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的

鎖定
面的是微型麪包的士車的簡稱,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應着“以低檔車輛、廉價車費滿足市民需求”的口號出現的最早期的出租車。曾經僅北京一地就擁有面的十萬輛以上,在給市民提供着巨大的便利的同時,也給城市制造着嚴重的尾氣污染。面的的土黃色的消隱,湛藍的天空開始有了歸期。作為北京市治理大氣污染緊急措施中的一項,1998年12月23日,北京數千輛“面的”在首鋼被請進了化鐵爐。
中文名
面的
全    稱
微型麪包的士車
特    點
價格適中、方便快捷
地    點
北京
年    代
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影    響
給城市制造着嚴重的尾氣污染

目錄

面的簡介

面的 面的
“面的”最早出現在北京城,這種微型麪包車一經出現,立刻以價格適中、方便快捷風靡京城。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與私家車數量的劇增,黃大發已很難滿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由於其價位低,很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後慢慢被夏利取代。
出租車進入尋常百姓生活,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生活在北京的人,一提起“面的”,是一種多麼有趣的感覺。出門招手,面的就到,街上隨處可見的,被市民戲稱為“黃蟲”的面的,開啓了北京出租車的歷史。“面的”也成為北京出租汽車的代名詞。
“面的”,由於其價位低,10塊錢10公里,每運營一公里收費1元。且客貨兩宜,很方便百姓運送如彩電等一些較大的物品,其多功能實在讓人歎為觀止。因此,它的出現很快就受到了京城百姓的偏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93年,北京“面的”已達到3.5萬多輛,佔北京出租車總量的51%。當時,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只要有汽車的地方,都有“面的”在行駛,成為京城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北京街頭,滿眼望去,幾萬輛“黃蟲”穿梭往來,也算是北京一道“靚麗”風景。

面的發展歷史

“面的”:一人招手幾輛車等候??
面的 面的
北京人提起“面的時代”,是一種多麼有趣的感覺,可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被戲稱為“黃蟲”的面的,開啓了北京出租車的歷史。??在上世紀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期,北京的汽車工業難以提供一款令出租車業滿意的車型。但迅猛發展的客户需求與短缺的出租車市場,使當時的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幾輛車等候”的北京市出租車行業的發展方針。一時間,以友誼出租公司的第一批“面的”的問世,宣佈了“以低檔車輛、廉價車費滿足市民需求”的北京市出租車行業發展的趨勢。??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當時大規模使用一種小型的麪包車。10塊錢10公里,不但能擠進好幾個小夥子,更能放下自行車、電視機等大件物品,其多功能實在讓人歎為觀止,滿足了當時市民的多種需求。??
因為麪包車的顏色都是黃色,當時的北京人都管這種小面的叫“黃蟲”,上世紀90年代,北京的街頭就是這樣的幾萬輛“黃蟲”穿梭往來,也是一種風景。??
雖然面的能裝五六個人,甚至10個人都能擠進去,但是乘坐十分不舒服,搖搖晃晃;可載物,但夏天悶熱,這就是面的的“個性”。??
於是,政策上開始調整。北京出租車業從1992年開始放開准入限制,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結果是,車輛從1991年的1.62萬輛發展為1994年的4.9萬輛。形成了私企為絕對主體和少量個體司機的市場結構。??
曾經有媒體討論“面的我們還能打多久”的話題,北京市宣佈將逐步淘汰面的,得到了更多的響應者。此後,在1994年開始重新實施嚴格的准入限制,1996年又先後出台文件禁止企業“變相賣車”、強行換車,主要就是淘汰面的、縮短出租車使用年限(8年變6年)、收車和倒算法、企業兼併等。

面的發展

面的 面的
20世紀90年代,滿馬路跑的都是黃‘面的’,夏利車拉活根本爭不過大發,黃“面的”的價格,從每公里7角錢到1元錢,又到後來的每公里1元3角錢。20世紀90年代天津市的出租車服務並未普及。天津市客運處提供的數據顯示:到1988年底,天津經營客運出租的汽車户只有574户,天津市擁有各類客運出租車2431輛,年客運總量僅為580萬人次。
1984年,天津華利汽車公司引進日本大發汽車生產技術,1984年9月25日第一輛大發車下線。在上世紀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期,由於北京的汽車工業難以提供一款令出租車業滿意的車型,於是率先引進了大發車。
這種在城市裏穿梭往來的小型麪包車,10元錢10公里,不但能擠進好幾個小夥子,更能放下自行車和電視機等大件物品,其多功能的實用性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滿足了當時市民的多種需求,因而被老百姓親切地稱之為“面的”。
直到1993年,天津市有關部門借鑑北京出租車市場的經驗,才將大發車大批引入出租車行業。到了1994年底,天津市馬路上已經“遍地黃大發”,大發出租車數量激增至了1萬多輛,成為了天津市出租車行業的主要車型。

面的現狀

黃色的麪包出租車是北京市民出門代步的親切工具。一塊錢一公里,物美價廉,被人們親暱地稱為“小面”。1998年,為加強對“小面”的尾氣排放治理力度,北京市政府發動了大規模的“掃黃”運動,以“砸面”回收的方式,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車的第一次更新。1999年,所有2.2萬輛“面的”於10月1日前全部被淘汰,黃“面的”時代徹底宣告結束。當時代替“小面”的就是到現在還跑在北京街上的紅色夏利。不過小夏利沒空調的缺點也很快暴露出來,這時市場又引入了富康和捷達,北京出租車市場算是完成了第一次大變臉。即使不是環保的需要,“小面”也註定是個暫時的過渡事物。“小面”十年,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留在北京的城市發展史中,作為一段温馨的回憶,也就此留在了北京普通市民的心中。
時至今日,夏利的使命也即將完成。對能在黑夜裏熟練辨別“1塊2”四車燈夏利的北京市民來説,此時的心情正好似當年告別“小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