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鎖定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中下游段,橫跨三門峽、洛陽、濟源、焦作4個省轄市和9個縣市區,範圍包括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及小浪底水庫以下至孟津縣與鞏義市交界處。總面積6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0830公頃,緩衝區面積8900公頃,實驗區面積38270公頃。保護區是在河南省原有的3個省級保護區和2個國有林場的基礎上組建而成,2003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濕地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黃河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水禽。 [5] 
中文名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所屬地區
河南省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西北部黃河中下游段
面    積
68000 公頃
批准時間
1988年
級    別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
天鵝、鶴類等珍禽
管理單位
新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1995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先後黃河濕地三門峽及孟津段建立“三門峽庫區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洛陽孟津水禽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又批准建立了“洛陽吉利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使黃河的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黃河相對較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珍稀水禽繁殖、停歇和越冬。為更好地保護好黃河濕地資源,在河南省林業廳協調下,決定在以上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申請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國務院批准建立了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中下游段,橫跨三門峽、洛陽、濟源、焦作4個省轄市和9個縣市區,範圍包括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及小浪底水庫以下至孟津縣與鞏義市交界處。 [5]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

保護區具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多樣性,它不但具有河流濕地特徵,同時還具有庫塘濕地和沼澤濕地的特徵。保護好黃河濕地生態,對大量棲息繁衍於其中的生物物種和黃河濕地特有的生態與環境、生物多樣性,對調節當地氣候、涵養水源、防洪排澇、改善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以及國家重點水利樞紐工程的保護等,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其東岸是河南與山東省界,南岸是:開封市蘭考縣至封市水稻鄉。調整後的保護區設2處核心區,分別位於保護區的東部和西部。東部核心區位於封丘縣李莊鄉至長垣縣魏莊鎮以東的黃河主河道。 西部核心區位於封丘縣陳橋鄉南側的黃河河道。
黃河濕地國家自然保護區位置位於河南省衞輝、延津兩縣(市)接壤的大沙河地段和封丘縣境內的黃河灘塗和背河窪地,面積24780公頃,1988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天鵝、鶴類等珍禽及內陸濕地生態系統
本區地處中國暖温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區,其地貌特徵為黃河改道後歷史遺留下來的背河窪地、槽形窪地和廣闊的黃河灘塗,水源來自汛期的地表徑流、引黃退水和地下水,是中國中原人口稠密地區難得的一塊天然濕地。區內生態環境多樣,物種豐富,動植物區系成分複雜,是南北方動植物類羣交匯處及通道,也是鳥類南北遷徙的主要途徑和華北水禽越冬的北界。已發現鳥類有13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鳥類有白鸛白頭鶴白鶴、大鴇、天鵝灰鶴等39種,列入中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候鳥有80餘種,每年在此路過、停留、棲息、越冬和繁殖的候鳥達數萬只,這在中國內陸平原人口稠密地區實屬罕見,因此,更顯示出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保護區長約50公里,寬度3公里,面積14280公頃。保護區總面積24780公頃。 區內水域、灘塗廣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鳥類眾多,是黃河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區交通發達地帶遺存下來的較大的一塊濕地,動植物的北方物種、南方物種和廣佈種十分豐富,是冬候鳥的越冬北界,共有鳥類130餘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34種。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和潛在的科研開發及生態旅遊價值。對保護中原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

保護區內具有生態多樣性豐富的特點,濕地環境優越,區內水域、灘塗廣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鳥類眾多,是黃河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區交通發達地帶遺存下來的較大的一塊濕地,動植物的北方物種、南方物種和廣佈種十分豐富,是冬候鳥的越冬北界。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鳥類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現已知鳥類156種,分屬16目43科。在自然保護區分佈的鳥類中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鳥類有39種,佔鳥類總數的25%,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鳥類10種,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29種。“中—日”、“中—澳”政府簽訂的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67種。在本地繁殖的鳥類有78種(包括留鳥和候鳥),佔本區鳥類總數的50%,而不在.本地繁殖的鳥類有78種(包括留鳥和候鳥),也佔50%。在78種繁殖鳥類中,屬東洋界種有9種,佔鳥類總數的11.5%;屬古北界種的鳥類有33種,佔其總數的42.3%;廣佈種類35種,佔鳥類總數的44.1%。從上可以看出,該地區是動物地理區劃上古北界東洋界在中國秦嶺東部河南地區的過渡地帶,是候鳥越冬的理想場所,也是許多鳥類遷徙的通道。
自然保護區內野生獸類計12種,隸屬5目7科。其中古北界成分有:普通刺蝟、大倉鼠、黑線倉鼠、中華鼢鼠、黑線姬鼠等,約佔獸類總數的41.7%;東洋界成分有蝙蝠、黃胸鼠,約佔獸類總數的16.7%;廣佈種有草兔褐家鼠小家鼠、黃鼬、豹貓,約佔獸類總數的41.7%。
在自然保護區內分佈的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雖然較少,但數量較多,兩棲、爬行動物是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保護區有兩棲動物1目3科5種和9種爬行動物。在5種兩棲動物中,澤蛙屬於東洋界的種類,花背蟾蜍北方狹口蛙屬於古北界的種類,黑班蛙與大蟾蜍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廣泛分佈的種類。在9種爬行動物中,、鱉、赤鏈蛇紅點錦蛇虎斑遊蛇是廣佈種,無蹼壁虎、麗斑麻晰、黃脊遊蛇白條錦蛇都屬古北界的種類。
魚類資源
自然保護區有魚類7目10科32種,在32種魚類中有30種為純淡水性魚類,只有鱭和鰻鱺屬迴游性魚類,現已經很稀少。魚類中以鯉科為主,共有25種,佔其總數的80﹒6%,與省內各水系和華北平原地區以鯉科魚類數量為最多是相一致的,有20種是富有經濟意義的種類。草魚、花鰱、白鰱、鯉、鯽等是傳統的養殖對象,上述的魚類中少部分隸屬於東洋界,大部分為廣佈種,區內缺少特有種類,但是優良特產的黃河鯉魚聞名於世,為河南重點保護魚種之一。
植物資源
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組成有68科273屬745種。組成本區濕地水生植被的植物有18科41種,水域分佈主要為眼子菜科、金魚藻科、睡蓮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澤地分佈則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多。水生植物中有世界廣佈種11種,如蘆葦、水燭、雜狐尾藻、金魚藻和浮萍等;温帶分佈種6種,亞熱帶至温帶分佈種12種,如眼子菜、茨藻、莎草等;熱帶至温帶分佈種12種,如蓮、線葉眼子菜黑藻等。陸生植物包括分佈於農田、沙丘、鹽漬、荒地、湖泊周圍和沿黃河大堤生長的植物。 [3]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概況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5年,經河南省政府批准,三門峽市建立了三門峽庫區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1.95萬公頃。2001年,受省林業廳委託,由三門峽市牽頭,聯合洛陽、焦作濟源三市申報國家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國務院批准成立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6.8萬公頃。十幾年來,國家環保總局、財政部、河南省環保局相繼投入了300多萬元專項經費,用於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基礎建設。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管理處,為副處級全供事業單位,隸屬於新鄉市環境保護局,編制13人,設有處長1人,書記1人,副處長2人,副書記1人,內設兩科一室,其中:高工7人,工程師2人,助工2人,行政人員2人。為了支持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十幾年來,國家環保總局、財政部、河南省環保局相繼投入了300多萬元專項經費,用於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基礎能力建設,對提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濕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2002年3月10日,江澤民在中央人口資源工作座談會上就濕地保護作出了重要指示:“加強濕地保護刻不容緩,要採取搶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濕地保護區,同時要管好已建立的濕地保護區”。由此提出恢復濕地工程的有效途徑和可持續利用的保護對策。
管理措施
1、開展了廣泛的自然保護方針政策和法規的宣傳教育。在保護區周邊交通要道、路口建立了16塊大幅永久性宣傳牌、書寫標語、張貼布告、印刷和散發保護區的宣傳材料;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繫,搞好保護區新聞報道;每年堅持搞好“愛鳥周”宣傳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提高了各級領導和廣大羣眾的自然保護意識。
2、妥善解決保護區與周圍地方羣眾的關係。保護區地處人口稠密的農業區,與周圍的村落、農田、牧場、果園、林地等交錯在一起,正確處理、協調當地政府和羣眾同保護區建設管理的矛盾,爭取地方政府與廣大人民羣眾對保護事業的支持,是做好保護區工作的基礎條件。
3、嚴禁在保護區核心區內進行捕獵、墾荒、放牧、濫伐林木、拉沙、打魚塘等有害於野生動植物生存的各種活動。
4、搞好自然保護區的水源監測,定期測量地下水位,加強水環境的監測,嚴防工業生產廢水污染保護區。
5、定期觀測鳥類資源的消長動態,掌握珍稀水禽活動規律,種羣數量的變化狀況,建立資源檔案,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6、加大自然保護區的巡護管理頻次,及時發現和處理破壞保護區的違法行為。
7、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完整性,造福後代,經河南省及新鄉市人民政府批准,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減工作已經開始,相關文本資料已通過省環保局組織的專家評審論證,並呈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新的規劃對保護區的範圍、面積進行了適當調整。

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利用

開發
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位於縣城建設南路南嶺公園門口,現有工作人員15人。2008年,黃河濕地管理局堅持以宣傳教育為前提,以依法管理為手段,加強協調,強化措施,制止了各種違法行為,使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特別是濕地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此棲息越冬的鳥類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加。
由國家與地方政府共同投資1250萬元興建的鳥類自然保護區“南片區”濕地恢復及保護工程,將很快進入建設實施階段。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新鄉市東部,其核心區面積7127公頃。保護區內水域、灘塗廣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鳥類眾多,是黃河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區交通發達地帶遺存下來的較大的一塊濕地,是我國冬候鳥的越冬北界。該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設南片區濕地恢復與保護工程引水渠20.178公里;管護工作站1座、管護點2個、哨卡3個,總建設面積683平方米;科研檢測及宣教工程1000平方米等。項目建成後,可有效保持區內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各類動植物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均十分顯著。
科研交流
為了摸清全縣保護區鳥類資源現狀,用一年時間開展了鳥類資源調查工作,為以後保護、科研等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還和河南理工大學合作開展了“濱河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機制及恢復模式研究”項目,相互之間建立了真誠合作關係,這個項目的研究成果將會為濕地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提供較為精確的量化數據。局技術人員馬朝紅同志通過長期調查,9月在全國動物學類核心期刊—《四川動物》雜誌上發表了“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水鳥資源調查”和“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生境鳥類多樣性分析”兩篇論文;該同志還在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12月組織的“斯巴魯生態保護獎”評選中,榮獲“斯巴魯關注生態貢獻獎”,獲得獎勵資金1萬元。在開展和國內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的同時,2008年還在同國際交流方面取得新進展,6月18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員何宏軒及美國政府官員、野生動物專家一行五人在省林業廳、市林業局領導陪同下,到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考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今後將在相關領域進一步深入開展合作和交流。
規劃
總體規劃(2004年~2010年)分兩期實施,主要目標為:在保護區內封灘育林,封灘育草,增加野生植被面積和覆蓋率,最大限度地保護濕地生態環境和景觀,吸引更多的水禽落户黃河濕地;充實科研力量和科研設備,完善濕地生態監測體系,積極開展水禽及候鳥種類,種羣數量的變動,遷徙,瀕危狀況等方面的研究。在不破壞濕地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生態旅遊,提高經濟效益。
根據規劃,要做的事:建立監測點,觀鳥台,宣教館,在夾心灘大量懸掛人工鳥巢,招引鳥兒落户,並設立野外給飼站,定期給它們投食等等.為減少人的活動對鳥兒生活的影響,規劃把黃河濕地保護區分為重點保護區和實驗區,重點保護區不開展科普旅遊,禁止遊人進入;實驗區可以開展科普旅遊,科學考察等活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