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體液

鎖定
人體內的液體由水及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有機物一起構成,統稱體液。水是體液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體液廣泛分佈於機體細胞內外,細胞內液是物質代謝的主要部位,細胞外液則是機體各細胞生存的內環境。保持體液容量、分佈和組成的動態平衡,是保證細胞正常代謝、維持各種器官生理功能的必需條件。 [1] 
中文名
體液
外文名
bodyfluid,bodilyfluid。
組    成
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
含    量
約佔體重的60%
概    念
體內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

體液含量與分佈

以細胞膜為界,體液可分為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間液,通常把淋巴液腦脊液等視為細胞外液的特殊部分。正常成人體液總量約佔體重的60%,其中細胞內液約佔體重的40% ,細胞外液約佔體重的20% 。體液分佈和含量隨年齡、性別及體重不同而異。隨着年齡增長,人體體液總量逐漸減少。新生兒體液量可達體重的80% ,而老年人體液量只佔體重的55% ;由於脂肪的疏水性,肥胖者的體液量比體重相同的瘦者少;女性脂肪較多,體液量比男性的少。 [1] 

體液影響含量與分佈的因素

體液的含量和分佈隨年齡、性別和身體胖瘦而異。新生兒、嬰幼兒和兒童的體液總量分別佔體重的80%、 70%和 65%, 均高於成年人,小兒新陳代謝旺盛,而調節能力又較差,故易發生水和無機鹽代謝的失調。一般成年人體液約佔體重的 60%,而老年人的體液總量佔體重的55%左右,可見年齡愈小,體液所佔體重的百分比愈大。 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在於年齡愈小者其組織間液佔體液總量的比例較大,而細胞內液和血漿含量則差異較小,因此,老年患者較難耐受失水性疾病。不同組織含水量也各不相同。脂肪組織含水量為15%~30%,而肌肉組織含水量達75%~80%。故女性和肥胖者因脂肪組織較多, 體液含量佔體重的百分比較小,極度肥胖者體液僅佔體重的不到40%,對失水性疾病的耐受力較差。肌肉發達而脂肪組織較少的男性體液含量佔體重的百分比較大, 對失水性疾病的耐受力較好。 [2] 

體液體液中電解質

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電解質水溶液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電解質在水中可以解離成離子而帶電荷。體液中主要的電解質有 Na+、K+、Ca2+、Mg2+、Cl-、HCO3-、HPO42-和 SO42-,以及一些有機酸和蛋白質等。 [2] 

體液組成和含量

體液電解質並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在血漿、組織間液和細胞內液電解質的分佈各具特點。這對於維持各部分體液的滲透壓非常重要。 [2] 

體液分佈特點

體液 體液
體液電解質在血漿、組織間液及細胞內液分佈有以下特點: [2] 
(1)各部分體液的陽離子與陰離子摩爾電荷總量相等,故體液呈電中性。 [2] 
(2)細胞內、 外液中各種電解質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別,細胞外液中的陽離子以Na+為主,陰離子以 Cl-為主;而細胞內液中的陽離子以K+為主,陰離子以 HPO42-和蛋白質陰離子為主。 Na+、K+在細胞膜內、外分佈呈現顯著差異是由於細胞膜上存在鈉泵(Na+,K+-ATP 酶)所致。 [2] 
(3)細胞內液電解質總量雖多於細胞外液,但兩者滲透壓相等。這是因為細胞內液含大分子蛋白質和二價離子較多, 而這些電解質產生的滲透壓較一價離子所產生的滲透壓要小。 [2] 
(4)血漿與組織間液兩者的電解質組成及含量比較接近,但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遠遠大於組織間液,這是因為所有無機離子都能自由地穿過毛細血管壁,唯有蛋白質因分子大而不易通透,因而組織間液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血漿中要少得多。這對於維持血漿和組織間液之間體液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 

體液體液交換

體液血漿與細胞間液

血漿與細胞間液間水分交換的動力主要是血壓及血漿蛋白質產生的膠體滲透壓。 血管的動脈端血壓大於膠體滲透壓, 水分從血管內流向組織間隙; 靜脈端血壓降低, 膠體滲透壓相對大於血壓, 組織間水分迴流入血管。 [1] 

體液細胞內、外液

細胞內外水分交換的動力主要是細胞內外的晶體滲透壓,晶體滲透壓的大小又取決於細胞內外液中的離子和小分子物質的濃度。水分從滲透壓低處流向高處。 [1] 

體液成分對比

體液中含有多種溶質。這些溶質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分子量在幾千以下的小分子物質,如各種無機離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多肽等物,它們溶於水中形成真性溶液,故可叫做晶體物質;另一類是大分子物質,主要是各種蛋白質,它們溶於水中形成膠體溶液,故可叫做膠體物質。 [3] 

體液血漿與組織液

這兩種細胞外液被毛細血管壁隔開。毛細血管壁由單層扁平上皮構成的內皮圍成,其外有一層基膜。在電鏡下觀察,除有細胞核處較厚外,內皮一般約厚0.15~0.25μm。在細胞質中有許多直徑為 50~70nm的小泡,看來是胞飲小泡。在內皮細胞互相連接的地方,兩個內皮細胞的細胞膜相互緊密凸凹嵌合,細胞膜間相距 10~20nm,為粘合質--粘多糖類的透明質酸所填充。根據各種測定毛細血管壁通透性的實驗來估計,粘合質中有直徑為 4nm左右的小孔,除了蛋白質基本上不能通過外,血漿和組織液中的水和各種晶體物質分子皆可很容易地通過粘合質而互相交換。通過胞飲小泡也可能起少量物質轉運作用。氧和二氧化碳可擴散通過脂雙層,因而可以經內皮自由通過。 [3] 
既然水和溶於水中的晶體物質分子可以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因而,血漿和組織液中的晶體物質的成分與濃度基本相同。可是,蛋白質基本上不能通過毛細血管壁,因而,血漿中約含血漿蛋白 7g/dl,而一般組織液中只含蛋白質 1~3g/dl。由於二者的蛋白質濃度不同,血漿和組織液的電解質濃度基本相同而稍有差別。 [3] 

體液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

這兩種體液被細胞膜隔開。細胞膜的通透性遠比毛細血管壁低,而且有高度的選擇性。水、氧和二氧化碳可以自由通過細胞膜,葡萄糖、氨基酸、各種小分子代謝產物也可以通過細胞膜,而離子卻不容易通過細胞膜。 [3] 
蛋白質和糖原等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細胞膜,它們是氨基酸和葡萄糖擴散進入細胞後在細胞內合成的。細胞內液中的蛋白質濃度比細胞外液中高,一般都在 20g/dl 以上。 [3] 
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電解質成分很不相同。細胞外液的正離子以 Na+為主,而細胞內液卻以 r為主。這不但是由於離子不容易通過細胞膜,更重要的是由於細胞膜中的鈾泵不斷活動的結果。這種 Na+ 、K+不平衡的分佈是神經和肌肉等具有興奮性的物質基礎,將在下節詳述。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中的負離子成分也不相同。細胞外液中的負離子主要是 CI- ,而細胞內液中卻以有機磷酸離子(表中以 HPO42- 表示)和帶負電荷的蛋白質為主。由於後兩種負離子不能通過細胞膜且大量存在於細胞內,故細胞內液中 CI- 的濃度就很低了。細胞內液中的Ca2+絕大部分在線粒體、內質網中,胞漿中的 Ca2+濃度很低。 [3] 

體液體液平衡調節

體液及滲透壓的穩定由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體液的正常滲透壓通過下丘腦-垂體後葉-抗利尿激素系統來維持和調節,血容量則通過腎素-醛固酮系統來維持和調節。這兩個系統共同作用於腎,調節水和鈉等電解質的吸收與排泄,從而達到維持體液平衡,保持內環境穩定之目的。 [4] 

體液下丘腦-垂體後葉-抗利尿激素系統

在機體喪失水分時,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則增高,可刺激下丘腦-垂體-抗利尿激素系統,產生口渴感, 機體主動增加飲水。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使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分的再吸收加強,於是尿量減少,水分被保留在體內,使已升高的細胞外液滲透壓降至正常。反之,體內水分增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即降低,口渴反應被抑制,同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使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分的再吸收減少,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尿量增多),使已降低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升至正常。 [4] 

體液腎素-醛固酮系統

腎小球旁細胞分泌的腎素和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通過參與血容量的維持實現體液平衡的調節。當血容量減少和血壓下降時,可刺激腎素分泌增加,進而刺激腎上腺皮質增加醛固酮的分泌。醛固酮可促進腎遠曲小管對 Na+的再吸收和 K+、 H+的排泄。隨着鈉再吸收的增加,水的再吸收也增多。這樣就可使已降低的細胞外液量增加到正常。 [4] 
參考資料
  • 1.    羅蓉,韓華君.生物化學與生物學基礎: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2
  • 2.    邱烈,王文玉.生物化學: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0
  • 3.    張光明.高等醫藥院校教材 供專科中醫學專業用 生理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 4.    王子彪.外科學: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