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鮮卑大都護

鎖定
鮮卑大都護,是東漢所置的管理鮮卑的最高軍政長官,或稱鮮卑都護, [15]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遼東太守祭肜招納偏何為鮮卑大都護,自此鮮卑連年向東漢朝貢, [1]  併為東漢守衞邊塞。 [9] 
漢和帝永元六年(94年),鮮卑大都護蘇拔廆協助任尚擊破北匈奴逢侯單于,被封為率眾王 [2]  同時設丞輔佐,視作漢之郡縣 [4] 
東漢政權贏得了鮮卑諸部廣泛的認同與擁護,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東漢對鮮卑的有效治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做出了貢獻。 [5] 
中文名
鮮卑大都護
成立時間
49年 [1] 
機構職能
統領鮮卑
別    名
鮮卑都護 [15] 

鮮卑大都護設立背景

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鮮卑與匈奴、赤山烏桓多次聯兵入塞,殺掠東漢官吏和百姓,光武帝下詔拜襄賁令祭肜為遼東太守。祭肜有勇力,北虜每次犯塞,常為身先士卒當先鋒,多次擊破並迫使北虜逃走。 [14]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秋,鮮卑一萬多騎兵入寇遼東,遼東太守祭肜率數千人迎擊,親自披甲陷陳,鮮卑敗逃,投水死者過半。於是,祭肜出塞追擊,鮮卑急了,都丟棄兵甲赤裸身子逃走。此戰祭肜斬首三千餘級,獲馬數千匹。從此以後,鮮卑驚恐,害怕祭肜而再也不敢窺探塞內。
祭肜擔心鮮卑與匈奴、烏桓三虜聯合犯邊,於是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祭肜派出使者招呼鮮卑,示以財利。於是,鮮卑首領偏何遣使奉獻,請求歸化祭肜接納了他們,從此鮮卑親近並依附東漢。 [3] 
東漢和帝時期的鮮卑大都護統轄範圍 東漢和帝時期的鮮卑大都護統轄範圍

鮮卑大都護歷史沿革

鮮卑大都護歸順東漢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祭肜安撫並招納偏何為鮮卑大都護,讓他招降異種,絡繹不絕地向東漢歸順。 [1] 
其後都護偏何部落各路豪強全都歸順,願為漢效力。祭肜説:“如果想立功,就去打匈奴,斬首送來我才相信你們是真心歸順。”偏何等人都仰頭向天指着心口説:“一定效力!”於是便攻打匈奴左伊秩訾部落,斬首二千多,帶着匈奴人頭送到遼東郡。此後年年攻打匈奴,總是送來人頭接受東漢賞賜。 [8]  從此匈奴衰弱,邊疆沒有外敵入侵的警報,鮮卑、烏桓一起上朝進貢。 [7]  於是光武帝便在上谷郡寧城縣設立校尉,開營府,負責領取併發放鮮卑賞賜,接納鮮卑質子,歲時互市。 [17] 

鮮卑大都護守衞漢塞

明章二帝時期的鮮卑都護 明章二帝時期的鮮卑都護
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祭肜派鮮卑都護偏何討伐赤山的烏桓部落,大敗烏桓人,斬殺其首領。自此震懾塞外,西起武威郡、東到玄菟郡之間的異族部落都來歸附東漢。 [6]  其餘的鮮卑大人全都來歸附東漢,一同到遼東接受東漢賞賜。於是明章二帝時期,鮮卑人始終保衞東漢邊塞,以至邊境無事。 [9]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春二月,漢明帝派騎都尉來苖、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各郡兵馬以及鮮卑1萬1千騎兵出塞討伐北匈奴,到了匈河水上,北匈奴皆逃走。同年祭彤去世,鮮卑每次來到京師洛陽朝賀,常到祭彤的墓地拜謁,仰天嚎哭。 [16] 

鮮卑大都護置丞輔佐

漢和帝永元年間,竇憲大破北匈奴,北匈奴單于西逃,匈奴故地盡歸鮮卑大都護。 [10]  永元六年(公元94年)十一月,任尚調動鮮卑大都護(蘇拔廆,兼任校尉) [13]  的軍隊擊破北匈奴逢侯單于,斬首1萬7千餘級;次年(95年)正月,劉肇冊立鮮卑大都護(蘇拔廆)率眾王 [2]  同時置丞輔佐,視作漢之郡縣。 [4] 
東漢和帝時期的鮮卑大都護 東漢和帝時期的鮮卑大都護

鮮卑大都護入質東漢

漢安帝永初(107—113)年間,鮮卑大人燕荔陽親至洛陽朝賀,鄧太后賞賜燕荔陽諸侯王級別的印綬,讓其在上谷郡寧城(今河北宣化市西北)通市,進行貿易,東漢王朝在其地築南北兩部質館,於是鮮卑120個部落全部派遣質子入質東漢,歸附漢王朝。 [11-12] 
永初三年(109年)南匈奴單于反叛,鄧太后派遼東太守耿夔率領鮮卑軍以及各郡兵馬與車騎將軍何熙共同出擊。到屬國故城時,南匈奴單于派薁鞬日逐王3千餘人阻擋漢兵。耿夔自擊其左,令鮮卑攻其右,南匈奴戰敗逃走,漢軍乘勝追擊斬首千餘級,殺其名王六人,獲穹廬車重千餘兩,馬畜生口甚眾。 [18-19] 
後來鮮卑有時降,有時叛,屢與匈奴、烏桓相攻擊。 [12] 

鮮卑大都護歷任都護

光武帝漢明帝時期:偏何 [1] 
漢和帝時期:蘇拔廆 [2] 

鮮卑大都護史料記載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六》:“肜又以財利撫納鮮卑大都護偏何,使招致異種,駱驛款塞。”
《後漢書·祭彤列傳》:“其大都護偏何遣使奉獻,願得歸化,肜慰納賞賜,稍復親附。”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其後都護偏何等詣祭肜求自效功,因令擊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餘級。其後偏何連歲出兵擊北虜,還輒持首級詣遼東受賞賜。”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任尚率鮮卑大都護蘇拔廆、烏桓大人勿柯八千騎,要擊逢侯於滿夷谷,復大破之……封蘇拔廆為率眾王,又賜金、帛。”
《三國志·鮮卑傳》引《魏書》:“和帝時,鮮卑大都護校尉廆帥部眾從烏桓校尉任尚擊叛者,封校尉廆為率眾王。”
《冊府元龜·外臣部·助國討伐》:“二十五年,鮮卑都護偏何等詣遼東太守祭彤,求自效功,因令擊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餘級。明帝永平元年,鮮卑都護偏何擊破赤山,斬其魁帥,持首級詣遼東受賞賜。”

鮮卑大都護歷史評價

李大龍:“鮮卑大都護應該是東漢王朝賜予鮮卑首領的封號,其實際意義則是東漢王朝承認大都護對鮮卑各部具有統治權,但受東漢王朝邊疆官吏的節制。” [20]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六》:“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公元四九年)春,正月,遼東徼外貊人寇邊,太守祭肜招降之。肜又以財利撫納鮮卑大都護偏何,使招致異種,駱驛款塞。肜曰:“審欲立功,當歸擊匈奴,斬送頭首,乃信耳。”偏何等即擊匈奴,斬首二千餘級,持頭詣郡。其後歲歲相攻,輒送首級,受賞賜。自是匈奴衰弱,邊無寇警,鮮卑、烏桓併入朝貢。”
  • 2.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永元六年立……任尚率鮮卑大都護蘇拔廆、烏桓大人勿柯八千騎,要擊逢侯於滿夷谷,復大破之。前後凡斬萬七千餘級。逢侯遂率眾出塞,漢兵不能追。七年正月,軍還。馮柱將虎牙營留屯五原,罷遣鮮卑、烏桓、羌胡兵,封蘇拔廆為率眾王,又賜金、帛。”
  • 3.    《後漢書·列傳·銚期王霸祭遵列傳》:“二十一年秋,鮮卑萬餘騎寇遼東,肜率數千人迎擊之,自披甲陷陳,虜大奔,投水死者過半,遂窮追出塞,虜急,皆棄兵裸身散走,斬首三千餘級,獲馬數千匹。自是後鮮卑震怖,畏肜不敢復窺塞。肜以三虜連和,卒為邊害,二十五年,乃使招呼鮮卑,示以財利。其大都護偏何遣使奉獻,願得歸化,肜慰納賞賜,稍復親附。”
  • 4.    《後漢書·百官志》:“率眾王、歸義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
  • 5.    東漢對鮮卑的治理研究——光武帝至和帝時期  .漢斯出版社[引用日期2023-06-18]
  • 6.    《資治通鑑·卷四十四》:遼東太守祭肜使偏何討赤山烏桓,大破之,斬其魁帥。塞外震懾,西自武威,東盡玄菟,皆來內附。
  • 7.    《後漢書·卷二十·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其後偏何邑落諸豪並歸義,願自效。肜曰:“審欲立功,當歸擊匈奴,斬送頭首乃信耳。”偏何等皆仰天指心曰:“必自效!”即擊匈奴左伊秩訾部,斬首二千餘級,持頭詣郡。其後歲歲相攻,輒送首級受賞賜。自是匈奴衰弱,邊無寇警,鮮卑、烏桓併入朝貢。
  • 8.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其後都護偏何等詣祭肜求自效功,因令擊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餘級。其後偏何連歲出兵擊北虜,還輒持首級詣遼東受賞賜。”
  • 9.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永平元年,祭肜復賂偏何擊歆志賁,破斬之,於是鮮卑大人皆來歸附,並詣遼東受賞賜……明、章二世,保塞無事。”
  • 10.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和帝永元中,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
  • 11.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安帝永初中,鮮卑大人燕荔陽詣闕朝賀,鄧太后賜燕荔陽王印綬,赤車參駕,令止烏桓校尉所居寧城下,通胡市,因築南北兩部質館。鮮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質。”
  • 12.    陳永齡;宋蜀華,金天明,李毅夫等.《民族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2-1307頁
  • 13.    《三國志·鮮卑傳》引《魏書》:“和帝時,鮮卑大都護校尉廆帥部眾從烏桓校尉任尚擊叛者,封校尉廆為率眾王。”
  • 14.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五》:“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七年(辛丑,公元四一年)匈奴、鮮卑、赤山烏桓數連兵入塞,殺略吏民;詔拜襄賁令祭肜為遼東太守。肜有勇力,虜每犯塞,常為士卒鋒,數破走之。”
  • 15.    《冊府元龜·外臣部·助國討伐》:“二十五年,鮮卑都護偏何等詣遼東太守祭彤,求自效功,因令擊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斬首二千餘級。明帝永平元年,鮮卑都護偏何擊破赤山,斬其魁帥,持首級詣遼東受賞賜。”
  • 16.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七》:“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七三年)春,二月,遣肜與度遼將軍吳棠將河東、西河羌、胡及南單于兵萬一千騎出高闕塞……騎都尉來苖、護烏桓校尉文穆將太原、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兵及烏桓、鮮卑萬一千騎出平城塞,伐北匈奴。……來苖、文穆至匈河水上,虜皆奔走……肜自恨無功,出獄數日,歐血死。……烏桓、鮮卑每朝賀京師,常過肜冢拜謁,仰天號泣。遼東吏民為立祠,四時奉祭焉。”
  • 17.    《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二十五年……帝從之,於是始復置校尉於上谷寧城,開營府,並領鮮卑賞賜、質子,歲時互市焉。“
  • 18.    《後漢書·耿弇列傳》:“永初三年,南單于檀反畔,使夔率鮮卑及諸郡兵屯雁門,與車騎將軍何熙共擊之。熙推夔為先鋒,而遣其司馬耿溥、劉祉將二千人與夔俱進。到屬國故城,單于遣薁鞬日逐王三千餘人遮漢兵。夔自擊其左,令鮮卑攻其右,虜遂敗走,追斬千餘級,殺其名王六人,獲穹廬車重千餘兩,馬畜生口甚眾。”
  • 19.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一》:“冬,十一月,以大司農陳國何熙行車騎將軍事,中郎將龐雄為副,將五營及邊郡兵二萬餘人,又詔遼東太守耿夔率鮮卑及諸郡兵共擊之。以梁慬行度遼將軍事。雄、夔擊南匈奴薁鞬日逐王,破之。”
  • 20.    楊懿,章義和.東漢王朝的治邊策略與“鮮卑”的族羣認同[J].學習與探索,2017(09):158-16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