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絕碑

(南京三絕碑)

鎖定
南京靈谷寺內有梁代名僧寶誌的墓塔,俗稱“寶公塔”。寶公塔前舊有石碑一塊,因碑上刻有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繪寶誌像、李白所作像贊以及顏真卿的書法,故稱“唐賢三絕碑”。由於戰火毀壞,歷史上曾有多次重刻。到清代第三次重刻時,碑額上端又增添乾隆手書“淨土指南”四字。 [1] 
中文名
三絕碑
地    址
南京中山陵園風景區
書    寫
顏真卿
全    稱
唐賢三絕碑

三絕碑碑刻簡介

“唐賢三絕碑”始刻於唐代,是為了紀念梁代名僧寶誌和尚而立。據歷史記載,篤信佛教的梁武帝特別敬重寶誌和尚,並尊其為國師。寶誌去世後,梁武帝特地出資在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峯下建佛塔(該塔在建明孝陵時移至靈谷寺)安葬 [2]  。與寶誌同時代的畫家張僧繇還特地為其畫了一幅全身像。 [1] 
“三絕碑”中的第一絕,就是唐代畫聖吳道子根據張僧繇的畫摹繪的志公像。吳道子的這幅畫線條流暢、體態飄逸,因此就成了寶誌的標準像而被刻在石碑上。不久,詩人李白遊金陵時見到此畫,頓發思古幽情,信筆寫下了四十字的像贊一篇。又過數年,書法家顏真卿升州刺史時又將李白的像贊以正楷重謄,並刻於碑中寶誌像的上方。於是,“李贊、顏書”就各自成為了“三絕碑”中的第二、第三絕 [3] 
如今,從舊拓上見到的“三絕碑”內容並不止這些。分列於寶誌像左右兩邊的還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題寫的《寶公菩薩十二時歌》;而碑最上面的“淨土指南”四字,則是乾隆帝第二次下江南時書寫 [3] 

三絕碑流傳情況

三絕碑
三絕碑(2張)
“三絕碑”歷經歷史上數次毀刻。最初刻有唐代三大家真跡的原碑保存時間是最長的,一直到宋末元初才因戰火毀壞。元代重刻時又增趙孟頫書寫的《十二時歌》,此後明人筆記中就稱之為“四絕碑”了。可是“四絕”的名字很快就隨着碑的被毀而被淡忘了。當清初再次重刻時,人們都習慣用它最早的名字“三絕碑”。如此反覆,“三絕”之名就一直延續下來 [3] 
南京靈谷寺內現存的這塊“三絕碑”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汪偽南京市市長蔡培依照一件宋代的原石拓本命人仿刻而成的,年代並不久遠,但除了最上方的“淨土指南”以及“李贊顏書”還算清晰完好外,其他文字已模糊不清,寶誌像更是蹤跡全無。據中山陵文保員劉維才老先生回憶,“文革”初“破四舊”,“三絕碑”首當其衝,一班人把碑推倒後,見其正面比較乾淨,便抬到一處公共自來水龍頭下,當做搓衣板。十多年間將位於碑正中的文字畫像搓得蹤跡全無,而上方的文字卻因少遭搓洗而殘留下來 [3] 
據劉維才老先生回憶,改革開放之初,並無人知道這塊已成了“搓衣板”的“三絕碑”的價值。1981年,一位對碑刻文物造詣很深的美籍華人來中山陵,無意間見到了這塊石碑。他表示願用同三絕碑重量等重的黃金來交換此碑。那時人們才如夢初醒: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國寶。於是將其小心嵌在寶誌墓前,並用鐵柵欄圍了一圈細心保護。而一塊根據南京市博物館館藏拓片而復原的新三絕碑,也已經被重新立在志公殿後,現與舊碑遙遙相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