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府

(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鎖定
神府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由陝北紅軍創建,後由中共陝北特委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是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
神府
所屬地區
陝北
下轄地區
神木市府谷縣
政府駐地
神木鎮府谷鎮

神府基本信息

神府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陝北當地紅軍創建的革命根據地,是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後歸陝北特委領導。神府根據地以神木為中心,包括神木、府谷、佳縣,總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4萬。

神府相關事蹟

1933年王兆相由黨組織委派從陝甘邊回到陝北,任中國工農紅軍神木特務隊政治委員,陝北紅軍游擊隊第三支隊隊長,中共神(木)府(谷)特委軍事部副部長,神府紅軍總指揮部總指揮。
神府 神府
王兆相參與領導了創建、發展神(木)府(谷)紅軍和神(木)府(谷)佳(縣)榆(林)革命根據地的武裝鬥爭,並指揮會紅軍反周國民黨軍隊對神府佳榆革命根據地歷次“圍剿”,為神府紅軍由7人游擊隊壯大到2000餘人,神府佳榆地區發展為擁有4.2萬平方公里面積,14萬人口的鞏固根據地,做出重要貢獻。
1933年神木就建立了20多個黨支部,、團員發展到200多人;府谷黨員約有140多人。神木南區特務隊成立。11月,特務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三支隊。紅三支隊成立後,領導羣眾打擊豪紳地主,沒收其財物分給貧苦羣眾,使游擊隊影響迅速擴大。1934年3月,中共神木縣委成立。中共神木縣委成立後,加強了對紅三支隊和羣眾工作的領導,在各地建立了貧農團、赤衞隊、婦女會、少先隊等組織,開闢了一塊可以公開或半公開活動的紅色區域。9月,府谷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七支隊。後神府地區又先後建立了二十一支隊、十一支隊、六支隊,各區成立了特務隊。
1934年9月18日,紅三支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獨立師第三團。同日,神木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主席呼子威,副主席王恩惠。11月7日,神木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主席仍為呼子威。在此前後,建立了六個區的蘇維埃政權及各鄉、村的基層政權。蘇維埃政府建立後,領導蘇區羣眾開展了土地分配運動;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清除陳規陋習;發展生產和商業;興辦文化教育;建立羣眾組織,管制土豪劣紳。
1935年初,國民黨軍隊對陝北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先後調動5000餘人,由府谷、佳縣分進合擊,蘇區受到嚴重損失。5月,中共神府工作委員會(簡稱工委)成立。這一階段,由於工委負責人決策失誤,致使蘇區大部分地區無法公開活動而轉入隱蔽鬥爭。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決定成立中共神府特委,書記楊和亭。1936年3月,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進入神府根據地,配合紅三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神府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4月,神府特區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成立神府特區抗日人民革命委員會,主席喬鍾靈。7月,中國抗日人民紅軍獨立第一師成立。到1936年底,神府特區先後建立了神木、佳蘆、府谷3個縣委和榆林、赤綏、神城、佳北四個工委及神木、佳蘆、府谷、榆林、佳北5個縣級革命委員會及其所屬的區、鄉政權。
1937年4月,神府特區與國民黨八十四、八十六師談判,達成了停戰協議,結束了神府地區的內戰,進入了聯合抗日的新時期。
毛澤東主席在會見王兆相時曾表揚説:“神府根據地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