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atom

(1912年歐內斯特。盧瑟福提出的概念)

鎖定
atom,中文譯名為原子,是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於1912年由歐內斯特.盧瑟福提出。
中文名
原子
外文名
atom
含    義
微粒,微量
提    出
1912年
原子的組成
電子,質子和中子

目錄

atom特性

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顆粒。
原子由原子核以及圍繞在原子核旁邊的電子組成。
電子的極性為負。原子核極性為正,包含了中子和質子。
質子的極性為正,原子核中的質子數也就是所謂的化學元素中的原子數
質子的重量大約是1.673X10的-27次方。中子的極性為中性。
質量為1.675X10的-27次方。
當粒子的速度變大時,核子及質子的重量將會變大,通過迴旋加速器或者線形加速器就可以實現粒子的高速旋轉。

atom研究歷史

1912年,歐內斯特.盧瑟福提出了原始的原子模型。他是提出原子的內部結構同太陽系類似的第一人,事實上,除了相互之間的作用力為原子力而不是萬有引力之外,原子核的內部結構確實很象一個小型的太陽系。
盧瑟福原子模型中,電子圍繞在原子核周圍,按照統一軌道運行。
1913年,尼爾斯.波爾修訂了盧瑟福原子模型。在波爾原子模型中,不同的電子運轉軌道是具有一定級差的穩定軌道;正常的電子在穩定的軌道上運轉時既不輻射也不吸收能量;當電子從較高軌道落到較低軌道時才產生輻射。
玻爾因此項成果榮獲了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子的全部質量包括核子(質子和中子)以及電子的質量。在全部的重量中,電子質量僅僅佔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將原子質量等同於質子質量與中子質量相加。由於原子內的中子數目可變,因此大多數元素多有不同的原子量。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原子稱為同位素,同位素仍然是同種元素
比如,碳十二和碳十四就是同位素。前者很常見,沒有放射性,後者較為少見,具有放射性。
質子與電子極性相反,電量相同,通常一個原子的質子數和電子數也相等。
因此,原子整個極性呈中性。如果原子的質子數和電子數不等,那麼就成為了離子,如果電子數目大於質子數,離子極性為負,反之離子極性為正。極性為負的離子稱為陰離子,極性為正的離子稱為陽離子。 一種常見的亞原子粒子,不是基本粒子而是合成粒子,屬於費米子,是最早發現的一種重子,是原子核內部的核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