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偏不倚

(漢語成語)

鎖定
不偏不倚(拼音:bù piān bù yǐ),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漢語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宋·朱熹《中庸集註》。 [3] 
“不偏不倚”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適得中和而無偏頗之弊,後常用以形容做事公正而不偏袒任何一方。 [5]  也形容位置準確,沒有偏差。中性詞,多用於書面語,在句中可作定語、狀語、補語等,用以形容人的言行。 [2] 
中文名
不偏不倚
外文名
avoid leaning to either side [8] 
even-handed [8] 
拼    音
bù piān bù yǐ
近義詞
公正無私、一視同仁、中庸之道、無偏無黨 [1-2] 
反義詞
畸輕畸重、厚此薄彼偏聽偏信 [1-2] 
出    處
宋·朱熹《中庸集註》
注音字母
ㄅㄨˋ ㄆㄧㄢ ㄅㄨˋ ㄧˇ [1] 
語法結構
聯合式 [2] 
語法功能
可作定語、狀語、補語等 [2] 

不偏不倚成語出處

宋·朱熹《中庸集註》:“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3] 

不偏不倚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韓國官場人浮於事,政令混亂,國力相對落後。在羣雄爭霸的年代,國力不濟就會淘汰出局,被其他強大的諸侯國兼併。韓昭侯繼位後,迫切地希望整頓吏治,進行改革,增強國力。於是,他選賢任能,破格提拔申不害為相,力行改革。
申不害是戰國中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張“術”治,強調權謀和君王駕馭羣臣的手段。歷朝歷代,臣子弒君之事屢有發生,申不害據此認為,君主的危險並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和臣下,因此要求君主強化對大臣的監督、任免和控制。他反對立法徇私,認為國君只有做到正直無私,不因言廢法,臣下才能忠於職守。申不害曾對韓昭侯説:“法者,見功而行賞,因能而受官。今君設法度而聽左右之請,此所以難行也。”意思就是説,以法治理國家,就應該賞罰公正,如果君王設立法度,卻不按法律辦事,法律就形同虛設。這些觀點得到了韓昭侯的讚許。
韓昭侯是較為英明的君主,既然有心糾正韓國官場的不正之風、增強國力,便恪守法制、遵循原則,絕不徇私。在處理君臣關係方面,韓昭侯深得申不害“術”治的精髓,遵循中庸之道,以圓滑通融的方式協調君臣關係,既不會因為過於刻薄而傷了臣子之心,也不會過於放縱而滋長臣子的不正之風。
當上相國之後,申不害勤於政事,使得韓國國勢蒸蒸日上。他也想為自己的親屬謀個一官半職,於是,便私下裏請求韓昭侯給自己的一位堂兄封個官職。申不害認為憑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韓昭侯一定會答應,沒想到韓昭侯卻拒絕了。申不害心裏不忿(不服氣),臉上流露出怨色。韓昭侯看在眼裏,對申不害説道:“我向先生學習的目的,是打算用來治理國家的。我是應當聽從您的請求而廢棄您的學説呢,還是應當實行您的學説而廢棄您的請求?先生曾經教導我要根據功勞大小來封官晉爵,而今先生卻另有私求,那我究竟要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申不害是聰明人,聽了這話,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慌忙請罪,君臣之間的一次小風波就這樣化於無形,人們也不得不讚嘆韓昭侯的領導藝術。
韓昭侯以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處理君臣事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像申不害這樣的耿介之臣,壯大了國力,韓國也因而贏得了“勁韓”之名。 [6] 

不偏不倚成語寓意

韓昭侯以中庸之道駕馭眾臣,處理問題公正無私,不偏不倚。面對申不害徇私求官的舉動,韓昭侯堅持原則,公正無私地予以拒絕。當見到申不害臉有怨色後,他沒有直接批評這位股肱之臣的徇私之舉,而是通過委婉的語言,告訴申不害自己拒絕其求官的要求實際上是為了維護申不害所立的法度,這樣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為臣子保住了顏面,這種做法仍值得人們學習。 [6] 
走出嚴肅的“治國”話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仍能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體現出指導價值。事物都有兩極,不偏不倚就是不偏向、不倒向任何一極。在音樂方面,孔子喜歡詩經中的《關雎》,評價其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淫”和“傷”對於“樂”和“哀”而言是偏激,《關雎》之所以好,便是因為它不走極端。在愛情上,男女之間有時也會出現一種情形,在愛對方的時候,恨不得他永遠活下去。當不愛的時候,對方的好反而會產生厭惡,恨不得他立馬死掉。這就是“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一會兒要活,一會兒要死,這便與“不偏不倚”產生了偏離,是感情上的偏激。 [9-10]  在遊説方面,如果想説服別人,就得使別人相信自己是站在他的一邊、為他着想的,至少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不偏不倚的,這樣才能使言辭更有説服力。 [12] 

不偏不倚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不偏不倚”原指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既不過分又無不及,後常用以形容做事公正而不偏袒任何一方。 [4]  也形容位置準確,沒有偏差。該詞為中性詞,描繪性較強,多用於書面語,在句中可作定語、狀語、補語等。 [2] 
運用示例
曾樸金松岑孽海花》:“餘大人睜眼一看,原來是紙筆,不偏不倚,掉在他跪的地方。” [4] 
魯迅《華蓋集續編·送灶日漫筆》:“在現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論,本來是一種夢想;即使是飯後的公評,酒後的宏議,也何嘗不可姑妄聽之呢。” [5] 
魯迅《彷徨·高老夫子》:“只要辦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國粹為歸宿,那是決無流弊的。” [11] 
鄧拓燕山夜話·王道和霸道》:“歷來也有一部分人,對於王道和霸道兩派之間的鬥爭,採取所謂不偏不倚的態度,企圖找到一條折衷的道路。” [7] 
參考資料
  • 1.    詞語“不偏不倚”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1-31]
  • 2.    史有為主編.成語用法大詞典.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07:97
  • 3.    蔡向陽,孫棟,艾家凱主編.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8.05:755
  • 4.    王濤等撰稿.中國成語大辭典(袖珍本).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4:62
  • 5.    趙應鐸主編.漢語典故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1:66
  • 6.    (春秋)孔丘等著;思履編著.論語 中庸 大學詳解.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6.06:345-346
  • 7.    鄧拓著.燕山夜話.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11:336
  • 8.    錢蓮生,劉玉傑編.漢語成語英譯詞典.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9.03:42
  • 9.    高路著.自強之道 《大學》《中庸》導讀.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02:210-212
  • 10.    南懷瑾講述.論語中的名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7:133
  • 11.    魯迅著.彷徨(樊登推薦版本).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20.07:96
  • 12.    丁華民,志敏主編.教子書 3 口才訓練寶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03:5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