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鎖定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昭君故里與神農架原始林區、巴東縣交匯處,距三峽大壩壩址80公里。是國家級探險旅遊線宜昌——興山——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巴東神農溪旅遊區的腹地。209國道、香溪河穿此公園而過,交通十分方便。園內氣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徵,被植物學家譽為“天然林木園”。 [1] 
中文名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外文名
Longmen River National Forest Park
地理位置
昭君故里與神農架原始林區
建立時間
1993年
氣    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美    譽
天然林木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地理環境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3張)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昭君故里與神農架原始林區、巴東縣交匯處,距三峽大壩壩址80公里。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風光照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風光照(20張)
溶洞景觀是其一主要特色,境內地下溶洞達十餘處。第一期開發的盤龍洞,洞口坐西朝東,下寬上窄呈現出獨特的“樓層式”風格,洞內冬暖夏涼,巖壁光潔如玻璃,洞內有清洌水潭數處,似泉若淵,泉水沿石乳滴落而形成的龍宮寶塔,定海神針、青龍盤踞、雙龍戲珠、玄武出海、朱雀展翅、錦雞孵蛋、擎天巨柱、簇簇玉石竹筍拔地而起,巍峨雄奇,儀態萬千,玲瓏剔透令人感慨萬千,美不勝收。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一江兩山”的中間腹地,南臨昭君村景區,北與神農架原始森林山水相連,209國道穿園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公園境內山巒疊嶂、澗谷交錯、地勢險峻,珍禽異獸繁多,而且保存了亞熱帶罕見的常綠闊葉林原始森林和第四世紀冰川孑遺植物,自然風景獨特。1996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自然資源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5張)
公園境內氣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徵,被植物學家譽為“天然林木園”。特別是珙桐、紫莖、興山榆等珍稀樹種均有分佈。境內的大鯢金絲猴林麝紅腹錦雞國家一二類保護野生動物。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景點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景點照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景點照(13張)
神農洞景區是森林公園的核心景觀之一。該洞有碳酸鈣岩石經過上億年的侵蝕演變而成,洞體呈罕見的樓層式風格,由上中下三層組成。洞內冬暖夏涼,石林遍佈,形態各異,有飛流的瀑布,有和藹的觀音,有出塞的昭君,有頑劣的八戒,還有數根高達二十多米的石筍矗立在洞中央,這在其它洞穴中極為罕見,遊客稱之為定海神針。洞內各種造型惟妙惟肖,規模十分宏大,置身其中猶如進入了皇宮
更為奇特的是,2003年景區工作人員在玉女池發現了一條長1.2米,重8.5公斤的娃娃魚,這是中國發現最大的野生娃娃魚
這裏稀有樹種繁多,珍禽異獸可覓,地下溶洞密佈,共有90餘處景點,擁有發展生態旅遊的巨大優勢和潛力,特別是以奇、美、絕而著稱的神農洞,洞內千姿百態的石林、石幔、石瀑氣勢恢宏。其中玄武出海、定海神針、擎天玉柱、音樂鍾乳自然天成,歎為觀止。
公園總面積4644.4公頃,境內氣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徵,被植物學家譽為“天然林木園”。且海拔高差大,從而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色、氣候、森林等豐厚的森林生態旅遊資源。她原始、豐富、奇趣的自然景觀,隨着四季風雨變幻,遊覽其間彷彿致身一幅幅山水畫卷,美不勝收。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攀至公園主峯,環視腳下羣山。一面是峯巒凝翠、洞壑幽深,蓄聚亭泓的泉潭,迂迴輕瀉的溪澗,古木參天的林海,好一幅原始、神奇、險峻、奧妙的山水畫卷。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3張)
一面是羣山環抱的山間平川,炊煙起處,雞鳴狗吠、牛哞之聲;農夫吆歌、孩兒啼哭,又一幅田園風光,在古木、奇峯的懷抱中在藍天、白雲的襯映下,一切都那麼合諧、怡然,彷彿置身一處“世處桃源”。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旅遊信息

到木魚有20公里經過新修柏油路,原二0九國道,現為旅遊專線公路到宜昌市80公里經過乘快巴至興山高陽鎮,轉乘小面的轎車抵木魚到巴東縣60公里經過乘巴東至木魚中巴東。
旅遊時間
神農架龍門河的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基帶,隨海拔增高,依次迭現暖温帶、中温帶、寒潮帶等多種氣候類型,境內極端低温-21℃,極端高温38.5℃。每年九月底到次年四月為冰霜期,山內氣候不十分穩定,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時有出現,有一首詩是這樣描繪神農架龍門河的氣候特徵的:“山腳盛夏山嶺春,山麓豔秋山頂冰,赤橙黃綠四時有,春夏秋冬最難分”。每年的六月至十月為神農架龍門河旅遊的最佳季節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當地民俗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6張)
神農架龍門河地區的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的年俗也各不相同。
土家族:土家人過年比漢族提前一天,稱為過“趕年”。據説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鄂西土司奉調沿海抗倭。在年底的一次戰鬥中,土家勇士為防敵人乘過年偷襲,便提前一天過年,以後漸成習俗。
苗族:苗家人除了臘月三十過年外,還過本民族的年。一般是臘月三十過“送年”,正月逢“午”過“祭年”,初七過“人年”。據説一次流官驅趕苗人時,苗人分散逃跑,直到正月才相聚在大山洞裏,此日按甲子推算,正好逢“午”,於是苗人就有了逢午過年的習俗。
侗族:侗族流行過“重年”,過重年就是一天吃兩次年飯,第一次吃白飯或吃青菜稀飯,第二次吃“合米飯”和豐盛的酒肉飯。其來歷有二:一説某年朝廷捉拿侗人,各家各户於年三十吃了幾口飯就跑,天黑時才安頓下來,但發現帶來的菜和飯已混到一起了,於是就弄一餐“合米飯”吃了;一説侗人祖輩窮,年三十無米下鍋,只能吃點青菜稀飯,待上山挖了蕨菜之後才有了一頓稍微豐盛的年飯。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3張)
到神農架龍門河旅遊,不僅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風光,而且還有許多當地的特產讓你購買。主要有:神農茶葉、香菇中草藥、木菜板、絞股藍、野生蜂蜜、紅樺樹汁、根雕、野生動物標本、水晶石、野生核桃板栗等。如果遊客想要購物,可以去木魚鎮松柏鎮的街上找,在這裏隨處可見的小攤小店裏都可以買到當地的特產。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美食小吃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地區有句順口溜:“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燒酒配着臘肉喝,除了神仙就是我”。裏面提到的都是當地的日常食物。到了神農架,要嚐嚐當地的臘肉、土豆懶豆腐。另外龍門河野菜也是有名的菜餚,神農土家宴、神農野菜令人大飽口福。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現狀

神農架旅遊區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一、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自1993年由原林業部批准建園以來,除首期建成的神龍洞景區外,再也沒有開發其他的旅遊景點和旅遊項目。公園由縣國營龍門河林場管理,有旅遊從業人員、五人,年10餘萬元的門票收入是公園的主要收入。收入支出相抵後基本上沒有盈餘,處在艱難的維持狀態。
二、制約着發展的諸多因素。
一是交通便利中存在不便。就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已開發的景區神龍洞來講,雖然地處交通要道,但是從棄車到登臨洞口要經過800多級台階,約一公里路,且山勢陡峭,頗費體力,令多數遊人望而生畏。二是景點單一,整個森林公園日前只開發了神龍洞景區,也就是一個溶洞參觀,對於到過張家界及雲南貴州等地的遊人來説,沒有什麼吸引力。加至洞口位於山腰,一路攀登的過程中沒有可看、可玩之處,難免枯燥乏味。到達洞內,整個參觀用時也不過十來分鐘,使遊人遊不盡興。三是沒有吃、住、玩、購等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按照旅遊業的正常發展來講,除門票外的其他收入佔整個收入的比重應在80%以上,要讓遊客留得住、吃得好、有得樂、買得歡、再想來,旅遊業至所以能夠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的秘訣也就在於此。四是沒有溶入神龍架大旅遊的圈子之中,單兵作戰,勢單而力薄、難以有所作為。五是缺少後續資金,致使諸多景區和旅遊項目不能開發,按照建園之處設想的滾動開發模式,就當前來講僅依靠自身實力已不大可能。六是沒有引入市場化機制,缺少發展的動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