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宮之難

鎖定
下宮之難,又稱下宮之役、原屏之難、莊姬之亂、孟姬之亂,據《左傳》、《史記·晉世家》是指前583年晉國趙氏家族原屏兩支被滅,趙武一系奪回宗主的歷史事件。
此事對趙氏打擊不小,直到晉悼公時期趙武才讓家族復興。
史記·趙世家》《史記·韓世家》誤記其事發生在前597年,虛構出“趙氏孤兒”的傳奇故事,不過趙武復立確實是在前583年。
《國語·晉語九》:夫郤氏有車轅之難,趙有孟姬之讒,欒有叔祁之訴,範、中行有亟治之難,皆主之所知也。 [1]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趙氏以原、屏之難怨欒氏。 [2] 
中文名
下宮之難
又    稱
下宮之役、原屏之難、莊姬之亂、孟姬之亂
出    處
左傳》、《史記·晉世家》等
概    況
晉國趙氏家族原屏兩支被滅,趙武一系奪回宗主
相關人物
晉靈公晉景公趙朔
發生時間
公元前583年

下宮之難出場人物

晉靈公——前任國君
晉景公——當時晉國的國君
趙朔——趙盾之子,史稱趙莊子
趙同——趙盾異母弟,趙衰趙姬長子。封在原,史稱原同。時為下軍將
趙括——趙盾異母弟,趙衰與趙姬次子。趙盾感念趙姬恩情,指定其為繼任的趙氏宗主。封在屏,史稱屏括。時為新中軍佐
趙嬰齊——趙盾異母弟,趙衰與趙姬幼子。封在樓,史稱樓嬰齊。
趙旃——趙穿之子,趙盾之侄,已別為邯鄲氏。時為新下軍佐。
趙莊姬——趙朔之妻,晉景公之姐,史稱孟姬、莊姬。
趙武——趙氏孤兒,趙朔之子,史稱趙文子
欒書——欒盾之子,史稱欒武子。時為中軍將(執政)。
郤錡——郤克之子,封於駒,史稱駒伯。時為下軍佐
韓厥——韓氏宗主,早年家道中落,養於趙氏,史稱韓獻子。時為新中軍將
虛構人物:
屠岸賈——《史記》中為晉國大夫、司寇,晉靈公、晉景公寵臣,這次血案的行兇者。
程嬰——《史記》中為趙氏家臣
公孫杵臼——《史記》中為趙氏家臣

下宮之難主要版本

下宮之難《左傳》

將《左傳·成公四年》、《成公五年》、《成公八年》三篇中的幾處描寫加以整合,便可梳理出事件脈絡: [3] 
晉國大夫趙盾,是趙同、趙括、趙嬰齊同父異母的兄長。孟姬下嫁於趙盾之子趙朔,趙朔死後諡為莊,故稱趙莊姬。而趙氏滅門慘案的重要誘因,其實是一件發生在趙氏家族內部的醜聞—— 趙莊姬與趙嬰齊有姦情(此事應在趙朔死後不久,屬叔叔與侄媳婦亂倫),事情敗露後趙嬰齊被趙同、趙括兄弟逐出晉國。趙莊姬因此懷恨在心,在晉景公面前誣陷趙氏説,“趙同、趙括將要作亂”。與此同時,與趙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欒氏、郤氏家族趁機出面為趙莊姬作證。於是,晉國誅殺了趙同、趙括,並滅其族,趙氏封邑改封給大夫祁奚。當時,趙武跟着趙莊姬住在晉景公宮裏。
不久,幼時曾受趙盾養育之恩的韓厥對晉景公談起趙衰趙盾的功績,稱如果他們這樣的人都沒有後人祭祀,誰還願意為國家效力。於是晉景公復立趙武為趙氏後嗣,恢復了趙氏的爵位和封邑。 [4] 

下宮之難《趙世家》

太史公老先生在他的《史記·趙世家》中説道:晉國趙氏家族在趙盾時期曾經執掌晉國朝政,就連當時的國君晉靈公都懼怕他。晉靈公年幼頑劣,寵信奸臣屠岸賈。屠岸賈為己謀利,於是與晉靈公串通一氣,屢次刺殺正卿趙盾,未遂。後趙盾逃匿,但是還未出國境,趙盾的族弟趙穿弒靈公於桃園,又迎趙盾,趙盾得以繼續掌權。趙盾擁立公子黑臀,是為晉成公
晉成公即位後,完全委國政於趙盾。屠岸賈失勢,心裏暗中記恨趙氏,但懼於趙盾的權威,不敢作亂。趙盾死後,屠岸賈又得寵於晉景公(晉成公之子)。前597年,屠岸賈認為時機成熟,就告遍諸將:“當年趙穿弒靈公,趙盾雖然不知道,但是仍是賊首。以臣子弒君主,而他的子孫在朝堂,那還怎麼懲罰罪惡之人呢?請誅殺趙氏!”這時曾為趙氏家臣的韓厥卻反駁道:“靈公遇到賊人,趙盾正在逃亡,我們的先君(即晉成公)以趙盾沒有罪,所以並不誅殺。如今你們要誅殺他的後代,這是違反先君的意思而亂開殺戒。”屠岸賈不聽,決意要下手。
韓厥心急,親自到下宮(趙氏的宮室)要求趙朔趕緊逃亡。趙朔不願意,説道:“如果你不讓趙氏絕嗣,趙朔死而無憾。”韓厥答應了,回去便稱病不出(在《東周列國志》中,趙朔與夫人趙莊姬作生離死別,並告訴趙莊姬:“如果生男子,他就叫趙武,當為趙氏復仇;如果生女子,她就叫文嬴,趙氏宗廟就該滅亡!”)。屠岸賈不請示國君而私自帶領諸將攻打趙氏於下宮,屠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東周列國志》還提到趙旃害怕受到牽連,逃亡了),盡滅趙宗。
趙朔的妻子趙莊姬是晉成公的姐姐(實際上為晉成公之女),已經懷有趙朔的孩子,逃至公宮(晉宗室的宮殿)藏起來。趙朔的一個門客叫公孫杵臼,公孫杵臼告訴摯友程嬰:“你為什麼不死呢?”程嬰説:“趙朔的妻子肚子裏有子嗣,如果幸運得到男子,我一定照顧他,奉養他;假如是個女子,我會去死的。”後趙莊姬分娩,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屠岸賈聽説了,到宮中搜索。趙莊姬將嬰兒趙武藏在自己胯下,祈禱道:“趙氏宗族如果絕嗣,他就會哭叫;如果不該滅亡,就不會出聲。”屠岸賈搜索時,趙武竟沒有啼哭,屠岸賈沒有搜到。趙武脱險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説:“這次沒有搜到,以後一定還對再來搜查,怎麼辦?”公孫杵臼問:“保衞嬰兒與死,哪個更難?”程嬰回答:“死來的容易,擁立少主難啊!”公孫杵臼説:“趙家的先君們曾厚待您,你來幹難事,我幹容易的事吧,我先死!”於是兩個人計劃着拿別人的嬰兒充數(《東周列國志》中稱充數的是程嬰之子),藏於山中。程嬰騙諸將:“我程嬰不能擁立趙氏孤兒,誰能給我千兩金子,我告訴趙氏孤兒的下落。”諸將高興,成交,出動軍隊隨程嬰攻打公孫杵臼。公孫杵臼罵道:“程嬰,你這個小人!當年下宮之難沒能隨主公而死,與我共謀藏匿趙氏孤兒,如今又出賣我。即使不能扶立少主,又怎麼忍心出賣我們?”抱住嬰兒大呼:“老天啊!老天啊?趙氏孤兒有什麼罪啊?求你們讓他活命,只殺我公孫杵臼就可以了……”諸將不幹,將嬰兒與公孫杵臼一併殺死。諸將都以為趙武已死,很高興,以為斬草除根。然而真正的趙氏孤兒尚在人間。之後,程嬰保護趙武一起隱居於深山之中。
就這樣,程嬰與趙武在深山中居住了15年後的前583年,晉景公生了病,一占卜,得知是大業(大業為嬴姓,趙氏的先祖)的後代們在從中作祟。晉景公問韓厥,韓厥是知情人,於是勸誡晉景公:“大業的後代在晉國絕嗣的那不是趙氏家族嗎?中衍之後,都是嬴姓族人(【注】:趙衰一族為嬴姓趙氏)……如今我們的君主卻獨滅趙氏,國人都很痛心。只希望國君能夠處理它。”晉景公問道:“趙氏還有後世子孫嗎?”韓厥順水推舟,俱實以告。於是晉景公與韓厥謀立趙孤,召來藏於宮中。諸將入宮來給晉景公探病。晉景公公開將趙氏孤兒帶入朝堂。諸將不得已,都把責任推給屠岸賈。於是讓趙武、程嬰拜見諸將,諸將反而與程嬰、趙武攻打屠岸賈,滅掉屠氏家族,晉景公把當初的趙氏田邑還給趙武(在《東周列國志》中稱是晉悼公聽由韓厥之言,才為趙氏平反昭雪)。
等到趙武行弱冠禮,程嬰於是向諸大夫辭行,對趙武説:“當年下宮之難,趙氏家臣多殉職。我不是偷生,而是思念扶立趙氏的後代。今天你已成年,恢復了爵位,我將到九泉之下去見趙盾與公孫杵臼。”趙武不願意程嬰離開他,哭泣不止想留住程嬰,程嬰還是選擇了自殺。 [4] 

下宮之難左史對比

兩個故事的主要分歧這兩個故事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最根本的差別在於:
(1)時間。關於趙氏劫難發生的時間,《左傳》與《晉世家》記為前583年;而《趙世家》與《韓世家》則記為前597年,整整早了14年;
(2)關於加害人。前者記為趙莊姬與欒、郤兩家,對屠岸賈沒有任何交代;而後者記為屠岸賈與“諸將”,而對趙莊姬與趙嬰的醜事沒有任何交代。
(3)關於被害人。前者記為趙同、趙括;而後者記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多了兩個。
——至於其他情節,差異也很巨大。 [5] 
通盤分析,個人以《左傳》與《史記·晉世家》的記載為可信;而史記中《趙世家》與《韓世家》的記載漏洞太多,基本不可信,理由如次:
1、《趙世家》的記載與《左傳》所載其他部分不合處太多:
(1)關於趙武的年齡。《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前542年春,魯國的叔孫穆子説:“趙孟將死矣……且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叔孫穆子參與趙武的會盟在前543年,根據這個記載,趙武在前543年不滿50歲,則其出生大致不會早於前592年。而根據《趙世家》的説法,趙朔於前597年即死,則趙武的出生不可能晚於前596年;
(2)關於趙同的活動。《左傳》記載:前594年,晉軍打敗了赤翟並下滅了赤翟建立的潞國,派趙同到周王朝那裏去獻俘虜,周的劉康公看見趙同十分傲慢不敬,就預言:“不及十年,原叔(趙同)必有大咎(大難),天奪之魄矣。”而而根據《趙世家》,趙同此時早已被殺,不可能如周獻俘。
(3)關於趙括的事蹟。《左傳-成公三年》記載:晉景12公年,即前588年,“晉作六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賞鞍之功也”。但據《趙世家》,趙括已經死了9年了。
(4)關於趙莊姬。《左傳》記載:前587年,趙嬰因與趙莊姬私通。而《趙世家》對此並沒有任何交代。
(5)關於趙嬰的歸宿。《左傳》記載:前586年,趙嬰因與趙莊姬私通,於前586年被放逐至齊國。而據《趙世家》,趙嬰已死於前597年。同時,對趙莊姬與趙嬰的醜事,《趙世家》並沒有任何交代。
《左傳》的上述記載分散、繁雜而具體,應該可以排除生造的可能,而《趙世家》與之盡皆矛盾,似乎不可理解。 [5] 
2、《史記》不同章節的內部矛盾
(1)《晉世家》與《趙世家》的矛盾。《晉世家》記載:“(晉景公)十七年,誅趙同、趙括,族滅之。韓厥曰:“趙衰、趙盾之功豈可忘乎?柰何絕祀!”乃復令趙庶子武為趙後,復與之邑”。這個記載與《左傳》完全吻合,但司馬遷在《趙世家》中又記載了與之完全矛盾的事件。一方面説明司馬遷的粗心,同時表明他自己對《趙世家》中的“美麗傳説”似乎也不大有信心。
(2)關於趙旃的結局。按照《趙世家》的説法,屠岸賈陷害趙家,罪名就是他們曾經殺死了晉靈公。但是親手殺死靈公的是趙穿,這點《趙世家》也明確記載了,趙旃就是趙穿的親兒子,按照這個邏輯,趙旃無疑是罪魁禍首,但是在《趙世家》中,被殺的卻沒有這個主犯後代,只有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這無論如何也是不合常理和邏輯的。
(3)關於“趙嬰齊”的名字。《左傳》裏趙嬰又名“趙嬰齊”,有人認為“趙嬰齊”是真名,而趙嬰的稱呼是為了和兩個哥哥“對稱”,是省略的稱呼。這個説法似乎值得懷疑:第一,古人取名字,一般兄弟的名字大體字數都是相同的,不大可能出現哥哥叫“趙同、趙括”而弟弟突然叫“趙嬰齊”的現象;第二,即使他真的本來就是“趙嬰齊”,後來又流亡齊國,如此巧合,讓人難以信服。因此比較合理的解釋為:趙嬰流亡齊國,所以後人在名字後面加上地名,才叫“趙嬰齊”,這種叫法在當時是正常的。而《趙世家》一方面沿用“趙嬰齊”的名字,一方面又否定了他流亡齊國的事蹟,未免自相矛盾。 [5] 
3,《左傳》記載內容的一致性
如上所言,前597年以後,《左傳》關於趙同、趙括、趙嬰、趙莊姬的事蹟多有記載,這些記載繁多、分散而具體,應該可以排除生造的可能,對於《左傳》作者而言,捏造這麼多的情節複雜而沒有必要,而且前後內容可以呼應統一,在這個問題上,其可信度要比自相矛盾的《史記》高得多。 [5] 

下宮之難還原真相

1、《史記》的自相矛盾是由於採用了不同來源的資料。
如上,《晉世家》的來源可能是《左傳》或者晉國的歷史資料,因此於《左傳》大體吻合。而《趙世家》與《韓世家》則可能採信的是趙國的歷史資料(《世本》)與韓國的相關資料。
而“趙氏孤兒”故事在趙國史書裏面的“演義”,則無疑是出於趙國人對祖先事蹟的掩飾與美化。試想,趙國國君的直系祖先、老祖母趙莊姬與自己的旁系祖先趙嬰通姦,這説出去無論如何是祖先的恥辱、也是自己的恥辱,但是趙氏的那場劫難是無法抹殺的,於是就把一切責任推到了一個“屠岸賈”的人的頭上。屠岸賈不屬於當時的任何一個強大家族,即使真的是當時的司寇,並且真的參與了陷害趙家的行動,其實力和能量也是相當有限,因此《左傳》中根本沒有提到這個人。而《左傳》的作者引用的可能是春秋末期晉國的史書,所以沒有什麼單獨特意為趙家掩飾的必要,一切都如實記錄的。
司馬遷為什麼在《晉世家》、《趙世家》與《韓世家》中保留兩種截然不同的説法呢?似乎也不能武斷地推斷為他的粗心和不負責任,更大的可能是:他在看到晉國、趙國、韓國乃至魏國史書的不同記載後,一時懶於或者難以判斷事實的真相,乾脆本着存疑的態度,就把兩個版本的“趙氏孤兒”故事雙雙留給後人,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好了。但無論如何,在不同章節中出現如此重大的矛盾而不分析或者説明一下,總是體例上的一種不負責任。 [5] 
2、“趙氏孤兒”故事是否還有迷失的真相?
但是,太史公難以判斷兩個不同“趙氏孤兒”故事版本,似乎也有更為深層的原因存在。雖然《左傳》明言故事發生在前583年,但實際上,從前597年的邲之戰,趙朔這個人在《左傳》中就似乎失蹤了,沒有任何記載,於是我們只能根據其他地方中的記載來推斷趙朔的卒年和最後階段的活動。也就是説,《左傳》關於趙朔的死亡很可能也存在隱晦不説的情況。
而且,那些被隱晦的內容很可能十分難言,是趙家的難言之隱,甚至同時也是晉國國君的難言之隱。否則,單單為趙莊姬與趙嬰通姦,趙國的史書似乎也沒必要做如此重大而漏洞百出的“改編”,一種可以考慮的情況是,趙莊姬與趙嬰早在趙朔生前就已經開始私通,為了更加“方便”,他們合謀害死了趙朔這個障礙。而作為“趙氏孤兒”的趙武,也很可能是莊姬與趙嬰通姦的產物,而不是趙朔的兒子。這樣的事件對趙家的子孫來説無疑構成奇恥大辱,因此才有拼命掩蓋和“修正”的必要。
當然,一切都只是無稽的猜測而已。但我相信,關於趙朔的死,真的還有一些關鍵的事實被時間埋沒了,這個真相也許比“趙氏孤兒”的戲曲、甚至比我們的任何想象更加傳奇……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