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地雞毛

(劉震雲著中篇小説)

鎖定
《一地雞毛》是中國當代作家劉震雲創作的中篇小説,首次發表於《小説家》1991年第1期。 [1] 
《一地雞毛》描寫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個小職員平庸瑣碎且窘迫的生存狀態。劉震雲以不動聲色的幽默來真實地表現小人物的生活,在平庸的生活中夾雜着卑微的樂趣,潛藏着一種社會危機,形成了喜劇性與悲劇性的交織。 [2]  小説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展示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在講述小林排隊買豆腐、與妻子吵架、給妻子調動工作、讓孩子入托、排隊搶購大白菜、拉蜂窩煤以及每天的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時,從頭至尾都沒有華麗的辭藻,但無不體現了日常生活的真。 [3] 
作品名稱
一地雞毛
作    者
劉震雲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91年1月
字    數
約4萬字

一地雞毛內容簡介

小説寫小林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學畢業後留京工作。他們有了孩子、房子後,煩惱卻不斷增加,這使曾有過宏偉理想,把局長、處長都不放在眼裏的小林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小林為了給妻子調動工作,和妻子一起四處找關係。小林覺得買貴重的禮物不值得,買便宜的禮物又送不出手,最後便買了一箱可樂送給辦事人。自然,他的請求被拒絕。小林感到窩心,也對所花的錢感到心疼。對門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有個伴,把小林的孩子也弄進了較好的幼兒園。但小林卻感到孩子成了“陪讀”,於是“心裏像吃了馬糞一樣感到齷齪”。小林聽説買大白菜可以報銷,為了不吃虧,他一下子買了500斤。他出於助人目的,幫同學賣鴨子,結果被單位發現,領導找他談話,他用“在單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來假亦真,説假話者升官發財,説真話倒黴受罰”的想法,撒謊躲過了處罰。小林從前幫人辦事,“只要能幫忙,他會立即滿口答應”,後來發現“那是幼稚,能幫忙先説不能幫忙,好辦先説不好辦,這才是成熟”。於是,當查水錶的老頭讓他幫着辦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時,他説不好辦。老頭給他買了一台微波爐作為報酬,他才去辦。過元旦要給幼兒園阿姨送禮,小林怕別人説自己摳門、寒酸,便跑遍全城買了高價炭火送給阿姨。當天晚上,小林夢見了一地的雞毛和螞蟻般的人羣圍在他的周圍。他恐怖極了,也無奈極了。 [3] 

一地雞毛人物介紹

小林
小林經歷了許多事,彷彿都是被動的,無奈的。小學的恩師從村裏來了,他本想好好接待,但礙於金錢和老婆的壓力,他沒能做到,只能在第二天上班時,看着報紙上大人物在北京接待老師遊玩的報道而發脾氣:“誰不想尊師重教?我也想讓老師住最好的地方,逛整個北京,可得有這條件!”他曾經熱愛足球,哪個國家的球星他都能説出來,但現在因為生活中的瑣事,他又被迫放棄這個愛好,甚至在單位上的大學生問他昨晚有沒有看球賽的時候,他還説:“有什麼看的!我從來不看足球!”小林泄氣的話既是自我的一種調節,也表達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失衡心理。他們渴望得到更多,追求更多,因此也會迎來更大的失落和憤憤不平。對於物質生活的追求已經堆滿了他們的世界,以前渴望的詩意生活早就不復存在,巨大的落差只能讓他們變得憤世嫉俗。
小説中小林一直在被世俗的生活推着走,但在幫“小李白”賣板鴨的事上,小林的心理轉變體現得最明顯,也是他對於生活的抉擇中最主動的一次。一開始替“小李白”賣板鴨,他感到羞恥和不安,總是怕被熟人認出。當他收到實際的金錢時,他開始習慣麻木,小説是這樣描寫的:“小林感到就像當娼妓,頭一次接客總是害怕,害臊,時間一長,態度就大方了,接誰都一樣。”小林把賣板鴨的行為比作娼妓,是自嘲卻也真實,更能體現小林的心理落差。屈服於金錢下的小林漸漸安於現狀,甚至在“小李白”回來時,他還有點戀戀不捨,全然沒了一開始不適應的樣子。他想道:“過去你有過宏偉理想,可以原諒,但那是幼稚不成熟,不懂得事物的發展規律。”在自我矛盾鬥爭之後,小林不僅安於平庸,接受平庸,甚至享受平庸。
不僅生活的詩意被消解,小林在現實生活強大的擠壓之下,感情也逐漸麻木、冰冷和荒漠化。小林沒有好好招待的恩師去世了,他曾後悔和內疚,但後來他又想到:“死的已經死了,再怎麼想也沒什麼用,活着的還是先考慮大白菜為好,如果收拾完大白菜,老婆能用微波爐再給他烤點雞,讓他喝點啤酒,他就沒什麼不滿足的了。”小説裏僅有的一絲温情也被世俗生活和個人享受消磨得一乾二淨了。
在小説的最後,小林做了一個夢,夢中小林被雞毛覆蓋。雞毛指代那些每天困擾小林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本來應該為此而感到厭煩的小林卻覺得被雞毛覆蓋着很舒服,是因為他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環境和這種普通平淡的生活方式;甚至“度年如日”,還有些享受它。接着小林又夢見許許多多的人變成了一隊隊祈雨的螞蟻,螞蟻代表着那些像小林一樣每天為生活奔波的人,雖然各有不同,但生活方式都大同小異,大家都是每天為了家庭不斷奮鬥、打拼,每天一睜開眼就有無休止的工作、任務等待着完成。 [4] 
小李
小説的開始,劉震雲是這麼描寫小林的老婆小李的:“沒結婚之前,她是一個文靜的、眉目清秀的姑娘。與她在一起,讓人感到輕鬆、安靜,甚至還有一點淡淡的詩意。哪裏想到幾年之後,這位安靜的富有詩意的姑娘,會變成一個愛嘮叨、不梳頭、還學會夜裏滴水偷水的家庭婦女呢?”小李原來是一個文靜而且眉清目秀能讓人感到淡淡的詩意的姑娘,她也曾經追求夢想,追求詩意的生活,是一個愛乾淨、靦腆的女大學生。
結婚之後,小李雖然沒有像“小李白”那樣變化巨大,拋棄過去的理想,但她也變得世俗化,在她的世界裏只剩下家裏長短,與保姆鬥氣,與丈夫吵架,還要為了工作調動絞盡腦汁,繁雜真實的世俗生活讓她沒有了詩意,也忘記了以前的追求。她也曾掙扎過,當她知道自己的單位開通路過自己家的班車是因為方便頭頭的小姨子上班時,她感到很鬱悶,覺得自己成為了“二等公民”,但這時小林對她説:“你還像大學剛畢業那麼天真,什麼二等三等,有個班車給你坐就不錯了。”聽完小林的勸解,她撲哧一聲地笑了,然後説道:“你説得對,到了這時候,還説什麼志氣不志氣!有志氣頂他媽屁用,管他加給誰,咱只管每天有班車坐就是了!”面對無奈和不公平,她學會了自我安慰,並用阿Q精神來讓自己開心起來,這就是小説中最典型的小人物的自嘲和自我調節。
比起一直處於掙扎和矛盾中的主人公小林,小李的變化更加迅速,她也更適應這種變化,大概這與一個家庭的構成有很大關係:女性在家庭事務、家庭瑣碎上負擔得要更多,對於雞毛蒜皮的小事,接觸得也比男性多。小李從一個大學生轉變成家庭主婦,懷胎十月,從一個小姑娘到母親,身份轉變巨大,她只能選擇讓自己儘快地適應這種身份轉變,即便是用自我麻痹、“阿Q精神”的方式。小林雖然也會幫忙做家務,但家裏許多事情還是由小李負責,若小李還是那個追求詩意生活的姑娘,生活就難以為繼;加上經過了懷孕分娩的過程,小李更加懂得作為一個母親的責任,家庭順理成章地成為她生活的重心。有一次小林問小李能否晚上起來看世界盃,小李馬上説:“你要能讓馬拉多納給咱家拉蜂窩煤,我就讓你半夜起來看他!”對於小李來説,瑣碎的家庭事務是眼前最重要的事,小林大學時期喜歡看足球的愛好根本不值一提,而且小李也用這樣一句話,一下子就把小林從以前的詩意生活幻想里拉了回來,讓人哭笑不得。當然小李也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她曾經很喜歡吃炒肝,現在卻連一份一塊五的炒肝也捨不得吃。小説中有一段描寫他們一家三口一起吃一碗炒肝的情節,令人不禁心酸:她多番推辭,吃上炒肝後,孩子不愛吃吐出來的腸子,她也急急忙忙地吃掉。金錢的短缺,生活的瑣碎讓小李放棄了自己的愛好,甚至自願去消解詩意。小李之所以從一個花季少女變成一個“長舌婦”,都是為了家庭而考慮,從中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4] 
小李白
“小李白”是小林在大學期間的同學,兩人同屬文學社,“小李白”才華橫溢,能一天寫三首詩,是學校裏有名的人物。然而兩人再次相見時,卻是在一個小小的菜市場上——小林發現了小李白在菜市場上賣板鴨。當小林問起寫詩的事,小李白不屑地説:“狗屁!那是年輕時不懂事!詩是什麼,詩是搔首弄姿混扯淡!”當他知道小林也成家立業沒有再寫詩的時候,他高興地説道:“看,還説寫詩,寫姥姥!我可算看透了,不要異想天開,不要總想着出人頭地,就在人堆裏混,什麼都不想,最舒服。”曾經的大才子講話變得粗俗不堪,令人大跌眼鏡。
“小李白”是小説中三個主要人物中變化是最明顯,前後差別最大的。他曾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曾經懷有夢想和對詩歌的追求,在學校裏叱吒風雲。然而這位詩人現在已經賣起了板鴨,詩意蕩然無存;不僅沒有了詩意,甚至還對自己以前嚮往與追求的生活不屑一顧,體現了許多“小人物”的心理:所有的詩意理想和自我尊嚴最終都要讓位給現實的世俗生活,詩歌這種象徵着精神追求和理想的美好事物已經被“小李白”拋棄和遺忘了。現在他每天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如何把生活過好,只要多賺點錢他就心滿意足了。曾經最具詩意的人變成了最適應世俗生活的人,這是劉震雲故意設置的一種反差,也讓“小李白”成了小説裏最諷刺的一個人物。 [4] 
查水錶的瘸腿老頭
查水錶的老頭是個瘸子,每月來查一次水錶。老頭子腿瘸,爬樓很不方便,到每一個人家都累得滿頭大汗,先喘一陣氣,再查水錶。但老頭工作積極性很高,有時不該查水錶也來,説來看看水錶是否運轉正常。老頭一在誰家坐下,就是高談闊論一番,説他年輕時候曾給某位死去的大領導餵過馬。 [5] 
老張
小林單位的副局長,也是前三門單位管人事的頭頭的同學,小林幫老張搬過家,十分賣力,老張對小林看法不錯。老張自與女老喬犯過作風問題以後,夾着尾巴做人,對下邊同志特別關心,肯幫助人,只要有事去求他,他都認真幫忙。 [5]  [12] 
女老喬
小林這個處的黨小組長,女老喬54歲,身上有狐臭,子宮又出了毛病,脾氣不太好。 [5] 

一地雞毛作品鑑賞

一地雞毛主題思想

社會批判
劉震雲在創作中始終保持着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真實地揭示了底層生活的苦難,並對苦難的來源即對權力與利益的追求進行了強烈的批判。在劉震雲的小説裏,人物的辛酸與不幸,都源於對“權力”的渴望與追逐。小林本來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知識分子,卻在工作中學會了圓滑的人情世故,一步步掉入了職場的“大染缸”,他學會了送禮,學會了低聲下氣,最後自己終於也成為了收禮的一員。作者在批判小林的自私與冷漠時,實際上是把矛頭對準了金錢化與利益化的社會風氣。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迷失了自己,放棄了心中的精神信仰,成為了權力的附屬品。劉震雲挖掘出人性惡的一面,對權力異化人性的社會現象提出了批判。 [6] 
底層關懷
劉震雲的創作始終站在平民的立場,刻畫了底層人困窘的生存狀態,在對苦難的思考中表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一地雞毛》中,作者就對小林夫婦處處碰壁的窘迫生活狀態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劉震雲小説的人文關懷不僅體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關注,更體現在對人物精神貧瘠的揭示。小林在生活的重壓下放下了原則,成為在污濁社會中隨波逐流的一員。作者表現出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空虛,他們在灰色的生活環境中沉淪,變得麻木不仁,對此,作者感到悲哀和痛楚。小説的結尾寫到小林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在雞毛和皮屑中睡覺,柔軟舒服,度年如日。這實際上是一種諷刺的寫法,一個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被生活的瑣事牢牢裹住,磨去了所有美好的稜角,這種喜劇語言形式的背後,是作者深深的哀痛。 [6] 

一地雞毛藝術特色

貼近生活
《一地雞毛》沒有宏大的歷史結構,沒有糾葛的愛恨情仇,只有平凡的近乎平庸的日常生活。小説的第一句話就是:“小林的一斤豆腐變餿了。”一斤豆腐不算什麼,作者卻通過這一件生活的瑣事牽扯出了零零碎碎的事件。小林為老婆的工作調動四處奔波、接待老家來的客人、給孩子看病、送孩子上幼兒園、幫同學賣板鴨,甚至於夫妻二人每天的吃飯、睡覺、吵架、上班、下班,都成為劉震雲描寫的對象。這些看似無聊平庸的瑣事,卻構成了小林生活的全部內容。
《一地雞毛》講述了主人公小林生活中的家長裏短、磕磕碰碰,由雞毛蒜皮的小事拼湊出了平凡的生活畫卷。小説中敍述的小林的生活狀態沒有被醜化,也沒有經過理想化的修飾,而是還原了現實生活的本真形態。這是小林一家的生活,也是當代知識分子甚至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所有小人物的生活。生存的困境好像圍城,把人擠壓得透不過氣來。這種對生活的反映,也體現出作者本人的生活觀念,作者把自己看作是小人物中的一員,在創作中,作者不再讓自己擔任精神的啓蒙者和引領者,而是成為了“民間歌手”和“大眾哲人”。只有走進生活,才能更好地描寫生活,還原生活的原生形態。 [6] 
豆腐意象
《一地雞毛》中講述了知識分子小林的故事,豆腐作為這個故事的開端,在整個小説中也佔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豆腐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僅是將不同事件連綴成線起着線索作用,豆腐也因為其自身的內涵,被賦予了更深層的含義,豆腐的變質象徵的也是人的變質。通過豆腐傳達出了當代知識分子和普通人生活的灰色精神狀態。 [7] 

一地雞毛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1993年,《一地雞毛》獲第五屆《小説月報》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説獎。 [8] 
2000年,《一地雞毛》被《中華讀書報》評為“二十世紀世界百部文學經典”之一。 [9] 

一地雞毛作品評價

《一地雞毛》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它的作者以冷靜不動聲色和帶有點調侃的筆調,通過一樁樁家庭鎖事的描述,向我們展示當今社會的繽紛的生活圖景,並冷峻地解剖各種社會心態,寫出我們生活中的苦澀和甜蜜,煩惱和愉快,平凡和不凡,作者的長處在於用樸實無華的筆觸把生活寫的那麼真實,那麼生動有趣,一些平凡鎖事,在他筆下都寫得如此生動有趣,並於平凡鎖事的描述中寓有深意。因此讀這篇小説,我們一會兒同主人公一起犯難,一會兒同主人公一起苦笑,一會兒又會陷入沉思。(文學評論家何鎮邦評) [10] 
讀劉震雲的《一地雞毛》,我們可就一下子跌落到泥寧、麻纏、鎖碎的日常生活中了,真是滿地的雞毛蒜皮,滿眼的油鹽醬醋茶,欲行路到處伴着你,欲超脱到處拽着你,你甚至感到,生活與藝術之間的界限都混淆了。《一地雞毛》濾除了理性的筋絡,精神的理想,保留了生活的原始感性色彩。(文學評論家雷達評) [10] 

一地雞毛作者簡介

劉震雲,1958年5月生,漢族,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曾創作長篇小説《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手機》《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吃瓜時代的兒女們》《一日三秋》等。中短篇小説《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温故一九四二》等。其作品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瑞典語、捷克語、荷蘭語、俄語、匈牙利語、塞爾維亞語、土耳其語、羅馬尼亞語、波蘭語、希伯來語、波斯語、阿拉伯語、日語、韓語、越南語、泰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等多種文字。2011年,《一句頂一萬句》獲得茅盾文學獎。2018年,獲得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也在國際上多次獲獎。 [11] 
劉震雲 劉震雲
參考資料
  • 1.    劉震雲.一地雞毛[J].小説家,1991,(第1期):53-78.
  • 2.    張彤, 李麗廈. 喜劇性與悲劇性的矛盾共生——淺論《一地雞毛》的張力結構[J]. 北方文學, 2015, (20):16-17.
  • 3.    馬振宏編著. 中國當代重要小説分年評介 第2卷[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9.07:598-599.
  • 4.    杜嘉慧. 被世俗消磨的詩意 ——論《一地雞毛》的人物形象[J]. 名作欣賞, 2021, (27):116-118.
  • 5.    郭豔紅,王芳.世俗中的掙扎與沉淪——從劉震雲《一地雞毛》看知識分子的困境[J].電影評介,2008,(第5期):104.
  • 6.    李佳桐. 淺析《一地雞毛》的底層敍述[J].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 第15卷(8):49-51.
  • 7.    劉怡. 解讀《一地雞毛》中的豆腐意象[J]. 北方文學, 2016, (3):34-35.
  • 8.    梁鴻鷹主編. 新中國70年優秀文學作品文庫·中篇小説卷 第4卷[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9.05:1701.
  • 9.    劍男.《中華讀書報》評選出20世紀文學經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第3期):30.
  • 10.    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選編. 一地雞毛[M].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2000.08:305.
  • 11.    劉震雲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引用日期2023-08-27]
  • 12.    洪子誠主編. 中國當代文學史·作品選 1977-1999[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2.53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