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 名
- 王家湖
- 著名景點
- 黃家湖濕地公園
- 湖岸線長
- 24km
- 正常水位
- 17.63m
黃家湖位置境域
編輯黃家湖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東南部,是武漢市內面積較大的一個湖泊,跨江夏區、洪山區兩個行政區,武昌三環線以南,在湯遜湖綠楔和青菱湖綠楔版塊之間。黃家湖西部和北部屬洪山區,東部和南部屬江夏區。周邊有洪山區青菱街道、洪山街道,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大橋現代產業園等3個街區。東鄰京廣鐵路,西依沙嘴、廣鋪灣、魏家灣,南抵豹子山,北臨三環線,西臨黃家湖大學城。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4"16'33",北緯30°26'22"。
[3-5]
[9]
據1991年版《武漢市志·農業志》記載,黃家湖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面積為926.7公頃,1957年面積為800公頃。從20世紀60年代起,沿湖周相繼圍築湖漢,其中江夏區圍築1.4平方千米、洪山區圍築0.61平方千米。1982年,家湖實測湖泊面積586.7公頃。2012年,該湖水域面積8.18平方千米,岸線總長24千米。
[9]
2023年黃家湖水域面積8.12平方千米,匯水區面積30.1平方千米,其中江夏區水面面積3.77平方千米。湖泊東南角區域曾被塘埂分割,湖泊局部保護區範圍保留魚藕塘,共510.16畝圩垸,2023年退垸還湖完成。
[3]
黃家湖水文特徵
編輯1982年黃家湖實測常年平均水深0.7米,湖底高程16.4米,養魚劃定水位線高程為19.4米。2012年規劃控制湖泊正常水位17.63米,最高控制水位18.63米。2008年起,武漢市開始監測黃家湖水質,黃家湖水質多年為劣V類,中度富營養。2023年8月水質現狀Ⅴ類,中度富營養,主要污染物(超標倍數)為總磷(1.40)、化學需氧量(0.15)。
[6]
[9]
黃家湖湖區水系
編輯黃家湖屬湯遜湖水系,湖水由區間山丘來水和湖面降水補給,通過巡司河北端的解放閘、青菱河西端的陳家山閘與長江連通。陳家山閘處設有大型排澇泵站—湯遜湖泵站,除匯水範圍內雨水外,在青菱河排澇能力不足時,巡司河上游雨水、南湖流域的雨水也可通過黃家湖連通渠入黃家湖臨時調蓄。在黃家湖連通渠上設置一座節制閘,以防青菱河污染黃家湖。非汛期調蓄雨水通過陳家山閘和解放閘(主要是陳家山閘)自排入長江,汛期由湯遜湖泵站抽排出江。黃家湖的出湖河渠為青黃渠。
[9]
湯遜湖位於武漢市東南部,以江夏大道為界限分為東側的內湯遜湖和西側的外湯遜湖。湯遜湖橫跨江夏、洪山和東湖高新開發區三個行政區,是武漢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積47.62平方千米,其中江夏區水面面積36.6平方千米。
[3]
黃家湖歷史文化
編輯- 名稱來歷
黃家湖治理開發
編輯黃家湖漁業生產
清同治八年(1869年)前,黃家湖為公產。是年,江夏縣李姓大户經縣政府批准包湖課,經營黃家湖、青菱湖等湖泊,開辦李橋漁場。清宣統三年(1911年),李氏出賣部分課權。由邦頭賣課查湖(一船一業,月課銀圓3.6元)。新中國成立後,由湖北省武昌縣管轄,設湖管會(同時管理湯孫湖)。1951年,湖面由天門縣來漢定居的65只連家漁船作業。1953年,湖北省水產局建第一養殖場,投種養殖。1957年,該養殖場下放武漢市,更名李橋漁場。
1961年,新成立的市水科所與李橋漁場聯合經營黃家湖,另設管委會協調關係,維持湖區秩序。當年冬季沿湖社隊百業下湖哄搶捕魚,漁場生產停頓,湖泊荒蕪。1965年,湖泊經營改為“國養共捕”,按股分紅(其中洪山區漁民70股、武昌縣漁民8股、市水科所與李橋漁場22股)。20世紀60年代,湖周11個生產大隊圍湖造田,湖面急劇縮小。1971年,沿湖社隊漁民再次下湖哄搶捕魚,市水科所退出,李橋漁場只經營魚池。1979年,李橋漁場產鮮魚4.8噸。1983—1985年,漁場年產鮮魚分別為5噸、8噸、13噸。
黃家湖生態保護
- 濕地公園
黃家湖濕地公園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是武漢市城區最大的帶狀河流型濕地公園。其中,水域面積851公頃,湖岸線長24千米。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科研宣教、生態體驗為一體,以保護棲息鳥類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安全保護區為主題的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濕地公園。2012年底,達到國家林業局標準,並申報國家級濕地公園。2013年初,黃家湖濕地公園被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接受為網絡新成員。
[9]
[10]
- 退垸還湖
2019年5月,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啓動綜合整治,周邊截污、岸線整治、核心區清淤、生態修復等項目陸續施工,將環湖魚塘、農田等改造為濕地。從北岸至三環線的100多公頃生態公園基本建成。按規劃,黃家湖24千米環湖綠道畫圓成環。
[7]
2022年7月,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退垸還湖工程完工,黃家湖進一步健全河湖長制體制機制,加強長效管控及周邊環境整治,嚴格落實湖泊巡查保潔。
[5]
2023年1月12日,江夏區湯遜湖、黃家湖、青菱湖、野湖退垸還湖工作完成區級驗收,其中黃家湖510.16畝圩垸退垸還湖。
[3]
- 綜合整治
1.洪山區完成黃家湖綜合整治工程,在黃家湖沿線建設截污管道2710米,檢查井79座,智能分流井一座;湖泊水生態修復,強化淨化處理(高效生態浮島)、水域生態系統構建及曝氣強化處理;岸線整治工程全長6720米,景觀面積39.7萬平方米;黃家湖湖泊清淤26萬立方米;建設20000噸/天污水分散處理設施1處。
3.完成黃家湖北部局部(10個)塘體及周邊道路升級改造項目,總改造面積68046.94平方米,對塘體水域及周邊遊園道路景觀提檔升級。
黃家湖社會生活
編輯黃家湖交通配套
黃家湖畔建成雙向6車道的白沙洲大道,配備標準的綠化帶和公交車道、人行道,到咸寧的武鹹公路改造工程已於2011年完工。西岸有武漢地鐵5號線中醫藥大學站,東岸有武漢地鐵8號線軍運村站、黃家湖地鐵小鎮站,周邊有福星惠譽東瀾岸、軍運村、東原湖光裏等大型生活小區、黃家湖大學城等。2022年6月19日,環黃家湖公交線路930路正式開通。
[4]
黃家湖黃家湖大學城
以黃家湖大學城為核心的黃家湖高新科技園,被規劃為武漢市的開發重點,其功能是科教、休閒旅遊。沿着武漢洪山區黃家湖依次矗立着四所大學,分別是:湖北中醫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工商學院、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9]
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校區):原名湖北中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的中醫藥高等學府。2003年,與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成立新的湖北中醫學院。學院佔地1758畝,其中新校區(黃家湖校區)1407畝。2010年學校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5張)
武漢工商學院:原名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201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武漢工商學院。佔地面積1000餘畝,建有門類齊全的實驗教學中心、圖書館,以及156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校先後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企業優秀職業和技術人才十佳培育基地”“中國十大獨立學院”“中國十大品牌獨立學院”“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全國特色教育理念示範性學校”等榮譽稱號。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校園佔地面積1020畝,建築面積25.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7.73億元,教學儀器總值5223萬元,館藏各類書刊210.8萬冊。學院辦學始於1953年,2003年由原交通部直屬的武漢交通管理幹部學院、國家級重點中專武漢水運工業學校合併組建而成。
[1]
- 參考資料
-
- 1.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2019版官方宣傳片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2019-08-07[引用日期2023-10-12]
- 2. 學校簡介 .武漢科技大學.2023-06-30[引用日期2023-10-12]
- 3. 江夏區湯遜湖、黃家湖、青菱湖、野湖退垸還湖工作區級驗收意見 .武漢市江夏區政府.2023-01-12[引用日期2023-10-12]
- 4. 這個片區開通一條“環湖”公交線路 連接高校、小區、地鐵站 .武漢市人民政府.2022-06-23[引用日期2023-10-12]
- 5. 江夏區黃家湖退垸還湖整治效果評估項目公眾評議公示 .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2022-10-12[引用日期2023-10-12]
- 6. 2023年8月武漢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2023-09-15[引用日期2023-10-12]
- 7. 武漢黃家湖生態景觀提檔升級 .湖北省人民政府.2019-07-03[引用日期2023-10-12]
- 8. “河湖長+檢察長”護航流域綜合治理 .鄂檢在線.2023-06-30[引用日期2023-10-12]
- 9. 《湖北省湖泊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湖泊志.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50
- 10. 《湖北省湖泊志》編纂委員會.湖北省湖泊志.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