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視同仁

鎖定
一視同仁(拼音:yī shì tóng ré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韓愈《原人》。 [1] 
一視同仁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平等對待。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4] 
中文名
一視同仁
拼    音
yī shì tóng rén
近義詞
天公地道等量齊觀
反義詞
另眼相待厚此薄彼
外文名
make no exception
出    處
《原人》
注音字母
ㄧ ㄕㄧˋ ㄊㄨㄙˊ ㄖㄣˊ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一視同仁成語出處

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同仁,篤近而舉遠。”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視同仁”。 [1] 

一視同仁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佛教盛行,嚴重地威脅了儒家的統治地位。文學家韓愈倡導“古文運動”試圖以此來恢復儒家的傳統地位抵制佛教的發展,為此,他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抨擊佛教和道教,維護儒家倡導的綱常禮教。 [2] 
韓愈在這些文章裏也表達了他作為一名儒家學者對佛教和道家的痛恨,以及希望藉此來醫正天下人心的願望。《原人》就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到:“聖人對待夷狄與禽獸,都是一樣看待,不分遠近,同施仁愛。後人就用“一視同仁”來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2] 

一視同仁成語寓意

在韓愈看來,真正的聖人對待百姓會“一視同仁”,同樣仁愛,無論親疏遠近都會量才而用,不會因為親疏遠近而厚此薄彼。“一視同仁”與儒家的“施仁得仁”觀念接近,聖德者立身處世,無論關係親疏,都一視同仁,那麼,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態度來回報他,社會人際關係就會因此而變得和諧,天下得以治平。 [3] 

一視同仁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視同仁”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平等對待。聯合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4] 
運用示例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二十:“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雖貴乎一視同仁,然不自親始也不得。” [6]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為甚麼小的兒多貧困,大的兒有金銀,爹爹奶奶啊。你可怎生來做的個一視同仁。” [6] 

一視同仁逸聞趣事

古時候的人特別注重後代,如果一個人很長時間都沒有兒子的話,就會從兄弟的兒子中過繼一個,當作自己的後代撫養,把他成為自己的繼承人。諸葛亮從青年時期就跟着劉備四處流浪征戰,一直都沒有自己的兒子。他的大哥諸葛瑾是吳國的高官,就把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做兒子。 [5] 
諸葛亮和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所以對諸葛喬的管教十分嚴格。雖然他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軍營裏諸葛亮一點也不偏擔他,讓他和普通的士兵同甘共苦。那時候諸葛亮北伐駐紮在漢中,讓諸葛喬督運軍糧。運糧的道路十分難走,這是一件苦差事。別人擔心他是諸葛亮的獨子,萬一出了什麼事,諸葛亮就後繼無人了。可是諸葛亮堅持,説他在軍中擔任這樣的職務,就該做這樣的事。這種態度也沒有因為諸葛亮自己的兒子出生而改變。 [5] 
因為諸葛亮的一視同仁,諸葛喬和周圍的人都保持着良好的關係,也養成了良好的個性,從不仗着自己是丞相的孩子就欺負別人。當時的人都評價他,雖然才能比不上諸葛瑾的另一個孩子諸葛恪,可是性格和為人都是一等一的優秀。 [5] 
參考資料
  • 1.    蔡向陽,孫棟,艾家凱主編. 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M]. 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8.05:486
  • 2.    曾憲東編著. 不知道會被人笑話的600個文學典故[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9.08:301-302
  • 3.    陳奇峯主編;陳立筠副主編;謝佳華書法;蔡建忠等篆刻. 成語説核心價值觀[M]. 廣東人民出版社;南方出版傳媒, 2014.11:117
  • 4.    一視同仁的解釋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3-01-03]
  • 5.    龍狸壯壯繪. 看誰有修養[M]. 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 2019:85-87
  • 6.    杭州大學中文系,《古書典故辭典》編寫組. 古書典故辭典 校訂本[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