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衣帶水

(漢語成語)

鎖定
一衣帶水,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唐·李大師李延壽南史·陳紀下》。 [1] 
這則成語原指像衣帶那樣窄的河流,後用以形容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仍像隔一衣帶,泛指地域相近。其本身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一衣帶水
拼    音
yī yī dài shuǐ
近義詞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近在眉睫
反義詞
天各一方天涯海角萬水千山
注    音
ㄧ ㄧ ㄉㄞˋ ㄕㄨㄟˇ
出    處
《南史·陳紀下》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賓語

一衣帶水成語出處

唐·李大師、李延壽《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後人根據這段記載提煉出“一衣帶水”這則成語。 [1] 

一衣帶水成語典故

南北朝時,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是為隋文帝。
隋文帝有志於統一中國,在北方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國力大增。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後主陳叔寶卻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雖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卻依恃長江天險,並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有一次,隋文帝向僕射高熲詢問滅陳的計策,高熲回答説:“江南的莊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們在他們的收穫季節,揚言出兵,他們一定就會放棄農時,屯兵防守;他們作好了準備,我們便不再出兵。這樣來幾次,他們便不會相信。等他們不作準備,我們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屯積在地窖中,而屯積在茅、竹修建的倉庫中,我們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燬它,如果連燒幾年,陳朝的財力就大大削弱了,滅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採取了高熲的計策,經過七年的準備,在隋開皇八年(南朝陳禎明二年、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熲説:“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樣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裏的老百姓嗎?”
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並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後主,滅掉了陳朝。 [2] 

一衣帶水成語寓意

“一衣帶水”這則成語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它表示距離近時,必須是兩個地方或國家;同時兩者之間必須隔着一條水;而且二者之間的距離必須相對比較近。“一衣帶水”典故里説的是距離近,卻隱含打過去解放對方老百姓的意思。 [2]  [3] 

一衣帶水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衣帶水”原指像衣帶那樣窄的河流,後用以形容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仍像隔一衣帶,極其相近,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這則成語在句子中通常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1] 
運用示例
脱脱等《宋史·潘美傳》:“美受詔,提驍果數萬人,期於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 [1] 
歸有光《送同年李觀甫之任江浦序》:“高皇帝定鼎,特以六合分為江浦,以為兩縣,而屬之京兆。蓋以畿輔重地,不當為一衣帶水所隔。” [4] 
魯迅而已集·略談香港》:“香港地方,同中國大陸相離,僅僅隔一衣帶水。” [1] 
郭沫若《革命春秋·跨着東海》:“那市川雖然屬於千葉縣,但和東京僅一衣帶水之隔,有電車火車直達東京,要不上半個鐘頭,便可以到達東京的中心地帶。” [4] 
冰心《櫻花和友誼》:“消息傳來,隔着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人民都感到非常的高興。” [4] 
參考資料
  • 1.    一衣帶水的解釋|一衣帶水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8-22]
  • 2.    崔鍾雷主編.成語典故大全[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8:345-346
  • 3.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1019
  • 4.    趙丕傑.使用“一衣帶水”的三個條件[J]. 新聞與寫作,201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