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脛鈎額草螽

鎖定
黑脛鈎額草螽(學名:Ruspolia lineosa)是草螽科鈎額螽屬的一種中小型螽斯,外形像尖蚱蜢,頭部呈圓錐形,頂尖而斜,頭頂顯著前突,六條腿及體形後前翅均較細長,全身通體綠色或淡黃褐色。一般生長在田間、地邊,野外的草叢中,少數有時落到樹上,該蟲雜食性,以小型昆蟲及植物為食,對植物有一定危害。
中文名
黑脛鈎額草螽
別    名
黑腿鈍頭鬼
黑脛鈎額螽
拉丁學名
Ruspolia lineos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有顎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直翅目
亞    目
長角亞目
螽斯總科
亞    科
草螽亞科
角螽族
鈎額螽屬
黑脛鈎額草螽
分佈區域
兩極外的世界各地
生殖方式
卵生
發現命名
Walker, 1869

黑脛鈎額草螽形態特徵

黑脛鈎額 黑脛鈎額
黑脛鈎額草螽外形像尖頭蚱蜢,頭部呈圓錐形,頂尖而斜,頭頂顯著前突,六條腿及體形後前均較細長,全身通體綠色或淡黃褐色。雄蟲體長為55-60mm,雌蟲略大於雄蟲,體長60-65mm,產卵器針狀。觸角須狀淡黃棕色,須長近體長,雌雄蟲前翅細長綠色或黃棕色,翅超過腹部,後翅發達可飛翔,摺疊於前翅之下。雄蟲左前翅蓋在右前翅上,右前翅根部背上有橢圓透明的發音鏡,能嗚叫。雌蟲尾部產卵管很長,約20mm,縱偏形棕褐色,端部尖,外形細偏長如

黑脛鈎額草螽生活習性

黑脛鈎額草螽一般生長在田間、地邊,野外的草叢中,少數有時落到樹上。見到成蟲時間較晚,北方在8-9月,而南方草螽見蟲約在10月至次年初夏。南草螽見到過以成蟲(或若蟲越冬者。山東魯南以北草螽個略小,體長約50-55mm;南方草螽個大,體長可達65mm以上。
黑脛鈎額草螽
黑脛鈎額 黑脛鈎額
食性:該蟲雜食性,以小型昆蟲植物為食,對植物有一定危害。養草螽一般喂黃瓜花、果肉、米粥粒、墩草、菜葉即可。

黑脛鈎額草螽鳴聲介紹

黑脛鈎額 黑脛鈎額
草螽晝夜都能鳴叫,但不勤,叫聲“滋——滋——”,尖利響亮,有些刺耳,有時叫聲尖細,持續不斷,似電流經過的聲音,讓人耳膜極不舒服,不過不靠近幾乎聽不到,兩種鳴聲音調均無高低起伏變化。

黑脛鈎額草螽飼養方法

黑脛鈎額 黑脛鈎額
黑脛鈎額草螽一般體細長,長相與鳴聲並不突出吸引人。飼養草螽者人數不多,飼養者一般選畢螽應個大體壯色足。多選綠色鮮豔者。飼養方法與養紡織娘相同。一般多用鐵絲籠,以防咬破籠逃走。飼養時應把草螽用於飛行的後剪一截,以防飛逃。草螽體健生命力較強,耐寒,但勿缺水。養草螽一般喂黃瓜花、果肉、米粥粒、墩草、菜葉即可。較易飼養,在温室中可以越冬。 [1] 

黑脛鈎額草螽繁殖信息

黑脛鈎額草螽交配

黑脛鈎額 黑脛鈎額
交配前,雄性同其他螽斯一樣,會為了吸引雌性注意而連續地、不間斷地鳴叫,當雌性長瓣草螽(圖3)聞聲靠近時,它們互相用觸角觸碰,之後,雌性慢慢爬上雄性後背,生殖器與雄性的對接。雄性開始收縮腹部排出精託,整個過程約二十分鐘左右。精託排出後,雄性獨自離開覓食以補充體力。而雌性會把腹部向前弓,咬食精託以獲得營養。若交配時不慎分離,則會重新交配。

黑脛鈎額草螽產卵

交配後3-10天雌性產卵,產卵時把產卵器插入土中約2cm,排出卵粒。一隻雌蟲一次可產最多上百枚卵。卵形似米粒,但非常微小,呈褐色。

黑脛鈎額草螽孵化

卵在自然條件下開始孵化,一齡幼蟲破土而出時間不同,一般為次年初夏,但也有當年孵化的,幼蟲倒掛在草葉上利用重力進行第一次蜕皮,歷時約60分鐘。每隻草螽需要經歷幾次蜕皮後才可變為成蟲,每蜕一次皮,身體都會長大一些。最後一次蜕皮長出翅膀,約3-5天后雌雄達到性成熟,雄性開始鳴叫。 [2] 
(圖片地址:圖1、圖2 [3]  、圖3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