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襄

鎖定
姚襄(?~357年),字景國,南安郡赤亭縣(今甘肅省隴西縣)人,羌族十六國時期羌族首領。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武昭帝姚萇異母兄。 [1] 
姚襄雄健威武,多才多藝。明察是非,善於籠絡人心。隨父歸順後趙,累遷驃騎將軍、豫州刺史、新昌公。後趙大亂後,投降東晉,授平北將軍、幷州都督,冊封即丘縣公。受到中軍將軍殷浩排擠,率部北歸,為大司馬桓温擊破。昇平元年(357年),追殺前秦名將鄧羌,兵敗於三原,為廣平王苻黃眉斬殺,苻生以公爵之禮將姚襄安葬。 [2] 
建初元年(386年),姚萇稱帝,追封其為魏王,諡號魏武王。 [16] 
別    名
姚景國
景國
所處時代
魏晉南北朝
民族族羣
羌族
出生地
南安郡赤亭縣(今甘肅省隴西縣)
逝世日期
357年
本    名
姚襄
追    諡
魏武王

姚襄人物生平

姚襄民眾敬愛

姚襄十七歲時,身高八尺五寸,垂臂過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藝,明察善於安撫籠絡人,故獲得民眾愛戴和敬重,眾人並因此請求姚弋仲立姚襄為繼承人。姚弋仲起初以姚襄不是長子,沒有同意,百姓來再三請求的每天都有上千人,於是姚弋仲授予他兵權。 [2] 
永和六年(350年)正月,姚弋仲與苻洪都懷有佔據關右的志向,姚弋仲便派姚襄率領五萬兵眾攻擊苻洪,苻洪迎頭反擊,打敗了姚襄,斬殺三萬多人。 [3] 
永和六年(350年)三月,冉閔殺死後趙皇帝石鑑,建立冉魏政權。隨後,後趙新興王石祗在襄國即位稱帝,任命姚弋仲為右丞相、親趙王 [4]  ,任命姚襄為使持節驃騎將軍、護烏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 [5] 

姚襄受父杖責

永和七年(351年)三月,姚襄及後趙汝陰王石琨分別率兵救援襄國。冉閔派車騎將軍胡睦在長蘆阻擊姚襄,派將軍孫威在黃丘阻擊石琨,但全都失敗而返,士兵死亡殆盡。 [6] 
冉閔被擊敗之後,又親自率領全部兵眾出發,與姚襄、石琨決戰。這時悦綰恰好率領燕兵來到,離冉魏軍約有幾里地的距離,他將騎兵稀疏地布開,拖着樹枝揚起漫天塵土,冉魏兵眾一看見這陣勢便騷動不安、驚恐萬狀。姚襄、石琨、悦綰三面夾擊,石祗則從後面發起衝鋒,冉魏軍大敗,冉閔和十多個騎兵逃回鄴城。 [7]  姚襄回到灄頭,姚弋仲對他沒能擒獲冉閔十分氣憤,用木棍抽打了姚襄一百下。 [8] 
永和七年(351年)四月,冉魏政權滅亡。九月,姚弋仲派遣使者前往東晉請求投降。十一月,東晉朝廷任命姚弋仲為使持節、六夷大都督、督淮北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單于、高陵郡公。又任命姚襄為持節、平北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幷州刺史、平鄉縣公(一作即丘縣公)。 [9-10] 

姚襄渡淮見尚

永和八年(352年),姚弋仲去世。姚襄秘不發喪,率兵南攻陽平、元城、發乾三城,攻克三城,斬殺掠奪三千多家,駐紮在碻磝津。任命王亮為長史,尹赤為司馬,伏子成為左部帥,斂岐為右部帥,王黑那為前部帥,強白為後部帥,薛贊權翼為參軍。不久,被前秦所敗,南走至滎陽後,才為父發喪穿孝服。後在麻田與前秦將高昌、李歷交戰,馬中流箭而死,靠其弟姚萇救護才倖免於難。姚襄歸降東晉,東晉把姚襄安置在譙城(今安徽亳州),派他的五個弟弟赴任,而姚襄自己單騎渡過淮河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見東晉豫州刺史謝尚。謝尚撤掉儀仗護衞,頭戴幅巾接待他,二人第一次見面交往,就如同多年的故交。 [11] 

姚襄結怨殷浩

姚襄自幼有很高的名望,雄武蓋世,好學博能,特別善於談論,在南夏以才能見識著稱。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殷浩忌畏他的威名,於是通過姚襄的諸弟,頻頻派刺客刺殺姚襄,刺客都坦誠地把實情告訴他,姚襄待他們如故友。殷浩秘密派將軍魏憬率五千多人襲擊姚襄,姚襄斬殺魏憬而吞併了他的軍隊。殷浩更加憎惡他,就派將軍劉啓戍守譙城,把姚襄遷到梁國蠡台,上表奏拜姚襄為梁國內史。姚襄派權翼到殷浩那裏,殷浩説:“姚平北舉動總是自己作主,豈不辜負了對他的期望。”權翼説:“將軍輕信奸言,自己多心猜疑,我認為出現猜疑的原因,不是在他。”殷浩説:“姚君放縱小人,偷盜我的馬匹,王臣之禮本來是這樣的嗎?”權翼説:“將軍認為姚平北以威武自己圖強,最終難以保全,訓練兵卒,將懲治不敬,取馬只是想用來自衞罷了。”殷浩説:“怎麼到了這個地步。”殷浩派謝萬征討姚襄,姚襄迎擊將其戰敗。殷浩很生氣,正好聽説關中有變,親自率軍北伐,姚襄就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截擊殷浩,大敗殷浩軍,斬殺擒獲上萬人,繳獲他的物資甲仗。讓其兄姚益守山桑壘,又到淮南。殷浩派劉啓、王彬之進攻山桑,姚襄從淮南出擊消滅了他們,大張旗鼓渡過淮河,駐紮在盱眙(今江蘇盱眙),招募掠取流浪在外的人,軍隊達到七萬人,分設守宰之官,勉勵督促農桑,派使者到東晉都城建鄴,陳述殷浩的罪狀,並自表謝罪。 [12] 

姚襄圖取關右

永和十一年(355年),流放之人郭斁等一千多人抓獲了東晉堂邑內史劉仕向姚襄投降,東晉朝廷大受震動,任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沿江設防。姚襄的將佐部屬都是北方人,都勸姚襄回北方。姚襄車輛並排行進向北去,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進兵攻打外黃,被東晉守邊將領擊敗。姚襄收攏散兵盡力撫慰照顧,於是又重新振起。就據守許昌,準備到河東以圖取關右,從許昌進攻洛陽,一個多月沒有攻克。他的長史王亮勸諫説:“公的英明謀略超過天下之人,士眾都願意效力犧牲,不可損害威勢辛勞官民,守着這座孤城。應當回河北,以弘揚邁大的戰略。”姚襄説:“洛陽城雖小,但是四面有險要的山河作屏障,也是用武之地。我想先佔據洛陽,然後開創大業。”不久王亮去世,姚襄哭得很悲痛,説:“天將不想成全我的事業嗎?王亮捨棄我離去了!” [13] 

姚襄伊水兵敗

東晉徵西大將軍桓温江陵進攻姚襄,在伊水之北交戰,被桓温擊敗,率部下幾千騎逃奔到北山。這天夜晚,拋棄妻子兒女跟隨姚襄的百姓有五千多人,駐紮在陽鄉,來投奔的人又有四千多户。姚襄前後幾次慘敗,眾人打聽到姚襄在什麼地方,就扶老攜幼奔馳去投奔。有時傳説姚襄受重創不行了,桓温軍俘獲的男女無不向北流淚,姚襄就是這樣得人心。在此之前,弘農楊亮歸附姚襄,姚襄用客禮待他。後來他投奔桓温,桓温向他問姚襄的情況,楊亮説:“精神器宇,屬於孫策一流,而雄武超過他。”亦是這樣被人所看重。 [14] 

姚襄敗死關中

昇平元年(357年),姚襄遷到北屈,將要謀取關中。四月,從北屈出發進據杏城(今陝西黃陵縣),派輔國將軍姚蘭攻佔鄜城(一作敷城),讓其兄曜武將軍姚益生及左將軍王欽盧招集北地的胡漢之人,歸附者五萬多户。 [15]  前秦國主苻生派他的部將苻飛(一説苻飛龍)拒戰,姚蘭戰敗,被苻飛擒獲。五月,姚襄率眾西退,苻生派苻堅鄧羌等截擊他。姚襄將要作戰,和尚智通再三勸諫姚襄,應當秣兵厲馬,等待時機再作打算。姚襄説:“二雄不能並立。希望上天不拋棄有德之人而救助黎民,我已作出決斷了。”正好羌兵逼近,姚襄發怒,於是長驅進兵,在三原交戰。姚襄戰敗,被前秦廣平王苻黃眉所殺,苻生用公禮安葬他。其弟姚萇稱帝后,追諡為魏武王,封姚襄的孫子姚延定為東城侯。 [16] 

姚襄人物評價

楊亮:“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 [17] 
姚弋仲:“汝才十倍於冉閔。” [17] 
張瓘:“姚襄、張平一時之傑。” [18] 
苻堅:“姚襄,人傑也。” [19] 
姚萇:“吾不如亡兄有四: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人望而畏之,一也;當十萬之眾,與天下爭衡,望麾而進,前無橫陣,二也;温古知今,講論道藝,駕馭英雄,收羅雋異,三也;董率大眾,履險若夷,上下鹹允,人盡死力,四也。所以得建立功業,策任羣賢者,正望算略中一片耳。” [17] 
房玄齡等《晉書》:⑪“景國弱歲英奇,見方孫策,詳其幹識,無忝斯言,遂踐迷途,良可悲矣!”;②“襄實英果,萇惟奸傑。”; [20]  ③“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雄武多才藝,明察善撫納,士眾愛敬之”; [17]  ④“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學博通,雅善談論,英濟之稱著於南夏。” [17] 
司馬光:“襄才氣豪邁,兼資文武,有孫策之風。適晉不容,攻秦見殺,亦其命也。” [21] 
張大齡:“姚氏三世,最英特者襄,而僅死,此不可以成敗論。” [22] 
呂思勉:“其(姚襄)才略或在苻健之上。然寄居晉地,四面追敵,不如健之入關,有施展之地矣。” [23] 

姚襄史書記載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 [17]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 [24]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五·後秦錄》 [25] 

姚襄家庭成員

姚襄父親

姚襄兄弟

姚益(亦作姚益生),後趙曜武將軍。
姚若,後趙武衞將軍。
姚萇後秦武昭帝。
姚緒,封晉王,官至丞相。
姚尹買,被前秦大將竇衝斬殺。
姚碩德,封隴西王,官至太宰。
姚紹,封魯公,官至太宰、大將軍、大都督。
姚靖。

姚襄孫子

姚延定,封東城侯。 [16] 

姚襄生年爭議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載:“襄字景國,弋仲之第五子也。……襄敗,為堅所殺,時年二十七,是歲晉升平元年也。”又載:“萇字景茂,弋仲第二十四子也。……以太元十八年死,時年六十四。”按昇平元年(357年)姚襄二十七歲推算,姚襄生於咸和六年(331年);而按太元十八年(393年)姚萇六十四歲推算,姚萇生於咸和五年(330年):出現了兄(姚襄)比弟(姚萇)晚出生的明顯錯誤。對此,邱敏經過分析相關史料認為《晉書》是沿襲崔鴻十六國春秋》的記載而致誤,並認為崔鴻《十六國春秋》中對姚襄、姚萇兄弟二人的長幼齒序和卒年的記載錯誤的可能性很小,對二人享年的記載則有很大疑問,對姚襄的生年應存疑。 [26]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襄字景國,弋仲之第五子也。
  • 2.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年十七,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雄武多才藝,明察善撫納,士眾愛敬之,鹹請為嗣。弋仲弗許,百姓固請者日有千數,乃授之以兵。
  • 3.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姚弋仲、蒲洪各有據關右之志。弋仲遣其子襄帥眾五萬擊洪,洪迎擊,破之,斬獲三萬餘級。
  • 4.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祗以姚弋仲為右丞相、親趙王,待以殊禮。
  • 5.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石祗僣號,以襄為使持節、驃騎將軍、護烏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
  • 6.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三月,姚襄及趙汝陰王琨各引兵救襄國。冉閔遣車騎將軍胡睦拒襄於長蘆,將軍孫威拒琨於黃丘,皆敗還,士卒略盡。
  • 7.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乃悉眾出,與襄、琨戰。悦綰適以燕兵至,去魏兵數里,疏布騎卒,柴揚塵,魏人望之懼,襄、琨、綰三面擊之,趙王祗自後衝之,魏兵大敗,閔與十餘騎直還鄴。
  • 8.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姚襄還灄頭,姚弋仲怒其不擒閔,杖之一百。
  • 9.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晉遣使拜襄持節、平北將軍、幷州刺史、即丘縣公。
  • 10.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姚弋仲遣使來請降。冬,十月,以弋仲為使持節、六夷大都督、督江北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單于、高陵郡公;又以其子襄為持節、平北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幷州則史、平鄉縣公。
  • 11.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弋仲死,襄秘不發喪,率户六萬南攻陽平、元城、發乾,皆破之,殺掠三千餘家,屯於碻磝津。以太原王亮為長史,天水尹赤為司馬,略陽伏子成為左部帥,南安斂岐為右部帥,略陽黑那為前部帥,強白為後部帥,太原薛贊、略陽王權翼為參軍。南至滎陽,始發喪行服。與高昌、李歷戰於麻田,馬中流矢死,賴其弟萇以免。晉處襄於譙城,遣五弟為任,單騎度淮,見豫州刺史謝尚於壽春。尚命去仗衞,幅巾以待之,一面交款,便若平生。
  • 12.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襄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學博通,雅善談論,英濟之稱著於南夏。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殷浩憚其威名,乃因襄諸弟,頻遣刺客殺襄,刺客皆推誠告實,襄待之若舊。浩潛遣將軍魏憬率五千餘人襲襄,襄乃斬憬而並其眾。浩愈惡之,乃使將軍劉啓守譙,遷襄於梁國蠡台,表授梁國內史。襄遣權翼詣浩,浩曰:“姚平北每舉動自由,豈所望也。”翼曰:“將軍輕納奸言,自生疑貳,愚謂猜嫌之由,不在於彼。”浩曰:“姚君縱放小人,盜竊吾馬,王臣之體固若是乎?”翼曰:“將軍謂姚平北以威武自強,終為難保,校兵練眾,將懲不恪,取馬者欲以自衞耳。”浩曰:“何至是也。”浩遣謝萬討襄,襄逆擊破之。浩甚怒,會聞關中有變,浩率眾北伐,襄乃要擊浩于山桑,大敗之,斬獲萬計,收其資仗。使兄益守山桑壘,復如淮南。浩遣劉啓、王彬之伐山桑,襄自淮南擊滅之,鼓行濟淮,屯於盱眙,招掠流人,眾至七萬,分置守宰,勸課農桑,遣使建鄴,罪狀殷浩,並自陳謝。
  • 13.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流人郭斁等千餘人執晉堂邑內史劉仕降於襄,朝延大震,以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緣江備守。襄將佐部眾皆北人,鹹勸襄北還。襄方軌北引,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進攻外黃,為晉邊將所敗。襄收散卒而勤撫卹之,於是復振。乃據許昌,將如河東以圖關右,自許遂攻洛陽,逾月不克。其長史王亮諫襄曰:“公英略蓋天下,士眾思效力命,不可損威勞眾,守此孤城。宜還河北,以弘遠略。”襄曰:“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吾欲先據洛陽,然後開建大業。”俄而亮卒,襄哭之甚慟,曰:“天將不欲成吾事乎?王亮舍我去也!”
  • 14.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晉徵西大將軍桓温自江陵伐襄,戰於伊水北,為温所敗,率麾下數千騎奔於北山。其夜,百姓棄妻子隨襄者五千餘人,屯據陽鄉,赴者又四千餘户。襄前後敗喪數矣,眾知襄所在,輒扶老攜幼奔馳而赴之。時或傳襄創重不濟,温軍所得士女莫不北望揮涕。其得物情如此。先是,弘農楊亮歸襄,襄待以客禮。後奔桓温,温問襄於亮,亮曰:“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其見重如是。
  • 15.    《資治通鑑·卷一百》:姚襄將圖關中,夏,四月,自北屈進屯杏城,遣輔國將軍姚蘭略地敷城,曜武將軍姚益生、左將軍王欽盧各將兵招納諸羌、胡。蘭,襄之從兄;益生,襄之兄也。羌、胡及秦民歸之者五萬餘户。
  • 16.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襄尋徙北屈,將圖關中,進屯杏城,遣其從兄輔國姚蘭略地鄜城,使其兄益及將軍王欽盧招集北地戎夏,歸附者五萬餘户。苻生遣其將苻飛拒戰,蘭敗,為飛所執。襄率眾西引,生又遣苻堅、鄧羌等要之。襄將戰,沙門智通固諫襄,宜厲兵收眾,更思後舉。襄曰:“二雄不俱立,冀天不棄德以濟黎元,吾計決矣。”會羌師來逼,襄怒,遂長驅而進,戰於三原。襄敗,為堅所殺,時年二十七,是歲晉升平元年也。苻生以公禮葬之。萇僣號,追諡魏武王,封襄孫延定為東城侯。
  • 17.    《晉書·卷一百十六·載記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08]
  • 18.    《晉書·卷一百十二·載記第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31]
  • 19.    卷一百十二·載記第十二  .詩詞名句網[引用日期2020-08-28]
  • 20.    《晉書·卷一百十九·載記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24]
  • 21.    《歴代名賢確論卷六十二》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08-23]
  • 22.    晉五胡指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2-08]
  • 23.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一九〇至一九一頁
  • 24.    《魏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24]
  • 25.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五·後秦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24]
  • 26.    邱敏. 後秦姚氏兄弟生年獻疑[J].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1983(4):86-8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