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唇鹿

鎖定
白唇鹿(學名:Cervus albirostris):是鹿科、鹿屬動物。體型高大,體長為100-210釐米,肩高120-130釐米,尾巴是大型鹿類中最短的,僅有10-15釐米,體重130-200千克。頭部略呈等腰三角形,額部寬平,耳朵長而尖,眶下腺大而深,十分顯著,可能與相互間的通訊有關。最為主要的特徵是,有一個純白色的下唇,因白色延續到喉上部和吻的兩側,所以得名,通體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無絨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別。在臀部尾巴周圍有黃色斑塊,因此當地人也稱它為“黃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幹扁平,故也稱其“扁角鹿”。 [4] 
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動物,棲息地海拔約在3500-51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針葉林和高山草甸。它們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集羣方式活動,羣體的規模因季節和棲息環境的差異而不同。有垂直移動和水平遷移的習性。10-11月發情,翌年5-6月產仔,每胎1-2仔。僅在中國有分佈,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帶的高山草原地區,包括了青海、甘肅、四川西部、西藏、雲南北部五個省。 [4]  [13] 
中文名
白唇鹿
拉丁學名
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別    名
巖鹿
白鼻鹿
黃鹿
哈馬(藏語)
外文名
英文 White-lipped Deer, Thorold's Deer
德文 Weißlippenhirsch
同義學名
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Przewalski, 1883)
國際瀕危等級
易危(VU) [6]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8]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鹿科
鹿屬
白唇鹿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真鹿亞科
亞    種
無亞種 [6] 
命名者及年代
Przewalski, 1883

白唇鹿動物學史

白唇鹿是中國的珍貴特產動物,在產地被視為“神鹿”。它也是一種古老的物種,早在更新世晚期的地層中,就已經發現了它的化石。它曾經廣泛地分佈於喜馬拉雅山的中部一帶,由於古地理的影響,第三紀後期、第四紀初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以中國青藏高原為中心的地面劇烈上升,高原隆起,森林消失,所以白唇鹿的分佈範圍也向東退縮,目前分佈於甘肅、青海、雲南西北部、四川、西藏等地。 [2] 
迄今為止,這一珍貴物種在國外僅有70年代初由中國贈送給斯里蘭卡的1對和80年代初贈送給尼泊爾的1對。在中國,由於白唇鹿與馬鹿在產地上互相重迭,在四川西北部和甘肅祁連山北麓,還曾經發現過白唇鹿與馬鹿自然雜交,併產生雜交後代的情況,所以有人常誤認為它們屬於同一物種,其實它們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除了唇部為白色,眶下腺較大外,還有角的形狀很不相同。白唇鹿的角的眉叉和次叉相距相距較遠,而且次叉特別長,位置較高,而馬鹿角的眉叉與次叉相距很近。 [2] 

白唇鹿形態特徵

白唇鹿是大型鹿類,與馬鹿的體形相似,但比馬鹿略小,體長為100-210釐米,肩高120-130釐米,尾巴是大型鹿類中最短的,僅有10-15釐米,體重130-200千克。頭部略呈等腰三角形,額部寬平,耳朵長而尖,眶下腺大而深,十分顯著,可能與相互間的通訊有關。最為主要的特徵是,有一個純白色的下唇,因白色延續到喉上部和吻的兩側,所以得名,而且還有白鼻鹿、白吻鹿等俗稱。 [2] 
該物種的頸部也很長,臀部有淡黃色的斑塊,但沒有黑色的背線和白斑。冬季的體毛為暗褐色,帶有淡栗色的小斑點,所以又有“紅鹿”之稱;夏毛顏色較深,呈黃褐色,腹部為淺黃色,所以也被叫作“黃鹿”。體毛較長而粗硬,具有中空的髓心,保暖性能好,能夠抵抗風雪。雄獸肩部和前背部的硬毛還常逆生,形成“皺領”的模樣。雄獸的蹄子大而寬,較為短圓,雌獸的蹄子則較尖而窄。 [2] 
只有雄獸頭上長有淡黃色的角,角乾的下基部呈圓形外,其餘均呈扁圓狀,特別是在角的分叉處更顯得寬而扁,所以又有扁角鹿之稱。眉叉與主幹呈直角,起點近於主幹的基部。主幹略微向後彎曲,第二叉與眉叉的距離大,第三叉最長,主幹在第三叉上分成2個小枝,從角基至角尖最長可達130-140釐米,兩角之間的距離最寬的超過100釐米,分叉有8-9個,各枝幾乎排列在同一個平面上,呈車軸狀。 [2] 

白唇鹿棲息環境

白唇鹿是一種生活於高寒地區的山地動物,分佈海拔較高,主要活動於3500-5100米的森林灌叢、灌叢草甸及高山草甸草原地帶,尤以林線一帶為其最適活動的生境。有垂直遷移現象,由於食物和水源關係或者由於被追獵,它們還可作長達100-200千米的水平遷移。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它們比較固定的徘徊於一座水草灌木豐盛的大山周圍。是棲息海拔最高的鹿類,那裏氣候通常十分寒冷,從11月至翌年4月都有較深的積雪。 [2]  [4] 

白唇鹿生活習性

喜歡在林間空地和林緣活動,嗅覺和聽覺都非常靈敏。由於蹄子比其他鹿類寬大,適於爬山,有時甚至可以攀登裸岩峭壁,奔跑的時候足關節還發出“喀嚓、喀嚓”的響聲,這也可能是相互聯繫的一種信號。它還善於游泳,能渡過流速湍急的寬闊水面。 [2] 
羣體通常僅為3-5只,有時也有數十隻、甚至100-200只的大羣。羣體可以分為由雌獸和幼仔組成的雌性羣、雄獸組成的雄性羣以及雄獸和雌獸組成的混合羣等三個類型,雄性羣中的個體比比雌羣少,最大的羣體也不超過8只,混合羣不分年齡、性別,主要出現在繁殖期。白唇鹿夏季基本上在高山草原上度過,冬季要避開積雪多的高山草原而向灌木林移動。但是由於青藏高原草場的近80%是犛牛、綿羊、山羊的放牧地,所以,為了避開與這些家畜和牧民的接觸,白唇鹿出現了季節性的移動,來到家畜到不了的海拔5000米以上甚至更高的地域,以及湖中的島嶼、被濕地包圍着的地域以及懸崖上的草地等地方。 [2] 
冬季則遷移到海拔較低的草地。它的食物主要是草本植物,特別是草熟禾、苔草、珠芽蓼、黃芪等,也吃山柳、高山櫟等樹木的嫩芽、葉、嫩枝和樹皮,食物種類多達80種以上。主要在早晨和黃昏時覓食,也有舔食鹽分的習慣,尤其是春季和夏季。它在野外的天敵有豺、狼和雪豹等。 [2] 

白唇鹿分佈範圍

青藏高原特有種,分佈青海、甘肅及四川西部、西藏東部。四川分佈自南坪向南至汶川,向西經寶興、九龍至木裏一線的川西北青藏高原延伸部分,約計28個縣;甘肅分佈於西部肅南、肅北及祁連山東部甘南瑪曲縣;青海分佈於祁連縣以西的祁連山地區到崑崙山與唐古拉山之間的玉樹州;在西藏可可西里僅分佈於東南部沱沱河沿到烏蘭烏拉山東端之間,保護區外圍通天河岸、雜日尕那等地有分佈。 [5-6] 
白唇鹿分佈圖 白唇鹿分佈圖

白唇鹿繁殖方式

通常每年10-11月是白唇鹿的發情期。此時雄獸常高聲嘶鳴,發出“眸棗(zǎo)眸”的咆哮聲,由4-5個音節構成一個連續聲,粗壯而低沉,晝夜不停,並且用蹄子或角刨動地面,在地面上打滾,往身上沾泥土。發情的雄獸沒有固定的棲息地點,四處奔走,尋找發情的雌獸。一般一隻雄獸可以佔有數只雌獸。雄獸之間的格鬥也很劇烈,常常使角折斷。雄獸在發情期間,食慾不振,幾乎不食不飲,頸部腫脹而變租,性情兇猛,完全處於興奮狀態,所以在交配期前後變得十分瘦削。 [2] 
雌獸的懷孕期為8個月,到第二年的5-7月產仔,每胎產1仔,偶爾產2仔。剛出生的幼仔全身具有斑點,1個月以後斑點逐漸消失,3歲後達到性成熟。壽命約20年。雌鹿3歲即可參與繁殖,而雄鹿一般要到5歲才能參與交配。每年長茸、脱角一次。鹿茸產量較高,是名貴中藥材。 [2] 

白唇鹿保護現狀

白唇鹿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11月17日——易危(VU)。 [6]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8] 

白唇鹿種羣現狀

白唇鹿沒有全球種羣數量的估計。該物種以低密度零星分佈,中國甘肅和青海估計約有2,000只,四川和西藏自治區有4,000只(Wu pers. comm.1990年)。Wang(1998年)估計總數量約為7,000只(Liu和Yin1993年僅假設西藏自治區內有5,800 只)。該物種通常生活在高海拔、偏遠的棲息地,並且似乎有很大的、不可預測的範圍。因此,如果不進行大量和嚴格的努力,就很難對丰度進行可靠的估計。 [6] 
在21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上半葉,有傳聞表明白唇鹿的數量可能正在增加,至少在青藏高原的某些地區是這樣(例如Harris和Loggers 2004年)。 [6] 
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加以保護,一些地區已有效地控制住了捕獵。由90年代初的不超過50頭到1997年的80-89頭。現有白唇鹿的保護區有四川新陸海保護區、甘肅鹽池灣保護區。
2003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發現白唇鹿世界最大野生種羣,總數逾5000頭。
白唇鹿分佈區域多屬牧區,而畜牧業的擴大,間接導致草場退化,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它們的活動、以及食物基地,也對種羣的分佈情況產生嚴重的影響,在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如四川盆地西緣和甘肅等山地,白唇鹿的分佈已呈島狀,社羣間缺少基因交換,遺傳逐漸衰竭,是威脅白唇鹿野外生存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保護野生的白唇鹿,中國在青海、甘肅、四川等地已經有很多飼養場進行白唇鹿的馴養,其中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養鹿場飼養最多,達到數百隻。此外,還有很多分散的飼養者。很多地方已經能夠實現放牧,不僅可以減少飼養費用,而且還能提高繁殖率。 [2] 
2020年1月,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麻絨鄉馬門村的村民拍到了一羣白唇鹿溪邊喝水休息。 [3] 
2020年5月10日,四川攝影師在該省甘孜州爐霍縣境內東日貝絨採風時,突遇百餘隻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白唇鹿,場面十分壯觀,攝影師急忙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精彩瞬間。 [1] 
2022年3月24日,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內拍攝了野生白唇鹿羣。 [7] 
2022年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寧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工作人員在青海省瑪沁縣境內的三江源地區開展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時,發現近百頭白唇鹿種羣。 [9] 
2023年5月,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拍攝到一羣白唇鹿橫向穿過雅魯藏布江。 [10] 
2023年9月消息,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無人機飛巡監測中,跟蹤拍攝到100多隻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白唇鹿集體活動,大多數為成年鹿,在高山間覓食。 [11] 
2024年2月,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鄉生態管護管理站負責人加羊多傑在境內一處黃河冰面上拍攝記錄了一段震撼的視頻畫面:超過400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遷徙行走在黃河冰面上,猶如一支列隊整齊的行軍隊伍。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