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軒能

鎖定
結構工程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負責協助學科建設、分管研究生教育)、鋼結構研究所所長。 [1] 
中文名
高軒能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西省遂川縣 [2] 
出生日期
1962年6月10日 [1] 
畢業院校
湖南大學
同濟大學 [2]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高軒能人物經歷

1962年,高軒能出生於江西省遂川縣新江鄉大莊村。
1978年9月,高軒能考入江西工學院(現南昌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有幸成為江西省當年高考生中的二十分之一。
1991年,在同濟大學和江西工業大學完成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後,畢業獲江西工業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1994年9月考取湖南大學結構工程博士研究生,師從周緒紅院士,畢業後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6年起,先後任鋼結構教研室主任、鋼結構研究所所長、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等職務,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
1996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2] 
2003.09至 今,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2004年5月-2004年10月,任華僑大學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
2004年10月-2011年4月,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3] 

高軒能主要成就

高軒能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高軒能教授在新型環保節能裝配式輕鋼結構體系與應用研究等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其中SCI、EI收錄4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1部,獲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授權等6件。作為條文主要起草人蔘編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GB50018和地方、行業標準《沿海地區金屬屋面技術條件》DB35/T1764-2018、《拱型波紋鋼屋蓋結構技術規程》CECS167:2004等5部。 [2] 
科研項目
在冷彎薄壁型鋼結構理論及應用方面,承擔完成國家規範重點課題“冷彎薄壁槽形截面受壓構件板組穩定性及屈曲後強度研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薄壁金屬結構在複雜荷載作用下的力學行為研究”等課題4項,主要成果被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GB 50018》、行業標準《拱型波紋鋼屋蓋結構技術規程 CECS167:2004》和福建省地方標準《沿海地區金屬屋面技術條件DB35/T 1764-2018》等採納並形成規範條文。 [2] 
個人作品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 GB 50018-2002.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編制組主要成員和條文起草人之一。
2.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拱型波紋鋼屋蓋結構技術規程 CECS167:2004.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編制組主要成員和條文起草人之一。
3.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栓釘焊接技術規程CECSxxx:xxxx.編制組主要成員和條文起草人之一。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輕鋼結構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委員;全國鋼結構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房屋鋼結構分會理事、結構焊接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西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江西省力學學會理事;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版)編委等。
科研課題
1、 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薄壁型鋼混凝土結構抗火設計理論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 (2006H0030),2006-2009,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性能的型鋼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 (50478120),2005.01-2007.12,第二.
3、 福建省建設廳課題:輕鋼結構住宅體系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對策 (閩建科05-22-17),2005.07-2008.06,主持.
4、 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四期工程2×1000MW機組電除塵器鋼結構論證(LKJS20060326),2006.3-2007.3,主持.
5、 華電國際池州九華髮電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爐A列電除塵器鋼結構設計可靠性論證(LKJS20060325),2006.3-2007.3,主持.
6、 華僑大學高層次引進人才項目:薄壁金屬構件及其合理結構體系的承載性能研究(03BS406),2004.1-2006.12,主持.
7、 江西省教育廳科研課題:輕鋼結構住宅合理結構體系研究(2004),2004-2006, 課題負責人.
8、 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薄壁金屬結構在複雜荷載下的力學行為(0150022),2001.01-2003.12,課題負責人(完成)
9、 江西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鋼樑腹板的彈塑性屈曲強度研究(Q95602),課題負責人(完成)
10、國家標準重點科研課題:冷彎薄壁槽形截面受壓構件板組穩定性及屈曲後強度研究,1997年通過鑑定,國際先進水平(排名第二)
11、國家標準重點科研課題:冷彎薄壁型鋼板組穩定性與極限承載能力研究,1997年通過鑑定,國際先進水平(排名第四)
12、國家標準重點科研課題:冷彎型鋼卷邊槽型截面受壓構件板組穩定性與極限承載能力研究,1997年通過鑑定,國際先進水平(排名第四)
13、完成江鈴汽車、龍淨環保、廈門新校區等各類工程結構設計、加固、評估等工程技術服務數十項.
代表論文
1. 高軒能,週期源,陳明華.粘鋼加固RC梁承載性能的理論和試驗研究. 土木工程學報,Vol.39(8),2006:38-44
2. Xuan-Neng Gao,Ren-Hui Wang & Ming-Hua Chen. Stability Analysis of Frame Structures By FEM Using Bubble Func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ISSEYE-9,Vol.1,Fuzhou,Science Press,2006,8:174-179, (ISTP)
3. Li-Li Wu, Xuan-Neng Gao,Yong-jiu Shi & Yuan-Qing Wa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ractive Local Buckling of Arch-Shaped Corrugated Steel Roof. Steel Structures, 2006(6):45-54
4. 高軒能,吳麗麗,朱皓明.受壓波紋板組局部相關屈曲特性研究. 建築結構學報,26(1),2005:39-44(EI:05209110115)
5. 高軒能,朱皓明,王健,李琨.拱型波紋鋼屋蓋結構屈曲性能分析.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版),25(4), 2004:387-391
6. 高軒能,吳麗麗.波紋鋼屋蓋結構板件相關屈曲的試驗研究與分析.實驗力學,19(1),2004:113-119
7. Gao Xuanneng, Zou Yinsheng, Zhou Xuhong. Buckling Analysis under Combined Loading of Thin-Walled Plate Assemblies Using Bubble Functions.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00,13(2):125-133.(SCI:328VM)
8. 高軒能.鋼樑腹板彈塑性屈曲強度的試驗研究.工程力學,2000,17(5):52-57.(EI: 01015502537)
9. 高軒能,鄒銀生,周緒紅.薄壁構件幾何非線性方程及其邊界條件.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23,No.6,1996 (EI:97023543522)
10. Gao Xuanneng, etc. Post-Buckling Analysis under Combined Loading of Thin-Walled Channel Sections with Small Initial Curvature , Proc. EASEC-4,Vol.1, Seoul, Korea , Sept.,1993(ISTP)
11. Xuanneng Gao, etc. Stability bearing capacity analysis of cold-formed thin-walled arch corrugated steel roof.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ISSEYE-8),Vol.2,Xi’an , Science Press,2004,8:856-861(ISTP)
12. 高軒能等.槽形截面腹板非均勻受壓的屈曲後強度研究.力學與實踐,No.5,1993
13. 高軒能等.南昌機場航站樓曲面網架的設計與施工.建築結構,2000,30(9):31-32.
14. 高軒能等.多層建築基礎加固中的靜壓樁託承技術.建築技術,2000, 31(6):378-379.
15. 高軒能等.工字鋼樑腹板的彈塑性屈曲強度研究及其高厚比計算.鋼結構,1999,14(2):54-57.
16. 高軒能等.金屬拱型波紋屋蓋結構局部屈曲的有限元分析.《力學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83-90.
17. 高軒能等.薄壁板組結構局部相關屈曲的泡函數有限條分析.工程力學(增刊),1999, 462-466.
18. 高軒能等.板組結構局部屈曲的泡函數有限條分析.第一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2001.7
19. 高軒能等.粘鋼寬厚比和位置對加固RC梁剛度的影響.鋼結構工程研究(Research on Steel 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5,2004,08:181-186
20. 高軒能等.鋼樑腹板在純彎作用下的彈塑性屈曲強度研究,城市建設與發展研究論文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2.5

高軒能人才培養

學術交流
高軒能教授除了科研教學工作外,還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公益活動。多次受邀赴境內外講學,參與閩台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幾乎每年都要受邀赴澳門特區為都市建築與城市更新的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授課。熱心助教,積極參加校友、鄉友公益活動。 [2] 
指導學生
高軒能教授重視人才培養工作,踐行立德樹人。已指導畢業境內外碩、博士學位研究生78人。所指導的本科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屢獲校、省、國家級優秀學位(畢業)論文獎勵。 [2] 

高軒能榮譽表彰

1、 中國高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獎項目:冷彎薄壁型鋼板組穩定性與極限承載能力研究,2002.
2、 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獎項目:冷彎型鋼卷邊槽型截面受壓構件板組穩定性與極限承載能力研究,2000.
3、 湖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項目:冷彎型鋼卷邊槽型截面受壓構件板組穩定性與極限承載能力研究,2000.
4、 福建省第七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6.1.
5、 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003.12.
6、 福建省2005年度省級精品課程:鋼結構基本原理,課程負責人,2005.7.
7、 江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江西省2003年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04.02.
8、 南昌大學2001年度“十佳教師”,2002.05.
9、 南昌大學1998年度“方大教育基金獎”,1999.06.

高軒能社會任職

兼任中國土木建築學會江西省空間結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輕鋼結構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協會委員,全國鋼結構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結構焊接專業委員會理事,江西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江西省力學學會理事等。 [2] 

高軒能人物評價

高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培養人才的工作中,任勞任怨,成績突出,並獲得組織和同事信任。(遂川黨建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