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

鎖定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是黃明濤所著的一本書籍,該書呼籲我們停止抱怨,行動起來吧,只要我們努力工作,就一定可以改變現狀。危機,不過是考驗我們的一場考試而乙!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吧,勤奮的人,一定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
書    名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
作    者
黃明濤
類    別
勵志與成功類圖書
出版社
中國致公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6月01日
頁    數
162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1798091
版 次
1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內容簡介

我的工作太辛苦,薪水太微薄!人們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眼睛老盯着別人幹着輕鬆高薪體面的工作。而自己總是像蜜蜂一樣辛苦,拿的薪水少得像別人盤中掉下的麪包渣。遲到了,抱怨時鐘走得太快:工作太累了。抱怨老闆;生活困難了。抱怨沒有一個好老爸、沒嫁個好老公一些人總在抱怨。似乎老天爺就是對他不公,似乎他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可是。抱怨能解決問題嗎?抱怨能使你擺脱現狀嗎?抱怨能使你的工作、學業生意越來越好嗎?因此。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心態,努力工作。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就是要停止抱怨。只有不抱怨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只有不抱怨的世界,才是令人嚮往的世界 [1]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作者簡介

黃明濤,國家一級企業培訓師,當代中國十大實戰派培訓師之一,暢銷書作家。
作者對企業管理和職業素質教育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在著書立説的同時,深入企業和各大、中專院校講授相關課程。近年來,在海內外出版了大量的著作。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等各大網站及報刊都對其著作有過深入的報道,清華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全國許多大專院校圖書館都有其藏書。
作者主要著作:
《身邊的哲學》《中國戲劇出版社》
《人生哲理枕邊書》(《身邊的哲學》改編,台灣德威國際事業文化公司出版)
《生活如此簡單》(《身邊的哲學》改編,台灣德威國際事業文化公司出版)
《學會生存》(中國民航出版社)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媒體評論

許多人喜歡抱怨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假如你拿出用於抱怨的十分之一的能量。應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你會驚奇地發現許多事的解決是多麼的容易。
——2008年全球暢銷書《最後的演講》作者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蘭迪·鮑許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抱怨能夠解決問題嗎?抱怨能夠幫助你改變現狀嗎?抱怨能夠使你的工作、學業、生意越來越好嗎?什麼都不可能。與其如此,還不如讓自己暫時拋棄那些讓自己煩心的事情,多想想自己怎麼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這不是比在那兒抱怨要強上百倍千倍?
——英特爾公司總裁葛洛夫
不要老是抱怨。過多的抱怨只是一個人衰老的象徵,真正的強者是從不抱怨的。命運把他扔向天空,他就做鷹;把他置身山林,他就做虎;把他放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投到大海。他就做鯊。
——著名成功學家奧裏森·馬爾登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目錄

第一章 抱怨是工作中最大的毒瘤
1.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2
2.請不要總是充滿抱怨!/5
3.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9
4.不要抱怨你的工作/l3
5.別讓抱怨掌控你的人生/l6
6.真正的強者從不抱怨/19
第二章 停止抱怨,努力工作
1.來自《致加西亞的信》的啓示/22
2.不要讓抱怨腐蝕了工作熱情/24
3.積極地完成工作比抱怨更有效/26
4.抱怨公司前多反省自己/29
5.待遇和能力是成正比的/32
6.與其抱怨,不如實幹/36

不要抱怨請努力工作前言

“當你陷入困境時,不要抱怨,默默地吸取教訓,積累經驗,這些是你成功的必經之路。”比爾·蓋茨的這句名言啓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以思考替代抱怨,用行動替代牢騷,豁達地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勇敢地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始終保持着蓬勃朝氣、昂揚鋭氣、浩然正氣。對事業來説,這是成功的基礎;退一步講,這也是健康人生的必要條件。
現在,由於全球金融危機衝擊,我們總是聽到有許多人在抱怨
事實上,這個世界任何時候都沒有絕對的稱心如意,隨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是重要而且必要的。有志者,事竟成,危機中最忌諱的是浮躁和頹廢,浮躁會讓你缺乏正確的判斷力,而頹廢則讓你喪失爭取的鬥志。
相信有很多人小學的時候都見老師做過這樣的實驗:拿一根筷子在牛奶裏面使勁的攪,會出來很多的泡沫,然後用力一吹,泡沫都飛走了。老師告訴我們的原理:泡沫比牛奶輕,所以經不起風吹。如果連小學生都明白這樣的道理,那你為什麼還不明白——如果風一吹就跑的,多半是泡沫。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並非人才過剩,而是我們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不能將知識轉化為結果,轉化為財富。在許多企業裏,相當多的員工都屬於“人才泡沫”,漂浮在最容易被淘汰的表面。所以藉着這次全球化的經濟危機,我們必須更新自己的觀念,明白能夠創造價值的人,才能達到人才最起碼的標準,改變以前那種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思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