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陽縣

鎖定
漢書·地理志》中載西漢武陵郡所轄13縣中有“無陽”縣名,大體在㵲水沿線一帶。裏耶秦簡中亦有“無陽”縣名記載,暗示漢代無陽縣城的設置極有可能是承襲於秦代。此外,楚簡文字也記有“鄦昜”的地名,有學者釋為“鄦陽”,與“無陽”相通。由此看來,“無陽”縣名應由楚、秦、漢三代因襲而來。 [1] 
2017年冬,大範圍調查勘探懷化中方縣荊坪古城遺址,確認荊坪古村北部存在一個古城遺址,即楚漢時期的無陽縣城遺址。 [4] 
中文名
無陽縣
外文名
Wuyang County
別    名
鄦昜
別    名
舞陽縣
㵲陽縣
位    置
湖南 懷化市 [1] 

無陽縣建置沿革

漢高帝五年(前202)置。以在無水之陽得名。今芷江懷化新晃縣地,又錯入今貴州境。故城在今芷江東南唐糾山。屬武陵郡 [2] 
公元9年,王莽篡漢,更武陵郡為建平郡。無陽屬之。
光武帝建武六年(30)六月辛卯,義陵沒於“夷”,無陽縣併入辰陽
蜀先主章武元年(221),劉備出兵攻武陵,次年敗還。是年,孫權開始經營武陵郡,以西漢無陽縣故地改置舞陽縣,治今芷江 [2] 
東晉安帝義熙六年(410)省鐔成縣併入舞陽縣。舞陽縣治遷於故鐔成縣 [2] 
南齊時,武陵郡領縣不變,郡治移沅陵建元元年(479),舞陽縣的“舞”加水旁,稱㵲陽縣 [2] 

無陽縣相關記載

墓葬分佈示意圖 墓葬分佈示意圖 [3]
根據《漢書》和《晉書》的記載,可以確定在西漢和兩晉時期,武陵郡下確有潕陽縣,潕陽縣的設置至少不晚於西漢。近些年隨着地下簡牘材料的不斷髮現,根據簡牘所記載的內容,潕陽縣的設置時間至少應追溯至戰國時期,在秦朝時依舊存在。比如仰天湖楚簡1“鄦昜公一紡衣”、裏耶秦簡8-1563“宂佐上造臨漢都裏曰援庫佐內佐佐年卅七歲為縣買工用端月行為無1陽眾陽鄉佐三日十二日族王氏凡為官佐三月十二日(正)庫六人閥閲(背)”、裏耶秦簡5-22“獄東曹書一封,丞印,詣無陽”,上述出土材料都明確提及“無陽”,則説明潕陽縣的設置歷史應不晚於戰國時期,而且楚、秦、西漢時期從文獻上看保持連貫,三者文獻中所記載的“潕陽縣”應該為同一縣。 [3] 

無陽縣地望考證

位置示意圖 位置示意圖 [3]
潕陽縣地望,《水經》載“沅水出牂柯且蘭縣,為旁溝水,有東至鐔城縣,為沅水,東過無陽縣。”酈道元注“無水出故且蘭,南流至無陽故縣,縣對無水,因以氏縣。無水又東南入沅,謂之無口。沅水東經無陽縣,南臨運水,水源出東南岸許山西北,經其縣南流,注於熊溪。”根據酈道元的註釋,潕陽縣因“縣對無水而得名”,因此潕陽縣與潕水有着密切的關係,且縣城緊鄰潕水,方才可“縣對無水”;在地理位置上,潕陽縣位於沅水以西,根據酈道元的描述,潕水南流至潕陽縣後,東南於“無口”入沅。因此潕陽縣應位於“無口”以北,且與“無口”有一定的距離,方符合酈道元的描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