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舟會

(傳統民俗文化)

鎖定
賽龍舟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起源於江浙地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 [1-4] 
龍舟競渡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譬如,重慶市萬州,湖北利川一帶,龍舟會,寓意以此為一種招親方式。
中文名
龍舟會
類    別
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
舉辦時間
一般在端午節時舉辦
產生時代
戰國時代

龍舟會歷史淵源

賽龍舟,是漢族傳統節端午節傳統的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其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説,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划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通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5]  龍是中原地區與南方地區漢族的民族圖騰,聞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龍鳳》、《端午考》中指出,黃帝在統一中原後,把自己部落的標誌兼取並融合了被吞併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標誌性圖案,最後拼合成漢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龍”,一種虛擬的綜合性神靈,成為了漢族的標誌。 [3] 
端午節是吳越民族舉行龍圖騰崇拜的節日,是“龍的節日” [6]  。在古代典籍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中,最早是出現在東漢。據《事物原始》中記載:“競渡之事,起於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的起源“起於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至今專家公認的中國最早的“龍舟競渡”的圖形,發現於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甲村。據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獨木舟和木槳;龍舟最初原形是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 [5] 

龍舟會國外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汨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到處都興划龍舟比賽,因地而異習慣也不一樣。在桂林,龍舟一般在五月初五前一個禮拜下水,到五月初五那一天正式比賽。而在全州縣則硬要在五月初一這一天的下午才下水。龍舟從五月初一下水,天天都要劃舟,劃到初五這天正式比賽。而在全州縣與湖南省交界的黃沙河一帶划龍舟的習慣又不一樣,他們的龍舟在五月初五下水一直要劃到五月十五。他們稱五月十五這一天為大端午節。五月初五為小端午節。龍舟賽要等到五月十五大端午節才舉行。

龍舟會西塞神舟會

西塞神舟會 西塞神舟會
西塞神舟會黃石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慶賀端午節的傳統盛會,主要活動有製作神舟、唱大戲、祭祀、巡遊、送神舟下水等系列儀式和活動。從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舉行龍舟的開工儀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時由道士主持儀式為神舟開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會正式會期,整個活動歷時40天,是國內端午節時間較長的祈福和祭弔活動。西塞神舟會是聯合國批准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