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繩芝

鎖定
高繩芝(1878—1913年) 原名高秉貞,澄華街道上窖鄉人,清舉人。歷任汕頭總商會會長、汕頭民政長、全潮民政財政總長,是清末民國初期潮汕著名的華僑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高繩芝是汕頭自來水業、電燈業、電話業的創始人,是開發汕頭埠的大功臣。他同時也是一個革命黨人,辛亥革命的功臣。他思想進步,積極參與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參加並贊助丁未黃岡起義惠州起義 [3] 
本    名
高繩芝
別    名
高秉貞(原名)
所處時代
晚清 [3] 
出生地
澄海 [3]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13年12月11日 [3] 
祖    父
高楚香(高滿華) [1-2] 
父    親
高學能 [2] 
三    子
高煜 [2] 
胞    弟
高伯雨 [2] 

高繩芝人物生平

高繩芝為泰華商界巨擘高滿華之孫,大慈善家商高暉石之侄。清末與叔父高暉石配合興辦汕頭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汕頭開明電燈股份有限公司,開設機器榨油廠;在澄海首創振發織布局,引進日本新式織布機械;架設汕頭至澄海有線電話,開澄海民用電話之始。並填築海坪擴大土地,使高氏實業成為當時潮州9縣首富。
高繩芝還積極參予並贊助黃岡起義惠州起義。惠州起義一役,捐款2萬銀元辛亥革命時,他為革命大局奔走,出私財10餘萬元銀元,以充軍費。高繩芝病逝後,被批准為丁未“着花紅”烈士。為緬懷高繩芝支持辛亥革命和舉辦地方公益事業的功績,汕頭中山公園建設委員會特在園中建“繩芝亭”以紀念之。
《高繩芝先生紀念亭記》 《高繩芝先生紀念亭記》

高繩芝軼事典故

高繩芝紀念亭 高繩芝紀念亭 [1]
為了表彰高繩芝先生的業績,1928年12月23日,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第十一次常委會,林忠俊委員首先提議,“潮人高繩芝先生為潮人革命前導,辛亥革命及惠州革命兩役有功民國,可否於本園市民林區中為建一亭以垂紀念。”得到一致通過並提交籌委大會表決。1929年1月20日,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第四次執委大會上,這一提議得到全體委員通過,當次大會還決定紀念亭建築地點和建築費用交下次常委會妥議再提大會追認。一個星期後,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第十六次常務會經討論決定,高繩芝紀念亭建築地點指定為市民林區八角亭原址,建築費預定6000元,紀念亭建築圖紙交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工程部設計。 [1]  (參見:繩芝亭

高繩芝親屬成員

  • 祖父:高滿華
澄海區澄華街道上窖村的高氏,曾經和澄海陳慈黌陳氏、潮陽四序堂蕭氏並稱為近代潮汕三大氏族。這一切源自當時的澄海首富高滿華,高繩芝的爺爺,第一代高氏墾荒者,泰國中華總商會第一到第六六屆的主席。 [2] 
高氏家族原本世代為農,從高滿華開始,這個家族改變了原來的生活軌跡,也改變了汕頭人的生活。受生活所迫,高滿華帶點甜粿和水藏在船艙裏,漂泊一個多月去泰國,一開始在火礱裏面打小工。被火礱的高姓相中,娶了賢妻,吃苦耐勞經營米業20年,併成為泰國華僑史上新型火礱的首創者,事業迅速地發展起來。 [2] 
高滿華積累下來的家族事業得到了兒子們的繼承。高氏一族在泰國發跡後,一直致力於家鄉各種事業的投資和資助,到了高繩芝這一代,則發展成為汕頭民族工業的開拓者。 [2] 
  • 父親:高學能
高繩芝從小就接受非常好的教育,他和父親都曾經考中舉人,被當地人稱為父子舉人。由於較早地接受了民主思想和科學精神,決意從商。他的父親高學能在協助他爺爺的生意一段時間之後,到日本獨當一面開創事業,成為日本有名的僑商,而另外一個能夠支撐起高滿華家族企業的高學修也一直支持高繩芝在國內發展民族工業和家鄉公益,因此,高繩芝在祖輩積累的基礎上,20世紀初着力在汕頭開展民族工業 [2] 
高伯雨所著《聽雨樓隨筆》 高伯雨所著《聽雨樓隨筆》 [2]
很少人會留意到,高氏族人在文化事業上也頗有建樹。這一套共十冊的《聽雨樓隨筆》,作者高伯雨便是高繩芝的胞弟,香港著名的掌故大師。他的掌故應該説是有比較高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史價值。而且書畫領域還是溥儒高足。 [2] 
  • 三子:高煜
高氏家族的另外一個人物也留下了精彩的文化遺產,他就是高繩芝的第三個兒子高煜。根據汕頭市嶺海詩社陳琳藩先生介紹,高煜是汕頭嶺海詩社一開始創辦的18人之一,上個世紀80年年代與張華雲等提出説“潮汕不可無詩”這樣的思想創辦嶺海詩社。 [2] 
高煜題字“豐哉亭” 高煜題字“豐哉亭” [2]
汕頭市博物館前面有一個豐哉亭,是為紀念以澄海高氏為首的暹羅華僑在1922年潮汕“八二”風災之後捐資賑災的同胞深情,這三個字的書法便為高煜所作。
在高氏家族中,值得驕傲的文化界人士還有潮州箏大師、留下《高哲睿潮箏遺稿》的高哲睿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