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e 177

鎖定
He 177的全名是亨克爾He-177轟炸機(鷹獅式),是德國空軍的長程轟炸機。這機種是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時期中唯一大量生產的重型轟炸機。設計He-177的構想是源於德國航空部要求一種名為Bomber A的重轟炸機規格計劃書,這項計劃書是在1936年完成,預定設計一種新式轟炸機,需比多尼爾Do-19或容克斯Ju-89這兩款烏拉山轟炸機原型機更加先進。由於這機種在早期型號引擎容易起火,所以空勤人員將它起綽號稱為德國空軍的“打火機”或“燃燒的棺材”。二戰中,德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沒有什麼作為,唯一成批裝備的重型轟炸機只有亨克爾公司研製的He-177,但該型機卻由於本身問題多多被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研製的最不成功的作戰飛機,不但產量很小,而且多數從未投入過實戰。
中文名
He 177轟炸機
外文名
Griffin
全    名
亨克爾He-177轟炸機
來    源
德國
性    質
轟炸機
氣動佈局
平直翼
乘    員
6人
機    長
22米
翼    展
31.44米
機    高
6.4米
空    重
16800千克

He 177結構特點

在機尾區域安裝單挺MG 131重機槍緊緻型機槍塔,但要求緊緻的空間內還要安置一名機槍操作手這無疑限制了舒適性。在機鼻駕駛艙的右上方安裝單挺7.92mm MG 81機槍,可以防禦從正前方開火的敵機· 在機身機鼻下方於機腹吊艙的後方區域安裝炮塔,通常裝配一挺可向前開火的20mm MG FF機炮,並在A-1機型時裝配一挺向後開火的MG 81機槍。在後期生產型號中,用MG 151機炮替換前衞型MG FF 機炮,並用單挺MG 131替換後衞型MG 81機槍。

He 177研製歷程

1936年,德國空軍提出了一個“轟炸機A”的需求報告,要求發展一種新式重型轟炸機,對該機的性能要求是最大平飛速度達到540公里/小時,在攜帶2000公斤炸彈時航程達到6700公里,並把這項工作交由亨克爾公司來做。次年6月,德國空軍部又命令亨克爾公司執行1041計劃,即研製性能更好的重轟炸機He-177。亨克爾公司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以海因裏希·赫特爾為首的設計小組,並指派西格弗裏德·甘特擔任首席助手。不過,當時德國空軍部和航空技術局(RLM)除了要求重轟炸機航程遠、載彈量大外,還要在保持水平轟炸能力的同時,具備以60度角進行俯衝轟炸的能力(由此He-177也獲得了“大型斯圖卡”的稱號)。時任納粹德國航空技術局局長的恩斯特·烏德特甚至認為沒有俯衝轟炸能力的轟炸機根本就不值得生產。事實證明,這項決定是非常愚蠢的,不但使研製進度大大延遲,而且使得日後He-177存在眾多技術問題的先天缺陷。
1939年11月19日,原型機He-177V1在雷赫林試飛基地進行了首飛,但是隻飛行2分鐘就着陸了,原因是發動機油温過高(發動機過熱後來一直是He-177的最大問題)。出於戰爭需要考慮,德國空軍顧不得He-177還在試飛,並且存在許多問題,很快就與亨克爾公司簽訂了生產合同。合同規定,從1940年夏開始,亨克爾公司每月要向德國空軍提供120架He-177重型轟炸機。但是,德國工業原料嚴重缺乏的現實使戈林在1940年2月9日下達了嚴格節約的命令,禁止研製短期內不能完成的項目,現有的原料要用來生產在實戰中取得戰果的機種,要把“儘可能多的飛機儘快地送到前線去”,原本在戈林眼中就不太受重視的He-177前途一下子黯淡了起來。加之德軍在西線戰場上節節勝利,德軍大本營上下充滿了樂觀氣氛,許多人都認為戰爭可以很快結束,不需要再給空軍添置什麼新機種。已經晉升為空軍上將,併成為德國航空工業生產總負責人的烏德特也因此下令推遲了He-177式飛機的成批生產。
可是德國人沒高興多久,不列顛空戰的失利無情地暴露了德國空軍的弱點,而隨後英國戰略轟炸機對德國本土的空襲更加重了德國空軍的憂慮。於是,He-177又回到了德國空軍的視線,於1942年開始重新生產,但已經晚了整整兩年。更要命的是,德國空軍依然熱衷於進行直接支援和戰術轟炸,對戰略轟炸只是出於簡單報復心理,而並沒有像英、美兩國那樣做出一個系統的戰略計劃,所以註定He-177的命運不會有大的轉機。 [1] 

He 177優勢與問題

He 177優勢

客觀的説,He-177的技術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整體結構配置也不錯,其機身為長筒形;機翼為全金屬懸臂式中單翼,機翼上有加熱除冰裝置;起落架為可收放式後三點起落架,主起落架為雙輪,向內摺疊收入機翼,後起落架為單輪,向後收入機身尾部,所有起落架的收放均由液壓操作。
該型機最獨特的地方是其發動機配置與眾不同,這也是德國空軍對重型轟炸機能進行俯衝轟炸逼出來的。為了滿足軍方的要求,亨克爾公司在設計上採用了甘特的設計方案,就是安裝雙聯動耦合發動機。這種方案就是用前後或者左右排列的兩台發動機來驅動一個螺旋槳,使四發的重轟炸機從外形上看就像是一種雙發中型轟炸機(這種設想早在外形古怪的He-119上就試驗過,但在眼看要試飛成功時,因He-119停止研製而放棄),從而滿足軍方提出的高速以及能進行俯衝轟炸的要求。另外,為了該機能更好地進行俯衝轟炸,設計人員還對He-177的機體結構做了加強,並在原型機上加裝了俯衝減速板,同時還在機翼上安裝了幾乎和機翼同等長度的福勒式副翼(平尾上也安裝有很長的福勒式副翼;在俯衝轟炸時既可以充當俯衝減速板,而且還可以減少着陸速度及距離)。

He 177問題

儘管經過這番努力,然而He-177卻一直不能完全達到設計標準,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雙聯動耦合發動機的可靠性非常差。He-177採用兩台戴姆勒·奔馳DB606發動機(每台DB606又由兩台DB601A/B倒V字形12缸活塞式發動機耦合而成)來驅動兩個直徑達4.5米的四葉螺旋槳,但是這種發動機一直問題不斷。在亨克爾公司製造的8架原型機中,就有2架因為發動機着火而墜毀(分別為He-177V4和He-177V5);其他幾架也經常出現空中着火或發動機過熱問題。因此,人們戲稱He-177為“空中打火機”。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還是出在發動機雙聯動耦合佈置上。首先安裝雙聯動發動機的機艙空間本來就非常小,而起落架的液壓裝置還必須硬擠在裏邊,結果導致液壓裝置漏出的液壓油一接觸到灼熱的排氣管就燃燒起來;其次是回油泵太大,當飛行高度超過6000米時,油就會產生空泡並且起沫,從而導致潤滑失效;第三是高壓噴油泵的泄漏。此外,發動機的位置離機身太近,沒有足夠的空間安裝防火隔層;各種電氣線路之間靠得太緊等都增加了發動機空中起火的危險。在服役期間,發動機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此外,另一個重要問題出在它的四葉螺旋槳。由於這兩個螺旋槳是互相反轉的,其用於空轉聯動裝置經常產生轉動力矩振差,從而導致曲軸失效。在實際使用中,至少有7架預生產型He-177A0由於起飛事故而嚴重損壞,原因就是難以控制機體的強烈搖擺。
此外,He-177還存在機體過重、不明原因的振動(He-177V2原型機就由於異常振動而空中解體)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設計人員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加大尾翼、增裝發動機空氣冷卻系統、提高尾輪的着陸緩衝能力等,但是由於起初的設計指導思想有誤,所以這些措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He-177的機載固定武器由於型號和執行的具體任務不同而在數量和口徑上有較大區別,起初設計人員想全部採用遙控機搶,但是發現存在很多問題,所以最終放棄,轉而大部採用了相對可靠的人工控制方式炮塔。 [2] 

He 177機型系列

He-177系列重轟炸機總共生產了1094架。與其它型號作戰飛機相比,這個數字是非常少的。別看產量不高,He-177的發展型卻不少,不過其中許多都沒有投入正式生產。
He-177V
He-177V:原型機,總共生產8架。
He-177A-0
He-177A-0:預生產型,1941年11月首飛,共生產35架,其中大部分由阿拉杜公司生產。與原型機相比,進行了許多改裝,如機頭安裝了有機玻璃,內設5個乘員座位和一個MG81Z型7.92毫米機槍座。機載固定武器是在機頭下方炮塔前部安裝了1門MG FF型20毫米機炮,後部安裝1座雙聯MG81Z機槍;在前機身上方炮塔內安裝1挺MG131型13毫米機槍;機尾安裝1挺MG131機槍。在這些武器中,MG81Z是毛瑟公司在MG81基礎上改進的一種航空機槍,它採用彈鏈供彈,射速達3000發/分,初速885米/秒;MG131是萊茵金屬公司於1938年研製的口徑13毫米的航空機槍,槍長1168毫米,重20.5公斤,射速930發/分,初速為750米/秒。此外,該機還將原來原型機上裝的俯衝減速板拆除,因為結構強度並不適於俯衝轟炸;但發動機易着火和起降性能差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使用中,至少有25架He177-A0由於各種原因損失,剩下的則被用於航校訓練。
He-177A-1
He-177A-1是第一種正式生產型,1942年3月服役,從當月至1943年6月共生產130架,全部由阿拉杜公司生產。該型機乘員為5人,發動機仍為兩台耦合而成的戴姆勒·奔馳DB606,單台最大功率2700馬力。
該型有4種發展型,第一種是數量最多的基礎型R1;第二種是R2,它用一個轟炸位置取代了機頭下方炮塔後部的雙聯MG81Z機槍;第三種是R3,它在後機身下方加裝了1座遙控動力炮塔,內裝1挺MG131型13毫米旋轉機槍;第四種是R4,它在機頭下方炮塔後部用1挺MG131機槍替代了雙聯MG81Z機槍,並在機頂炮塔內裝了1挺MG131機槍。
R1型翼展31.44米,長20.40米,高6.39米,翼面積102平方米,空重168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1000公斤,最大速度51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430公里/小時,翼載荷304公斤/平方米,實用升限7000米,航程5600公里。武備為機頭處1挺MG81機槍,機頭下方炮塔前部1門MG FF 20毫米機炮,後部雙聯裝MG81Z機槍,前機身上方炮塔為1挺MG131機槍,機尾為1挺MG131機槍。其中MG81Z型機槍每挺備彈2000發,前機身上方炮塔MG131備彈750發,機尾MG131備彈1500發,MG FF備彈300發。
其掛彈方案為48枚50公斤SC50炸彈或12枚250公斤SC250炸彈或6枚500公斤SC500炸彈,或4枚1000公斤SC1000炸彈,或2枚1000公斤炸彈+2枚1800公斤炸彈,或2枚LMA III 帶降落傘的水雷+2枚1800炸彈;但是它不能攜帶FX1400“弗裏茨”滑翔制導炸彈和Hs293反艦導彈(少量He-177A-1經過改進後具備了掛載能力)。
He-177A-3
He-177A-3是第一種正式裝備型,於1942年10月開始生產,總共生產170架,全部由亨克爾公司生產。與He-177A-1相比,它有幾點不同:一是發動機位置向前移動了20釐米,並且改進了排氣系統;二是機身後部加長了1.6米;三是在後機身上方加裝了1座炮塔,內裝2挺MG131機槍;四是乘員增為6人,其中4人在機頭,包括飛行員、副駕駛兼投彈手、導航員兼無線電報務員、前機身機槍操作手;兩人在機尾,分別為後機身機槍手和尾部炮手。
He-177A-3原計劃安裝功率更大的DB610A/B發動機(單台功率為2950馬力),但是該發動機存在許多問題,所以最後仍安裝與早期機型相同的DB606A/B發動機。
He-177A-3有6種發展型。第一種是基礎型R1;第二種R2主要是改進了電子系統,並用2門MG151/20型20毫米機炮替換了原來機頭下方炮塔前部安裝的MG FF型20毫米機炮和機尾的MG131機槍。MG151/20是毛瑟公司在1937年研製成功的一型20毫米機炮,射速為800發/分;第三種R3主要是作為Hs193空地導彈的發射平台,在機翼和機腹總共可以掛載3枚;第四種R4實際上是R1的改進型,它將機頭下方炮塔加長了1.198米,目的是給導彈控制員和FuG-203b凱爾Ⅲ指令發射機提供比較充裕的空間;第五種是R5是一種反坦克型重轟炸機,發展初衷是為了打擊蘇聯紅軍的坦克洪流。它取消了原來在機頭下方炮塔內安裝的機槍機炮,改為裝上1門口徑為75毫米的BK-75加農炮,炮彈的裝填方式為手工裝填。由於這種重炮後坐力大,對飛機飛行能力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只造了5架就停止了;第六種R7是一種魚雷重轟炸機,主要是掛載2枚L5魚雷執行攻艦任務,但該型機產量極少,僅僅只有3架。
He-177A-4
He-177A-4:由He 177A-3改進而來的高空轟炸機。但該型機進行了重新設計,使飛機形狀發生了很大變化,如垂尾由原來的單垂尾改為雙垂尾,翼展增至44.2米,發動機為4台功率為1850馬力的互相獨立的發動機,加裝了增壓機艙(其中4名乘員在增壓座艙裏)。但德國空軍對這個幾乎完全重新設計的機型並不感興趣,因此亨克爾公司後來在法國舒斯尼斯的法曼工廠繼續發展,並命名為He-274。二戰結束後,該型機仍在法國生產,稱為AAS.01A型轟炸機。
He-177A-5
He-177A-5是He-177系列的最後一種生產型號,也是性能最好和生產數量最多的。該型機只在1944年進行了生產,亨克爾公司和阿拉杜公司在當年至少生產了565架。該機相比於He-177A-3的改進之處有:拆除機翼內側武器掛點沿線的福勒式副翼,採用了正常式副翼;發動機換裝為兩台新型DB610A/B,單台最大功率達到2950馬力;最大載油量增至12500升(近、中、遠程作戰時載油量各為5610升、7610升、9610升);機翼結構進行了加強;縮短了起落架支架等。
He-177A-5有5種發展型,第一種是R2,它與He-177A-3/R2的武器配置相同而得名。但是該型將3個炸彈艙中的最前面炸彈艙封閉了,並在此處設置了武器外掛點;第二種R5在後機身下方額外裝了一座遙控炮塔,內裝1挺MG131機槍,但該型機僅僅造了一架;第三種R6將3個炸彈艙中的前面兩個炸彈艙都封閉了;第四種R7主要是將座艙改為增壓座艙;第五種是R8,主要是配置了遙控的機頭下炮塔和後炮塔,同R5一樣,該型機也只造了一架。
R2型機長22米,翼展31.44米,機高6.4米,空重168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27225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1000公斤,最大速度472公里/小時(起飛重量18614公斤),初始爬升率260米/分,實用升限8000米,航程5000公里(只帶FX1400滑翔制導炸彈或 Hs293導彈,不裝炸彈)。武備為機頭前上方1挺MG81J機槍;機頭下方炮塔前部為1門MG151/20型20毫米機炮;機頭下方炮塔後部為2挺MG15機槍;機身前上方炮塔為2挺MG131機槍;機身後上方炮塔為1挺MG131機槍;機尾為1門MG151/20機炮,備彈各為2000、300、2000(每挺)、750(每挺)、750、300發。
He-177A-5各發展型均可掛載48枚70公斤炸彈,或10枚500公斤炸彈,或6枚1000公斤炸彈,或2枚2500公斤炸彈。如果不掛炸彈,則可掛3枚Hs293 或Hs294反艦導彈或FX 1400滑翔制導炸彈,其中兩側翼下各一枚,機腹一枚;或者也可掛2枚1500公斤LT50魚雷,作戰靈活性大大增強。
He-177A-6
He-177A-6有兩種發展型號,一種是R1,它增強了火力,如在機尾安裝了遙控射擊的雙聯MG151/20機炮,並加強了機組和油箱的裝甲防護。但該型機只生產了6架,且從未投入實戰;一種是R2,它的火力也增強了,並配置了新型前機身。該機只是一種試驗性質,所以只造了1架就停止了。
He-177A-7
He-177A-7是在He-177A-5的基礎上發展的改進型重轟炸機,翼展增至36.6米,以便多載燃油,該型機共生產了6架。1946年,He-177作為戰利品被運到英國範堡羅。
He-177B
該型機最初是由亨克爾和梅塞施密特兩家公司合作研製,設計方案早在1938年11月19日就提出了,主要是想換裝4台單獨的朱姆211發動機以解決雙聯動耦合發動機引起的可靠性問題。但是這個方案被德國空軍被打入了“冷宮”,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4台獨立發動機不能讓飛機進行俯衝!但是後來由於雙聯動發動機頻繁的事故,所以亨克爾公司決定自己來搞這種4發轟炸機,不過後來沒有得到繼續發展。
He-177B-0:它由He-177A-3改進而來,裝4台寶馬BMW810E發動機,每台輸出功率1200馬力,驅動4個三葉螺旋槳。儘管BMW810E發動機的功率比DB606和DB610小,但是可靠性大大提高。
He-117B-5:在He-117A-5基礎上換裝4發而成的重轟炸機型號。
He-117B-7:在He-117A-7基礎上再增加翼展(增至36.6米),並換裝朱姆222發動機而成的型號。另外,該型機還打算換裝更先進的機載固定武器,如MG151/20機炮想換為厄利孔20毫米機炮,該炮重26.3公斤,射速為540發/分,初速為700米/秒。而對MG81機槍則有三種打算,如換為萊茵金屬於1934年研製的MG15型7.92毫米機槍,該槍重8.1公斤,初速為765米/秒;或者換為MG17,該槍重8.1公斤,初速為905米/秒,射速為1180發/分;或者換為MG Rh./B.7型7毫米機槍,該槍重4.5公斤,射速為1480發/分。但是該型機只是停留在設想階段,從未生產出一架飛機。
除上述發展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改裝型號。如亨克爾公司在1944年曾改裝了一種特殊的攔截機,安裝了33具可以向右前上方發射的火箭筒,計劃用於攻擊盟軍龐大的戰略轟炸機羣。但由於盟軍戰略轟炸機羣有空戰性能極好而又數量眾多的戰鬥機護航,使這種體大笨拙的重型攔截機根本不可能靠近,所以很快就被取消了。在東線作戰的一些He-117 還對火力進行了增強,加裝了1門50毫米加農炮,主要用於反坦克和對地支援。在為數不多的改裝型號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架由He-177A-5經過專門改裝而成的He-177-V38重轟炸機,因為它被計劃用作德國高度機密的原子彈項目的載機

He 177作用微弱

德國空軍中裝備He-117重轟炸機的聯隊有KG50、KG1、KG100和KG40,其中在戰爭中後期以He-117為主要裝備的只有KG100和KG40轟炸機聯隊。
在西線,He-117主要用於對英國的報復性轟炸,其次是掛上FX1400滑翔制導炸彈和Hs293反艦導彈等武器執行反艦攻擊以及海上巡邏任務。在東線,該機主要用於夜間轟炸,但也執行反坦克和對地支援任務。
在英國的報復性轟炸中,He-117常用的戰術就是高空出航,到達目標區後進行俯衝轟炸,利用俯衝獲得的高速躲避英國戰鬥機的攔截。但由於致命的發動機過熱問題長期難以解決,實際上該機很少能參加實戰,即使偶爾參加,He-117也沒有取得多少顯著戰果。如1944年2月13日對倫敦的一次轟炸行動中,KG100聯隊的2箇中隊計劃派出14架He-177-A5,有13架升空,但其中竟有8架由於發動機過熱而不得不提前返航,只有3架完成任務;在東線的作戰行動同此情況類似。這種糟糕的表現使飛行員們對該機滿腹怨言,沒幾個人喜歡駕駛它出征。 [3] 

He 177分析與啓示

如果He-177在設計時就採用類似美國B-17那樣的單獨四髮結構,其主要障礙——發動機的可靠性問題將大大減小。可是德國空軍卻賦予了He-177一種根本難以兼顧的使命,導致該型機最終成了一個問題機種。1942年9月,高傲的帝國元帥戈林也不得不承認“叫四發轟炸機俯衝,這簡直是胡鬧!”。但是,懊惱歸懊惱,戈林並沒有下令改變He-177的設計;整個德國空軍也沒有表現出對重轟炸機的強烈需求。可見,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
作為重轟炸機的重要指標就是載彈量和航程。可是He-177除航程不輸於盟軍重轟炸機外,在載彈量上有較大差距。比如He-177最大起飛重量達31000公斤,但最大載彈量僅6000公斤;而哈利法克斯同比數據為29484公斤和6500公斤;B-29最大載彈量更達到了9072公斤。
在機載固定武器上,盟軍重轟炸機與德國重轟炸機也有較大區別。前者基本只裝自衞用的機槍(口徑最大12.7毫米)或者20毫米機炮,而後者除此之外,如前所述,在東線戰場作戰的一些He-177上還裝上50甚至75毫米加農炮來執行反坦克和對地支援任務,這種將重轟炸機當作前線支援飛機使用的做法也可以稱為德國特色了。
在作戰指導思想上,盟軍重轟炸機使用明確,就是對德國的重要經濟、軍事目標進行戰略轟炸;而德國卻對He-177的作戰使用沒有明晰的計劃。除少量用來執行對英國的報復性轟炸外(稱不上戰略轟炸),更多的是執行諸如對地支援、反艦和反坦克等戰術任務。其實,德國空軍當時擁有數量和性能都能夠滿足要求的戰術轟炸機,用重轟炸機來執行戰術任務,純粹是浪費作戰資源。
從He-177的設計指導思想和作戰指導思想可以看出,德國空軍對戰略轟炸根本就不重視。雖然在二戰中,德國空軍是獨立軍種,而且戰績輝煌,但從本質上看,還稱不上是真正的戰略力量,充其量只是一支戰術性力量和“救火隊”罷了。
參考資料
  • 1.    堂皇. 孤獨的獅鷲He177重型轟炸機戰史(下)[J]. 航空世界, 2007(11):52-55.
  • 2.    艾瑞克·布朗, 白戈. 亨克爾He177“鷹獅”式重型轟炸機駕駛感受[J]. 航空史研究, 2001(2):48-51.
  • 3.    予陽. 未能逞威的德國“鷹獅”——亨克爾He-177轟炸機[J]. 國際展望, 2004(2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