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㵲水

鎖定
㵲水,又名舞水、潕水,古稱無水巫水沅水一級支流,五溪之一。 [2]  [10] 
發源於貴州省甕安縣,經甕安、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玉屏等縣,至魚市鎮入湖南省懷化市境,流經新晃縣芷江縣鶴城區中方縣洪江市等縣市區,在懷化洪江市(原黔陽縣黔城鎮匯入沅江 [7]  [11-12] 
中文名
㵲水 [1] 
外文名
Wushui River
別    名
舞水 [2] 
潕水 [2] 
無水 [2] 
別    名
巫水 [2] 
所屬水系
沅江水系
流經地區
黔東湘西
發源地
貴州省甕安縣 [7-8] 
河    長
444 km [7]  [11] 
流域面積
10334 km² [9]  [11] 

㵲水河流概況

㵲水河源(貴州省甕安縣) 㵲水河源(貴州省甕安縣) [7]
㵲水,水名古來有五,曰無、曰潕、曰舞、曰㵲、曰巫,其實一水也。 [10] 貴州省甕安縣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發源,流經貴州省的甕安、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玉屏和湖南省新晃芷江鶴城區中方縣洪江11個縣市區,最後在洪江市(原黔陽縣)黔城鎮匯入沅江,河長444公里,流域面積10334平方公里。通稱㵲水,貴州段又稱㵲陽河,湖南段又稱㵲水河。 [7-9] 
㵲水入沅(湖南省洪江市) 㵲水入沅(湖南省洪江市) [15]
㵲水經貴州六縣,在玉屏大龍流入湖南懷化市境。在新晃境內河相曲折,長度34.5公里,蜿蜒的㵲水河成“幾”字形狀在縣城流淌;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九年的龍津風雨橋橫卧在芷江流域的㵲水之上,400多年來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㵲水的腳步不曾停歇,在鶴城區,七座車行大橋、高速鐵路、貨運鐵路橫跨東西,㵲水以西的經開區已經升級為國際陸港經開區;在中方縣境內,㵲水河畔的荊坪古村在戰國時就是古國之都,考古學家對荊坪新元遺址考證,發現5萬年前就有人在此生活,認定為舊石器遺址,填補了湖南省無舊石器記錄的空白,並命名為“㵲水文化”;在洪江市黔城鎮,跋山涉水的㵲水在此匯入沅水,經過波折終究完成江河使命。 [9]  [19] 

㵲水相關記載

陳師凱《書蔡氏傳旁通》卷二:無水,“《漢志》,在武陵郡無陽縣,字或作潕,源出牂牁郡故且蘭縣,南入沅,或名巫水,又曰無水,又名潕水、㵲水、舞水,聲之訛也。今《蔡傳》作元亨之‘元’者,字之訛也。” [2] 
李賢明一統志》卷六十五:“㵲水,在沅州城西,一名㵲溪。《輿地紀勝》:巫、無、潕、舞、㵲,一水五名,聲之變耳。” [3]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十五:“潕水,在沅州城西,亦入沅江。《漢志》注:無水,首受故且蘭,南入沅,行八百里,一作㵲水。” [4] 
讀史方輿紀要》卷八十一:沅州,“㵲水,在州南四里,一名㵲溪,亦曰巫水。自貴州思州府流入境,合於沅江。《漢志》注:無陽縣無水,首受故且蘭南入沅,行八百九十里。許慎以為九江之一也。《》雲:㵲溪一水五名,曰無、曰潕、曰舞、曰㵲、曰巫,其實一水也。熊氏以為辰州之武溪為無水,誤。” [1] 
黃宗羲今水經》:“源出四川播州牂牁江隔嶺而分者也,其源自黃平所為黃平河,過偏橋司治西東流處洞河入之,至鎮遠府城南為鎮洋江,一名㵲水,乃五溪之一,巫、無、潕、舞、㵲一水五名,聲之變耳。” [5] 
趙爾巽清史稿》卷七十五:“潕水即無水,自晃州入,東北流,左納柳林溪、粟米溪,屈東南,過府治南,楊溪東流屈北注之,與五郎溪合。東屈而南,豐溪水自東北來入,東南入黔陽。” [6] 

㵲水流域風貌

㵲水貴州段

湘黔媒體溯源㵲水 湘黔媒體溯源㵲水 [8]
貴州人所稱的㵲陽河,從甕安縣尖坡一路奔騰而下,流經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玉屏等縣,從貴州大龍鎮流入新晃魚市鎮 [16] 

㵲水湖南段

  • 㵲水新晃段
㵲水新晃段
㵲水新晃段(6張)
㵲水新晃境內幹流長度34.5公里。蜿蜒的㵲水河,在新晃境內河相曲折,於縣城附近流成“Ω”形狀。 [16] 
新晃,位於湖南省最西部, 素有“五省通衢”、“黔滇孔道”之美譽。 [16] 
晃州有八景,其中一景是“龍市晚歸”。有詩云:“龍市趕墟來,一鬨人聲滿。夕陽下空山,亂踏昏煙返。”此詩描寫的是龍溪口市場趕集之日,熙熙攘攘,市人爆滿,直到夕陽西下才裹着黃昏薄薄的煙霧紛紛踏上歸途。 [16] 
龍溪口古鎮的繁華,見證着㵲水給予一座城的夢想與榮光。位於㵲水北岸的龍溪口,是龍溪注入㵲水的入口,因為繁華一時,抗戰期間這裏也有“小漢口”的美譽。 [16] 
龍溪口一帶,在清時期就是湘西黔東的重要物資集散地。走進古城,尚存的古建築依舊古樸。“外白、內靜、馬頭昂,黛瓦、坡頂、封火牆;翹角、飛槽、浮雕美,畫棟,雕燙且大方”以窨子屋為主的老房子,細節處處體現了元明清時代與民國時期的建築文化特徵。 [16] 
  • 㵲水芷江段
㵲水芷江段
㵲水芷江段(3張)
新晃波州鎮入境,由西向東,㵲水芷江段從大洪山鄉白水灘村出發,流經大洪山、新店坪、土橋、木葉溪、竹坪鋪、攏坪、芷江縣城、巖橋、艾頭坪、羅舊、公坪等11個鄉(鎮),全長92.5公里,於公坪出境入鶴城區 [13] 
芷江,古屬“五溪蠻地”,因著名詩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蘭”而得名。據芷江縣誌記載,遠在舊石器時代,㵲水沿岸就有原始人類活動。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無陽縣,明清時曾為川、黔、滇、湖廣總督府和偏沅巡撫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稱芷江縣,1986年改為芷江侗族自治縣 [13] 
沿芷江境內320國道一路行駛,公路兩側綠樹成蔭,潺潺㵲水碧波盪漾。行走在這樣的美景裏,連呼吸,也是醉人的。 [13] 
1000多米古城牆,石墩都由紅砂岩砌成,最高的有3.58米,厚有50釐米。始建於北宋熙寧初年,之後多次對此加高加固及修整,並從北至東到南修築了護城河。 [13] 
歷史上,芷江古城牆起到了防禦和防洪的作用,特別是西城牆還兼具通商貿易的功能。但由於歷經連年的戰火及歷史變遷,城牆遭受了各種程度的毀壞,現僅在臨河的西面、東面及北面殘存2-3米城牆基腳。 [13] 
㵲水流經龍津風雨橋 㵲水流經龍津風雨橋 [20]
而與古城牆遙相呼應的,是橫跨於㵲水河上的芷江龍津風雨橋,這座始建於明萬曆十九年的風雨橋,已歷經滄桑四百餘年。舊時,風雨橋既是當地老百姓遮風擋陽的好去處,也是年輕人唱歌跳舞、談情説愛的聚集之地。時至 今 日,風雨橋仍舊人氣旺盛,當地居民每天都會在橋上坐上一坐,聽聽橋下㵲水的淺吟低唱。 [13] 
邁過龍津風雨橋,黃甲老街就那樣安靜地蜿蜒於青石之上。已被歲月磨礪得幽幽發亮的青石板路,由腳下一直延伸到街的深處,兩側木房子精雕的瓦楞、班駁的牆角……無不傾訴當年的繁華。 [13] 
只是,此刻,一切都平靜了。當年在這古驛站上來來往往的客商與馬幫,已經褪化為歷史書上的淡淡墨香。 [13] 
芷江的美,有抗戰的和平之美,也有古城的底藴之美,需要細細地品嚐。走過歲月的喧囂,而今的芷江,已是聲名在外。這裏,有抗日戰爭最後一頁的輝煌;這裏,有天下第一風雨橋;這裏,有江南一絕的天后宮;這裏,有騰空躍馬的二戰遠東盟軍第二大機場——芷江機場……芷江被評為“一生要去的66個‘中國文化旅遊大縣’”。芷江正在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3] 
  • 㵲水鶴城段
㵲水晨曦(㵲水鶴城段) 㵲水晨曦(㵲水鶴城段) [9]
越過大山,㵲水從芷江公坪鎮順溪鋪村小白巖附近,由西向東流入鶴城區。而後,繼續向東,呈“U”形流過懷化城區,再折回向南,經盈口、鴨嘴巖進入中方縣 [17] 
㵲水乾流懷化市區境內56.8公里。河牀寬約150-200米之間,兩岸地層結構多為第三級紅色岩層,山勢低平開闊,平野較多。岩層出露多為淺變質板頁岩,沿河東西兩岸邊緣地帶羣山起伏連綿,形成丘陵山區,集雨面積廣,水系比較發達,有蓄水灌田、發電的自然地理條件。此外,境內的㵲水乾流可自由通航50噸以下的機船,是溝通湘西水路交通運輸的動脈之一。 [17] 
㵲水日落(㵲水鶴城段) 㵲水日落(㵲水鶴城段) [9]
千百年來,奔騰而下的㵲水河,迂迴沖刷大地淤積而成一個又一個的灘塗、盆地。兩岸的低山、寬谷、河谷平原等,為兩岸鄉村的種植業、養殖業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與物產。而兩岸的人們,也在㵲水的温情守候裏,簡單而富足地生活。 [17] 
傍晚,晚霞在天邊抹下一縷温柔的橘色,映射在清澈的㵲水河裏,瞬間波光粼粼,水色空濛。當太陽慢慢沒入大山,河岸燈光輕啓。赤橙紅綠的五彩光芒,漫入河岸的綠色裏。風光帶上,如織的市民們或散步,或跳舞,享受着河岸的清涼與舒爽。 [17] 
  • 㵲水中方段
㵲水中方段 㵲水中方段 [9]
㵲水中方境內全長32.65公里,流經中方鎮桐木鎮兩個鄉鎮的15個村。 [14] 
從懷化城區出發往中方鎮行走,在㵲水西岸,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村落,吸引了很多人前去遊玩。這裏,便是荊坪古村。據有關史料記載和文物部門考證,該村戰國時是牂牁古國之都且蘭古城,漢代為舞陽縣址,唐宋為漵州城址。1987年,著名考古學家呂遵鍔先生對荊坪新元遺址進行考證,發現5萬年前就有人在此生活,認定為舊石器遺址,填補了湖南省無舊石器記錄的空白,並命名為“㵲水文化”。 [14] 
走進這個由一個個小院落組成的明清建築羣。村落前面,㵲水河靜靜地流淌而過,迎面而來的潘氏宗祠,雄鎮渡口,睥睨江河,數百年如一日地守望着渡船。 [14] 
推開宗祠厚重的大門,戲台、戲樓展現 在眼前。以前每年酬神、慶豐、祈雨、求福都要在這裏唱戲。歲月流走,荊坪古村的一些大型的活動,也會放在宗祠裏舉行。 [14] 
宗祠旁邊有七棵大樹呈北斗七星狀排列,年 齡最長的那棵已經超過千歲。行走在古樹下,納涼的人們在樹蔭下聊天、打鬧,心一下子就安靜下來,柔軟得不行。 [14] 
安靜地行走在古村裏,看村頭捶衣浣紗的村婦,看巧編斗笠的少女,看巷尾弄裏嬉戲玩耍的孩童,一切,都在㵲水旁,構成了一幅温馨的畫面。 [14] 
站在制高點俯瞰這一片土地,一邊是朝氣蓬勃的工業生產廠房,一邊是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在歷史的潮流中,他們就這樣靜靜地、靜靜地在㵲水邊,和諧存在。 [14] 
與荊坪古村一樣迎來發展的,還有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三角灘水電站。這個為老懷化市經濟建設作出不可磨滅貢獻的老電站,如今從東往西,都納入了風光帶和防洪堤建設的範疇。屆時,美景,將與開閘的水一起,崩騰而下。 [14] 
荊坪古村繼續往前,沒多久,就可以見到一座“綠在城中繞”的美麗縣城。走在行政中心附近,迎面撲來的是滿目葱鬱的綠色,廣場上白鴿曼舞,空氣中暗香浮動,藍天碧水青山交織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打造宜居宜賞的生態園林新城,自建縣以來,中方縣按照國家級園林城市的建設標準,堅持“顯山露水”和以山為骨、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的規劃建設理念,充分利用優越的山、水、林、城資源條件,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水資源和山體綠化等重要生態資源,把整座城市作為一個大公園、大景區來規劃建設。讓縣城自然風貌更加優美、園林景觀更具特色、人居環境更加宜人、城市環境更加生態、文化內涵更加豐厚。 [14] 
中方縣依託綠色謀發展。其中,㵲水滋養的湘珍珠葡萄種植業已成為中方縣的主導產業。在㵲水流經的桐木鎮,是湘珍珠葡萄的主產區。盛夏時節,累累碩果已掛滿枝頭,葡萄藤下,到處可見忙碌的村民。對於他們來説,在綠色的世界與葡萄相遇,便是全部。而今,他們依託葡萄深加工、農業觀光旅遊。走出了一條特色的發展之路。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在中方,這些生態經濟創造了巨大的“綠色GDP”,全縣50% 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於生態經濟實體。如一幅畫,如一首歌,這座新中國最年輕的縣城,在㵲水河畔,輕歌曼舞,等待相遇。 [14] 
  • 㵲水洪江段
㵲水洪江段
㵲水洪江段(2張)
㵲水在洪江市(原黔陽縣)境內流經紅巖鄉雙溪鎮黔城鎮(今三個鎮已合併為黔城鎮),百轉千回,姿態萬千。 [15] 
洪江市雜交水稻發源地,有着良好的信譽和栽培技術,廣大村民因此受益。目 前,洪江市雜交水稻的制種面積近3萬畝。洪江市境內溪河縱橫,氣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17℃,為雜交水稻制種提供了天然便利的條件。㵲水的潤澤,也是讓制種基地不斷髮展壯大的一個因素。㵲水給這方百姓帶來的豐盈物產,還有葡萄和柑橘。洪江市物華天寶,各種植物分外青 睞這片土地。在原紅巖鄉,滿山的柑橘樹掛滿了果實。其實,早在14-18世紀的明代,黔陽柑橘已是美名遠播,明《湖廣志》記載:“沅州出棗柿,黔陽出橙柿”,清《三長物齋叢書》記載:“橘出武陵,今黔陽有之”。1936年的《湖南各縣物產概況》記載:“黔陽橙子品極佳美”。 [15]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那前夜的秋風冷雨,還有字裏行間的情真意切,描述的地點就是位於黔陽的芙蓉樓。 [15] 
㵲水流經芙蓉樓 㵲水流經芙蓉樓 [18]
芙蓉樓,坐落在沅水、㵲水匯流之處的黔城鎮,為古典園林建築,築疊巧思、錯落有致,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蹟”。據傳,唐天寶七載(748年),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即今黔陽縣)尉後,曾建芙蓉樓,為飲酒賦詩、宴賓送客之地。主樓背廊臨江,純木結構,正面三間,重檐歇山頂,二層有明軒可供遠眺。周圍有冰心玉壺亭、聳翠樓、半月亭等古蹟,與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成佈局,構成了“登眺則羣山拱翠,俯視則萬木交陰,沅水自北來環其下”的壯麗景象。一色的青瓦屋面,屋頂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風味濃郁,芙蓉樓雖無皇家園林之氣勢、蘇州園林之精緻,卻也飛檐卷垛,儲蓄淡雅,清秀宜人。 [15] 
距離芙蓉樓幾步之遙的,正是同樣飽經滄桑的黔陽古城。這座具有2200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素有“湘西第一古鎮”、“中國最美的小鎮”之稱。總面積0.8平方公里的古城,城內青石街巷縱橫交錯,明清建築比比皆是。漫步在古城,喧囂與熱鬧彷彿都被擋在了厚重的城牆外。城裏有保存較完好以商業店鋪為主的南正街,以會館碼頭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縣衙、書院、文廟、武祠遺址、古客棧、亭台樓閣、祠堂戲院等,羅列有致,功能齊全。偶爾,街角有一兩個老人,悠閒地摘菜、嘮嗑,或靠着門檻沉沉睡去。更多的時候,會有孩童們的笑聲,在巷尾傳來,清脆爽朗。在黔陽古城,每一個古建築,都有她的味道。每一條街巷,都有她的故事。為了讓世人將目光停留在黔陽古城洪江市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等節慶日,都會舉辦黔陽民俗文化節,演繹傳統的拋繡球、聽古戲、聚篝火等活動。越來越多人,開始走進這座城,愛上這座城。 [15] 

㵲水航道建設

㵲水是沅水的一級支流,全長444km,流域總面積10334km2,發源於貴州省福泉縣的羅柳塘,經甕安、黃平、施乘、鎮遠、玉屏、新晃、芷江、鶴城區、中方、洪江黔城匯入沅水,是懷化市乃至湘西地區重要的通航河流。2021年8月,根據湖南省政府批覆的《湖南省“一江一湖四水”水運發展規劃》,㵲水航道為地區重要航道,規劃等級500噸級。其後批覆的《湖南省“十四五”水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期將着力研究推進㵲水懷化至黔城四級航道工程,㵲水航道開發建設迎來新的機遇。結合《湖南省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湖南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辦公室決定啓動㵲水懷化至黔城航道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