪秒地做着突圍前的各項準備。黨中央、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示中原軍區立即突圍,越快越好,生存第一,勝利第一。葉笛兒一心做着突圍前的準備工作,卻被組織安排與中心縣委書記老羅結為夫妻,化裝轉移。在突圍路線和突圍時間的選擇上,大家意見不一,李先念以戰略家的過人眼光和革命家的寬廣胸懷,在煙霧騰騰中輕彈墨線,確定影響五萬大軍生死存亡的正確決策。


    第8集

    蔣介石和劉峙軍事當局,一致判斷李先念部隊向東突圍,試圖把李先念主力在東進的路上斬盡殺絕。中原部隊巧兵佈陣,妙計誘敵,各顯神通,一縱隊皮定均旅奉命東進誘敵,鄂東獨二旅在美蔣代表的嚴密監視下大唱空城計。梅安妮從甜蜜與安寧的睡夢中被炮聲驚醒,沉沉黑夜,找不到生命中之最愛。李先念的主力部隊北路軍出敵不意的接近西線的平漢鐵路,勘察地形,做好了向西突圍的一切準備。美蔣代表一夢醒來,方知歷史使命結束,灰溜溜的離開了宣化店。李先念、王震指揮若定,夏世厚勇當開路先鋒,北路軍前赴後繼,英勇突圍,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鋼鐵防線平漢鐵路,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


    第9集

    黎明前的暴雨雷鳴中,王樹聲率領的中原部隊主力南路軍在敵軍飛機、重炮和裝甲車的強大攻勢下,與敵生死激戰。英雄團長鄭雲飛在完成掩護主力突圍任務的最後一刻,身負重傷。中原部隊主力南路軍以雄壯的聲威又一次奮勇撕開國軍在平漢鐵路上的鋼鐵防線,向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中央領導欣喜萬分,同時又為中原部隊突破敵人內層包圍以後面臨的重重險阻而揪心。李先念不愧是智慧超羣、膽識過人的英明戰略家,率領北路將士輕裝突進,一路斬關奪隘。蔣介石得到李先念率部突圍的“驚人”消息,驚疑震怒,緊急調整軍事部署和用人策略,分頭追剿中原部隊。李先念突圍途中發表講話,揭露蔣介石的陰謀。毛澤東、劉少奇決定調整內線作戰方案。


    第10集

    國民黨軍宋瑞珂部步步進逼,王樹聲率南路軍勇渡襄河。丹江岸邊,唐健帶人尋找渡口,巧遇陝南神秘老人張二爺。飛機空中轟炸,腳下驚濤駭浪,對岸虎口大開,李先念和王震率領的北路軍兵分兩路,冒着敵人的強大火力徒涉丹江,進入陝南。王樹聲部殺入武當山,皮定均旅進入蘇皖解放區,鄂東獨二旅衝出大別山,中原軍區各路主力部隊突破敵軍層層封鎖。毛澤東致電中原部隊祝賀勝利突圍,同時命令李先念所屬各部隊繼續在外線戰略牽制敵人,開創鄂豫皖川陝根據地,中原局高層有人想不通。


    第11集

    鄂東獨二旅張體學、賀大江部本已跳出包圍圈,又奉命返回大別山堅持游擊戰爭,少數幹部思想動搖。國軍劉峙、程潛、胡宗南三部排兵佈陣,危機四伏。中原部隊北路軍與數倍追堵之敵血戰,王鬍子率三五九旅等右翼部隊浴血鮑魚嶺,血雨橫飛。李先念親自指揮,率部血戰南化塘,英勇慘烈,打敗胡宗南“天下第一軍”。中原部隊擔任新的戰略任務,佔據陝南戰略要地,策應陝北黨中央。梅安妮懷着對宣化店浪漫純情的無限牽掛趕往醫院看望即將臨產的共黨女幹部。面對陝南地形、人緣、給養和胡宗南優勢兵力的嚴峻挑戰,其境況不亞於當年的紅軍長征。部隊官兵飢餓困苦,李先念下令殺馬。


    第12集

    中原軍區和中原局在陝南白魯礎召開高幹會議,貫徹中央指示,創建豫鄂陝根據地,支持兄弟解放區,決定鄭位三、陳少敏離隊隱蔽休養,李先念和任質斌帶着唐健、夏世厚獨撐大局。面對敵人的多重進攻和內部不同意見的壓力,李先念拖着病軀心懷東西南北開創堅守的七路部隊。唐健淚別司令員和戰友,單騎東返,首先解決羅光支持成立東進縱隊離開主力大隊的錯誤。鄭雲飛及其家人全部落入國軍陳鼎勳部手中,在強兵、族規、親人性命安全的重重圍困下,鄭雲飛和鄭九爺悲壯犧牲。王樹聲和一縱隊在鄂西北開創根據地,獨二旅大別山堅持游擊戰爭,王震率部向西突圍遠去。


    第13集

    李先念繼續指揮各路部隊,左翼部隊在陝南會合鞏德芳部。萬般思念唐健的梅安妮受到白瑞克的無意傷害,安妮嚴辭斥責白瑞克。孤膽英雄唐健巧救即將被活埋的女幹部鄭萍,唐健、鄭萍一路目睹國民黨燒殺搶掠,又險遭戰友誤傷。賀大江懷疑曾經被捕過的鄭萍背叛革命和自己,堅決離棄鄭萍,一個多情而痴心的老區女兒血淚咽咽。李先念和任質斌精心佈置豫鄂陝根據地的黨政軍民各項工作。


    第14集

    鄂西北、豫鄂陝兩大邊區黨委和軍區相繼成立,開創了陝南新局面。李先念、任質斌在邊區黨政軍工作全面展開後,深情惜別陝南山水,奉中央之命奔赴延安。周恩來、董必武在南京緊急照會美蔣代表,抗議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呼籲實現全面停止內戰。銘記着6月26日祖國母親內戰災難的苦日,懷着個人情感無以寄託的無限傷感,梅安妮前往南京搭乘飛機返美續修學業,與前往南京彙報工作的唐健近在咫尺擦肩而過。李先念與王震紅都重逢,毛澤東高度評價這段光輝歷史。風雲變幻的戰略轉折,抒寫就“中原突圍”的偉大史詩。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7-8] 

中原突圍演職員表

中原突圍演員表

    • 徐平 飾 李先念
      備註  中原軍區司令員
    • 黃文奎 飾 鄭位三
      備註  中共中央中原局代書記,中原軍區政委
    • 劉永生 飾 王震
      備註  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 黃小鎖 飾 王樹聲
      備註  中原軍區副司令員
    • 狄劍青 飾 羅光
      備註  中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 高田昊 飾 唐健
      備註  中原軍區參謀處處長
    • 陳忠志 飾 劉昌毅
      備註  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副司令員
    • 孫樹羣 飾 張才千
    • 胡煥明 飾 皮定均
      備註  中原軍區一縱一旅旅長
    • 戰軍 飾 徐子榮
    • 劉順剛 飾 郭林祥
      備註  中原軍區一縱一旅副政委
    • 戰裕民 飾 周志堅
      備註  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
    • 田小潔 飾 張體學
      備註  中原軍區鄂東獨立二旅政委
    • 姚居德 飾 賀大江
      備註  中原軍區鄂東獨立二旅副旅長
    • 肖揚 飾 鄭雲飛
      備註  中原軍區某獨立團團長
    • 徐曉文 飾 老羅
      備註  
    • 王霙 飾 毛澤東
      備註  中共中央主席
    • 郭連文 飾 劉少奇
      備註  中共中央代主席
    • 郭偉華 飾 周恩來
      備註  中共中央副主席
    • 王伍福 飾 朱德
      備註  中央軍委副主席
    • 王健 飾  任弼時
      備註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 李安清 飾 董必武
      備註  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
    • 席與立 飾 梅安妮
      備註  大公報社戰地記者
    • 張晶 飾 葉笛兒
      備註  中原軍區文工團女導演
    • 王亞君  飾 鄭萍
      備註  中共羅山縣委女幹部,賀大江之妻
    • 王湘玲 飾  鄭母
      備註  鄭雲飛之母
    • 王虹 飾 六嫂
      備註  鄭雲飛之六嫂
    • 梁福臻 飾  二姐
      備註  李先念之二姐
    • 王洪敏 飾 黃麗麗
      備註  軍統特務,劉峙之三姨太
    • 潘勇 飾 蔣介石
      備註  國民黨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 杜先進 飾 劉峙
      備註  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
    • 朱通 飾 胡宗南
      備註  國民政府陸軍副總司令兼西安綏靖公署主任
    • 蔣昌義 飾 宋瑞珂
      備註  國民黨軍第六十六軍中將軍長
    • 張慶海 飾 武庭麟
      備註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十五師師長
    • 李俠 飾 陳鼎勳
      備註  國民黨軍第四十七軍中將軍長
    • 郭寄雲 飾 陳誠
      備註  國民政府陸軍總參謀長
    • 凡牛  飾 王世傑
      備註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國民政府外交部長
    • 張元昌 飾 邵力子
    • 王學竣 飾 程潛
      備註  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武漢行營主任
    • 李貽青 飾 郭懺
      備註  國民黨武漢行營參謀長
    • 喬治 飾 馬歇爾
      備註  美國總統特使,美軍上將
    • 弗朗西思克 飾 福爾德
    • 錢文華 飾 梅千山
      備註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漢口分署署長
    • 潘正民 飾 李範一
      備註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
    • 江化霖 飾 鄭九爺
      備註  地方紳士,洪幫首領,女幹部鄭萍之父
    • 周琦 飾 張二爺
      備註  地方民主人士,陝南羣眾代表
    • 曹操 飾 白瑞克
      備註  美軍駐華聯絡參謀,中校

中原突圍職員表

出品人 趙徵明振江
製作人 趙徵、王衞民
監製 王生鐵繆合林王森泰、李文釗、曹賢火、黃運全、楊長青、林達信、齊桂鳳、劉友凡
導演 石偉
副導演(助理) 張一禾、翟小興、孟子琳、徐為平
編劇 張友高
攝影 汪洋
配樂 王原平
剪輯 石偉、葉茂
道具 王寶才、王軍、趙輝、彭華
藝術指導 韋廉
美術設計 趙立新
造型設計 王小潔、唐少碧、王丹玲、戰旗
服裝設計 崔學禮、蘇榮凱、梁志輝、甘士貴
燈光 陳牛、馬聯、閻福喜、曾慶華、邢海濱
錄音 馮景山
劇務 章燕、姜玉琴
場記 曉夢
佈景師 甘輝淼、熊建武、田志國、郭忠義、程晉鬥
發行 郭一林、楊勝玲
展開
總顧問:劉華清
顧問:(按姓氏筆劃排序)王輝、王少階王全國、王定烈、王誠漢王恩茂鄧道坤劉放劉子厚劉西堯朱玉張力雄張秀龍張國光陳明、李準、李爾重閔學勝沈因洛、吳鳳龍、吳若巖、肖健、餘英楊永良楊偉光林佳楣羅通周志堅郭林祥郭樹言賈志傑賈富坤徐文伯顧大椿夏夔慄在山蔣祝平程振聲廖漢生漆林魏國運
總策劃:肖健章、趙家駒、黃正夏、鄭振環
策劃:趙徵、李進、張江華、安瀾、李俊德
軍事歷史編審:王淼生
歷史編審:雷河清、葉青、何光耀、彭劍青
責任編輯:姜為民、關潤琳、柳棣
責任監製:楊曉松、戴普忠
製片主任:郭忠德、葉青
劇務主任:李小元、孫樹羣
文學統籌:唐龍、張郊民
副攝影:張繼栓
副製片主任:郝德俊
副美術:王韜
擬音:童陵陵
攝影助理:張祖新、李華剛
機械員:殷海濤
槍械:李春貴、李首志
煙火:尹星雲、邴吉友、尹衞東、楊建超、李向坤、王海峯
道具車:張建民、馬玉華
馬隊:姜文
製片:袁聖新、姚中年、劉亞非、陳伯利、羅斌
視頻技術:葉茂
音頻技術:李霞
法律顧問:遲漢昌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4]  [9] 

中原突圍角色介紹

  • 李先念
    演員 徐平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時任中原軍區司令員,時年37歲,平時儒雅風趣,遇事沉着冷靜,既具政治家顧全大局、周全人事的崇高風範,又不失軍事家深謀遠慮、勇於拼搏的大將氣概。

  • 鄭位三
    演員 黃文奎

    中共中央中原局代書記,中原軍區政委;45歲左右,深沉老練,慎思謹行,服務大局,忠於革命,輕易不露聲色,關鍵時刻拍板定案。

  • 王震
    演員 劉永生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時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時年37歲,粗獷豪邁,大義剛烈,忠勇善戰,具有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慨。

  • 陳少敏
    演員 王黎

    中共中央中原局組織部長,曾任鄂豫邊區黨委書記;40歲,女中豪傑,巾幗英雄,是一位善於做羣眾工作和黨務工作的職業革命家。

  • 任質斌
    演員 徐成峯

    中原軍區副政委、中原軍區二縱政委;35歲,平和冷靜,與人為善,善於協調配合,又不失獨立主見。

  • 唐健
    演員 高田昊

    中原軍區參謀處處長,時年28歲,英俊瀟灑,執着勇敢,會説話,會辦事,會思考,善於應付各種複雜而困難的情勢,心懷美好而浪漫的人生理想,是李先念身邊忠心耿耿的中樞人物,更是當年中原軍區眾多英雄將領智慧與勇敢的化身。

  • 羅光
    演員 狄劍青

    中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45歲,他身上殘留着極左的痕跡,又有較強的地方觀念,愛擺老資格,執拗自負。

  • 梅安妮
    演員 席與立

    大公報社戰地記者,留美歸國人員,梅千山之女;23歲,美麗典雅,洋氣純情,根在中國,長在美國,具有國際人道主義的使命感和熱愛祖國山川人文的情懷,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既持公正客觀的報道,且有寶貴的感情投入,追求浪漫而忠貞的愛情,嚮往光明與安寧的生活。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9] 

中原突圍音樂原聲

類型
歌曲名
作曲
作詞
演唱
錄製
序曲
《英雄頌》 [5] 
王原平
高由
胡從容 [4] 
片尾曲
賀沛軒
張紅堅(湘女)

中原突圍幕後製作

再現歷史
用電視藝術手段再現中原突圍這段歷史,是幾代人的夢想和心願。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許多八路軍、新四軍老同志都在為這個夢想奔走操勞。劉華清、宋平等革命老前輩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劉華清同志還欣然出任該劇的總顧問。
在討論創作計劃、組織劇本創作和拍攝製作的全過程中,李爾重、王全國、肖健章、黃正夏、趙家駒等數十位老前輩不顧高齡,張羅奔走,日夜操勞,認真審閲劇本,反覆查對史料,確保了該劇在重大史實上準確無誤 [12] 

中原突圍播出信息

審查、座談及首映
2001年6月20日和23日,《中原突圍》的開播座談會和首映式分別在武漢、北京兩地舉行。部分領導、專家和部分親歷中原突圍的老同志參加會議。中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認為該劇在黨史、軍史上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有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和現實教育意義,通過審查 [12] 
播出平台及時間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備註
2001年6月24日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1] 
2002年9月
浙江衞視
[13] 

中原突圍劇集評價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北省共有70多萬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面對無數革命先烈血染的這片土地,一定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弘揚中原突圍的革命精神,為加快湖北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懈奮鬥 [10] (時任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評)
中原突圍的史實,決定了用文藝作品表現它的思想與藝術難度。《中原突圍》對史實毫不隱諱,甚至對黨內、軍內持不同意見者也真實地再現出來。這種情形在以往的革命戰爭題材影視劇中是少見的,然而它確是真實的。《中原突圍》的真實性,體現在時代背景、戰場局勢等典型環境渲染的真實上體現在人物思維、語言、行動等典型性格塑造的真實上。它表現的是歷史真實,許多參與其事的老一輩革命者還健在,他們的親屬也在關注着編導對真人真事的演繹,黨史與戰史研究者也在以專業眼光審視着,稍有不慎便會引起是非爭議;另一方面電視劇又要體現藝術的真實,除了載入史冊、已有定論的戰將和領導人外,為了劇情的需要,還設置了唐健、梅安妮等一組人物羣像,而且唐、梅在劇中的戲份不輕,起着“穿針引線”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史有定論的人物,在劇中的言行也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更典型、更形象、更集中,因而也更具有藝術真實性。
一部表現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想吸引觀眾就必須具有相當高的觀賞性。首先故事情節要生動感人。為真實地藝術再現那段歷史,《中原突圍》設置了錯綜複雜的情節線索。在眾多的人物故事與情節線索中,編導者時時注意運用“烘雲托月”“織錦繡花”的藝術辯證法。如果説細化的情節線是氣象萬千的雲彩,是經緯交織的錦緞。那麼,中原軍區的指戰員及突圍行動就是雲中之月、錦上之花,是眾多背景人物中的主要人物,眾多背景情節中的主要情節。更重要的是,全劇主要情節具有頑強的藝術生命力,突圍事件從醖釀、發生、發展到成功、善後,都在李先念及中原軍區一班人的運作下循序漸進地向前推進。所有這些情節都體現出主人公李先念成熟老練、深謀遠慮的領袖風範,同時也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這條藝術規律。
堅韌穩健是劇中李先念最為突出的性格特徵。劇中主人公就像大別山中一株參天大樹,“咬定青山不放鬆”,敵人的重重包圍,內部的不同意見,生活的艱難困苦,環境的日趨惡劣,種種磨難與考驗一齊壓來,而李先念的堅韌與穩健就在這樣多重碰撞中凸現出來。這也是成功運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塑造形象的一個熒屏例證。
在現實主義文藝作品中,人物與人物之間也是互為環境的。《中原突圍》中主人公在其他人物羣像的襯托之中光彩奪目,其他人物羣像也在主人公形象的映照之下相映生輝。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觀眾心中的深刻印象使得這部電視連續劇獲得了成功,既填補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空缺,又為熒屏人物畫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但從受眾心理學角度分析,該劇有兩點尚待改進:一是前兩集進戲較慢,也許是出於反映歷史真實的動機,交代環境與時局的篇幅過多過長,而沒能及時地抓住觀眾注意力,缺乏傳統戲曲那種先聲奪人的“碰頭彩”。另一點不足是劇中幾位中共中央政治局領袖的表演不及已有的同類題材影視作品,從形似到神似都稍顯遜色,雖然他們在該劇中不屬主要角色,但對全劇的觀賞價值仍有一定影響 [11] (《戲劇之家》黃金輝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