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震

(革命先行者)

鎖定
黃震(1900~1968年),仙遊縣榜頭鎮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家。1922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1923年黃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擔任北京學生聯合會的幹事。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黃震在李大釗等人的指導下,積極發動學生運動。 [1-2] 
1926年黃震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教書,後投筆從戎在北伐軍中擔任第十七軍第一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等。1927年底,後受周恩來委派回福建組建莆田黨組織。1928年黃震初與陳國柱、王於潔、林步雲等籌建中共莆田黨支部,任中共莆田縣委書記,後遭通緝,四處漂泊,投身教育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黃震被聘為福建省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籌備委員會委員。同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任黃震為省首屆人代會代表。隨後,他擔任福建人民科學館館長等職。1953 年,黃震任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1957 年“鳴放”中,身兼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的黃震,被指斥“立場模糊,思想錯誤”,進而在1958年2月被劃成右派。1960年10月,黃震脱去右派帽子,1968年12月在福州去世。 [3] 
中文名
黃震
籍    貫
福建省仙遊縣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68年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原    名
黃經芳

黃震人物經歷

黃震早年經歷

黃震,原名黃經芳,筆名雨辰,1900年8月出生於仙遊縣榜頭鎮蓮墘村貧苦農家。中學畢業後,在本縣任教。1920年,因在老家組織學生聯合會,發動羣眾反對地方匪劣,遭反動軍隊迫害,遂前往北京求學。1922年2月,他同時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醫科大學和警官學校,最終因經濟原因選擇了免費的北京師範大學,進入生物系就讀。
在北京師範大學學習時,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思想,翌年,經同學範士榮、賀凱介紹,黃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他在李大釗的領導下,與邵式平(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江西省省長等職)、範士榮、賀凱等同學一起創辦《革新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反對封建主義,提倡科學和民主,主張對當前社會進行全面改革,成為北京師大學生運動的一個組織者和活躍分子。 [3] 
1924 年,孫中山提出“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開創了國共合作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中共三大提出,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黃震和其他共產黨員一樣,在北京集體加入了國民黨,並在黨內擔任青運工作,成為北京學生聯合會的一名幹事。1925年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發生後,黃震在李大釗等人的指導下,積極發動學生,組織參與多次罷課示威運動,以此聲援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
1926年7月,黃震從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欲留北京有所作為,不料父親病危,幾番電催。在徵得黨組織的同意後,黃震離開北京回到家鄉,在省立第四師範學做教務主任。同年底北伐軍入閩,黃震投筆從戎,任北伐軍第十七軍第一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隨軍轉戰江、浙、皖等地。1927年四一二事件前,黃震提前得知自己被列為重點清黨對象,於是逃往武漢。到武漢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農民部部長鄧演達要求黃震以福建省國民代表身份參加武漢的土地改革會議,並任命他為福建省農民運動特派員,回閩發動農民,進行新的革命。途中因交通阻斷,滯留南昌。時值“八一”南昌起義爆發,黃在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工作,隨軍轉戰贛、粵,後與部隊失散,出走香港。在香港,就未來的安排,周恩來做出新的部署,其中決定劉伯承帶黃震赴蘇聯學習軍事。當徵求黃震意見時,黃震卻想到了父親去世後孤獨在家的老母,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周恩來乃改派作為家中獨子的黃震回閩組建莆田黨組織,並寫信給福建臨時省委負責人陳祖康,要他做具體安排。
1927年底,黃震受陳祖康委託,與陳國柱一道重建莆田、仙遊兩地的黨組織,任中共莆田縣委書記。1928年6月,福建臨時省委書記陳祖康叛變,黃震被追捕通緝。另因與黨內右傾分子意見分歧,離開黨組織到外地執教避難。

黃震投身教育

黃震離開革命隊伍後,曾先後在江蘇省立女子中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廈門中學、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廣西省教育廳、長沙抗戰日報、上海時事新報、國立重慶編譯館等工作。
1931年在武漢大學執教時,黃震帶領學生對長江一線的鳥類生態首次進行了系統、完整、科學的考察記錄,首開國內鳥類研究的先河。嚴謹的科學態度,耐心細緻、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使得他在學術上不斷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教學上也深受學生的擁戴。1933年4月,就在他生活有所安定,科研教學、社會活動已享盛名之時,國民黨湖北省政府主席夏鬥寅受福建省主席蔣光鼐之託,突然闖進武大要抓黃震,師生紛紛阻止。由於黃震在共產黨內有一定資歷,還參加過南昌起義,當過縣委書記,可謂有影響的要犯,正在江西忙於“剿共”的蔣介石對此非常重視,命人將黃震押解到南昌,他要親自過問審理情況。武漢大學師生聞訊,罷課罷教,紛紛走上街頭,呼籲社會和學校保釋黃震。迫於壓力,黃震被關押49天后,由武漢大學出面保釋出獄。 [3] 
1933年9月受聘擔任廈門中學教導主任。這期間,駐福建的第十九路軍在蔡廷鍇等將領領導下,與國民黨內李濟深等一部分反蔣勢力一道,發動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黃震應南昌起義時的戰友、時任十九路軍政治部主任的徐名鴻(兼“革命政府”軍事委員會副主任)之邀到福州任職。在離開廈門前往福州前夕,莆田黨組織負責人王於潔希望他幫助疏通十九路軍的負責人,釋放被福建當局關押的105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黃震到福州後,很快説服了徐名鴻和“革命政府”最高法院院長徐謙,釋放上百名“政治犯”。“閩變”失敗後,被迫逃住長沙任教。民國23年秋東渡日本,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應用動物學。在日本期間,因與左翼作家來往密切而被捕,經保釋出獄回國,在廣西教育廳任職。1937年,受聘於南昌國立中心醫學院任教。淞滬抗戰時,參加戰地服務團赴滬抗戰。此後,應長沙《抗戰時報》、上海《時事新報》之聘,任戰地記者。1940年6月,再次回閩,先後任永安師範學校校長和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員,從事考察研究閩、鄂、湘等省的動植物資源。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編寫《中國農業害蟲手冊》、《解剖動物學》、《比較解剖學》、《實用生物學》和《普通生物學》等教材。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任省農改處處長兼農業試驗場場長。黃震妥善保存農場的資料和資產,迎接解放,完整地移交給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莆田中學校長,省人民科學館館長,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學院、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農學院教授,福州市科聯秘書處處長,省科普協會常委兼秘書長,第一屆省人民代表、省政協委員等職。1952年加入農工民主黨,先後任農工民主黨福建省委副主委、組織部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60年摘掉“右派”帽子,於1968年病逝於福州。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