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

鎖定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簡稱西北辦事處。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在甘泉縣下寺灣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了中央對外名義和組織分工問題,決定對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的名義開展各項工作。博古擔任西北辦事處主任。11月7日,張聞天、博古等率中央機關進駐西北革命根據地中心瓦窯堡,撤銷中共陝甘晉省委,西北局、西北辦事處全面領導西北根據地。1936年2月至5月的紅軍東征,引起國民黨方面的高度緊張,數路國民黨軍進攻西北根據地。為避敵鋒芒,6月21日,西北辦事處撤離瓦窯堡,遷往保安縣。7月3日,進駐保安。7月9日,中國共產黨公開聲明:中華蘇維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城。西安事變和談期間,張學良、楊虎城同意將膚施等縣城交紅軍駐防。鑑於膚施為陝北交通樞紐且較為闊大,中共中央決定由志丹遷往膚施。1937年1月13日,西北辦事處隨中共中央進駐膚施縣城,駐在城內。1937年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陝甘寧特區委員會。7月17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同國民黨代表蔣介石邵力子張衝在廬山進行談判,最後於8月在南京達成協議,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陝甘寧邊區作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的一個直轄行政區域。9月6日,中共中央決定將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正式更名為陝甘寧邊區政府。 [1-3] 
中文名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
成立時間
1935年11月3日
簡    稱
西北辦事處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機構簡介

西北辦事處負責幹部 西北辦事處負責幹部
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立即着手開展鞏固和恢復西北蘇區政權的工作。1935年11月3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項英張國燾發佈佈告,決定在陝甘晉蘇區(即西北蘇區)設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簡稱西北辦事處),由博古任主席。辦事處設立:財政部,部長林伯渠;糧食部,部長鄧發;土地部,部長王觀瀾;國民經濟部,部長崔田民;教育部,部長徐特立;司法內務部,部長蔡樹藩;勞動部,部長鄧振詢;工農檢查局,局長羅梓銘;1936年1月增設外交部,博古兼任部長。 [1] 
西北辦事處機構表 西北辦事處機構表
西北辦事處為西北蘇區最高蘇維埃政權機關,在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工作,其最高領導機構為主席團,它既是臨時中央政府的辦事機構,也是革命政權機關。在西北辦事處下,設有省、縣、區、鄉四級地方蘇維埃政權機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地方蘇維埃暫行組織法(草案)》規定:“省、縣、區、市、鄉各級蘇維埃政權機關,為蘇維埃政權的地方組織,稱地方蘇維埃。”在西北辦事處成立之前,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是依據《地方蘇維埃組織法》,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建起來的。各級蘇維埃均實行工農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各級蘇維埃代表大會為各該級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由代表大會選舉的執行委員會,為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最高政權機關”,由執行委員會推選的主席團,為執行委員會閉會期間的“最高政權機關”,直接領導政府工作,主席團主席也稱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12月22日,西北辦事處發佈《蘇維埃政府中各部組織綱要》,作為西北蘇區各地方蘇維埃內部機構設置的規程。1937年9月,西北辦事處更名改製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撤銷省的建制。 [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組織架構

西北辦事處下轄陝甘、陝北兩個省和關中神府兩個特區蘇維埃政府及以後成立的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陝北省蘇維埃政府

1935年11月,中共陝北省委在瓦窯堡成立。與此同時,原陝北省蘇維埃政府按新劃定的區域開始行使職權。陝北省蘇維埃政府先後由馬明方、馬佩勳任主席,霍維德(兼工農監察部部長)、崔田夫、惠子明(兼國民經濟部部長)任副主席,艾楚南任財政部部長,辛蘭亭、王海山先後任土地部部長,祁明珍、梁月明先後任勞動部部長,高旭光任糧食部部長,陳蓬飛、郭青廷先後任教育部部長,鍾赤兵任軍事部部長,羅成德任裁判部部長,劉子義任保衞局局長,惠子明、陳蓬飛先後任秘書長。下轄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東地區辦事處等,以及23個直屬縣(市)蘇維埃政府。 [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陝甘省蘇維埃政府

1935年11月,中共陝甘省委、陝甘省蘇維埃政府同時在甘泉縣下寺灣成立。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5月,陝甘省蘇維埃政府先後由王生玉、李生華、朱開銓(兼土地裁判部部長)任主席,國民經濟部部長馬錫五,財政部部長張慕堯,糧食部部長王樸,內務部部長馬仰西,教育部部長王子勻,工農監察部部長任澤義,保衞局局長鄭自興。1936年5月,陝甘省政府撤銷。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中共中央決定再次成立中共陝甘省委和陝甘省蘇維埃政府,機構轄區與原相同。1936年12月以後,政府主席為劉景範,副主席為霍維德、艾楚南(兼財政部部長),國民經濟部部長李會友,教育部部長李子欽,糧食部部長郭子青。先後下轄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和甘洛、膚施、紅泉、宜川、鄜(富)縣、中宜、華池縣蘇維埃政府。 [1] 
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1936年1月,以陝甘邊蘇區南區為基礎建立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秦善秀任主席,習仲勳張邦英任副主席。下轄新正、新寧、淳耀、赤水、永紅5個縣19個區,106個鄉。管轄地區北至寧縣盤克原,南至淳化關莊,東至耀縣姚曲,西至彬縣涇河,東約100公里,南北約75公里,面積75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萬。 [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將神府蘇區劃為特區,直屬中央領導。喬鍾靈任主席。次年2月成立神府特區東北辦事處,設主席,着手恢復蘇區政權組織。4月撤銷東北辦事處,成立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設主席、副主席、秘書長。下設內務部、土地部、財政部、糧食部、教育部、國民經濟部、裁判部等。1937年1月,特區革委會改為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下轄神木葭蘆兩縣蘇維埃政府和府谷、榆林、佳縣3縣革命委員會。 [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

1936年5月,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成立。省蘇維埃政府由馬錫五任主席,副主席兼土地部部長、裁判部部長朱開銓,秘書長楊培源,張慕堯、趙耀先先後任國民經濟部部長,楊玉亭、張慕堯先後任財政部部長,內務部部長王子宜,王子勻、劉國聲、廉潔先後任教育部部長,鄭自興、李握如先後任保衞局局長。省蘇維埃政府下設五個地區、特區蘇維埃政權:陝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後為陝甘邊南區蘇維埃政府),黃子文、張邦英、秦善秀先後任主席;陝甘邊區東區革命委員會,主席馬文瑞;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秦善秀;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後為神府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喬鍾靈;陝北省蘇維埃政府東地區辦事處,主任王海山。 [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主要影響

從1935年2月到1937年9月,經過兩年8個月的艱苦鬥爭,西北革命根據地的轄區最大時,東臨黃河之濱、西到六盤山下、北起古長城、南至黃龍山,先後設立陝北省陝甘省、陝甘寧省神府特區、關中特區、三邊分區和53個蘇維埃縣(市)治。其中陝西境內39個縣(市),甘肅境內10個縣,寧夏境內4個縣。它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僅存的一塊完整的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紅軍長征會師西北,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西北,提供了落腳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