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齊莊公出獵

鎖定
莊子(前369-前286),漢族,姓莊名周,字子休,享年84歲。道家學説的主要創始人。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辯論家。
中文名
《齊莊公出獵》
外文名
kick against the pricks
作    者
莊子
出    處
《莊子》
主要人物
齊莊公
文章中心
螳臂當車 不自量力

齊莊公出獵原文

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莊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齊莊公出獵名篇擷英

齊莊公被小小螳螂看似不自量力的無畏精神感動了,在他看來,“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他看到了小螳螂的大勇敢!於是“回車而避之”。有時候只要我們能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就能悟出很多人生哲理。

齊莊公出獵作者簡介

莊子(前369-前286),漢族,姓莊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宋國蒙(戰國蒙地多有爭議,一説河南商丘市民權縣,另説安徽蒙城縣)人,道家學説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楚國貴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他的學説涵蓋着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齊莊公出獵註釋譯文

寓意
"螳臂當車"的故事,漢朝韓嬰的《韓詩外傳》和劉安的《淮南子·人間訓》都有記載。但"螳臂當車"作為一句成語,卻不是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喻不自量力。《莊子·人間世》説:"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成語"螳臂當車",正是從《莊子》"不勝任"的原意轉化而來。原話中的"螳臂",並無貶意,後來一般都將其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圖抗拒某種強大力量的人。
以“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引發出對蟲的評論“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進而這種精神感動齊莊公“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回車而避”。
翻譯
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準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莊公問他的車伕説:“這是什麼蟲啊?”車伕説:“這是稱為螳螂的東西。作為蟲來説,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就輕率和敵方對陣。”莊公説:“這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於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後來勇士都投奔了莊公。
輕:看輕。
為:是。
對:回答。
出獵:外出打獵。
卻 :退。
搏 :搏鬥。
勇武:勇猛的武士。
知:知道。
避:避開。
舉:託舉。
輪:車輪。
回車:掉過車頭。
御:駕車的人。
莊公避開螳螂是因為他尊重勇士。在他看來,“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他看到了小螳螂的大勇敢。
[本文中心]
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
螳臂擋車。
螳臂當車
(táng bì dàng chē)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它並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出處:《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擋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