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方狹口蛙

鎖定
北方狹口蛙是蛙科狹口蛙屬的兩棲動物。北方狹口蛙是小型蛙類, [8]  頭的寬度大於長度,口狹小,吻短而圓;鼓膜不明顯。前肢細,後肢粗,蹼不發達;皮膚光滑,背部呈橄欖棕色,常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或花紋,腹部肉色。 [9] 
北方狹口蛙生活於中國東北及華北各地及湖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棲息與海拔600-1200米處居民點附近的池塘及其他水域附近的土穴內、草叢中、石縫中, [8]  冬季在死水泡中越冬。 [11]  北方狹口蛙傍晚活動覓食,主要以鞘翅目昆蟲為主,多足綱、雙翅目的蚊蠅亦為其所喜食。 [8]  北方狹口蛙不善於跳躍,多爬行,平時很難見到它的蹤跡。 [2]  繁殖期5-7月,在池塘產卵,卵單生置於膠質囊內漂浮於水面。 [8] 
北方狹口蛙在其分佈區內較為常見,總體種羣數量發展趨於穩定,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破壞和退化。 [6]  於2000年8月1日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0]  同時於201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LC)。 [6] 
外文名
Boreal Digging Frog
別    名
氣鼓子
雨蛙
中文學名
北方狹口蛙
拉丁學名
Kaloula boreal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無尾目
姬蛙科
狹口蛙屬
北方狹口蛙
分佈區域
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
命名人及年代
Barbour,1908

北方狹口蛙形態特徵

北方狹口蛙是小型蛙類, [8]  體長不超過45.5mm。頭寬大於頭長;吻短而圓,吻稜不明顯;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距,上眼瞼寬約為眼間距的2/3;鼓膜不顯著;無犁骨齒;內鼻孔後緣有顯著的嵴稜,外側細,內側粗;舌後端無缺刻。前肢細長;指端鈍圓,第二、第三指等長;無指基下瘤,關節下瘤及掌突發達。後肢粗短,脛跗關節前達肩部,左、右跟部相距遠,脛長為體長的1/3,足比脛長,趾端鈍圓;第四趾的蹼達第一、第二關節下瘤之間,其餘各趾的蹼均近半蹼,外側蹠間無蹼;關節下瘤不發達而蹠突極強,內蹠突大,具鋭刃,外蹠突較小,兩者內側端幾相連。 [1] 
合併圖冊
北方狹口蛙皮膚厚而較光滑,有少數小疣散予背面,枕部有橫膚溝,顳褶斜行而不彎曲,腹面平滑無疣,肛孔周圍有很多小疣。生活時顏色變異較大,一般背呈棕褐色,或淺或深;頭後常有肉紅色波狀寬橫紋;背部及四肢上部常有不規則棕黑色點斑,體側及側下方以及後肢內側有深淺相間的網狀紋,非常明顯;腹部色淺。 [1] 
雄性有單嚥下外聲囊,咽喉部黑色,胸部有一顯著之皮膚腺,雄性線極顯著。蝌蚪體較扁,頭部更扁。口在頭前端,無唇齒和角質頜,而為“o”形肉質口緣。眼小,位於頭兩側。尾高,尾端尖細。背面呈深棕色。 [1] 

北方狹口蛙近種區別


北方狹口蛙
體量
體長不超過45.5mm
雄蛙體長55–77毫米,雌蛙體長56–77毫米
特徵
頭寬大於頭長;吻短而圓,吻稜不明顯;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於鼻間距,上眼瞼寬約為眼間距的2/3;鼓膜不顯著
體較大;頭短而寬;吻短,吻端平直,吻稜不顯;鼻孔位於吻端;鼓膜不顯;舌後端無缺刻;指端寬闊平齊如切,指關節下瘤發達
圖片
北方狹口蛙 北方狹口蛙
花狹口蛙 花狹口蛙

北方狹口蛙棲息環境

北方狹口蛙棲息與海拔600-1200米處平原和山區的居民點附近的池塘及其他水域附近的土穴內、草叢中、石縫中。 [8]  [2] 

北方狹口蛙生活習性

北方狹口蛙不善於跳躍,多爬行,平時很難見到它的蹤跡。夏季大雨時,可以聽到雄蛙發出“姆阿-姆阿……”洪亮而低沉的鳴叫聲,一般在雨後第1 天傍晚、夜間至第2 天早晨數量最多。遇暴雨或大雨,氣温在20-25 ℃,水温在20 ℃左右,水的pH值為6.5-7,水泡及水溝積水深100-500mm,是北方狹口蛙出現的最佳時機。 [2] 
北方狹口蛙夏天在田叢中覓食,十月開始入河,喜陸棲,因其後肢有發達的內蹠突,故善於挖土鑽穴,所棲洞穴常深達數尺,受到驚擾時,一邊用蹠突向兩側撥開鬆土,一邊將身體往下蹲埋予土中,最後只露出鼻、眼於穴外。當它被捕獲或遇到敢害侵襲時,常常肚子漲氣如鼓,故有“氣鼓子”之別名。北方狹口蛙冬季多在死水泡澤中越冬,來年四月十五日前後出河。 [3]  [4]  [11]  [11] 
北方狹口蛙傍晚活動覓食,食性有各種昆蟲,如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多足綱等,也食樹根、花草的花、葉等。 [3]  [5]  [8] 

北方狹口蛙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 [6] 
中國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江蘇、浙江。 [7] 
北方狹口蛙分佈圖 北方狹口蛙分佈圖

北方狹口蛙繁殖方式

產卵期以雨季到來的早遲而定,常在大雨的夜間產卵,亦有白天產卵者。繁殖期5-7月,卵多產於路旁受陽光照射較多的臨時性水坑和水泡子內。交配時,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腋部,腹面有大量粘液,以增強與雌體的附着力,若強行將雌雄二者分開,由於粘液粘性很強,常將雄蛙下頜皮膚粘破。一隻雌蛙每次可連續產卵1500粒左右,卵單生,借帽狀漂浮器浮於水面,可充分吸收陽光和氧氣。其胚胎發育很快,從產卵至變態成幼蛙,只需20天左右。 [4]  [1]  [8] 

北方狹口蛙保護現狀

北方狹口蛙保護級別

2000年8月1日,被中國國家林業局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0] 
2019年6月20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LC)。 [6] 

北方狹口蛙種羣現狀

種羣分佈不零散。該種在其分佈區內較為常見,總體種羣數量發展趨於穩定。該種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破壞和退化。 [6] 
在中國,該蛙分佈區寬,其種羣數量甚多。 [2] 
參考資料
  • 1.    季達明等編著,遼寧動物志 兩棲類 爬行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年04月第1版,第52-55頁
  • 2.    費梁,葉昌媛,江建平編著,中國兩棲動物及其分佈彩色圖鑑,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第582頁
  • 3.    通化地區農業區劃委員會辦公室編,長白山西南坡野生經濟動物志,,1985.01,第59頁
  • 4.    丁漢波 黃祝堅 蔡明章主編,保護青蛙 養蛙治蟲,農業出版社,1978年12月第1版,第37頁
  • 5.    吳躍峯,武明錄,曹平萍等編著,河北動物志 兩棲、爬行、哺乳動物類,河北科技出版社,2009.11,第53頁
  • 6.    Kaloula borealis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16-03-12]
  • 7.    葉昌媛 費梁 胡淑琴編著,中國珍稀及經濟兩棲動物,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09月第1版,第349頁
  • 8.    姚崇勇,龔大潔編著,甘肅兩棲爬行動物,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6,第43頁
  • 9.    孫晨旭,張君義,丁偉主編,長白山水生動物圖鑑,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12,第181頁
  • 10.    孫晨旭,張君義,丁偉主編,長白山水生動物圖鑑,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12,第182頁
  • 11.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吉林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31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