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羊脂球

(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説)

鎖定
《羊脂球》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説。《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代表當時法國社會各階層的10個人同乘一輛馬車逃往一個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資產階級在這場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卑鄙自私和出賣人民的醜惡嘴臉。
在小説中,作者把下等人和上等人做了對比,檢驗了他們的道德水準。羊脂球是一個有愛國心的妓女,10人當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稱為高尚的人和有愛國心的人。她心地善良,在馬車上,儘管那些貴族資產階級老爺太太對她表示了輕視和侮辱,可是當他們飢餓難耐的時候,羊脂球慷慨地將自己的食物分享給他們。她還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謂上等人都是些靈魂醜惡、損人利己的敗類。 [1] 
《羊脂球》一發表便震驚了法國文壇,它奠定了莫泊桑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  嚴師福樓拜也稱之為傑作。從此,莫泊桑“像流星一樣進入文壇”。 [8] 
作品名稱
羊脂球
外文名
boule de suif
作    者
莫泊桑(法國)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首版時間
1880年
字    數
24000

羊脂球內容簡介

《羊脂球》可將事件劃分為普魯士軍隊進攻魯昂、乘車出逃、扣留旅店和再次上路四個主要情節。 [9]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普魯士軍隊攻佔了魯昂城,有十個人同坐一輛馬車出逃。這十個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別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鳥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資產階級、省議會議員卡雷·拉馬東夫婦;省議會議員貝爾·德·佈雷維爾伯爵夫婦;兩個修女;民主黨人科爾尼代和一個綽號叫“羊脂球”的妓女。前面三對夫婦離開魯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計劃和目的卻是一致的—這三對夫婦都不會回魯昂了。十個人中最沒有地位的是“羊脂球”。
在馬車上,幾位有身份的闊太太得知了羊脂球身份後,對羊脂球的態度很是惡劣,她們悄聲辱罵羊脂球是賣淫婦、是婊子、是社會的恥辱。而這些闊太太的丈夫們則用一種看不起窮人的口吻大談特談金錢、吃喝。馬車在路上顛簸了大半天的光景,車上所有的人都餓了,只有羊脂球帶了可供自己三天的食物。羊脂球很大方地邀請車上所有的人都來分享她的食物,完全不計較先前這些有錢人對自己的不敬。很快籃子裏的食物都被瓜分光了,人們都擺脱了飢餓的困擾,於是人們對羊脂球的態度像肚子一樣發生了變化。先前的蔑視變成了親暱,辱罵也變成了誇獎。
馬車繼續前行來到了托特鎮,這裏也被普魯士軍隊侵佔了,普魯士軍官扣下了馬車,提出要羊脂球陪自己過夜。羊脂球面對侵略者的無恥要求斷然拒絕了,於是同行的一車人都扣留了下來。除了羊脂球外其餘的人都急壞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九個人想盡了辦法、施展了種種陰謀想迫使羊脂球就範。最後還是老修女的“只要用意是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觸怒天主”的宗教説教產生了相當好的效果,羊脂球為了大家的利益犧牲了自己。普魯士軍官的淫慾得到了滿足,第二天就放行了。但大家非但不感激這位可憐的姑娘,反而還避而遠之,之前的讚美和親近又變成了最初的鄙視和唾棄。這一次,大家各自準備了豐富的食物唯獨羊脂球沒有來得及準備。馬車繼續前行,車上的人拿出了自己的食物大口地嚼着,只有羊脂球縮在車的角落裏受凍捱餓,在科爾尼代的“馬賽曲”中嗚咽。 [2] 

羊脂球創作背景

《羊脂球》寫於1879年。這年夏天的一個夜晚,莫泊桑、阿萊克斯、瑟阿爾、厄尼克、於斯曼五位青年作家,在法國自然主義大作家左拉的梅塘別墅聚會,商定以普法戰爭為背景,每人各寫一篇中短篇小説,結成《梅塘之夜》作品集出版。 [3] 
第一個開講的人講述了“普法戰爭悲慘歷史中可怕的一頁”(即《磨坊之役》)。該小説刻畫出三個愛國英雄的形象和一小支法國軍隊在全軍崩潰後,孤軍奮戰的愛國精神。第二天輪到莫泊桑的時候,他也就照着這個主題,講述了戰爭中一個妓女的遭遇,即《羊脂球》。 [17] 
《羊脂球》所描寫的普法戰爭是莫泊桑熟悉的,因為他在1870年7月應徵入伍,親身參加了普法戰爭,十年前法軍戰敗潰退時的狼狽情形歷歷在目,而戰後法國被普魯士佔領時的慘痛經驗還使他心有餘痛。小説所描寫的發生地魯昂,正是莫泊桑兒時熟悉的地方,生於斯,長於斯,對於這裏的一切都格外的親切和熟稔。 [3] 

羊脂球人物介紹

羊脂球
羊脂球無疑是莫泊桑肯定的人物形象。羊脂球原名艾麗薩貝特,曾經出於一名普通百姓的義憤,差點殺死了一名普魯士士兵而無從在本土繼續生存下去,於是走上了逃亡之路。在所有人的眼裏,她是一個“卑賤”的妓女。而對於妓女來説,與客人發生兩性關係是其職業要求。
可對於羊脂球來説,作為一個依靠出賣肉身維持生活的女人,卻在書中先後多次對“性”,做出了拒絕。在商務旅館的第一個夜晚對羊脂球來説並不平靜。她不僅要拒絕一個以侵略者身份出現在小説裏的外國軍官,同時還要拒絕本國民主黨代表——高尼岱,而拒絕他的理由竟然是那麼具有愛國主義的“節操”。羊脂球並不是想拒絕與他發生“錢與肉的交易”,而是拒絕交易的地點。因為羊脂球顧慮“普魯士人不就在這所房子裏嗎”。作為妓女,她並不懼怕“交易中”被外人所察覺,而是懼怕被侵略者發現遭到恥笑,遭到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恥笑。毫無疑問,這是羊脂球的另一種“美麗”,這種美麗讓高尼岱,不能不在他心裏喚醒了“正在丟盔卸甲的自尊心”。與她一路同行的是一羣“體面的人”,正是因為這種對比,才更加體現羊脂球的善良,高潔,以及她愛國的胸懷。她即使是身陷風塵,但依舊保持着純潔、高尚的心靈,忠誠于波拿巴主義,充滿希望地追求着她所向往的法蘭西共和國。 [4] 
其實,羊脂球的地位與品質在實質上是統一的。在某種意義上,個人的社會地位與其生活的社會環境具有直接的聯繫。就如女主人公羊脂球因為所處的混亂的社會環境而淪為了妓女,又因為與這一職業相對應的低下的社會地位而被困於混亂的社會環境之中,而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人文環境。羊脂球善良的品質與其所處的社會與人文環境之間構成的矛盾恰恰有力地突出了羊脂球的高貴,也就是説,她低下的社會地位進一步襯托出了她所具有的品質的高貴;而她的品質能夠掙脱由社會地位所造成的社會環境的枷鎖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具有挑戰意義的。因為始終處於屈從地位的婦女是不能選擇自己的社會地位的,這也造就了人們長期就婦女的社會地位對其進行評價而忽略了其作為個體“人”的屬性。若從社會地位對羊脂球進行評價,羊脂球的美好的品質是荒謬的;若從“人”的角度來看,羊脂球具有這些品質則就不足為奇了。這種表面的矛盾與實質的統一形成了強烈的諷刺效果,諷刺的是男權統治下衍生出的把社會地位作為判斷標準的觀點,成為了抗衡歐洲資本主義男權社會以及男權文化的一把利劍。 [5] 
羊脂球雖然從事受人歧視的職業,處在社會的最底層,遭受着別人的白眼和輕視,有着無法言語辛酸和悲哀,但在普法戰爭這一特殊的背景下,她卻一致地表現出對侵略者的憎恨和對祖國的熱愛,在鬥爭中奮不顧身,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莫泊桑選擇將妓女作為主角本來就是對世俗的一種挑戰,而將她們作為正面形象來對比上流社會精英,用前者來否定後者,用後者來反襯前者,就更是一種創舉,”具有挑戰和顛覆正統、社會公認的倫理結構和道德價值觀的作用。 [5] 
鳥先生
鳥先生是個狡詐的商人。 [19]  鳥先生的詭計多端主要體現在:他早在敵人到來之前,就事先把自己酒窖裏面的普通酒賣給了法軍後勤部隊,而後文寫他到哈佛港區就是為了去要這一筆鉅額款項,即便是在他被軍隊扣留下來的幾天裏,他仍然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來和酒店以及旅店的老闆做生意。不僅如此,他在馬車上萬分飢餓的時候,他也照樣很有心機地第一個盯着羊脂球的那罐雞不放,並且第一個大口大嚼羊脂球的食物,可謂貪婪至極。 [6] 
貝爾
貝爾,他為了保持他所謂的紳士風度,一直強忍着所謂的坦塔羅斯的苦難,在他接受到了羊脂球的邀請之後,仍然還猶豫不決,一直到最後他那高不可攀的領情,這種種所體現出來的就是他的虛偽。 [6] 
修女
修女是宗教階級的代表,在普通大眾眼裏是仁慈的象徵,但在《羊脂球》中,作者卻通過修女暗示出教會的“不作為”。雖然修女在促成羊脂球交易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馬車上,修女好像消失了一般。例如,當羊脂球被辱罵的時候,修女沒有説話;在羊脂球捱餓的時候,修女沒有搭救;但當馬車被扣留時,修女卻着急了。 [19] 
拉馬東夫婦、科爾尼代
雖然沒有太鮮明的性格刻畫,但其虛偽的嘴臉卻被作者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譬如,科爾尼代在國家危亡之際卻還想着“尋歡作樂”,要和羊脂球發生關係;拉馬東夫婦自私自利,完全不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19] 

羊脂球作品鑑賞

羊脂球作品主題

在十九世紀後期,儘管現實主義作家們關注現實、批判現實,在文學創作上提倡真實的描寫,但在描寫對象上部分作家關注的仍是社會上層階級或是中產階級,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資產階級尤其是貧苦大眾作為作品主角的作家並不多。但是,對現實敏感的莫泊桑不僅關注社會底層,而且還把底層中職業最卑賤的妓女作為描寫對象並加以讚美。莫泊桑通過這個最不起眼、最遭人恥笑和唾罵的妓女把法國各階層做了一次辛辣、痛快淋漓的嘲諷和批判。 [2] 
作者的創作主旨在於,揭露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腐敗與無能,尤其是強烈地譴責那些逼迫別人做不道德的事,然後又用道德去指責人的資產階級上層人士的自私與偽善,張揚下層人士極具愛國精神、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靈,表達對被凌辱的底層人們的同情與尊敬。 [3] 
《羊脂球》的篇幅短小,不到三萬字。但在這短短的篇幅裏,莫泊桑卻把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無恥、法國軍隊的腐敗無能以及法國各階層的精神面貌和愛國思想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故事發生在一輛馬車裏,在這個狹窄有限的空間裏,法國社會的政界、商界、教會以及社會底層的代表都集中在了一起。莫泊桑把這些人物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這些人在逃亡路上的不同表現,對法國人在普法戰爭中的態度以及民族精神進行了生動的展示,其好惡之情溢於言表。 [2] 
《羊脂球》作為西方社會悲劇的代表作,在描寫其悲劇命運時成功的所造了主人公崇高的品質,強烈的愛國心及民族自尊心,讓人肅然起敬,感受到一種震撼的悲劇美和體會到作者對下層民眾的同情之心。 [11]  在讀者眼中,羊脂球成為了一隻集體性暴力殘害下的無辜羔羊。雖然,用暴力迫害羊脂球的集體有很多“合情合法”的理由,但在具有全知全能視角的讀者看來,這些理由都是對羊脂球的欺騙。作品打動讀者的關鍵點就在於無辜的人受到傷害,而真正的兇手卻逃脱了懲罰,成為勝利者。
替罪羊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集體性暴力迫害的犧牲品。替罪羊在日常生活中多處於弱勢地位。莫泊桑的短篇小説中經常寫一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如流浪漢、妓女等。這些人在上層社會的“大人物”看來就是製造各種危機、苦難的元兇。而莫泊桑的一些小説正是從深層上體現了當時法國社會文化的這一特徵。 [7] 
《羊脂球》在社會羣體中選出十人,併為他們設定了具體的工作崗位和身份角色,主要代表的是政治領域、金融領域、資產階層、名門望族、宗教領域以及普通人士。實際上,作者架構的正是當時法國社會面貌。莫泊桑讓這些主體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並將其擺放在同一輛小馬車上,充分體現小馬車大社會的設計理念,真正讓美麗與醜陋並存,晴朗與陰沉互現,構成強烈的對照。羊脂球始終遭人唾棄,每天活在被嘲笑、被諷刺中,妓女的特殊身份讓她變成中心點,其他人會結合利益訴求及心理狀態與羊脂球形成各種各樣的對比。並且,其他九個人因性格差異也必然會形成對比。小馬車上的人構成一個獨特的整體,以此來影射現實社會的某個方面。 [10] 

羊脂球藝術特色

創作手法
《羊脂球》這部作品構思的獨特性以及結構的精緻性,主要表現在作家採取了他在短篇創作上的一貫手法——以小見大,在有限的篇幅裏傳達出無限的意味深長的思想。作家把社會大舞台搬到了一輛狹窄的馬車裏,在空間上進行了濃縮;整個故事在六天裏發生發展、結束,在時間上也進行了濃縮。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從政界到商界到宗教再到社會底層法網人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愛國表演”,一輛馬車儼然是一個小社會。由此不難看出莫泊桑的構思是奇巧的。 [2] 
細節描寫
莫泊桑是一位很注重細節描寫的作家,他往往通過一些小細節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深化主題。比如,在作品中他把故事安排在了天寒地凍的冬天,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在寒冷的嚴冬裏,羊脂球的遭遇顯得越發的悲慘、淒涼。其他人的良知就如同車外的冰塊—堅硬、冰冷。再如,在勸説羊脂球就範的情節裏,卡雷·拉馬東夫人內心的想法和羊脂球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她處在羊脂球的地位是斷然不會拒絕那個無恥的德國軍官的。這就是所謂的有身份、有地位、有修養、有風度的尊貴的夫人。在侵略者面前,這些人已經完全喪失了起碼的個人道德和個人尊嚴,更談不上民族氣節。與這些人相比,地位卑賤的羊脂球是純潔的、自尊自愛的,從內心真正地愛着她的國家和民族。 [2] 
敍事
故事以加速運動的形式展開,然後逐漸放慢敍事節奏,突出敍事重點,最後以趨近平和的速度收尾。具體而言,故事的開始較為快速,作者在故事休止狀態下,加入了對人物的介紹,人物身份的介紹不僅影響着讀者的閲讀理解,更為後文揭示人物態度轉變作鋪墊。作者放慢敍述節奏,在等速敍述的進程中,通過對話的形式展開了眾人對待羊脂球的一次次轉變。最後羊脂球的身心受到巨大創傷,而作者的敍述卻在平和的節奏中戛然而止,給讀者以無處泄憤之感,當中的深意發人深思。
故事整體敍事結構為“逃亡—受阻—逃亡”,在空間結構上呈現出“馬車—旅店—馬車”,同行人對待羊脂球的態度是“厭惡—接納—厭惡”,由此可見,敍事呈現出一種圓形結構,不僅是空間上的一種封閉和循環,更是人物命運在原地打轉。如此反覆的圓形敍事結構,隱含着作者對人物悲劇性命運的揭示,像羊脂球這樣社會底層的生存者,難以逃脱生活空間和精神空間上的雙重封閉,而九位上流社會人士,骨子裏的階級性和不平等性更是根深蒂固、難以改變,一個腐朽病態的社會面貌昭然若揭。
作者有意在“吃”這一情節上進行了重複敍事,通過不同場景下吃相的描寫,揭露人性的醜態。重複敍事是指敍事過程中,對語言和事件的反覆重複,重複對於闡釋小説文本具有重要作用。在《羊脂球》中,莫泊桑通過藉助敍事重複這一手法,進而刻畫人物形象、推進小説情節發展和表達文本深層主題。作者重點刻畫了三組關於吃的場面:第一組是在故事開始時,羊脂球看到眾人捱餓時的慷慨相助;第二組是當羊脂球在眾人的威逼利誘下,屈從於普魯士軍官的無恥要求,眾人吃喝狂歡的場面;第三組是重新啓程後,眾人享用美味,羊脂球飢餓無助,備受奚落的場面。不僅展現了利益面前,人性的卑微可恥,更是隱含了“吃人”社會的本質。作者在介紹人物身份時,對羊脂球進行了外貌描寫,“她身材矮小,渾身各部分都是圓滾滾的,胖得要流油,連一個個手指也是肉鼓鼓的,只有在節骨周圍才有點凹陷,就像是幾串短香腸”,像是在形容誘人的食物一般,而同行人也確實是把羊脂球當成食物般在利用、瓜分或棄之不食。這與魯迅筆下“吃人”的社會相似,魯迅看到的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侵蝕下,人性的幽暗和麻木,而莫泊桑看到的是舊社會上層階級對底層人物的壓榨和迫害,揭示並抨擊了普法戰爭時期法國世俗社會的虛偽軟弱、自私醜惡。 [9] 
人物形象
  • (一)貫穿作品深入發展的兩極人物對比
《羊脂球》的人物對比是通過兩個方面的相互比較貫穿整個故事,一方面是主人公羊脂球,另一方面便是由喇嘛東、于貝爾、鳥先生等個體之間的對比,整部作品可以説是主要圍繞這兩方面的對比展開的描述和塑造。從這些人物離開里昂的緣由上看,就完全不同,有無奈逃亡的,也有謀取個人利益的。在逃亡的馬車上,主人公羊脂球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始終以誠待人,當她面對飢餓難耐的旅伴時,甘願付出所有,竭盡所能地幫助他們。但反觀馬車上其他人在路途中的表現,自私、高傲、冷血已成為他們的標籤,尤其是他們對羊脂球輕蔑的態度和肆意謾罵,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兩極對比。無論內心怎樣委屈,羊脂球仍舊一視同仁,為這些人送上飽腹的食物,也只有在這種時候,他們才會笑臉相迎、軟言細語,前後態度的巨大反差,使其市儈的氣息更加濃厚。此外,對於敵國軍長提出的無禮要求,羊脂球難以平息心中怒火,勇敢且孤獨地與他們對抗。可那些接受過羊脂球幫助的人,不僅沒有共同作戰,還聯合無恥軍長對付弱不禁風的羊脂球,為了讓她答應軍長的要求,這些人無所不用,絞盡腦汁,用盡各種手段來勸説羊脂球,不斷地向她灌輸荒謬的理論,齊心協力地想要把她推向萬丈深淵。最終,依舊是那輛馬車,羊脂球繼續與他們同行,但此時她卻只剩軀殼。是的,他們成功了,在與人心的對抗中,羊脂球敗得徹徹底底。相比之下,更詫異的是,當下身邊的這九個同行旅伴每一個舉止泰然、若無其事,似乎經歷的這一切,只是自己做的夢而已,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讓孤苦伶仃、飢腸轆轆的她心如刀絞。眼前的同伴正紛紛拿出準備好的美味菜餚,悠然自得地享受着,也許現實太過殘忍,淚水將這冰冷的世界蒙上了一層薄紗,以此給予羊脂球短暫的寧靜。 [10] 
  • (二)社會各個階層的男性人物形象對比
在《羊脂球》中,作者莫泊桑共塑造了四位男性形象,即鳥先生、喇嘛東先生、高妮岱和于貝爾。這幾位男士均生活在同一地區,其基本屬性是商業人士、貴族人士、政治領域代表以及資產階級,他們是羊脂球慘痛命運的導火索,更是直接傷害者,因此,四位男士存在一定的共性。雖説每位男士都屬於上流社會的人,可鳥先生相對其他幾位來説,更加陰險狡詐,經常投機取巧。其中,最沒有腦力的應該是喇嘛東先生和于貝爾,二人思考問題簡單、不擅長深入探討問題,最終致經濟嚴重受損。鳥先生陰險狡詐具體表現在以下事件:早在敵人入侵前,他就提前向法國軍隊後勤部出售個人酒窖中比較普通的酒,並且為了能夠追回一筆不小的欠款,即使是在被軍隊扣押的那幾天,依然竭盡所能,通過各種渠道,不放過任何一次能和旅館老闆做生意的機會。還有,他在馬車上飢餓難耐的情況下,也頗有心計地盯着羊脂球攜帶的雞,並且還是第一個狂吞羊脂球食物的人,足以看出他無底洞般的貪慾。而於貝爾先生,在收到羊脂球邀請後,為了展現個人的紳士風度,他忍受着坦塔羅斯般的困苦,遲遲不能做出決定,最後仍高高在上地領情,于貝爾虛偽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四位男性都是將羊脂球推向萬丈深淵的人,但這他們的性格完全不同。于貝爾擅長的是體貼,以為他人着想的口吻和方式來勸説羊脂球,他通常運用有效策略和友善的態度親切地稱羊脂球為“太太、孩子或是您”,偶爾也會稱呼“親愛的”,以此來對羊脂球進行洗腦:在敵人強大的境況下,是絕對不可能進行反抗鬥爭的。再看鳥先生,他更加支持與提倡以暴制暴,利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在勸導羊脂球的過程中,他先是用“臭婊子”辱罵羊脂球,隨後又想出拋棄羊脂球的卑劣主意,希望能利用她幫助剩下人逃跑,此外,還想強制性捆綁羊脂球將她獻給敵軍。這一片段毫無保留地顯露出鳥先生冷血、暴力及殘忍的本性。在羊脂球被推向萬丈深淵的整個過程當中,高妮岱先生並未真正參與,他只是一位旁觀者,從不多言,對鳥先生的殘暴行為也深深譴責。從表面上看高妮岱似乎是一位具有愛國精神、三觀正的君子,但實際上他也不過是戴着虛偽面具、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的小人罷了。他貪戀羊脂球的美色已久,終究無法得到,只能無奈接受殘酷的現實,這對高妮岱先生來説,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憤怒、自卑、無力等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使他心生妒忌,將個人全部熱情都泡在了煙酒和女人的温柔鄉里。由此能夠看出,高妮岱先生只是個偽革命者,實則流氓。這幾位男性形象的鮮明對比,揭開了別人眼中“正人君子”的虛偽面具,使其醜陋骯髒的內心暴露在大家面前。 [10] 
  • (三)社會各個階層的女性人物形象對比
在《羊脂球》中,莫泊桑共塑造五位女性形象,其中鳥夫人的整體形象從外表上看是強壯、高大的,聲音粗獷洪亮,在金錢方面略顯小氣。莫泊桑以形態動詞“跳跳轉轉”來描寫她的動作神態,由此能夠看出,鳥夫人性格開朗,屬於典型的剽悍婦女。用“女人是水做的”這句話來形容喇嘛東夫人的形象最合適不過了,温柔是喇嘛東夫人最明顯的形象特徵,但實際上,她最吸引異性的是温柔中略帶嫵媚,嬌柔卻不造作的獨特魅力,所以長期受到軍官的青睞,是這些男人的安慰工具。與其恰恰相反的伯爵夫人,則是一位氣質高貴、氣場強大、秀外慧中的婦人形象。她不僅具備出色的才能,同時也擁有豐富的情史,莫泊桑對她的總結是“一位不安分、不踏實過日子”的女性形象。除了這幾位形象特徵明顯的婦人外,還有兩位修女,她們的個人形象醜陋不堪,已經趨近於病態的程度,與其他人一樣要靠羊脂球提供的食物生存,每次都低頭吃,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維護那所謂的高尚尊嚴。其中,伯爵夫人接受羊脂球贈予的食物後,並沒有馬上進食,只有在快要餓暈時,才主動充飢,但也不會狼狽不堪地大口進食,實際上,她是在維護自身高貴優雅的身份。鳥夫人對羊脂球饋贈的食物表現得異常感動,類似於憲兵精神,她一般情況下吃得多説得少。此外,在蠱惑羊脂球答應軍長無理要求時,鳥夫人竟用了野蠻婦女的下三濫手段,破口大罵,諷刺羊脂球假正經,伯爵夫人採取的是旁敲側擊的方法,通過可憐的故事來試圖説服羊脂球。而那兩位接近病態的醜陋修女則是利用宗教中的無私獻身之説,含蓄、隱晦地加以勸導。在喇嘛東夫人看來,假設羊脂球寧願拒絕他人也不願得罪軍長的話,主要是得益於她對軍長出色的判斷力,換句話説,就是羊脂球完全被軍長吸引、征服了。正是這樣的扭曲心理,才會讓她在羊脂球被侮辱時,獨自發呆苦笑,充分表現出了心機女的天性。 [10] 
  • (四)人物自身內在與表面雙重形象對比
《羊脂球》生動描寫了羊脂球幫助的九人小羣體以及這九個人大口吃獨食的情節,兩種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和強烈的對比,特別是當普魯士軍長對羊脂球提出過分要求時,進一步強化了人物自身表裏不一的對比效果。雖是一名妓女,但羊脂球有着自己的原則,不管自己是多麼遊刃有餘地穿梭在不同男人之間,可內心卻從未因環境和艱難境遇受到半點污染。面對軍長如此無禮的要求,她在憤怒中看到了這九個人的醜惡嘴臉,在外來侵略者不知羞恥、義正言辭提出要求的那一刻,他們表面所流露出來的是個人道德情感上的憤怒。但冷靜沉思後,又深刻意識到這是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的重要時刻,因而迅速團結在一起,想盡一切方法、利用所有理由來摧毀羊脂球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他們前後巨大的行為反差,只站在個人角度,謀一己私利,赤裸裸地將自己偽善、虛假、野蠻、自私的嘴臉暴露出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0] 

羊脂球作品影響

衍生作品
1934年9月15日,米哈伊爾·羅姆執導的電影《羊脂球》上映。 [12] 
1936年,朱石麟編劇,王次龍執導的根據《羊脂球》改編的電影《孤城烈女》上映。 [18] 
1939年2月15日,約翰·福特執導的電影《關山飛渡》上映,其主要情節取自《羊脂球》。 [15-16] 
1951年2月23日,朱石麟執導的根據《羊脂球》改編的電影《花姑娘》上映。 [13-14] 

羊脂球作者簡介

莫泊桑 莫泊桑
莫泊桑(Maupassant, G.D,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徵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準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説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説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説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鍊》(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説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
參考資料
  • 1.    程陵編著.外國文學基礎 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02:105
  • 2.    肖躍玲.獨特的構思 精緻的結構——以《羊脂球》為例[J].科技信息,2011(24):566-567.
  • 3.    王佳紅.淺談《羊脂球》的藝術成就[J].黑河學刊,2003(05):56-58.
  • 4.    杜嬌.論莫泊桑《羊脂球》中的女主人[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01).
  • 5.    胥彥.掙脱地位枷鎖的高貴——論《羊脂球》中羊脂球的地位與品質的統一[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3(07):46-47.
  • 6.    侯蔓蔓.《羊脂球》反差對比的人物塑造藝術[J].語文建設.2014年02期
  • 7.    陳力.從“替罪羊”看《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説的另一種解讀[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0(01):3-4.
  • 8.    劉剛主編.開卷必有益 學會讀書:太白文藝出版社,2013.03:124
  • 9.    黃昕源.淺析《羊脂球》中的敍事話語[J].今古文創,2021(40):14-15.
  • 10.    楊婷.論莫泊桑《羊脂球》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23(01):64-66.
  • 11.    徐冬萍.論《羊脂球》的悲劇美[J].北方文學,2018(27):65-66.
  • 12.    羊脂球Boule de suif (1958)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10-03]
  • 13.    趙衞防,張文燕著.中國電影史工程 政治藝術抑或商業 1949年以來內地和香港電影的互動與影響:中國電影出版社,2018.04:65
  • 14.    花姑娘The Flower Girl (1951)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10-03]
  • 15.    張浩主編;張瑋,張瀟,張婷,楊威,屈小順,王玉編著.電影作品分析教程 第2版:2016.02,國防工業出版社:53
  • 16.    關山飛渡Stagecoach(1939)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10-03]
  • 17.    趙令德著.莫泊桑 1850-1893:遼寧人民出版社,1983.11:47
  • 18.    劉葉琳著.文學經典跨媒介傳播的觀念演變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21.04:68
  • 19.    肖菲菲.小説《羊脂球》中的人性變化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23,39(04):61-6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