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嘴白鷺

鎖定
黃嘴白鷺是鸛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別名唐白鷺、白老。 [13]  體長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身體較為纖瘦,身上的嘴、頸、腳都較長;成體在繁殖季節有細長的飾羽,後頭的冠羽長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頸飾羽呈長尖形,覆蓋胸部。全身羽毛為白色,雌雄羽色基本相同;腿為黑色,虹膜為淡黃色。幼鷺沒有細長的飾羽,嘴基本呈褐色而基部呈黃色;腿和眼先皮膚為黃綠色。 [14] 
黃嘴白鷺分佈於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朝鮮、韓國、菲律賓、馬來半島、新加坡、蘇門答臘和越南等地。在中國見於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多棲息於葦塘、池塘、水田、沼澤等濕地環境中。以魚、蝦為食,也吃一些甲殼類、軟體動物和昆蟲等。繁殖期5-7月。 [13]  成羣構巢於近海岸的岩石或樹權上。窩卵數2-4枚,卵淡藍色,孵化期25天左右,雛鳥晚成。 [15] 
黃嘴白鷺歷史上曾分佈廣泛,但19世紀末由於人們為採集其絲狀羽而進行了大量捕殺,導致數量驟減。再加上,中國沿海地區灘塗養殖業等海岸開發活動,破壞了其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導致數量減少。 [16]  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17]  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18] 
中文名
黃嘴白鷺 [1] 
拉丁學名
Egretta eulophotes
別    名
唐白鷺
白老
外文名
Chinese Egret
Swinhoe's Egret
國際瀕危等級
易危(VU) [7]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6]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鸛形目
鷺科
白鷺屬
黃嘴白鷺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單型種,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winhoe,1860

黃嘴白鷺動物學史

1976年,中國鳥類學家鄭作新報道,黃嘴白鷺在中國分佈於東北的旅順鴨綠江、山東青島、江蘇東海、沙衞山島、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島西沙羣島以及台灣等地。黃嘴白鷺曾經是南部沿海地區常見的夏候鳥,但隨着人為的干擾,棲息地的日漸縮小,黃嘴白鷺的數量也越來越少。1990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表明,1992年在中國見到143只黃嘴白鷺,在東南亞見到448只,總計591只。

黃嘴白鷺形態特徵

黃嘴白鷺是中型涉禽。體長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體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淡黃色,腿黑色。幼鳥無細長的飾羽,嘴呈褐色但基部黃色,腿和眼線皮膚呈黃綠色。繁殖季節有細長的飾羽:後頭的冠羽長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頸飾羽呈長尖形,覆蓋胸部;嘴黃色,腿黃色,繁殖臉部裸露皮膚藍色,虹膜黃褐色,嘴黑色,下基部黃色,腳黃綠至藍綠色。 [3] 
黃嘴白鷺又名白老、唐白鷺,是中型涉禽,喜食小魚和貝蝦,主要繁殖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朝鮮、韓國和我國東部沿海,平時棲息在海岸峭壁和潮間帶,並有着與其它鷺鳥混羣共域繁殖的習性,每年4月、11月,它要進行春秋兩季遷徙。 [8] 

黃嘴白鷺近種區別


黃嘴白鷺
體量
體長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
雄性體重840-1100克,雌性625-1025克;雄性體長897-981毫米,雌性820-855毫米
特徵
身體較為纖瘦,身上的嘴、頸、腳都較長;成體在繁殖季節有細長的飾羽,後頭的冠羽長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頸飾羽呈長尖形,覆蓋胸部
全身羽毛潔白;眼黃色;嘴黑色;面部及周眼皮膚呈綠色;跗蹠和腳黑色。背上、肩上披有蓑羽,長超過尾部,生殖期後蓑羽消失
圖片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
大白鷺 大白鷺

黃嘴白鷺棲息環境

黃嘴白鷺棲息於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澤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羣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羣。白天多飛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鹽田和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晚上則飛到近岸的山林裏休息。常一腳站立於水中,另一腳曲縮於腹下,頭縮至背上呈駝背狀,長時間呆立不動,行走時步履輕盈、穩健,顯得從容不迫。 [4] 

黃嘴白鷺生活習性

有結羣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羣共域繁殖的習性。4月下旬可飛到繁殖地,5月產卵,每窩2-5枚,孵化期24-26天,育雛期35-40天,10月南遷越冬。每年4月和11月進行春秋兩季的遷徙活動。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邊、鹽田或水田地中邊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頸和長腿對於捕食水中的動物顯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時候,它輕輕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裏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地用長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將食物準確地啄到嘴裏。有時也常佇立於水邊,伺機捕食過往的魚類。
叫聲:通常無聲,受驚時發出低音的呱呱叫聲。 [3] 

黃嘴白鷺分佈範圍

分佈狀況:過去分佈廣泛,現已稀少,繁殖於遼東半島、山東及江蘇的沿海島嶼。過去曾有記錄在海南島繁殖,在香港的繁殖於1980年已停止。數量下降的原因是上世紀末期人們採集其絲狀羽,但至今種羣數量尚未完全恢復。有記錄迷鳥見於東部沿海遠及河北和遼寧。遷徙時見於西沙羣島。 [3] 
分佈範圍:全球性瀕危。繁殖於北朝鮮西部沿海島嶼及中國東部、遼東半島部分島嶼。越冬主要在菲律賓,極少至婆羅洲及馬來半島 [3] 
中國分佈:於東北南部旅順鴨綠江,山東、江蘇、福建、台灣、廣東、海南 [12]  ,均為旅鳥或偶見種類。在遼寧東溝、金縣、大連、旅順(蛇島海貓島)、長海縣(廣鹿島),河南信陽、大別山北坡和淅川丹江口水庫,江蘇連雲港和蘇州以及廣西北部灣北部沿海地區,為夏候鳥;浙江温嶺瑞安、文成、洞頭、樂清,內蒙古赤峯為旅鳥。
國外分佈: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緬甸泰國,主要越冬地在菲律賓巴拉望、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印度尼西亞的佔碑及南蘇門答臘。

黃嘴白鷺繁殖方式

每年5-7月繁殖期間,黃嘴白鷺的各種奇特行為更是妙趣橫生。一般成年雄鷺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域,這個領域神聖不可侵犯,當雌鷺闖入其領域時,雄鷺會機警地伸展冠羽、蓑羽和胸羽進行威嚇,這時,雌鷺必須耐心等待。當雄鷺收縮蓑羽,表示同意雌鷺停留在其領域的邊緣時,它們之間的戀情才算拉開序幕。起初是雙方默默對視,嘴喙相碰,然後雙雙起飛,在空中長時間地比翼翱翔。待飛回落到枝頭或岩石上後,它們互相追逐,有時也會相對翩翩起舞,以此來表示彼此的愛慕和信任。雌鷺產卵後,雌雄鳥要輪班看守鳥蛋,絕不允許其他鳥類進入自己的領地。
2003年對遼寧省石城鄉形人坨黃嘴白鷺的繁殖生態進行了觀察。共發現114繁殖巢。繁殖種羣在4月中旬開始陸續遷來,繁殖時間集中在5月中旬,89%的巢產卵期在5月4日至7月2日之間,平均產卵期為5月16日(N=114)0巢主要建在灌叢底部,灌叢根部和坡面共同支撐54巢;以突出的岩石和坡面共同支撐26巢;以灌木枝幹支撐的懸空巢共13巢,此類型的巢距地面高40±24釐米;地面巢共16巢,另外3巢建在突出的岩石上。在觀察的114巢中產2枚卵為5巢(4.4),3枚卵為23巢(20.2%),4枚卵為81巢(71.1%),5枚卵為5巢(4.4),另有一巢為7枚卵;平均窩卵數為3.8±0.7枚/對,模式窩卵數為4。平均孵化期,即首枚卵產出至最後一枚卵孵出的時間為28.6±1.3d(25-31)N=42。窩卵數和產卵期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rs-0.251, P<0.01, n=114),後期繁殖的配偶對具有相對較低的產卵量。不同順序卵的孵化時間差異顯著,產卵間隔為2.Of0.6d (1-5, N=136),相鄰順序卵的出殼間隔差異顯著。雛鳥在24日齡時開始在巢周圍活動,30日齡前後能夠短距離飛翔並離巢,獨立生活在45日齡左右。營巢成功率為75%,25巢的雛鳥成活數為2.2只/巢。黃嘴白鷺的孵化行為是典型的異步孵化模式,營巢行為已經適應了當地的島嶼化裸露生境,攝影者的干擾是當前影響黃嘴自鷺種羣繁殖成功的主要原因。 [5] 

黃嘴白鷺保護現狀

黃嘴白鷺保護級別

黃嘴白鷺致危因素

黃嘴白鷺在全世界迅速減少的原因:一是沿海灘塗養殖業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對繁殖地及濕地的過度開墾和越冬地的海岸開發,使黃嘴白鷺的棲息地遭受嚴重的破壞;二是在黃嘴白鷺的繁殖產卵季節,趕海的漁民及外地遊客經常上島觀光和撿拾鳥卵,使黃嘴白鷺無法完成繁殖活動;三是19世紀末,人們採集、買賣黃嘴白鷺的絲狀羽毛,大量捕殺造成黃嘴白鷺的數量急劇減少,至今不能恢復元氣。

黃嘴白鷺發現記錄

在尖山新區(黃灣鎮)發現黃嘴白鷺尚屬海寧首次,也是海寧迄今為止發現的保護級別最高的物種。10月7日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秋季調查告一段落。這次調查,重點放在了尖山新區(黃灣鎮)及轄區裏的錢塘江灘塗區域,原本調查人員想在這個季節多發現一些猛禽類的候鳥,不想有了意外的收穫。 [8] 
2022年5月,黃嘴白鷺再次現身位於深圳市中心的福田紅樹林。 [9] 
2022年11月,有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澳頭街道大涌村旁的灘塗上偶然拍到一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嘴白鷺,它是鳥類中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鷺鳥,這也是在大亞灣境內首次發現並拍攝到該鷺鳥,經確認為非繁殖期黃嘴白鷺。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