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SV40

鎖定
SV40 (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 or Simian virus 40) 是猴空泡病毒40,猿猴病毒40或猴病毒40的縮寫,多瘤病毒科,這是在人類和猴子中都發現的致瘤病毒。SV40病毒的基因組是一種環形雙鏈DNA,基因組5.2kb,病毒的直徑45nm,病毒成熟部位細胞核,無被膜,62個核殼粒亞單位,這種大小很適於基因操作。同時它也是第一個完成基因組DNA全序列分析的動物病毒
中文名
猴空泡病毒40
別    名
SV40
猿猴病毒40
拉丁學名
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 or Simian virus 40
病毒界
多瘤病毒科
基因組
環形雙鏈的DNA
病毒的直徑
45nm

SV40簡介

SV40 SV40
1960年,科學家首次在猴子體內發現了SV40。隨後,科學家又在脊髓灰質炎試劑中發現了SV40,其原因是實驗室在培養疫苗時使用了從猴子體內分離出的腎臟細胞。
由於SV40結構簡單,被首先應用於真核生物複製的研究。增強子首先發現於SV40基因組內。

SV40表達特點

SV40病毒基因組表達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RNA剪輯模式非常複雜。通過不同的剪輯途徑,早期初級轉錄本加工成2種不同的早期mRNA (多瘤病毒的早期初級轉錄本加工成3種不同的早期mRNA);而晚期的初級轉錄本加工成3種不同的晚期mRNA。
這2種早期mRNA分別編碼大T抗原和小t抗原(即腫瘤蛋白質或抗原)。晚期轉錄本按照其特定的沉降係數,可區分為16S、18S和19S三種mRNA,它們分別編碼Vp1、Vp3和Vp2病毒蛋白質。Vp1編碼區同Vp2和Vp3的編碼區是以不同的轉譯結構形式彼此交疊的。
在SV40病毒基因組中存在着一個增強子序列。其長度為72bp,以串聯重複的形式位於基因組DNA複製起點的附近,它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病毒DNA發生有效的早期轉錄,而且具有一般增強子所共有的基本特性。
外源的基因可以融合在SV40 DNA的早期轉錄區段內,而SV40的增強子又能夠有效地激活SV40早期轉錄單位的轉錄活性。因此顯而易見,SV40增強子在哺乳動物基因操作中是相當有用的。此外,SV40增強子還可以增強由細胞啓動子啓動的基因轉錄作用。

SV40生命週期

根據SV40病毒感染作用的不同效應,可將其寄主細胞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SV40病毒在感染了CV-1和AGMK猿猴細胞之後,便產生感染性的病毒顆粒,並使寄主細胞裂解。我們稱這種感染效應裂解感染(lytic infection),而猿猴細胞則叫做受納細胞(permissive cell)。但如果感染的是齧齒動物(通常是倉鼠和小鼠)的細胞,就不會產生感染性顆粒,此時病毒基因組整合到寄生細胞的染色體上,於是細胞便被轉化,也就是説發生了癌變。我們稱這種齧齒動物細胞為SV40病毒的非受納細胞(non-permissive cell) 。人體細胞是SV40的半受納細胞(semi-permissive cell),因為同SV40病毒接觸的人體細胞中,只有1%~2%會產生出感染性的病毒。
SV40病毒對猿猴細胞的裂解感染可分成三個不同的時相。在感染了寄主細胞之後,有一段長達8~12小時的潛伏期,在這個期間,病毒顆粒脱去蛋白質外殼,同時DNA逐漸地轉移到寄主細胞核內;緊接着4小時為早期時相,此時發生早期mRNA和早期蛋白質的合成,並出現病毒誘導寄主細胞DNA合成的激發作用;在這以後的36小時稱為晚期時相。進行病毒DNA、晚期mRNA和晚期蛋白質的合成,並在高潮時發生病毒顆粒組裝。大約在感染的第三天,細胞裂解,平均每個細胞可釋放出105個的病毒顆粒。
SV40病毒是一種小型的20面體的蛋白質顆粒,由三種病毒外殼蛋白質Vp1、Vp2和Vp3構成,中間包裝着一條環形的病毒基因組DNA。同其它病毒不同,SV40 DNA是同除了H1之外的所有寄主細胞組蛋白(H4、H2a、H2b和H3)相結合。這些組蛋白使病毒DNA分子緊縮成真核染色質所特有的念珠狀核小體,這種結構特稱為微型染色體(minichromosome)。感染之後的SV40基因組,輸送到細胞核內進行轉錄和複製。SV40病毒基因組表達的時間順序是相當嚴格的,據此可將其區分為早期表達區和晚期表達區。圍繞在SV40 DNA複製起點周圍約 400bp的DNA區段,是十分引人注意的。緊挨這個起點的DNA序列,是調節早期和晚期初級轉錄本合成的控制信號。早期轉錄本的合成,就是由位於這個區段內的由一對72核苷酸序列串聯而成的強化因子序列激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