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埠墩

鎖定
黃埠墩(huáng bù dūn),又稱“小金山”,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運河公園以北、吳橋以南,是京杭大運河無錫段中的一個小島,因春申君黃歇在此治理芙蓉湖而得名;墩上建築始建於唐代(618年—907年),於1981年重建 [4] 
黃埠墩佔地面積625平方米,建築面積226.6平方米;墩上主要存有蓬萊門、望山樓兩座建築,以及康熙帝題字“蘭若”和文天祥詩詞碑等文物。黃埠墩在古代是供運河中航行的人們休憩的小島,曾因三帝(吳王夫差、康熙帝、乾隆帝)、二相(黃歇、文天祥)、一青天(海瑞)登臨而聞名 [4-5] 
1983年11月21日,黃埠墩被無錫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無錫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5月,大運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埠墩被併入其中 [8] 
中文名
黃埠墩
外文名
Huang Bu Dun
地理位置
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運河公園以北大運河河道中央
所處時代
宋至清
佔地面積
625 m²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
開放時間
暫不對外開放
建築面積
226.6 m²

黃埠墩歷史沿革

黃埠墩原為芙蓉湖中的一個小島。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夫差率兵伐齊,在墩上大宴羣臣 [4] 
周赧王時期(約前248年),戰國時期楚國公子春申君(黃歇)在墩上疏治芙蓉湖,此墩因此得名黃埠墩 [4] 
唐代(618年—907年),黃埠墩上建設廟宇 [7]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被元軍俘獲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押至黃埠墩,寫下《過無錫》的詩句 [4] 
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時任應天巡撫海瑞到訪黃埠墩,為黃埠墩上的環翠樓寫下“玩山臨水第一樓”的匾額 [4] 
黃埠墩 黃埠墩
明末,黃埠墩上建有文昌閣、環翠樓、水月軒。
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康熙帝到訪黃埠墩,題下“蘭若”匾額 [4] 
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6年),乾隆帝到訪黃埠墩,題寫詩句 [4]  。同時期,黃埠墩上建築進行修葺。
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黃埠墩上建築毀於戰火。
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黃埠墩上建築重建。
清末,芙蓉湖逐漸被開墾為農田,黃埠墩周圍水域變窄,成為大運河的一段河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黃埠墩上圓通寺、環翠樓重修。
黃埠墩舊照 黃埠墩舊照
1958年,無錫市人民政府組織擴建新的京杭大運河無錫段,計劃炸掉黃埠墩,並首先將黃埠墩上建築拆除,拆除完畢後,爆破黃埠墩的方案被否決,但黃埠墩只剩下光禿禿的一座島 [5] 
1981年,無錫城南門外水仙廟的戲台被移至黃埠墩,並在戲台上加建了一座亭樓,為紀念文天祥,命名為“正氣樓”;此外,還在黃埠墩上加建蓬萊門、碼頭等 [1] 
重建後的黃埠墩 重建後的黃埠墩
2021年2月,黃埠墩東側河牀裸露,部分無錫市民通過裸露的河牀登上黃埠墩參觀。
2022年1月,黃埠墩進行建築改造施工,在墩的周圍設置移動式防洪牆,增加亮化工程。同年6月9日,黃埠墩改造施工完成 [6] 
亮燈的黃埠墩 亮燈的黃埠墩

黃埠墩建築格局

黃埠墩佔地面積625平方米,建築面積226.6平方米,南北長約30米、東西寬20米 [7]  ,外形近似於橢圓形,四周設移動式防洪牆,向內有白色院牆。黃埠墩內建築呈南北走向佈局,最南端為碼頭,向北依次為蓬萊門、望山樓;其中,蓬萊門與望山樓之間有一個小院子。黃埠墩上的望山樓為一座二層建築,其一層有兩進,首進存放有文天祥詩詞碑;次進為大廳,內掛有”一鏡懸畫”牌匾,大廳設樓梯通向二層。望山樓二層原設有佛堂,可眺望運河以及錫山惠山的景觀;二層掛有康熙帝所書的“蘭若”牌匾,樓外南側掛有牌匾“水月澄觀”,北側掛有牌匾“玩山臨水第一樓” [4]  。黃埠墩建築有亮化工程,夜晚可亮燈,主體景觀“正氣樓”頂部的燈光強化了挑檐飛樑的結構之美 [9] 
黃埠墩 黃埠墩

黃埠墩文物遺存

黃埠墩上存有康熙帝提筆寫下的“蘭若”牌匾,位於黃埠墩望山樓二層;以及海瑞提筆寫下的“玩山臨水第一樓”牌匾。黃埠墩內還存有文天祥詩詞碑,上刻有文天祥所著《過無錫》一詩,位於望山樓一層入口處 [4] 
黃埠墩內部 黃埠墩內部

黃埠墩歷史文化

黃埠墩名稱演變

黃埠墩,曾被稱為“小金山”“黃婆墩”。明代,有無錫地方誌書將其稱作“黃阜墩”。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時,將它寫作“黃浦墩”。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梁章鉅所著《楹聯叢話》中將其寫作“黃甫墩” [4] 
黃埠墩 黃埠墩

黃埠墩藝文

  • 《過無錫》
黃埠墩(改造前) 黃埠墩(改造前)
南宋·文天祥
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從鼻欲辛。
夜讀程嬰存國事,一回惆悵一沾巾 [4] 
  • 《黃埠墩》
黃埠墩俯視(改造前) 黃埠墩俯視(改造前)
清·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
兩水迴環抱一洲,不通車馬只通舟。
到來俯視原無地,攀陟遙吟恰有樓。
含雨濕雲偏似重,隔湖煙嶼望如浮。
惠山翠色迎眉睫,慢慮沾衣作勝遊 [7] 
  • 《錫山景物略》
墩上有文昌閣、環翠樓、水月軒,垂柳掩映,不接不離。登閣九峯環列,風帆片片,時過幾案間 [4] 
  • 《楹聯叢話》
無錫北門外,有皇甫墩,在芙蓉湖中,四面皆水,飛樓縹緲,極似西湖之湖心亭。窗户軒檻,皆九龍山翠所涵渲。登覽勝概,甲於通邑。樓中匾聯尚多,惟孫平叔宮保聯雲:燈火春星浮北廓;雲霞朝景攬西神。秀整雅切,邑人盛稱之。西神即九龍山也 [4] 

黃埠墩畫作

在畫家王翬所作的《康熙南巡圖·第七卷》中,描繪了黃埠墩(畫中用名“黃婆墩”)。
康熙南巡圖中的黃埠墩 康熙南巡圖中的黃埠墩

黃埠墩風水典故

黃埠墩與大運河無錫段中的另一個小島“西水墩”相對,分列為無錫城的“天關”“地軸”,黃埠墩被稱為“天干”。風水學家認為,大運河是無錫城的氣脈,而水能止氣、聚氣。運河之水北來,到黃埠墩後,水面愈加寬闊,因此在運河“水勢直下而益廣”的情況下,地處運河要衝的關隘、軸心即黃埠墩、西水墩,有天關、地軸行水神的法力,能阻擋水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無錫縣誌中稱“須此以砥之”,以防氣被流失散盡 [4] 
黃埠墩 黃埠墩

黃埠墩傳説軼事

  • 黃鱔精傳説
相傳,黃埠墩中住着一條黃鱔精。有一天,它變作一個年輕的後生,來到河畔一棵大樟樹下讀書。事也湊巧,這天王母娘娘的四女兒彩雲路過此地,正好看見他在低頭讀書,便仔細端詳起來,越看越覺得可愛。於是她抽下腰間的絲絹,朝下扔去,以表愛慕之情。黃鱔精忽見空中飄落一條絲帕,連忙起身接住,只見上面繡着一個體態輕盈、豐豔動人的姑娘。尤其是看着迎面而來的美人,不禁喜出望外,於是上前傾吐思念之情兩人互生愛慕,一起生活了一年。可惜後來此事被天庭知曉,便由張天師將黃鱔精壓在小島底下,動彈不得。
這小島西端住着幾户窮苦人家。一天早晨,村民張老頭提着一隻吊桶,來到村中古井旁,放桶提水。當他把桶剛放到井裏,就聽見一陣哀求聲從井底發出,問明情況後,張老頭答應每天送幾條魚給他,讓他保命。黃鱔精感激不盡,聲稱要報答。
第二年夏天,無錫大雨如注,河水猛漲,氾濫成災,把周圍兩岸的田地房屋都淹沒了,唯有這河心的小島安然無恙。島上的居民都説,多虧了黃鱔精的保護,才會躲掉此災此難。後來,人們覺得這座島有靈氣,就取名叫做“黃埠墩”了 [1] 
黃埠墩 黃埠墩
  • “永不沉沒”傳説
黃埠墩有“洪水淹不沒,水枯不見底”之説。有老人回憶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很長時間內,無錫所遭遇的幾次大雨中,比如1949年、1954年、1979年的大雨,黃埠墩都是安然無恙的,城中哪怕漫了馬路,但是因為水位的關係,大水連島上建築的門檻都碰不到。而這一原因在於,當時無錫城中內河的水道與運河沒有連通。城中的水不會排到運河中,使得運河的水位基本是保持平穩的,所以一直以來黃埠墩是沒有被淹沒的 [1] 
事情的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當時,為了解決城中的防洪排澇問題,就開始在內河和運河之間建設調節水閘,遇到大雨天氣時,就將城中積水排到運河中。這樣,使得運河水位有所上升,可是,隨着三里橋到吳橋防洪牆的建立和地面的加高,黃埠墩與四周地勢相比,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高,每到大汛期,黃埠墩都會被淹。因而,此次對黃埠墩的修繕,防汛是重點。墩的周圍創新性地設置了移動式防洪牆,汛期來臨,可根據水位變化安裝圍牆,等到汛期過去,再將圍牆拆掉 [6] 
黃埠墩 黃埠墩

黃埠墩文物價值

黃埠墩在古代是供運河中航行的人們休憩的小島,見證了運河漕運及河畔商業的發展。黃埠墩曾因三帝(吳王夫差、康熙帝、乾隆帝)、二相(黃歇、文天祥)、一青天(海瑞)登臨而聞名;其中,因文天祥曾登臨並著有《過無錫》一詩,黃埠墩也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4] 
黃埠墩在清代有較為重要的影響力,康熙帝、乾隆帝曾多次到訪黃埠墩,每次來無錫必須在黃埠墩換乘小船去惠山寺,乾隆更是把黃埠墩比作“蓬萊” [10]  。乾隆帝因喜愛黃埠墩,特在頤和園中仿照黃埠墩建有“鳳凰墩”,墩上有樓,名為鳳凰樓 [4] 
黃埠墩 黃埠墩

黃埠墩文物保護

1983年11月21日,黃埠墩被無錫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無錫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5] 
2013年5月,大運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埠墩被併入其中(文保編號:7-1973-3-009) [8] 
2014年,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文化遺產,黃埠墩被列為遺產點 [4] 
2018年12月4日,無錫市人民政府公佈黃埠墩保護範圍,其保護範圍與水墩邊界重合 [11] 
2021年12月,黃埠墩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2-3] 
黃埠墩 黃埠墩

黃埠墩參觀信息

黃埠墩地理位置

黃埠墩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運河公園以北、吳橋以南,惠山浜口中心,處於無錫老城北門外,新京杭大運河與古運河的分流處,原北塘區惠山街道北大街街道交界處。黃埠墩西臨運河西路,東臨北塘大街,東南近運河公園、江尖公園,西北為吳橋、西南為蓉湖大橋,鄰錫山惠山惠山古鎮景區

黃埠墩門票信息

黃埠墩暫不對外開放,遊客可在運河公園、運河西路、北塘大街等處遠距離觀賞黃埠墩。運河公園門票免費 [6] 

黃埠墩交通信息

  • 地鐵
乘坐無錫地鐵3號線,在吳橋站下車,1號口出,後沿霞美路向西步行約450米,即到達北塘大街運河邊,可遠距離觀賞黃埠墩。
乘坐無錫地鐵2號線,在五愛廣場站下車,3B口出,後沿五愛北路、縣前西街向北步行1.3千米,到達運河公園,可遠距離觀賞黃埠墩。
乘坐無錫地鐵4號線,在惠山古鎮站下車,3號口出,後沿運河西路向北步行約1.5千米,到達運河西路大運河邊,可遠距離觀賞黃埠墩。
  • 公交
乘坐無錫公交102、29、52、603、609、70、73、81路等,在永安橋站下車,向北步行350米即到運河公園,可觀賞黃埠墩。
乘坐無錫公交57路,在古運河小區站下車,下車即可看見黃埠墩。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