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手足無措

(漢語成語)

鎖定
手足無措(拼音:shǒu zú wú cuò)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論語·子路》。 [1] 
手足無措指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常用於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補語。 [5] 
中文名
手足無措
拼    音
shǒu zú wú cuò
近義詞
不知所措驚慌失措
反義詞
從容不迫鎮定自若
出    處
《論語·子路》
注音字母
ㄕㄡˇ ㄗㄨˊ ㄨˊ ㄘㄨㄛ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狀語、定語、補語

手足無措成語出處

先秦《論語·子路》:“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1] 
後世據“無所措手足”引申出成語“手足無措”。 [1] 

手足無措成語故事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教育自己門下弟子很有辦法,而在教育自己弟子的過程中也將他的政治主張傳播於天下。 [2] 
有一回子路問孔子説:“衞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説:“首先必須正名分。”子路説:“有這樣做的嗎?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麼正呢?”孔子説:“仲由,真粗野呀。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採取存疑的態度。如果名分不能正確立定,那麼,説出的話就不合理;如果説出的話不合理,那麼,一樁樁國家大事就不可能依次完成;如果一樁樁國家大事不能依次完成,那麼,保證事得其序的禮和人得其和的樂就不能倡導;如果禮樂不能倡導,禮無以安上,樂無以移風,那麼,執行刑罰就不會準確恰當;如果執行刑罰不準確恰當,那麼,老百姓就手足無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説得明白,説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2] 

手足無措成語寓意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事一定要有正當的根據和理由,道理才講得通,做事才有章法可依,否則就會亂套。在生活中,面對手足無措的突發情況時,人們應該不紊亂、不慌張,冷靜的分析比較、綜合判斷、合理推理,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迅速做出最佳的反應。 [3-4] 

手足無措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手足無措”指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常用於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5]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補語。 [5] 
  • 運用示例
唐·白居易《謝蒙恩賜設狀》:“臣所以凌兢受命,俯伏荷恩,心魂不寧手足無措。” [5] 
唐·姚思廉陳書·卷六·後主本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無措。” [5]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正憂疑不定,忽報宋兵到了,驚得手足無措。” [5] 

手足無措成語辨析

手足無措—不知所措
“手足無措”與“不知所措”意義相近,兩者皆有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的含義,區別在於“手足無措”側重於形容舉動慌亂;而“不知所措”則是側重於形容神情緊張,沒有主意。 [6] 
參考資料
  • 1.    趙學文. 美詞溯源 出自五經四書的成語[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6:233-234
  • 2.    雲青編著. 成語故事[M]. 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2017.07:1-3
  • 3.    崔鍾雷主編. 成語故事[M]. 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2014.04:199
  • 4.    周淨,木木著. 好媽媽別和孩子的性格較勁[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09:136
  • 5.    手足無措  .漢典[引用日期2022-02-02]
  • 6.    田衝,趙羽等主編. 中華成語全功能詞典[M]. 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 1998.0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