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知所措

(漢語成語)

鎖定
不知所措(拼音:bù zhī suǒ cuò)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管子·七臣七主》。 [1] 
不知所措(措:安置,處理)指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4] 
中文名
不知所措
拼    音
bù zhī suǒ cuò
近義詞
手足無措驚惶失措心慌意亂
反義詞
從容不迫不動聲色應付自如
出    處
《管子·七臣七主》
注音字母
ㄅㄨˋ ㄓㄧ ㄙㄨㄛˇ ㄘㄨㄛˋ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狀語、補語

不知所措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先秦《管子·七臣七主》:“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恐,不知所錯。” [1] 
  • 衍生典故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酉踐尊號,哀喜交併,不知所措。”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不知所措”。 [1] 

不知所措成語故事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有個兒子叫諸葛恪,他自幼聰明過人。諸葛恪成年之後,即被任命為騎都尉,為太子講解經史。後來,東吳的周瑜、魯肅,陸遜等重臣都先後故去,諸葛恪被任命為大將軍,統率東吳的全部兵馬。 [2] 
公元251年,孫權出巡,並去祭祀祖先。在歸來途中突然中風。他深知這種病的厲害,感到自己已無康復的希望,便拜諸葛恪為太子太傅,為諸葛恪將來輔佐太子繼承帝位鋪平了道路。 [2] 
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時孫權病重,他召來諸葛恪及中書令太子太傅孫弘等囑託後事。孫權死後,孫弘認為諸葛恪為人殘忍,不會忠於孫吳政權,打算在為孫權發喪之前除掉他,可是,孫弘還沒有來得及動手,他的意圖已被諸葛恪掌握了。他見孫弘如此不仁不義,便提前行動,搶在孫弘之前,設計除掉了孫弘,並廢掉了太子,立即為孫權發喪。 [2] 
為子鞏固自己的權勢,諸葛恪決定立孫權的兒子孫亮為太子,繼承帝位。孫亮當時不過十歲。此時的他,既為父親的故去感到悲哀,又為自己一夜之間成為皇帝而無比喜悦。他複雜的心情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在這些突如其來的變故中,孫亮不知如何處理眼前的事物,和應付目前的局勢,只好把一切都交給了諸葛恪,讓他全權處理。 [2] 
此時的諸葛恪,已不是彼時的諸葛恪,他早已將先帝孫權的囑託忘到九霄雲外。他大權在握,好不得意洋洋。這種心情在他寫給弟弟諸葛融的信中,表現得非常露骨,他在信中寫道:“今年四月十六日,大行皇帝逝世,太子以丁酉尊號(稱帝),哀喜交併,不知所措。” [2] 
諸葛恪自立新帝后,居功自傲,又自恃才智,專權作福,不久便弄得天怨人怒,於公元253年被孫峻除掉了。 [2] 

不知所措成語寓意

古語有云:“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知所措是人們在遇到窘境和挫折時的正常反應,任何窘境和困難都是一時的,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當人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應該調整自己的情緒,冷靜分析當下的處境,只有保持淡定的心態,才能夠理智的分析問題,應對不知所措的情況,最終走出困境。 [3] 

不知所措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4] 
  • 運用示例
唐·柳宗元謝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啓》:“感深益懼,喜極增悲,五情交戰,不知所措。” [5] 
宋·程頤《為家君應詔上英宗皇帝書》:“或欲為而不知所措,或始鋭而不克其終,或安於積久之弊而不能改為,或惑於眾多之論而莫知適用。” [6] 
參考資料
  • 1.    閆秀文編著,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2:358
  • 2.    風梧,德軍,華東,紀華主編. 成語故事 4[M]. 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5.01:90-91
  • 3.    孟祥廣著. 撫慰 此情可待成追憶[M]. 北京:現代出版社, 2014.01:186
  • 4.    不知所措的解釋|不知所措的意思|漢典“不知所措”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2-01]
  • 5.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105
  • 6.    劉保鋒,林美欽主編. 名師學堂 高中文言文精講析:必修 下[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1.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