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蝨病

鎖定
魚蝨是一種小型甲殼類水中害蟲,外形似臭蟲,俗稱水臭蟲。一般寄生在2釐米以上的魚體各部位,腹下和鰭、尾上尤多。魚蝨以其口刺刺傷魚體表組織,吸取血液體液。 魚蝨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是附着在觀賞魚體表的一種寄生蟲引起的疾病。此病常在春季發生,為魚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中文名
魚蝨病
外    形
臭蟲
俗    稱
水臭蟲。
常發時間
春季

魚蝨病病因

魚蝨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是附着在觀賞魚體表的一種寄生蟲引起的疾病;此病常在春季發生,為魚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魚蝨病病原體

魚蝨病
魚蝨病(5張)
魚蝨是一種小型甲殼類水中害蟲。外形似臭蟲,俗稱水臭蟲。體透明青白色,體長3-5毫米,背甲寬3.1-3.7毫米。一般寄生在2釐米以上的魚體各部位,腹下和鰭、尾上尤多。魚蝨以其口刺刺傷魚體表組織,吸取血液與體液。由於它體色透明,寄生在魚身上時,隨着魚色而變化其體色,不仔細觀察不易發現。

魚蝨病傳染途徑

魚蝨是即可牢固地附着在魚體上,又能隨時在水中自由遊動的蟲體。它可以任意轉移到另一條魚體上,也可順水漂游尋找寄主。魚蝨生存在河溝、水坑中,5-8月為繁殖的旺盛期。飼養者到河溝、水坑中撈取水蚤(魚蟲)時,一些魚蝨的卵或幼體也隨着水蚤一起被撈回。喂餌時如不注意發現而投入魚池,就會造成蝨害。有的魚場將魚投放在河湖或大水坑中採用網欄或網箱飼養,魚蝨順水遊動鑽進網眼附着於魚體上;有的在往魚池(盆)中栽放水草之前,未對採集的水草消毒檢查,依附在水草上的蝨卵在金魚池中得到繁殖而造成蝨害。

魚蝨病症狀

魚蝨病
魚蝨病(4張)
魚體有魚蝨寄生時,因為魚蝨破壞魚體表組織而有疼痛感,呈現出極度焦躁不安,或躍於不面,或急劇狂遊,百般掙扎,翻滾等現象,十分痛苦。當2-3只魚蝨寄生在金魚一側時,魚體就失去平衡,並沿池(盆)壁摩擦,企圖擦掉魚蝨,但是很難擦掉。7-8月份天氣炎熱,嚴重時魚蝨佈滿全身,魚體因毛細血管破裂而出血變紅,不斷地分泌粘液,全身被一層粘液包裹着,上面密佈着魚蝨。魚蝨以其類鋭的口刺和鋸齒狀的大顎,不斷地刺傷魚體皮膚,撕破錶皮,使血液外溢,呈鮮紅血斑,再以口管吸食,口刺分泌的毒液對魚體產生強烈的刺激。由於魚蝨能在魚體表面自由爬行,活動範圍很廣,給魚造成很多傷口,又使魚體發炎潰瘍,致使病菌侵入和繼發水黴菌感染,病魚無力遊動,懶於攝食,從而加速死亡。

魚蝨病防治方法

個別魚體發現少量魚蝨時,可用鑷子夾去,魚體出血的地方塗抹紅汞或紫藥水。魚蝨在繁殖的旺盛季節裏,非常容易隨投餌而帶進魚池,為此,要經常用3%的氯化鈉(食鹽)溶液浸泡魚體15分鐘(20℃時),魚蝨最怕鹽水,一遇鹽水立即離開魚體表。再將病魚撈出檢查。對大量發生魚蝨的魚池,將病魚全部撈出,放入0.1-0.15%的晶體敵百蟲藥液中浸洗魚體2-5分鐘。魚體和魚蝨都有麻醉現象,魚蝨很快脱落,而後將魚放入清水中,很快就恢復正常。病魚的原池要徹底刷洗,用石灰或高錳酸鉀消毒後換上新水。病魚經過藥水浸洗後,仍可放回換過水的池中,並投放新鮮餌料以恢復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