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黔城鎮

鎖定
黔城鎮,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地處洪江市西南部,東與沙灣鄉接壤,南與洪江管理區橫巖鄉、會同縣金竹鎮毗連,西抵江市鎮、巖壠鄉,北與桐木鎮為鄰,距洪江市城3千米, [1]  [6-8]  區域總面積330.3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黔城鎮户籍人口為87539人。 [5] 
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在現黔城鎮一帶設鐔城縣;1960年,黔城公社改為黔城鎮。 [1]  2015年11月,黔城鎮、雙溪鎮紅巖鄉土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新的黔城鎮。 [6]  截至2020年6月,黔城鎮轄6個社區、23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古城社區。 [10] 
截至2019年末,黔城鎮有工業企業72個,其中規模以上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5] 
中文名
黔城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
地理位置
洪江市西南部
面    積
330.3 km²
下轄地區
6個社區、2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古城社區
電話區號
0745
郵政編碼
41811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黔陽古城
火車站
黔城站
車牌代碼
湘N
人    口
87539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黔城鎮歷史沿革

黔城鎮原黔城鎮

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設鐔城縣。
唐朝時,更名龍標縣。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設黔陽縣。
1949年11月,縣治遷駐安江鎮,改為黔城鎮。
1956年,設黔城鎮和黔城鄉。
1958年10月,設黔城公社。
1960年,黔城公社改為黔城鎮。
1997年11月,黔陽縣併入洪江市,市治駐黔城鎮。
1998年7月,黔城鄉併入黔城鎮。 [1] 

黔城鎮原雙溪鎮

民國時期,為雙溪鄉。
1949年10月,屬黔陽縣五區。
1955年,屬黔陽縣黔城區。
1958年10月,屬黔城公社。
1961年5月,黔城公社析置雙溪公社。
1984年3月,雙溪公社改為雙溪鄉;同年11月,由雙溪鄉改為雙溪鎮。 [7] 

黔城鎮原紅巖鄉

清末,屬紅巖團防局。
民國時期,屬紅巖鄉公所。
1949年10月,屬黔城縣第五區。
1955年,屬黔陽縣黔城區。
1956年6月,設紅巖鄉。
1958年10月,屬巖壠公社。
1961年,巖壠公社析置紅巖公社。
1984年3月,由紅巖公社改為紅巖鄉。 [8] 

黔城鎮原土溪鄉

民國時期,屬太平鄉。
1949年10月,屬黔陽縣第三區。
1955年,屬黔陽縣沙灣區。
1956年6月,設土溪鄉。
1958年10月,屬太平公社。
1961年月,太平公社析置土溪公社。
1984年3月,由土溪公社改為土溪鄉。 [9] 

黔城鎮撤併後

2015年11月,黔城鎮、雙溪鎮紅巖鄉土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新的黔城鎮。 [6] 

黔城鎮行政區劃

2015年11月,巖壠鄉乾溪坪村成併入黔城鎮。 [6] 
截至2020年6月,黔城鎮轄6個社區、23個行政村:玉皇閣社區、牛頭灣社區、芙蓉社區、古城社區、蓮塘社區、雙溪社區、小江村、株山村、長坡村、板橋村、桃源村、鐵坑村、乾溪坪村、江南村、三江村、茶溪村、石江村、紅巖山村、菊花村、雙溪口村、土溪村、沅江村、桐坪新村、嚴家團村、大馬村、泥溪村、高山村、山門新村、小陽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古城社區。 [10] 

黔城鎮地理環境

黔城鎮位置境域

黔城鎮地處洪江市西南部,東與沙灣鄉接壤,南與洪江管理區橫巖鄉、會同縣金竹鎮毗連,西抵江市鎮、巖壠鄉,北與桐木鎮為鄰,距洪江市城3千米, [1]  [8]  [6-7]  區域總面積330.3平方千米。 [5] 

黔城鎮地形地貌

黔城鎮地處沅水上游南北兩岸,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1] 

黔城鎮氣候

黔城鎮全年氣候温和,年均氣温17.30℃,最高39℃,最低-3℃,年降雨量1359毫米,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黔城鎮水文

黔城鎮境內河道屬沅水水系,最大河流為沅江,自西南向東南流經境內;主要支流有潾水河。 [1] 

黔城鎮自然資源

黔城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煤、石灰石、陶土、煙煤、耐火泥等,石煤主要分佈在株山、鐵坑等村。 [1] 

黔城鎮人口

截至2017年末,黔城鎮常住人口為104042人。 [3] 
截至2018年末,黔城鎮户籍人口為99686人。 [4] 
截至2019年末,黔城鎮户籍人口為87539人。 [5] 

黔城鎮經濟

截至2018年末,黔城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4] 
截至2019年末,黔城鎮有工業企業72個,其中規模以上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5]  全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7.5萬畝。 [11] 
黔城鎮黔城片區初步形成了釩業、木業、電子、有色金屬、建材、花炮、食品、醫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發展格局;雙溪片區以特色農業為主,形成了葡萄、草莓和柑橘等支柱產業,其中葡萄種植面積5000畝,產量3500噸,年產值1100萬;草莓種植面積1800畝,年產量2000噸,年產值600萬;土溪片區形成了以楠竹和山核桃為主的拳頭產品和支柱產業;紅巖片區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導。 [12]  黔城鎮城東的百丈工業區和城北的省級工業集中區洪江市工業園株山園區、雙溪園區與懷化國家高新區、開發區、工業園連接,構成懷黔經濟走廊和鶴中洪芷城鎮羣

黔城鎮社會事業

黔城鎮教育事業

2019年,黔城鎮新建鄉村小規模學校2所、農村公辦幼兒園1所,化解義務教育大班額26個。 [11] 

黔城鎮基礎設施

2019年,黔城鎮總投資共576萬元,完成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貧困自然村通光纖(聯通)8個;全年總投資1128萬元,新建高標準農田基本建設項目67個。 [11] 

黔城鎮移民安置

2019年,黔城鎮投入資金400餘萬元,對全鎮3883户移民户5278人發放後扶補貼31.70萬元。 [11] 

黔城鎮交通運輸

黔城鎮有枝柳鐵路、懷通高速公路、209國道過境;沅水常年可通航20噸位以上航船; [1]  有湘桂、懷黔、黔洪、黔安、黔芷等交通要道在境內相聯。

黔城鎮歷史文化

黔城鎮地名由來

黔城鎮因黔陽縣治曾駐於境內而得名。 [1] 

黔城鎮文物古蹟

黔城鎮文物古蹟有明清朝時期期的南正街、鐘鼓樓、萬壽宮、狀元橋、老縣衙、寶山書院、龍王廟、老爺巷、赤峯塔以及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蹟”的芙蓉樓等40多處。
古廟宇
黔城古廟宇以明清為盛。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有的廟宇有曾明寺、先龍壇、玉皇閣、城隍廟、東嶽廟、將軍廟、馬王廟、龍王廟、文廟、山川壇等數十座,今尚存的有萬壽宮、先龍壇、文廟等。
古建築
黔城鎮主要指至今保存下來的明清建築羣,包括"楚南上游第一勝蹟"芙蓉樓;明清古街南正街;古龍標山鐘樓鐘鼓樓;城西紅砂石拱門中正門;高橋古塔赤寶塔等。黔陽古城以明清建築為主調,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紅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
古碑刻
黔城古碑刻眾多,歷代遺留下來的古碑刻數以千計。今芙蓉樓內建有碑廊廳,刊有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岳飛、趙孟頫、陳梅仙等歷代碑刻一百多塊觀。
古墓葬
黔城春秋戰國古墓羣、西漢古墓羣分佈在黔城鎮玉皇閣村南頭坡、牛頭灣山坡、汽車站北面的丘陵地帶,墓葬密集,封土堆無存。1983年、1988年、1991年、1998年、2000年先後挖掘古墓400多座出土各類陶器及銅劍、侗矛、銅鏡、銅鈴、琉璃珠、滑石壁等數百件,陶器組合有罐、豆、鼎、敦、壺等1000多件。
古書院
寶山書院和龍標書院構成了書院文化的主流。寶山書院石碑一塊現立在黔城完小內。龍標書院石碑一塊原立在三中教師宿舍門口(已殘缺)。
古遺址
古鐔城遺址所在地,即今黔城鎮。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設立鐔成縣。明朝以前,為土城牆。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毀於苗。明正統十五年(1450年),靖遠伯王驥軍重築城牆270丈,高1丈7尺。文化大革命前後,城牆及五門樓被毀,現僅存西城門洞及部分城垣。

黔城鎮文化遺產

黔城古城小墨莊大院 黔城古城小墨莊大院
黔城鎮有以目連戲、儺戲、陽戲為代表的間戲曲;有以“沅江號子”、“漁鼓”等為代表的民間音樂舞蹈;有以“石刻木雕”、“竹編花籃”等為代表的民間工藝;有以“祭楊公”、“放歌燈”為代表的楚巫習俗;其中集藝術、民俗、宗教於一體的黔城目連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 [14] 

黔城鎮風景名勝

黔城鎮有黔陽古城、芙蓉樓、水源山紫薇花海、甘溪坪柑橘花花海和長坡東山景區等名勝。
  •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位於洪江市治所在地,是中國整體風貌和街巷格局保存完整的古城,有以侗族首領楊再思、詩家天子王昌齡、民國特務頭領戴笠為代表的官道文化。黔陽古城跨清水江、舞水、沅水三江六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大黔陽古城包括明清黔陽府城、大唐敍州侗王城、秦漢鐔城衞城、芙蓉樓園林、犁頭嘴稻米古道碑、炮坡界古城堡、水口山東關門等景城一體化景點。 [13]  黔陽古城有8大景觀,分別是龍標聳翠、赤寶晴霞、獅灘漁網、鸕鷀春限、蟠龍曉霽、虎山夜月、牛坡樵唱、柳溪煙雨。

黔城鎮地方特產

黔城鎮有以“春捲”、“綠豆粉”等為代表的地方風味小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