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鹿亞科

鎖定
鹿亞科(Cervinae)是鹿科的一個亞科。是大型的鹿類,雄性有分叉的角,雌性無角,幼鹿身上多有花斑,有些種類花斑在成年後消失,有些種類則終生保留。鹿亞科包括一些著名的史前動物,其中大角鹿屬Megaloceros以角特別巨大而著稱,角間距可達3.7米,重幾乎達到50公斤。大角鹿約在一萬多年前滅絕,但也可能在某些地方延續到公元前500年左右。
中文名
鹿亞科
拉丁學名
Cervin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鹿科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鹿亞科

鹿亞科鹿亞科簡介

鹿亞科
鹿亞科(5張)
現存的鹿亞科僅有4屬(Elaphurus、Dama、Axis、Cervus)。
其中麋鹿屬Elaphurus是我國特產,角分叉比較複雜,現存僅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一種,又稱四不象鹿,野生早已滅絕,而史前時期的化石較豐富。
黇鹿屬Dama角側扁,現存兩種,分別分佈於南歐和兩伊地區。
花鹿屬Axis分佈於南亞和東南亞,原本不知道我國也產,後來發現豚鹿Axis porcinus也分佈於我國雲南南部,但現在豚鹿有可能在我國境內已經消失。
鹿亞科圖冊
鹿亞科圖冊(16張)
鹿屬Cervus是鹿亞科最大的一屬,分佈基本限於亞洲東部、南部和東南部,但是赤鹿Cervus elaphus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廣大地區和非洲西北部地中海沿岸。赤鹿分佈廣泛,不同成員有一些區別,過去也曾分成不同的種類。我國東北和北美洲的赤鹿體型較大,又稱馬鹿Cervus canadensis,其中北美洲的馬鹿是現存體型第二大的鹿。鹿屬中我國最著名的種類是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其中梅花鹿以產珍貴的鹿茸而聞名,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現在野生的梅花鹿非常稀少,有些亞種野生者可能已經滅絕;白唇鹿是我國青藏高原的特產,也是世界上的高原鹿類,比較珍貴。

鹿亞科分類介紹

鹿亞科花鹿屬

體型較小,有4種:花鹿(斑鹿)Axis axis、加島花鹿Axis calamianensis、巴島花鹿Axis kuhlii、豚鹿Axis porcinus。分佈於南亞及中南半島。
我國僅豚鹿1種,分佈於印度-恆河平原草地,我國僅見於雲南西部。體型粗壯,四肢短小,臀部鈍圓且較低,似豬,故名。體長100~115釐米,肩高60~70釐米,體重約50千克。通體淡褐色,背部夾雜淺棕色毛尖,腹部顯灰色。夏季時,脊背兩側多具不規則的灰白色斑點。棲於河岸及其沼澤濕地。常獨居,偶有兩三頭聚在一起,夜間覓食。全年可繁殖,1年1胎,每胎產1仔,壽命12~15年。由於棲息地破壞,種羣數量極少,現多存於南亞的杜德瓦國家公園和賈爾達帕拉野生動物保護園內。我國上世紀60年代後已再無記錄,直至2007年於雲南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隻剛出生幾天的雌性幼鹿,現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 

鹿亞科鹿屬

體型較大,有10種,為鹿科最大屬:馬鹿(赤鹿、白臀鹿)Cervus elaphus廣佈於歐亞大陸、北美洲和非洲西北部,有23個亞種,形態差異較大,其中生活於北美洲的北美亞種又叫北美馬鹿,體形最大,有的個體的體重超過400千克,為體型僅次於駝鹿Alces alces的第二大鹿科動物;我國大約有7~9個亞種,大多為特產亞種。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和坡鹿澤鹿)Cervus eldii分別為我國青藏高原和海南島的特有種。阿氏鹿(菲律賓梅花鹿)Cervus alfredi、菲律賓黑麂Cervus mariannus、宿氏鹿Cervus schomburgki和鬣鹿(爪哇鹿)Cervus timorensis均分佈於東南亞。沼鹿Cervus duvaucelii分佈於南亞。梅花鹿Cervus nippon分佈於東亞,以產鹿茸而聞名,現野生種羣稀少。水鹿Cervus unicolor分佈於南亞、中南半島和東南亞,喜涉水覓食水生植物。 [1] 

鹿亞科黇鹿屬

(黇讀音tiān)有2種:波斯黇鹿(美索布達米亞鹿)Dama mesopotamica分佈於中亞。黇鹿Dama dama分佈於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體長140~160釐米,肩高90~100釐米,體重60~85千克,雌鹿略小。毛黃褐色或赤褐色,有白色條紋,多具斑點,似梅花鹿;角上部扁平或呈掌狀;尾略長。棲息於混雜林地和草地,羣居,多時可達150頭。 [1] 

鹿亞科麋鹿屬

僅1種,即麋鹿(四不像)Elaphurus davidianus,“頭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體長約2米,肩高1米以上,尾長,尾端下垂到腳踝;冬毛長呈灰棕色,夏毛紅棕色,頸部有1條黑褐色縱紋延伸到體背前部,頸下有黑褐色長毛;雄性有角,角分兩枝,每枝2杈,每杈又分一些小杈。性喜水,善游泳。由於至蹄寬大,側蹄亦能着地,適於在雪地和泥濘地上活動。以青草、樹葉、水生植物為食。6~8月發情。懷孕期約10個月,次年5月左右產仔。3000年前曾分佈於我國黃河流域,後已野外滅絕;至清代北京南海子(南苑)曾殘存飼養一種羣,遭八國聯軍破壞後全部死亡,但有少數流落國外,並形成一定種羣;1956年開始從英國烏邦寺陸續進行重引入,養在北京、江蘇的麋鹿苑和其他動物園中。現全世界已有2000餘頭。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