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證治準繩

(明代王肯堂著醫學叢書)

鎖定
《證治準繩》又名《六科證治準繩》或《六科準繩》,古代中國漢醫學叢書。明代王肯堂撰 [1]  。刊於1602年。全書闡述臨牀各科證治為主。包括《證治準繩·雜病》八卷,《證治準繩·類方》八卷,《證治準繩·傷寒》八卷,《證治準繩·瘍醫》六卷,《證治準繩·幼科》九卷,《證治準繩·女科》五卷。各詳專條。書成後,歷代均有刊本,主要有萬曆初刻本、四庫全書本、圖書集成本;1949年後有影印本。195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鉛印本等17種。
中文名
證治準繩
別    名
六科證治準繩
作    者
王肯堂
出版時間
1602年
出版社
上海科技出版社(1957年鉛印本)
類    別
臨牀醫學
裝    幀
線裝

證治準繩雜病證治準繩

明萬曆三十年(1602)刊本 明萬曆三十年(1602)刊本
全書共44卷。《雜病證治準繩》卷1~6專論內科雜病,分諸中、諸傷、寒熱、諸氣、諸嘔逆、諸血、諸痛、痿痹、諸風、神志、雜門、大小腑等12門,131種病證,卷7~8為七竅門,包括五官、咽喉、毛髮、筋骨、皮膚、蠱蟲等19種病證。各門前有總論,後按病證分述,不載方藥。各證下再詳列不同病症,辨證精細,分析入微,《雜病證治類方》按《雜病證治準繩》而分類列方。《傷寒證治準繩》8卷。卷1為傷寒總例,卷2~7為六經病證、合病、壞病、狐惑、百合病、瘥後諸病、陰陽易春温、夏署、秋瘧等,以及婦人、小兒傷寒。論述以《傷寒論方論為主,廣集各家治法,並註明出處。

證治準繩瘍醫證治準繩

瘍醫證治準繩》又名《瘍科證治準繩》,6卷。卷1~5專論外科病證,卷6為損傷,對人體骨骼解剖敍述最詳,頗為正確。

證治準繩幼科證治準繩

幼科證治準繩》宗錢乙按五臟分證編次。卷1為初生門,首載證治通論,次敍初生胎疾。卷2肝部,含驚搐、癇、中風、眼目、淋、疝、咽喉等。卷3~6為心部,包括發熱、心痛、煩操、舌、失血、語遲、瘡瘍等,又着重論述痘疹。卷7~8為脾部,含不乳食、吐瀉、痢、疳、痞、黃疸等。卷9為肺、腎部,內容有咳嗽、喘、悲哭、龜胸、脱肛、囱陷、五遲、五軟等。列證詳備,有論有方。

證治準繩女科證治準繩

女科證治準繩》取自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卷1為治法通論,列通治婦人諸疾方,次為調經門;卷2~3為雜證門;卷4~5為胎前門;卷6為產後門。各門又分病證論述,每證有論有方,所引資料,皆有出處,本書為明代婦產科學的代表作。

證治準繩綜述

《證治準繩》收羅廣博,編輯嚴謹,持論平正,是十七世紀流傳最廣的醫學著作之一。批12卷本,有咸豐十年(1860)海寧許楣刊本、光緒十九年(1893)圖書集成印書局鉛印本等20多種。通行本
全書初刻共4卷。卷1以歌訣加註開章,概括闡述外科疾患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等,次敍外科常用方16首。再繪瘡瘍部位、形狀圖30多幅,以“癰疽諸證瘡名十律”終篇,卷2~4,分論外科常見病120多種,每病述病機、症象、治法,並示驗案,末載方藥,本書內容豐富,論證詳明,選方精當,附圖明瞭,歌訣易記,是外科學中出色的著作。
本書以“列證最詳、論治最精”而著稱。
書中“醫家五戒”、“醫家十要”為醫生制定守則,提出醫德、醫術等方面的行為準則,在中國醫德史上頗有影響。
參考資料
  • 1.    王肯堂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