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澍峪

鎖定
龍澍峪(lóng shù yù)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襄汾縣襄陵鎮黃崖村西呂梁山支脈姑射山麓中,距臨汾市區20多公里。龍澍峪的山體是一色的石灰岩青石,主峯的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龍澍峪山水相依,儒釋道並存,現有的遊樂設施包括5D玻璃吊橋和飛龍滑道。
2020年12月31日,龍澍峪正式被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1]  疫情結束景區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含港澳台地區)憑藉有效證件即可免門票遊覽景區。 [2] 
中文名
龍澍峪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黃崖村 [3] 
開放時間
8:00-17:00 [3] 
景點級別
AAAA級
地    點
山西省 襄汾縣 襄陵鎮 黃崖村
高    度
海拔1200米
主要景點
三皇廟;華佗廟;天橋古蹊;龍泉飛瀑
主要娛樂
5D玻璃吊橋;飛龍滑道
官方電話
0357-3587377 [4] 

龍澍峪旅遊信息

基本概況
龍澍峪旅遊景區位於襄汾縣襄陵鎮黃崖村西、呂梁山支脈姑射山麓中,距臨汾市區20公里,佔地面積約30平方公里。
龍澍峪
龍澍峪(5張)
景區內儒、釋、道三教文化同祀,自然風光與宗教文化相結合。歷年來,遊人、香客、信徒、文豪騷客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據考,清光緒年間這裏古建築成羣,殿堂廟宇、亭台樓榭、橋廊閣軒130餘處,錯落有致地鑲嵌於龍澍峪險谷絕壁之中,蔚為壯觀。近年,經開發、修復與重建,現存的主要景點有:峨山橋、官帽石、華佗廟、千手佛殿、真武廟、三皇五帝廟等30餘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龍鬥雙闕和天橋古蹊。在星羅棋佈的人文景觀中,龍澍峪的摩崖石刻蒼勁遒雋、婉約灑脱,彙集了古代名家遺留墨跡數十處,大書法家趙孟頫的書法真跡清晰可見。
龍澍峪峪內峽幽谷深,危石嶙峋,主峯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自然景觀峻奇壯觀。登高望遠,秀麗山河盡收眼底!

龍澍峪歷史沿革

龍澍峪堯舜時代

龍澍峪
龍澍峪(4張)
據古代遺存碑石史文記載和民間傳説,遠有堯帝時代,賢士黃崖子就在龍澍峪輔佐堯王解除民間疾苦,幫助后羿射日,傳授養生之道,今時的黃崖村即是黃崖子傳道的故里。唐朝建立之初,秦王李世民征討宋金剛時,他聽從平陽道士吉善行的作戰意見,最後在龍澍峪村降服了大將尉遲恭,留下“秦王山”和“安軍嶺”兩處地名。李世民為紀念這次勝利,建廟立碑以傳盛事,龍澍峪在唐初已初具規模。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率下河東征戰北趙餘部時,不幸失利,被困在平陽金殿一帶,又突生惡疾,背患毒瘡,痛楚難忍。他差人到龍澍峪佗郎廟抽藥籤照方吃藥,背瘡很快痊癒。趙匡胤為此在龍澍峪重建了華佗廟,並御書《漢宗醫華大夫》牌位以示紀念,猶存。

龍澍峪元代

到了元代,龍澍峪又經過了一次較大的全面修葺。據明萬曆壬午年(1582)邑人户部尚書給事中李宏道《修龍澍峪記》記載:當時龍澍峪已有主要建築三皇廟、華佗廟、東嶽神廟、靈官廟、真武廟以及峨山橋等大型建築。到明崇禎癸未年(1643)暮春,邑人、大學士王維屏在《游龍澍峪記》一文中記述,數十年間,龍澍峪又增添新建築迎薰亭、飛閣雲行、趙元帥府、地藏王府、冥府、關帝廟、土地廟、子孫神宇等廟宇建築。

龍澍峪清代

到清代中葉,龍澍峪山上又修建了火龍洞、水龍洞、老君煉丹洞,修復了唐代鑄幣洞、馬鞍橋、奈何橋、天橋(峨山橋)、梳妝樓、戲台等,連同歷代修建的廟、祠、府、宇、樓、台、廳、洞、橋、榭等古建築羣計130餘處,而且建成從峪底直達山頂的360級石砌石階。這些建築,依山傍谷,順壑隨峪,分佈合理,錯落有致,蜿蜒挺立於危巖峭壁間。

龍澍峪主要景點

龍澍峪現存主要景點有山門、三皇廟、華佗廟、東嶽神廟、靈官廟、真武廟、俄山橋、迎薰亭、飛閣雲廳、趙元帥府、地藏王府、冥府、黃飛虎大殿、藏經樓、元代舞台、關帝廟、土地廟、子孫神宇、火龍洞、水龍洞、老君煉丹洞、唐代鑄幣洞、馬鞍橋、奈何橋、梳妝枱、戲台等。是集古代建築、雕塑、繪畫、服飾、書法歷史、醫學、詩文、掌故諸種藝術文化於一體的古建築文化羣本;、宇、庵、觀遍佈,釋、道合流,佛、神同祀,是集神、道、佛建築模式的藝術寶庫。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東征,還在此新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龍澍峪的主廟是華佗廟,最早的是三皇廟。這裏是一處廟、宇、庵、觀遍佈,釋道合流、佛神同祀的遺址,成為航一處集古代神、道、佛建築模式的藝術寶庫。華陀廟前,有“飛閣雲斤”,是凌駕於一個深壑上,天礅、無柱、無石,全部為木結構,懸空而起,千年穩存的木構奇觀。
龍澍峪還有數十處摹崖石刻,這些書法珍品龍飛鳳舞,蒼勁遒雋,婉約瀟灑,數里深谷的崖壁上隨處可見。
1996年,景區被山西省政府確立為社會辦旅遊先進典型,並列入中國熱線旅遊線路。

龍澍峪歷史淵源

在龍澍峪這裏,婦孺皆知元代初年聞名於朝野的詩人與大書畫家趙孟頫,曾在龍澍峪的天橋旁留下過一首七言絕句。詩曰:“天門高處兩仙橋,飄渺白雲手可招。坐隱漸薰毛骨爽,翩翩鶴下羽翛翛。”

龍澍峪明代

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大學士王維屏的《游龍澍峪記》中遍述山中諸景,其中有所謂“迎薰亭”。是亭極有可能即是從趙孟□詩的第三句中取意而建成的。由於趙孟頫的這首詩多少年來流傳範圍僅限於古襄陵縣地域,而未曾見於歷來的趙孟頫詩集中,所以有些人就懷疑此詩的真實性,繼而認為這位詩人或許根本就未到過龍澍峪。但是,事實卻也未必如此。因為與趙孟頫同時期,在古襄陵縣的東柴村和義村曾經分別出現過兩個官員。一位叫牛光祖,官至刑部主事,另一位叫盧希古,官至國子監助教。他們對趙孟頫的詩文書畫十分欽佩,故專請趙孟頫至其鄉里為他們的祖墓親書碑文,以此作為顯赫。關於這兩件事,牛光祖祖墳的碑文可在清末胡聘之編輯的《山右石刻叢編》中全文閲及,而盧希古祖墳的那塊碑,則只在清初雍正版的《山西通志》陵墓卷中有提及。牛、盧二人的鄉里距離龍澍峪近在咫尺,如果趙孟頫真到過牛、盧二位的家鄉故里,那麼他到龍澍峪和吟出天橋之詩的事情也應正常。

龍澍峪民間傳説

據知,龍澍峪最早的名字叫做“龍鬥峪”,民間傳説,東海龍王派水龍與火龍去到人間行雲布雨,調節旱澇。若旱,水龍就施雨;若澇,火龍則噴火。兩條龍來至古襄陵縣黃崖村西,見此山景色祥瑞且風調雨順,於是它們就長卧于山谷之中睡起了大覺,時辰久了難免伸腰捲曲相互磕碰起來,隨之發起脾氣兩相打鬥。這就是“龍鬥峪”的來歷。打起來並不要緊,誰知驚動了西天佛祖,佛祖派龍澍菩薩來降伏二龍。後來龍澍峪中的水龍洞和火龍洞據説就是二龍蟄伏的巢穴。
在佛教史上,同為古印度人的龍澍與馬鳴,約誕生於公元2世紀左右。到公元4世紀末時,龍澍與馬鳴首先被印度佛教經籍翻譯大師鳩摩羅什介紹到中國,這之後很快就引起當時已定都長安的後秦皇帝姚興的賞識。鳩摩羅什在長安一帶組織起了有數千人的所謂關河學派,專事譯經講學,極力推崇弘揚龍澍與馬鳴其人及其所主張的佛教大乘法門。龍澍與馬鳴在當時以及以後的中國宗教社會和廣大世俗社會中獲得了一定的地位與影響。鳩摩羅什的四大門人之一在其所作的《大智釋論序》中聲稱那時的東亞諸國不但紛紛為龍澍和馬鳴立廟奉祀,甚至“宗之若佛”,龍澍峪一帶民間,人們仍然習慣稱龍澍為菩薩,就是此歷史影響的後果。魏晉時的平陽(即今臨汾)與當時的洛陽一樣,曾經都是佛教在中國中原較早繁衍昌盛的地方。
古襄陵的龍鬥峪最早有佛寺駐進,隨之又把“龍鬥峪”改稱為龍澍峪,也均在魏晉至南北朝時代。

龍澍峪唐宋以後

唐宋以後,與山西省內的許多歷史文化名山一樣,龍澍峪也逐漸成為一處佛、道、儒甚至還有諸多民間小神相互和平共處的仙界樂土。直到後來,佛殿還有,然而除了“龍澎峪”這個名字之外,有關龍澍與佛教大乘法門的本事真髓卻是煙消雲散。
龍澍峪的故事傳説就如龍澍峪中的風景景觀一樣豐富多彩,黑龍江省密山縣一位叫江五振的遊客為龍澍峪曾留下過一副長聯。其上聯曰“登上三百六十階,盡覽龍澍峪迷人風光”;下聯則是“遍遊殿堂樓台後,愈發懷古念今之幽情”。

龍澍峪遊樂設施

龍澍峪5D玻璃吊橋

玻璃橋橫架於龍澍峪最高的南頂北頂之間,36種特效動畫,至高至險猶如身懸九天俯瞰人間,是從人間皇殿通往南天門的通徑。
龍澍峪的玻璃橋建在一眾景點之中,景區秀麗的風景360°全景透明收入眼底。正是人在畫中游,何思界外天。

龍澍峪飛龍滑道

滑道總長400米,從龍澍峪最高頂之一的南頂如一條百米長龍,蜿蜒盤旋,騰衝而下,到達華佗廟。

龍澍峪旅遊資源

龍澍峪自然風光

龍澍峪自然風光秀麗,古代建築各具千秋,古老傳説美麗動人,人文景觀星羅棋佈,“龍鬥雙闕”是自然景觀中最為著名者;100餘間廟宇或橫空出世,或半藏半露,氣勢宏偉,古樸典雅,各種塑像,千姿百態,堪稱藝術瑰寶;摩崖石刻彙集了古代名家遺墨數十處,真、草、隸、篆,蒼勁婉約,莊重瀟灑,各具神韻。
龍澍峪的山體是一色的石灰岩青石,雖然其主峯的海拔高度不過1200米左右,但是由於黃崖村一帶地處汾河谷地,西山而東谷,兩下里地勢相差忒大,所以出黃崖村西望,那龍澍峪的重重峯巒就也顯得十分雄偉高大。
龍澍峪峪口形如雙闕,遊人至此,由於身處低凹之地,絕然不能得見峪中山峯間的種種景緻。及至走進大牌樓,繞過天橋灣,登上華佗廟和千手佛殿前的峨山橋頭時,人們方始得以望見西方遠山上的南頂與北頂景觀,山上還有諸多名勝和風景時隱時現在峯巖之際。站在通向南頂真武廟方向的360級長階之下仰首上望時,有移步上天的感覺。

龍澍峪文化底藴

龍澍峪的名氣雖然無法與五嶽五鎮四大佛教名山相比,然而作為一方名勝之山,也有它的獨到特色和綿長悠久的文化積澱。至遲在明清時,這龍澍峪已經確知的各種神仙祠宇建築就多達130餘處。諸如東嶽廟、靈官廟、真武廟、十王殿、華佗廟、趙元帥府、關帝廟、地藏王殿、冥府、老君煉丹洞、梳妝樓、三皇廟、土地廟、子孫神廟和水龍洞、火龍洞等等。從形式講,龍澍峪的人文造景可是亭台樓閣和坊榭殿廊樣樣俱全。全山就有峨山橋、馬鞍橋、懸空橋和奈何橋娘娘廟橋、東橋等多處。這些橋大多凌架在十分高險的峽谷之間,人行其下,先有高不可攀和感覺;再行其上,卻又有如履平地的體驗。例如懸空橋,當地人最以它引為自豪。此橋與華佗廟毗鄰,橋面上曾建有樓亭,能下瞰險壑。但使許多人意外的是,該橋無基無礎無礅無柱,整個橋體僅依託的數根橫插於半山崖間的酸棗木上,雖懸空千年,卻竟無損壞。龍澍峪周圍的老鄉們世代傳説這懸空橋原來是魯班當年顯靈建成的。
景區內廟宇、寺、庵、亭、觀遍佈全境,附近的娥皇女英泉、九色泉如明珠點綴,使這一地區成為極具發展前景的旅遊避暑勝地。1991年至1999年,襄汾縣先後投資近千餘萬元,完成清理地基2600平方米,修復台階700個,修復山門、元代舞台、唐代華佗廟、千手佛殿、真武廟、三皇廟等;繪彩畫2500平方米,塑像250尊,架高壓電線4公里,修沙石路4.5公里。使景區形成一定的規模,1996年,景區被省政府確立為社會辦旅遊先進單位,並列入全國熱線旅遊線路。至2007年,旅遊人數累計65萬人次,其中2007年旅遊人數13萬餘人,門票收入7.5萬元。

龍澍峪乘車路線

路線一
起點:襄汾公交站
乘“襄汾—黃崖村”公共汽車達到龍澍峪景區
路線二
起點:臨汾堯廟汽車站
乘“臨汾—黃崖村”公共汽車到達龍澍峪景區
路線三
起點:臨汾市區
乘202路到達襄汾南辛店後,打車再到黃崖村龍澍峪景區

龍澍峪自駕路線

襄汾方向
{低速}(行車時間大約40分鐘)
從北大街出發,沿北大街(大運高速襄汾連接線) ——左轉進入襄台線——(京安路口)右轉進入臨夏線,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高速}駛入後 →吉縣/宜川/壺口瀑布G22→青蘭高速→南辛店/汾城S232出口,在南辛店下高速左轉,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太原、臨汾方向
{太原、臨汾高速}:駛入高速→臨汾/太原方向G5→吉縣/宜川/壺口瀑布/ G22→青蘭高速→南辛店/汾城/S232出口,在南辛店下高速左轉,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臨汾低速} 堯廟往金殿方向進入臨夏線,在河北路口往西,途徑浪泉、薛村,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行車時間大約40分鐘)
西安、壺口方向
駛入高速→吉縣/宜川/壺口瀑布G22→青蘭高速G22→南辛店/汾城S232出口,在南辛店下高速左轉,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運城、侯馬方向
駛入高速→ 沿侯平高速公路S75→京昆高速公路G5→(轉)吉縣/宜川/壺口瀑布G22→青蘭高速G22→南辛店/汾城/S232出口,在南辛店下高速左轉,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河南、晉城方向
駛入高速→侯馬方向→侯平高速公路S75→京昆高速公路G5→吉縣/宜川/壺口瀑布→青蘭高速G22→南辛店/汾城/S232出口,在南辛店下高速左轉,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