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356年

鎖定
356年是一個公元紀年。
中文名
356年
外文名
356year
紀    年
丙辰年(龍年
大    事
桓温第二次北伐收復洛陽旋又失去
歷史記載
匈奴大人劉備桓卒

356年紀年

丙辰龍年);
東晉永和十二年
前涼建興四十四年
代國建國十九年
前秦壽光二年
前燕元璽五年

356年大事

桓温二次北伐,收復洛陽,旋又失去。

356年本年年表

事件
公元356年教皇力貝公元356年,來自姓金的奈勿王接位後,王位變成了金氏的世襲制。新羅建國之後是十分弱小的,曾經屢遭倭寇的侵擾,最後不得不向高句驪借兵來驅除倭寇.
356年,金氏家族的奈勿尼師今繼位後,開始世襲君主結束了新羅三大家族輪流掌權的局面。
公元356年,前燕克廣固,臨淄歸前燕;
王羲之五十二歲以後到五十九歲去世的六年間(356—361年),為筆跡“緩異”的“末年書”階段,多是代筆人之作。
公元356年,教皇力貝 公元356年,教皇力貝
陶弘景的意見,羲之主動去官之後是徹底賦閒,到了無提筆之勞的程度。據筆者對一些王書文本的考證,王羲之傳世的墨本如《喪亂帖》、《上虞帖》、《都下帖》,刻本如《諸從帖》、《伏想清和帖》、《破羌帖》都寫於永和十二年(356年),刻本《七十帖》、《旦夕帖》寫於昇平元年(357年)。從公元356年開始,行異教禮拜屬於死罪。
東晉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荀羨為了征伐盤踞在汶水上游的慕容蘭,引汶水開水(今河)通渠,至今濟寧市與洙水會合,由洙會泗,發展了汶泗水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東晉桓温北伐,開鑿了溝通泗水和濟水的桓公溝,貫穿今嘉祥皇,東距濟寧市僅二十公里。濟寧市地處兩條南北水運路線的中間,具備了作為一個水運交通樞紐的條件。因此到北魏神龜元年(公元518年)復置任城郡時,郡治的任城縣就遷到了今天的濟寧市,可見濟寧市作為一個城市,是從六世紀開始的。
逝世 林祿卒於晉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享年六十有七,追封“晉安郡王”,墓葬惠安九龍崗,今墓尚保存完好。
殷浩,公元?~356年,東晉建開將軍,庾亮死後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 公元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擊敗羌族姚襄,收復洛陽,隨即上書遷都洛陽,遭到達官貴人激烈反對。前燕乘東晉內爭之時,佔領洛陽。
公元356年1月17日,享壽105歲。君士坦丁大帝一生操修苦行,但從未患病,視力始終正常,牙齒雖蛀壞,但無一顆動搖脱落。死後靈蹟甚多,其中最著名為:十一世紀,歐洲大部分地區疫病盛行,死者不計其數,聖人遺體適在該時迎往歐洲,眾人祈求聖人轉禱,疫病頓即消滅。

356年歷史記載

匈奴大人劉備桓卒
匈奴自劉務桓掌權後,與代王什翼犍保持着良關係。代建國十九年(356)初,劉務桓病卒,其弟閼頭繼立。閼頭打算改變劉務桓附庸代國的政策,但被什翼犍察覺,遂於二月自率軍西巡,臨近黃河,閼頭大懼,即刻請降。至建國二十一年(358),劉閼頭部眾紛紛叛逃,閼頭懼而東走,乘冰渡河(今黃河套外),半渡而冰解,餘眾悉歸兄子劉悉勿祈。閼頭奔代。
前涼張玄靚稱藩於秦
張玄靚被推為涼王后,因其年幼,前涼大權掌握在涼州張璀手中。建興四十四年(356)二月,前秦徵東大將軍苻柳派其參軍閻負梁殊至姑臧(今甘肅武威)勸喻涼王玄靚向秦稱臣,但遭到張璀的拒絕。張璀説涼六世為晉臣,若與秦通使則違反先君、士君之志。又以中原來講信用為慮,並自翊國跨三州,帶甲十萬,西苞葱嶺,東距大河,表示不服。閻、梁二人則對張曉以利害,軟硬兼施,以晉晉室衰微,秦國大盛,且最敦信義,兵強財足,有囊括關中、席捲四海之志,迫使張璀就範。於是璀以張玄靚的名義遣使向前秦稱藩,秦因玄靚所稱官爵(亦即所援及其自稱官爵)而全部照授。
桓温擊姚襄,復洛陽
羌帥姚襄率部眾叛晉降燕後,又於晉永和十一年(355)五月攻據許昌。次年二月,晉以桓温為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征討姚襄。五月,姚襄率軍圍攻洛陽(今市東北)(此時被叛晉的周成固守)。桓温乘勢自江陵北伐,在與僚屬渡江乘船望中原時,嘆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即王衍)諸人不得不任其責。”八月,晉軍逼近洛陽,姚襄撤圍抵抗,結果為醒温殺敗,襄軍死者數千人,襄敗退至襄陵(今山西臨汾東南)。固守在洛陽城的周成亦率眾出降;桓温即以謝尚鎮守洛陽,尚未至,留毛穆之等戍守,又將降民三千餘家遷至江、漢之間,旋即執周成班師南歸。
晉修洛陽五陵
晉永和十二年(356)二月,晉將桓温奏請移都洛陽,修復陵園。但晉廷未允。同年八月,桓温率軍擊敗姚襄,洛陽降附,桓温入洛後晉謁西晉諸陵,並派人修繕,配置守陵令。十一月,晉廷下詔派兼司空、散騎常侍車灌等人至洛陽正式維修晉宣、景、文、武、惠五帝之陵。十二月,晉穆帝及羣臣又在建康穿緦麻孝服,舉行遙祭大禮
晉穆帝親政
晉穆帝司馬聃於建元二年(344)九月即位,時年僅二歲,由皇太后褚氏臨朝稱制。至永和十三年(357)初,穆帝已屆十五歲,始加元服,太后下詔歸政皇帝,大赦,改元為昇平元年,褚太后徒居建康城內崇德宮,穆帝始親政。

356年史料記載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二年(丙辰,公元三五六年)
春,正月,燕太原王恪引兵濟河,未至廣固百餘裏,段龕帥眾三萬逆戰。丙申,恪大破龕於淄水,執其弟欽,斬右長史袁範等。齊王龍闢閭蔚被創,恪聞其賢,遣人求之,蔚已死,士卒降者數千人。龕脱走,還城固守,恪進軍圍之。
秦司空王墮剛峻,右僕射董榮、侍中強國皆以佞幸進,墮疾之如仇,每朝,見榮未嘗與之言。或謂墮曰:“董君貴幸無比,公宜小降意接之。”墮曰:“董龍是何雞狗,而令國士與之言乎!”會有天變,榮與強國言於秦主生曰:“今天譴甚重,宜以貴臣應之。”生曰:“貴臣唯有大司馬及司空耳。”榮、國曰:“大司馬國之懿親,不可殺也。”乃殺王墮。將刑,榮謂之曰:“今日復敢比董龍於雞狗乎?”墮瞋目叱之。洛州刺史杜鬱,隨之甥也,左僕射趙韶惡之,譖於生,以為貳於晉而殺之。
壬戌,生宴羣臣於太極殿,以尚書令辛牢為酒監,酒酣,生怒曰:“何不強人酒而猶有坐者!”引弓射牢,殺之。羣臣懼,莫敢不醉,偃仆失冠,生乃悦。
匈奴大人劉務桓卒,弟閼頭立,將貳於代。二月,代王什翼犍引兵西巡,臨河,閼頭懼,請降。
燕太原王恪招撫段龕諸城。已醜,龕所署徐州刺史陽都公王騰舉眾降,恪命騰以故職還屯陽都。
秦徵東大將軍晉王柳遣參軍閻負梁殊使於涼,以書説王玄靚。負、殊至姑臧,張瓘見之,曰:“我,晉臣也;臣無境外之交,二君何以來辱?”負、殊曰:“晉王與君鄰籓,雖山河阻絕,風通道會,故來修好,君何怪焉!”瓘曰:“吾盡忠事晉,於今六世矣。若與苻徵東通使,是上違先君之志,下隳士民之節,其可乎!”負、殊曰:“晉室衰微,墜失天命,固已久矣。是以涼之先王北面二趙,唯知機也。今大秦威德方盛,涼王若欲自帝河右,則非秦之敵。欲以小事大,則曷若舍晉事秦,以保福祿乎!”瓘曰:“中州好食言,曏者石氏使車適返,而戎騎已至,吾不敢信也。”負、殊曰:“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趙為奸詐,秦敦信義,豈得一概待之乎!張先、楊初皆阻兵不服,先帝討而擒之,赦其罪戾,寵以爵秩,固非石氏之比。”瓘曰:“必如君言,秦之威德無敵,何不先取江南,則天下盡為秦有,徵東何辱命焉!”負、殊曰:“江南文身之俗,道污先叛,化隆後服。主上以為江南必須兵服,河右可以義懷,故遣行人先申大好。若君不達天命,則江南得延數年之命,而河右恐非君之土也”。瓘曰:“我跨據三州,帶甲十萬,西苞葱嶺,東距大河,伐人有餘,況於自守,何畏於秦!”負、殊曰:“貴州山河之固,孰若餚、函?民物之饒,孰若秦、雍?杜洪張琚,因趙氏成資,兵強財富,有囊括關中、席捲四海之志,先帝戎旗西指,冰消雲散,旬月之間,不覺易主。主上若以貴州不服,赫然奮怒,控弦百萬,鼓行而西,未知貴州將何以待之?”瓘笑曰:“茲事當決之於王,非身所了。”負、殊曰:“涼王雖英睿夙成,然年在幼衝,君居伊、霍之任,國家安危,系君一舉耳。”瓘懼,乃以玄靚之命遣使稱籓於秦,秦因玄靚所稱官爵而授之。
將軍劉度攻秦青州刺史王朗於盧氏;燕將軍慕輿長卿入軹關,攻秦幽州刺史強哲於裴氏堡。秦主生遣前將軍新興王飛拒度,建節將軍鄧羌拒長卿。飛未至而度退。羌與長卿戰,大破之,獲長卿及甲首二千餘級。
桓温請移都洛陽,修復園陵,章十餘上,不許。拜温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以討姚襄
三月,秦主生髮三輔民治渭橋;金紫光祿大夫程肱諫,以為妨農,生殺之。
夏,四月,長安大風,髮屋拔木。秦宮中驚擾,或稱賊至,宮門晝閉,五日乃止。秦主生推告賊者,刳出其心。左光祿大夫強平諫曰:“天降災異,陛下當愛民事神,緩刑崇德以應之,乃可弭也。”。生怒,鑿其頂而殺之。衞將軍廣平王黃眉、前將軍新興王飛、建節將軍鄧羌,以平,太后之弟,叩頭固諫,生弗聽,出黃眉為左馮翊,飛為右扶風,羌行咸陽太守,猶惜其驍勇,故皆弗殺。五月,太后強氏以憂恨卒,諡曰明德。
姚襄許昌周成於洛陽。
六月,秦主生下詔曰:“朕受皇天之命,君臨萬邦;嗣統以來,有何不善,而謗讟言之音,扇滿天下!殺不過千,而謂之殘虐!行者比肩,未足為希。方當峻刑極罰,復如朕何!”自去春以來,潼關之西,至於長安,虎狼為暴。晝則繼道,夜則髮屋,不食六畜,專務食人,凡殺七百餘人。民廢耕桑,相聚邑居,而為害不息。秋,七月,秦羣臣奏請禳災,生曰:“野獸飢則食人,飽當自止,何禳之有!且天豈不愛民哉,正以犯罪者多,故助朕殺之耳!”
丙子,燕獻懷太子曄卒。姚襄攻洛陽,逾月不克。長史王亮諫曰:“明公英名蓋世,兵強民附。今頓兵堅城之下,力屈威挫,或為它寇所乘,此危亡之道也!”襄不從。
桓温自江陵北伐,遣督護高武據魯陽,輔國將軍戴施屯河上,自帥大兵繼進。與寮屬登平乘樓望中原,嘆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記室陳郡袁宏曰:“運有興廢,豈必諸人之過!”温作色曰:“昔劉景升有千斤大牛,啖芻豆十倍於常牛,負重致運,曾不若一贏牸,魏武入荊州,殺以享軍。”
八月,已亥,温至伊水,姚襄撤圍拒之,匿精鋭於水北林中,遣使謂温曰:“承親帥王師以來,襄今奉身歸命,願敕三軍小卻,當拜伏路左。”温曰:“我自開復中原,展敬山陵,無豫君事。欲來者便前,相見在近,何煩使人!”襄拒水而戰。温結陳而前,親被甲督戰。襄眾大敗,死者數千人。襄帥麾下數千騎奔於洛陽北山,其夜,民棄妻子隨襄者五千餘人。襄勇而愛人,雖戰屢敗,民知襄所在,輒扶老攜幼,奔馳而赴之。温軍中傳言襄病創已死,許、洛士女為温所得者,無不北望而泣。襄西走,温追之不及。弘農楊亮自襄所來奔,温問襄之為人,亮曰:“襄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