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盤水電站

鎖定
龍盤水電站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與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是金沙江中游“一庫八級”梯級電站的龍頭水電站。
中文名
龍盤水電站
原    名
虎跳峽電站
地理位置
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
總裝機容量
420萬千瓦
正常蓄水位
2010米
工程總投資
326億元

龍盤水電站名稱由來

龍盤水電站原名虎跳峽電站,距離麗江市80.5千米,距大理市210千米,距香格裏拉縣96千米。下游緊接兩家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20萬千瓦,水庫正常蓄水位為2010米。總庫容371億立方米,水庫具有多年調節能力,對下游梯級具有巨大的調節補償作用工程總投資326億元。
然而,金沙江中游,具有豐富物種資源的虎跳峽仍面臨着建與不建電站的爭議 。為避免公眾質疑,虎跳峽水電站改名為龍盤水電站。這是金沙江水電基地“龍頭”水庫工程。 [4] 

龍盤水電站壩址地理

龍盤位於石鼓下游約48千米,峽谷長約22千米,落差約200米。上、下峽口兩級壩段峽長約16千米落差187米。
龍盤上游河道平坦開闊,具有良好的水庫地形,是中下游河段的“龍頭水庫和梯級開發中的關鍵性梯級。上龍壩址原選在上峽口玉龍溝口上下游,有VI線和VII線兩個壩。壩段位於玉龍—哈巴復背斜西翼,岩層主要為泥盆系及前泥盆系的大理岩石英片岩。若又選擇在上龍盤上游17KM的龍蟠壩址作為比較壩址,龍蟠壩址為二迭系玄武岩,河谷開闊,利於施工。
下峽口壩段位於玉龍—哈巴復背斜東翼,岩層主要為泥盆系石炭系的大理岩,夾少量綠色片岩
龍盤整個峽谷河段的開發方式,按以往及工作,共有三種方案,即上峽口築高壩,沿左(或右)巖引水至下峽口發電的一級混合式方案;在龍蟠作堤壩式,在上峽口作低壩順江引水式的兩級開發方案以及在上、下峽口分別築高壩的兩級堤式開發方案。有關部門正就不同的開發方式開展相應的地勘和設計工作。 [4] 

龍盤水電站水庫選擇

龍盤的正常蓄水位,歷來有高低兩種方案,即2012米及1950米。無明顯的制約因素。須要根據對梯級償調節的能量效益、水庫淹沒損失、上游銜接和工程本身技術經濟條件、工程量、投資等因素,綜合分析後確定。
龍盤正常蓄水位1950米時,總庫容179.5億立方米, 調蓄庫139億立方米,庫容係數0.31;水位2012米時,總庫存374億立方米,調蓄庫容284億立方米,庫容係數0.64。均可進行多年調節。 龍盤以下至宜賓河段水頭達1500米。至葛洲壩則達1700米,高壩方案284億立方米, 庫容等於蓄存了1000—1100億千瓦·時的能量。
龍盤作為“龍頭水庫”,對下游梯級電站有巨大的補償調節作用。當上龍盤正常蓄水位2012米時, 其下游梯級電站(不包含上龍盤電站本身,含金沙江中下游11級,三峽,葛洲壩以及雅礱江兩河口,錦屏一,二級,官地二灘等電站)聯合運行時保證出力4604萬千瓦,年發電量4498億千瓦·時; 若上游無龍盤水庫時,其下游梯級電站聯合運行保證出力約3225萬千瓦,年發電量約4152億千瓦·時。兩者相比, 保證出力增加1379萬千瓦,電量增加346億千瓦·時。其中金沙江梯級增加保證出力1045萬千瓦,電量增加320億千瓦·時;三峽保證出力增加286萬千瓦,電量增加235億千瓦·時,效益十分顯著。
龍盤2012米及1950米高低水位方案相比, 可增加庫容194.5億立方米,全梯級(含三峽、葛洲壩)保證電力可增加620萬千瓦,年電量增加110億千瓦·時,其中三峽保證電力增加168萬千瓦,年電量增加約10億千瓦·時。 據初步調查,兩州(麗江、迪慶)淹沒耕地幾近相等, 麗江約佔51%,迪慶佔49%。
龍盤正常蓄水位2012米時淹沒耕地16.0萬畝,遷移人口8萬人;1950米時淹沒耕地13.5萬畝,遷移人口7.2萬人。兩者相差增加耕地2.3萬畝,遷移人口增加1.3萬人。 主要因素是河谷平坦,農田集中,在低水位時已將主要耕地淹沒,故高水位時增加不多。龍盤水庫能量效益雖十分巨大,但淹沒的絕對值也不小,必須慎重對待,沿江左岸金少、上江一帶,是迪慶州的經濟開發區,淹沒後移居安置比較困難,麗江地區可考慮在四縣內部份安置。同時還可結合滇中調水設想,在滇中地區異地安置
龍盤水庫上游銜接梯級問題,1950米水位原規劃與拖頂銜接;2012米時回水奔子欄以上,有關部門曾專門進行查勘, 在奔子欄上游5千米處選擇牛鼻子壩址,枯水位約2018米,可以作為高方案銜接梯級。 龍盤電站前期工作已由水位約2018米,可以作為高方案銜接梯級。 龍盤電站前期工作已由水電部有關部門進行。 [1-2] 

龍盤水電站相關討論

談及龍頭水庫建設滯後的原因,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長張博庭對記者直言,成本加成電價曾是我國水電市場化開發的重要經驗。由於政策改變,缺乏初期上網電價這個蓄水池,龍頭水庫電站開發企業只好忍受幾十年的鉅額虧損,挫傷了投資積極性。
陳東平也直言,由於短期經濟性相對較差,影響了開發商投資龍頭水庫電站的積極性。除了電價制約因素外,下游各梯級電站對龍頭水庫的補償收益不明確,也是掣肘龍頭水庫電站建設的重要原因。
以龍盤水電站為例,該電站建成後,長江上的所有電站都會獲得巨大的補償效益,但是不同電站分屬不同的企業,各梯級電站公司如何補償龍頭水庫開發商仍不明確。除了經濟因素外,建設徵地與移民安置也是諸多龍頭水庫建設所無法迴避的問題。
我國大型流域龍頭水庫為數不多,其建設與否的關鍵在於國家宏觀決策;中小型流域龍頭水庫數量相對較多,投資主體主要是地方電力投資企業或民營企業。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國家級重大水電項目工程的開發建設,應通盤考慮,從大局出發,明確龍頭水庫補償政策,給予地方政府、企業一些政策傾斜
“加速我國龍頭水庫電站開發是實現‘雙碳’目標的當務之急,唯有政府主管部門才能解決龍頭水庫電站開發難題。”張博庭建議,可建立龍頭水電基金,專門用來補貼初期的上網電價,減少開發企業初期還貸壓力。同時,龍頭水電基金還可對下游的受益電站適當收取補償。
陳東平認為,現有流域水電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擴容,可提升系統的調節能力,為風光電力提供互補調節容量,促進流域風光水資源互補協調發展。在“雙碳”背景下,大量風光資源被不斷開發,流域開發不能僅以常規水能利用為目標,還要考慮區域風光資源要素的大系統規劃。“現有水庫調蓄性能也不是一成不變,隨着水電站發電量的提高,水庫調節性能會隨之變化,因此,在新型電力系統和‘雙碳’目標的背景下,電網、火電、水電、風電、光電的統籌優化顯得尤為重要。”
在周建平看來,水電開發的主要矛盾正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要正確認識主要矛盾的變化,水電開發過程中要解決好防洪、發電、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同時,還要解決好水庫移民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流域水風光一體化發展等問題,開創新時期水電發展新格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