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降一滅

鎖定
“三降一滅”是康生污衊新中國17年外交路線的一個罪名。即“投降帝國主義、投降修正主義、投降反動派,撲滅人民革命”。 [1]  這一毫無事實根據的罪名嚴重影響了文革時期的中國外交事業,1979年3月9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發出《關於為所謂“三和一少”、“三降一滅”問題平反的通報》,為17年外交路線及王稼祥等外事口領導同志平反。 [2] 
(概述圖來源 [8] 
中文名
三降一滅
提出者
康生王力
平反時間
1979年3月9日
提出時間
1967年6月

目錄

三降一滅背景

1962年3月間,王稼祥在研究了大量國際和國內情況資料之後,又經過反覆思考,許多同志交換了意見,決定就我國的對外政策問題,向黨提出一些建議。他考慮到自己提出的這個意見,已超出中聯部的工作範圍,採取了個人寫信的方式,向周恩來鄧小平陳毅三位主持外事工作的領導同志,詳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王稼祥同志的意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對外採取緩和的方針,以爭取時間渡過國內經濟上的困難,加緊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第二,建議發表一個正式的對外關係聲明,全面地、準確地闡明我國的對外政策。第三,注意國際鬥爭的策略。第四,對外援助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3] 
這些意見一經提出,就得到中聯部黨組和其他領導同志的贊成和支持。伍修權第一個在這封信上籤了名,對王稼祥的觀點和行動,願意共同承擔責任,劉寧一也在信上籤了名。周恩來、鄧小平、劉少奇看了這封信沒有表示不同意見,又交給中央書記處各同志傳閲,最後給毛主席看,都沒有認為其中有什麼問題。 [3] 

三降一滅提出

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後,康生把這些建議及王稼祥領導中聯部期間的工作歪曲地概括為“三和一少”。1963年5月22日毛澤東在同新西蘭共產黨總書記威爾科克斯談話時説,“我們黨內有些人主張三和一少,這是修正主義的路線。”從1963年至1965年間毛澤東又多次同外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反覆談論中國黨內的所謂“三和一少”的“修正主義路線”問題,並指出王稼祥主張“三和一少”,“三和一少是他們的國際綱領,三自一包是他們的國內綱領”,“三和一少是赫魯曉夫的口號,三鬥一多是我們的口號”。“文革”開始後,為給劉少奇妄加罪名,康生巫陷劉少奇在國內鼓吹“三自一包”,,在國際上鼓吹“三和一少”。《紅旗》雜誌1967年第5期刊載經毛澤東審閲批准的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一文,不點名地公開責問劉少奇:“為什麼你要在三年困難時期,與國內外牛鬼蛇神遙相呼應,惡毒攻擊三面紅旗,鼓吹‘三自一包’、三和一少的修正主義路線?”此文發表後,“三和一少”即被作為劉少奇“推行修正主義外交路線”的“罪名”。 [4] 

三降一滅影響

對外交戰線“三降一滅”的污衊和極“左”思潮的泛濫,對中國外交事業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許多駐外使領館人員、援外專家和留學人員不看對象、不顧駐在國的規定,強行發送《毛主席語錄》和毛澤東像章等宣傳品,並利用使館新聞公報、新聞圖片櫥窗轉載或展出國內宣傳“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和圖片等,引起了駐在國的疑慮和不滿,從而引發一系列外交糾紛。隨着極“左”思潮迅速氾濫和造反派組織展開奪權活動,外交部門和外交工作很快陷人混亂。 [5] 
在“文化大革命”發動後1年多的時間裏,中國對外關係出現嚴重倒退,對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合作基本中斷。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元首和政府首腦級的互訪急劇減少,實際退出了幾乎所有的國際組織,也不出席國際會議;外貿進出口大幅度下降;派出的留學人員全部被召回國,也停止接受外國留學生。更嚴重的是,在這段時間裏,中國同已建交或半建交的40多個國家中的近30個國家發生了外交糾紛,駐若干國家的大使館受到衝擊,同一些國家的外交關係甚至惡化到降級或斷交的嚴重地步。與此同時,中國把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視為修正主義,不再來往,只同一些被視為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和組織保持聯繫。1967年夏季,極“左”思潮對外交工作的衝擊達到頂點,北京發生了“三砸一燒”外國駐華機構的惡性事件,中央一度失去對外交大權的掌握。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5] 
周恩來得知“三降一滅”的説法後,非常氣憤,曾當面責問康生:“外交部總的政策不論是我兼外交部長的時候還是陳毅當外交部長,都經過我的手,我都送毛主席看。對外政策基本上是主席講的,我們辦具體事項。”康生做賊心虛,推説他是指中聯部的王稼祥。 [6] 
在外交工作中,制止極“左”行動、排除極“左”思潮的干擾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周恩來採取一系列嚴厲措施,制止極“左行動。8月23日凌晨,在英國代辦處大火被撲滅後兩個多小時,周恩來緊急召見外事口各造反派組織的代表,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他們宣佈:外交部“奪權”是非法的,黨中央多次申明外交、國防、財政等大權在中央,不能奪。毛澤東批評王力在外交部煽動“奪權”的講話是“大毒草”。幾天後,對王力、關鋒實行隔離審查。中央文革小組江青等人插手外交部的企圖受到重挫。1968年1月,周恩來明確提出要從政策角度鑑別和批評極“左”思潮,要求外交人員加強紀律。此後,毛澤東多次發出指示,要求在對外宣傳中“不要強加於人”,“不要向外國人自吹自擂”,批評“世界革命的中心――北京”的提法表現出““以我為核心的錯誤思想”他還説“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指出在國際鬥爭中應區分主次,不能一概鬥爭。經過1年多的努力,外交上極不正常的狀態逐漸被消除。 [5] 

三降一滅平反

1979年3月9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發出《關於為所謂“三和一少”、“三降一滅”問題平反的通報》,指出:康生、“四人幫”等人強加於中聯部和整個外事戰線所謂“三和一少”、“三降一滅”修正主義路線的罪名,應予平反;強加於王稼祥等同志身上的一切誣陷不實之詞,應該推倒。 [7] 
參考資料
  •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年譜(1949-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167
  • 2.    曹普.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241
  • 3.    湯應武主編.中國共產黨重大史實考證.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1896
  • 4.    倪忠文,譚慕雪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手冊.北京:新華出版社,1989年:205
  • 5.    鄭樵,伍月,李恆.中國共產黨思想通史 第6卷.青島:青島出版社,2014年:329
  • 6.    李連慶.大外交家周恩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101
  • 7.    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綜合組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事記.北京:紅旗出版社,1987年:24
  • 8.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