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繩芝亭

鎖定
汕頭中山公園高繩芝紀念亭,是為紀念清末民初潮汕著名華僑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潮人革命前導”高繩芝而建。
在汕頭中山公園裏眾多的亭台樓榭中,高繩芝紀念亭可以説是最獨具風格,亦是時至今日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涼亭了。 [1] 
中文名
繩芝亭 [1] 
建造總費用
6868.64元(大洋) [1] 

繩芝亭發展歷史

繩芝亭人物背景

高繩芝,原名高秉貞,1878年出生,澄海上窖鄉人,晚清舉人。高繩芝出身僑商世家,祖父高楚香年輕時獨自到泰國謀生,首創機器動力火礱(碾米),後經艱苦創業而成鉅富。清末,高繩芝與叔父高暉石興辦汕頭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汕頭開明電燈股份有限公司,開設機器榨油廠;在澄海首創振發織布局,引進日本新式織布機械;架設汕頭至澄海有線電話,開澄海民用電話之始。並填築海坪擴大土地,使高氏實業成為當時潮州9縣首富。高繩芝還積極參與並贊助黃岡起義惠州起義。惠州起義一役捐款2萬銀元。辛亥革命時,他為革命大局奔走,出10餘萬元銀元以充軍費。高繩芝病逝後,被批准為丁未“着花紅”烈士。
高繩芝歷任汕頭總商會會長、汕頭民政長兼全潮財政總長,是清末民初潮汕著名的華僑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可惜的是,在汕頭埠的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已初具雛形,產生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際,高繩芝卻因心力交瘁,於1913年去世,年僅35歲。 [1] 

繩芝亭建造歷程

建設中的高繩芝紀念亭 建設中的高繩芝紀念亭 [1]
為了表彰高繩芝先生的業績,1928年12月23日,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第十一次常委會,林忠俊委員首先提議,“潮人高繩芝先生為潮人革命前導,辛亥革命及惠州革命兩役有功民國,可否於本園市民林區中為建一亭以垂紀念。”得到一致通過並提交籌委大會表決。1929年1月20日,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第四次執委大會上,這一提議得到全體委員通過,當次大會還決定紀念亭建築地點和建築費用交下次常委會妥議再提大會追認。一個星期後,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第十六次常務會經討論決定,高繩芝紀念亭建築地點指定為市民林區八角亭原址,建築費預定6000元,紀念亭建築圖紙交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工程部設計。
經過近一年的時間,紀念亭建築圖紙完成設計,1929年11月16日,圖紙獲得第五十三次常委會通過,12月28日獲第十三次執委大會通過。
1930年春節過後,工程估價完成核定,施工章程、招投章程,合約及圖函等亦均準備妥當,4月18日下午召開招投會。最終,信合公司獲得投標,根據招標合同規定,工程必須於1930年5月20日動工,同年9月20日竣工,逾期1天罰銀20元,中標合同費用5270.7元。
那邊工程開建,這邊管理方亦緊鑼密鼓,準備為紀念亭匾額的題寫物色人選。經1930年5月31日籌建中山公園委員會第十八次執委大會議決,高繩芝紀念亭匾額請胡漢民院長書丹。6月3日,林修雍擬函呈時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的胡漢民先生,請其為高繩芝紀念亭題寫匾額。一個多月後,總務部報告已經收到胡漢民先生題高繩芝紀念亭橫額。不久,由鄭國潘先生撰寫的《高繩芝先生紀念亭記》亦完稿。
按合同,紀念亭應該於1930年9月竣工,但因在建築過程中,按合同使用的材料實際效果未達到設計效果,故中途常常不得不改變材料的使用,延誤了不少時間。如8月中旬,紀念亭鋪設地面,原定計劃用白麻石磚鋪砌,完工後,效果不能讓工程師滿意,只得重新改用瓷磚仔。地台原使用洋灰而未加鐵筋,為了今後地面的堅固,又追加用鐵筋。這些不僅延長了工時,亦增加了費用大洋三百多元。到了1930年12月,紀念亭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有委員提議紀念亭周圍地面應加築欄杆及灰壇。一個多月後,負責工程的黃寶潮委員又提議,灰壇改用石柱石邊,工程費用增加到704元。直到1931年4月11日,全部工程才由工程部葉工程師向第二十八次執委大會報告驗收情況,大會又追加了180元大洋,加做原有窗外三面欄杆前的台口圍欄。
最終,工程追加費用1596.94元,整座紀念亭總費用為6868.64元。故此,繩芝亭的實際竣工時間應該是1931年4月底甚至更慢。 [1] 
高繩芝紀念亭 高繩芝紀念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