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亞東鄉

鎖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轄鄉,轄仁青崗村(在鄉政府周圍)、切瑪村龐達村(在最南部)3個行政村。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亞東縣東南部,北鄰下司馬鎮春培村;西以乃堆拉、則里拉、東巨拉、巴塘拉、恩窮拉、多卡拉分水嶺山脊與印度錫金邦為界;西南自吉姆馬珍山(原支莫摯山,為中、不、印三國交界點)開始,沿東南方向的切拉、仁崗貢等一線山脊,最南達姐普拉(姐普山口),至東跨卓木麻曲,沿魯林曲流域最南分水嶺,與不丹薩姆奇宗為鄰;最東面沿亞古拉、邦夏拉、森窮隆、齊拉、卓拉(chola)等一線分水嶺山脊與不丹的哈阿宗相連。全鄉面積650.88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下亞東鄉常住人口為1936人; [31]  截至2021年10月,下亞東鄉轄2個行政村, [32]  以及1個移民搬遷小康村:龐達村。 [5-6] 
下亞東鄉境內藴藏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有亞東溝自然風光(西藏江南)、洞朗草場、下亞東原始森林魯林流域無人區、卓木林海(波絡卡野人谷)、吉姆馬珍雪山等。海拔從北部亞東溝的2300米逐漸上升到南部洞朗的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海拔最低點為卓木麻曲與不丹交界處,僅為1655米。全鄉平均海拔約2800米。
2019年12月,下亞東鄉榮獲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 [1]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29-30] 
中文名
下亞東鄉
外文名
Lower YaDong township
行政區劃代碼
5423342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南部
面    積
650.88 km² [2] 
下轄地區
仁青崗村、切馬村、龐達村
政府駐地
仁青崗村
電話區號
0892
郵政編碼
857616
氣候條件
高原山地氣候
人口數量
961人(2017) [2] 
著名景點
亞東溝
吉姆馬珍雪山
魯林無人區
嘎居寺
波絡卡野人谷。
機    場
日喀則和平機場
火車站
日喀則火車站
車牌代碼
藏D

下亞東鄉歷史沿革

1960年,亞東縣建下亞東區,1988年改鄉。 [3] 

下亞東鄉行政區劃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轄鄉,轄仁青崗村切瑪村龐達村3個行政村及仲馬崗、夏日、傑林、玉薩崗、阿桑、波絡卡、桑恩、普珍拉、洞朗魯林恰爾塘、曲淌等自然村組。鄉人民政府駐仁青崗村。 [4-6] 
截至2021年10月,下亞東鄉轄2個行政村:仁青崗村、切瑪村, [32]  以及1個移民搬遷小康村:龐達村。 [5-6] 

下亞東鄉地理環境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亞東縣東南部。北鄰下司馬鎮春培村;西以乃堆拉、則里拉、東巨拉、巴塘拉、恩窮拉、多卡拉分水嶺山脊與印度錫金邦為界;西南自吉姆馬珍山(原支莫摯山,為中、不、印三國交界點)開始,沿東南方向的切拉、仁崗貢等一線山脊,最南達姐普拉(姐普山口),至東跨卓木麻曲,沿魯林曲流域最南分水嶺,與不丹薩姆奇宗為鄰;最東面沿亞古拉、邦夏拉、森窮隆、齊拉、卓拉(chola)等一線分水嶺山脊與不丹的哈阿宗相連。

下亞東鄉自然資源

全鄉面積650.88平方千米。
下亞東鄉原始森林距縣城12公里,被譽為祖國西南前哨的一座綠色寶庫,面積約10萬8千畝,林內主要樹種有冷杉、鐵杉、喬松、樺樹、杜鵑樹、落葉松、紅豆杉、柏樹、白楊樹、藏青楊等等;主要野生動物有小熊貓、金錢豹、長尾葉猴、獐子、狗熊、馬熊、松鼠、草弧、狐狸、旱獺、野豬、野山羊、雪豬、狼、猞猁、野驢、啄木鳥、紅嘴烏鴉、黑嘴鸚鵡、黑頸鶴、草白鴨等;中草藥有湖黃蓮、天麻、蟲草、續緞、七葉一支花、雪蓮花、黨蔘、當歸、貝母、黑白烏頭、三七、麥冬等珍貴藥材。還有享譽區內外的亞東野雞和鮭魚。 [7] 
下亞東鄉 下亞東鄉
2016年下亞東鄉一角 2016年下亞東鄉一角 [8]

下亞東鄉人口民族

2011年底,亞東縣下亞東鄉共有994人。 [9] 
總人口961人(2017)。
根據亞東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下亞東鄉常住人口為1936人。 [31] 

下亞東鄉基礎設施建設

2016年7月下亞東鄉阿桑至原始森林道路一角 2016年7月下亞東鄉阿桑至原始森林道路一角 [10]
2006年初,西藏自治區投資1000餘萬元修建下亞東鄉仁青崗邊貿市場,2006年7月6日投入使用。市場佔地6406平方米,共計有門面28間,商户62户。 [11] 
2020年下亞東鄉龐達村一角 2020年下亞東鄉龐達村一角
2020年,下亞東鄉龐達村水電路訊網實現全覆蓋,建有村委會、文化活動室、廣場、衞生室、警務室、幼兒園、超市、塑膠跑道等。 [6]  [12] 

下亞東鄉文化教育事業

2015年8月,下亞東鄉發放低保户大學生助學生資金,共計發放11人,兑現資金33000元。 [13] 

下亞東鄉生態環境保護

2015年11月4日下亞東鄉組織切瑪村羣眾在公路沿線清掃環境 2015年11月4日下亞東鄉組織切瑪村羣眾在公路沿線清掃環境 [14]
2015年11月4日,下亞東鄉組織切瑪村“雙聯户”長及羣眾,在切瑪至仁青崗村公路沿線和水溝進行清掃環境整治活動,共計有54人蔘加活動。 [14] 
2019年5月,下亞東鄉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各村植樹點共種植了1200多株柳樹、落葉松等樹苗。 [15] 

下亞東鄉精神文明建設

2016年2月下亞東鄉切瑪村舉行慶祝新年文體活動 2016年2月下亞東鄉切瑪村舉行慶祝新年文體活動 [16]
2016年2月11日,下亞東鄉切瑪村舉行慶祝新年文體活動,活動內容有舞蹈、獨唱、拔河、抬石頭、射箭等14項,有切瑪自然村、傑林自然村、駐軍部隊等參加活動。 [16] 
2017年9月下亞東鄉開展“四講四愛”文藝活動 2017年9月下亞東鄉開展“四講四愛”文藝活動 [17]
2017年9月,下亞東鄉開展以農牧民羣眾為主體的“四講四愛”文藝活動,各村居農牧民羣眾、鄉小學學生組成的9支歌詠代表隊參演,鄉全體幹部職工、仁青崗邊防派出所民警等共計300餘人參加活動。 [17] 

下亞東鄉愛心故事

下亞東鄉 下亞東鄉
1982年開始,下亞東鄉仁青崗村次仁曲珍、德吉、普次3位藏族阿媽每週或半個月一次為詹娘舍等哨所官兵免費送菜。送菜路從海拔2800米到4700米,崎嶇難行的山路上,3位阿媽遇到過狗熊,遭遇過暴風雪中的迷路,曾在冰雪中凍得幾乎失去知覺,。至2009年3月,已27年風雪無阻,先後為哨所送菜60多噸,往返里程約5萬公里,共為哨所官兵收發郵件50000餘件,帶維修電器600餘件次。被哨所一代代官兵親切地稱為“媽媽”。 [18] 
三位藏族阿媽為官兵送菜踏雪上哨所途中 三位藏族阿媽為官兵送菜踏雪上哨所途中 [19]
2015年11月4日,下亞東鄉開展為趙松濤同志獻愛心捐款活動,幹部職工參與率達100%,用愛心築起抵抗病魔的城牆。 [20] 
2017年6月,下亞東鄉幹部職工到切瑪、仁青崗行政村開展幹部“進村入户、結對認親活動,自掏腰包帶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結對20户、共3150元。 [4] 
至2017年7月,下亞東鄉貢嘎次旺幫助困難户轉變思想、動手致富,並帶去慰問金、禮品等,累計送去慰問金1萬餘元。為方便農牧民羣眾出行,貢嘎次旺聘請人員在仁青崗廣場搭建便民休息亭,並配備了桌椅板凳等,出資7000餘元。 [21] 

下亞東鄉榮譽稱號

2019年6月下亞東鄉次仁曲珍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2019年6月下亞東鄉次仁曲珍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22]
2019年6月,下亞東鄉仁青崗村次仁曲珍家庭榮獲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22]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30] 

下亞東鄉風景名勝

下亞東鄉寺廟 下亞東鄉寺廟
亞東縣下亞東鄉仁青崗村的噶舉寺(嘎居寺),屬噶舉派的寺廟,噶舉寺活佛傳承了11代。因年代久遠,寺廟大殿出現了壁畫起甲、牆體裂縫、屋面漏雨、樑柱腐朽等險情,最後得到了妥善的修復。 1996年,噶舉寺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亞東鄉風景 下亞東鄉風景
下亞東鄉風景 下亞東鄉風景
寺裏存有一塊在第一次藏英戰爭期間駐藏大臣升泰所題贈的"大放光明"木匾。

下亞東鄉歷史文化

下亞東鄉孔雀獅子舞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3] 

下亞東鄉歷史遺址

英駐亞東商務代理處遺址:距縣城12公里,建於1894年,位於下亞東鄉春丕塘東部,則里拉山口和乃堆拉山口之間的峽谷中,是英帝國主義在十九世紀入侵亞東後修建的第一座建築。1905年《拉薩條約》簽訂之後,英駐亞東商務代理處於1906年遷至下司馬鎮,原商務代理處被廢棄。 [24] 

下亞東鄉南部形勢

下亞東鄉洞朗地區

靠近不丹和錫金(印度佔據),南部形勢複雜。
2017年6月16日,亞東縣在下亞東鄉的洞朗地區啓動由多卡拉庶草場哨所的邊防公路建設。 [25-26] 
下亞東鄉地理位置 下亞東鄉地理位置
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餘人攜帶武器,連同2台推土機,在多卡拉山口越過錫金段邊界線100多米,侵入中國洞朗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引發局勢緊張。印度邊防部隊越界人數最多時達到400餘人,連同2台推土機和3頂帳篷,越界縱深達到180多米。截至7月底,印度邊防部隊仍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歷史以來,印度曾多次蠶食中方領土,幾成習慣。在漫長的中印實控線上,“多卡拉對峙”是第一例印度侵入已定邊界事件,與其他爭議地區不同,性質相當嚴重。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中國駐印度使館在北京和新德里先後多次向印度提出嚴正交涉,強烈要求印度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撤回越界的邊防部隊。這是雙方對話的基礎和條件。洞朗邊防公路建設是中國主權利,符合國際法及中國國內法。 [25] 
亞東縣下亞東鄉洞朗位置圖 亞東縣下亞東鄉洞朗位置圖
洞朗位於下亞東鄉阿桑村以南約13公里處。北接夏巨拉。西以拉思久(亦稱拉濕久)、託切拉、多卡拉(亦稱冬拉)等一線山脊與錫金交界;西南自吉姆馬珍山(原支莫摯山,為中、不、印三國交界點)開始,沿東南方向的切拉、仁崗貢等一線山脊,最南達姐普拉(姐普山口)與不丹國為鄰;至東與卓木麻曲相連,與下亞東鄉的魯林當比山、恰爾塘等地隔河相望;東北至沈久拉、汝崗、麥莫(麥姆)牧場。內有河流6,湖泊16,牧場36,面積109平方公里。洞朗自古屬中國西藏地方管轄。
下亞東鄉洞朗下轄以下自然村組:
拉馬斯----Lamasi
吉淌------- Jitang;
龐達-----Pangda;
沈久拉---Sinqung La;
切拉---- Qê La;
託切拉----Tobgyê La;
吉姆馬珍--Gyaibomazain;
姐普拉山(姐普山口)---Gyaibo La;
庶草場---Zomplri(蔗草場)。

下亞東鄉本無異議

2017年6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中方認為印軍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違反了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請問中方認定印軍越界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相關情況 相關情況
答:中印邊界錫金段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根據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第一款規定,西藏與錫金以流入錫金梯斯塔河及其支流的水流和流入西藏莫竹河及向北流入其它西藏境內河流的水流間的分水嶺為邊界。這段邊界線起自與不丹交界的吉姆馬珍山,並沿上述分水嶺行至與尼泊爾邊界。根據這一條約規定,洞朗地區屬於中國領土,印軍越界地區的分水嶺非常清楚。印軍越界進入了中國領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印軍此舉違背了歷史界約,也違反了印度歷屆政府的承諾 [27] 
7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介紹:中國和不丹對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邊界線走向存在基本共識。據中方瞭解,不丹對中方的建設本來是沒有異議的,不丹後來的聲明是受到外力威脅發生的。
7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一事繼續介紹:
中方多次強調,洞朗地區歷來屬於中國,一直在中方有效管轄之下,不存在爭議。中國和不丹於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邊界談判,迄今已舉行24輪。兩國雖尚未正式劃界,但雙方對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邊界線走向存在基本共識。對於洞朗屬於中國這一點,中不雙方不存在分歧。中方一直嚴格遵守中不之間相關協定。洞朗地區邊界現狀是清晰的,該地一直在中方的有效管轄之下。中方在該地區的有關活動不存在違反協定、破壞現狀的情況。不方對此是瞭解的。印方為了掩蓋印軍非法越界,不惜歪曲事實,甚至不惜以損害不丹的獨立主權為代價,試圖混淆是非,這是徒勞的。中方願同不方共同努力,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通過友好協商解決邊界問題,維護邊境的和平與安寧 [28] 
70天后印軍撤回去了。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