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一功

(明清之際軍事人物)

鎖定
高一功(?-1651年) [1]  ,後賜名必正,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後為南明將領,陝西米脂縣城北壺蘆山(俗稱壺蘆旦)人,李自成高桂英弟。
全    名
高一功
別    名
高必正
封    號
臨朐男、郢國公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陝西米脂
逝世日期
1651年
逝世地
湖南保靖

高一功人物生平

高一功反明起義

高一功是元末陝北農民起義領袖高慶之裔,大順皇后高桂英之弟。在崇禎初年的陝北農民大起義中,高一功與其姐高氏即參加了農民起義。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李自成領兵攻打榆林時,中明賀人龍軍埋伏,農民軍被擊敗,在兵退過無定河時又逢河水暴漲,農民軍損失慘重,李自成只以兵數百渡過河去。高一功聞訊,率領所部農民軍萬餘人從固原來會合,李自成部農民軍聲勢又起,與--功合軍攻邠州。自此,高一功直隨李自成南征北戰。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月,李自成在潼關南原中明軍伏擊,拼死突圍後只與十八騎逃入商洛山中,高一功系十八騎之一。在商洛山中,李自成“晝則射獵,夜則讀書”,會合聚集被打散的農民軍,鼓勵農民軍將卒堅持鬥爭。高一功也勉勵處在困境中的農民軍將士:“昔漢沛公百戰百敗而得天下,汝等亦知之乎?”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高一功隨李自成出武關,轉戰河南、湖廣。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陽建立了政權,高一功被任命為左威武將軍,與右威武將軍馮雄各領兵三千守之。五月,孫傳庭在陝西積極備兵,準備出潼關與李自成決戰。消息傳至,李自成亦調兵遣將,撤回了在河南各地的將領,又把在襄陽的高一功等也調到軍中,以集中兵力應戰。八月,孫傳庭率領明邊兵勁旅出潼關,高一功隨農民軍主力也進入河南,參加了南陽決戰。十月,又隨李自成進軍關中。在佔領西安以後,高一功隨李過率領的農民軍後營北上,追擊叛徒高傑。高傑聞訊乘冰凍逃過黃河入山西,高一功率軍先行,一路克清澗綏德州及李自成故里米脂縣,奉命鎮守綏德。 [2] 

高一功由秦入楚

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大封功臣,高一功被封為臨朐男。李自成進軍北京,高一功留陝西,攻圍靜寧,克之。四月,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的軍情傳至陝北,高一功到榆林巡視邊關城守,部署了大順軍在陝北的防務,並將陝北主力二千調往鄖陽,一千調往保德,以鞏固大順後方。同年六月,高一功與李過一起再次來到榆林,在演武場處死了駐守榆林的制將軍、原明降將王良智,由高一功接管了榆林防務,李過率軍往守河津。十月,從陝北進攻大順政權的清軍逼近黃河防線,大順軍退守綏德,與駐守榆林的高一功互為椅角據守。十二月,清英親王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率八萬清軍取道土默特、鄂爾多斯入邊,進至榆林地區,高一功乘夜襲擊清軍蒙古營,蒙古營亂,清軍正白旗、正黃旗等部精兵來援,高一功又設伏兵,與清軍大戰,有效地阻擊了清軍。阿濟格見一功堅守的榆林一時難於攻取,怕延誤了清軍對西安的會攻,遂於三十日留下唐通姜瓖等率領降清明軍圍攻榆林,自己率領八旗主力南下攻攻綏德、延安
永昌二年(1645年)正月五日,高一功在雙山一帶抗擊來犯的清軍,十二日,又與清軍戰於長樂。十三日,李自成撤離西安,前往湖廣,高一功聞報,也於十四日退回榆林。十五日,高一功主動放棄了榆林,率軍走響水、波羅堡,在擊退了清軍的追擊後西行,至寧夏,攻陷惠安堡,大約在此期間,與李過所統領的大順軍後營各部會合,共奉大順皇后高桂英南下轉戰寧羌等地,於三月間入漢中。四月,李過率六部大順軍先發,經四川太平、東鄉、達州、夔州、新寧等處,進入湖廣的荊州府地界,尋找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主力,高一功率軍斷後。六月,高一功率三部大順軍也經夔州入湖廠,與李過等合營於西山,連破為清軍佔領的當陽、荊門州,於七月二十日包圍了荊州',攻荊州城半月餘,期間與隨李自成入湖廣的田見秀等部大順軍取得了聯繫,遂撤荊州圍,駐軍松滋,於八月間與李自敬、田見秀、張鼐劉芳亮等會師,一起推舉了李自成的繼承人,確立了大順餘部聯明抗清的大略,與南明政權代表堵胤錫達成了“合兵抗清、共建功業”的協議,並積極屯糧練兵,圖行大舉,以再創大順宏業。九月,高一功與李過、袁宗第劉體純等在新城大敗來犯的清軍,十一月間大順軍開始北伐,在連克監利、公安、石首、荊門、當陽後,高一功與李過、田見秀等一起二次包圍了荊州。
永昌三年(1646年)正月二十日,大順軍攻荊州,高一功與李過、張能、賀蘭攻北城,持續十二日,至二三日,荊州城陷落在即,大順軍前營將領田虎又扼東路,以阻擊清軍的增援,但清貝勒勒克德渾率八旗主力突然從大順軍後方——江南攻至,已與大順軍達成合兵抗清協議的南明軍放棄防區,望風而逃,將大順軍完全暴露在清軍的攻擊之下。沒有防備的大順軍遭到了清軍的突然襲擊,在荊州城中堅守的清軍也乘機出城夾攻,大順軍被擊敗,死傷慘重,紛紛突圍而出,高一功也和李過等一起經過血戰,衝出了重圍,撤向湖廣西部山區。三月,南明隆武朝廷方通過接收大順軍餘部的決定,隆武帝賜李過為御營前部左軍,掛龍虎將軍印,為李過改名為李赤心,高一功改名高必正,賜所部大順軍號為“忠貞營”,但李過、高一功等“負險山中,不奉命”。是年,隆武帝朱聿鍵為清軍俘獲被殺,永曆帝朱由榔立,以明年為永曆元年,以侯爵分封大順軍將領,但李過、高一功等率新敗的大順軍在西山休養生息,重新推舉李過為大順皇帝,稱李自成為先帝,以高桂英為太后,而後又向四川方面發展,對南明之賜受而不奉詔。
永昌五年(1648年)七月,部隊己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嚴重缺乏軍需的大順軍在李過、高一功等的率領下,以應南明巡撫堵胤錫之召的名義出夔州,一舉攻克了夷陵,然後南下,謀取長沙、嶽州。十月中旬,高一功率輕騎數百先進入常德,南明守將馬進忠“佯設酒高會,陰使人具舟渡老營東去”,盡“焚城中廬舍及瀕江船隻”,使大順軍入駐常德乃一空城,“歲飢乏食”的大順軍在李過、高一功指揮下義無反顧,先後合劉體純、袁宗第、牛萬才、張光翠等八部大順軍繼續前進,至十一月上旬連克龍陽、益陽、湘潭、湘鄉、衡山、寧鄉等地,於十一日圍攻長沙,連攻五日。大順軍攻勢猛烈,清長沙守將徐勇中箭受傷,長沙城牆崩塌,攻克在即,捷報傳至永曆朝中,永曆帝亦盛讚“李赤心、高必正等雄冠諸軍”。但南明督師何騰蛟怕大順軍攻克長沙於南明政權不利,一邊讓朝廷給李過、高一功等加升官爵(高一功被封為鄖國公),一邊令李過、高一功等率軍撤長沙圍向江西,救援在南昌起兵反清的李成棟,劉體純、袁宗第等則被調去攻寶慶,另調馬進忠等部南明軍隊攻長沙。在南明軍的處處制肘下,大順軍只得撤軍向江西,失去了進一步取得更大勝利的有利時機。 [2] 

高一功歸順南明

永昌六年(1649年)正月,清軍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的統領下反攻湖南,何騰蛟在湘潭為南明叛徒俘虜後被清軍殺害,南明政權一度收復的湖南重被清軍佔領。清軍乘勝追擊大順軍。江西李成棟這時也已兵敗身死,李過、高一功等所率領的大順軍前進已經失去了目標,回經營了兩年的湖廣西山一帶的退路也已被清軍從後方截斷,只得率領大順軍由郴州桂陽取山道轉戰入賀縣,南趨梧州,以忠貞營的名義退入了南明的後方廣西,準備“就鐵冶膠角稍治器仗”,再圖打算。當時李成棟義子李元胤執掌南明朝廷大權,朝中黨爭激烈,思明侯陳邦傅欲倚大順軍兵力“蹂兩廣”,“逼脅朝廷”,親迎大順軍至潯南,拜大順太后高桂英為母,以舅事高一功(高必正),“勸令舉兵入肇慶劫駕,並元胤軍”,高一功以大局為重,深惡其行,先是虛以委蛇,後又“奪其兵糧、馬仗遺盡”。是年,大順軍的重要領袖李過及前營大將田虎、後營張能等先後因水土不服在南寧地區逝世,高一功懷疑是陳邦傅毒害他們,不願與南明合作的左營將領劉希堯等又率軍出走,大順軍實力更弱,繼李過統領大順軍餘部的高一功、李來亨等遂決策奉永曆號令與各地南明軍共同抗清。順治七年(永曆四年,1650年)五月十三日,高一功與黨守素帶兵五千至梧州見永曆帝,坦誠上言“請身為諸將倡,以兵歸兵部,以賦歸户部,簡汰疲弱,分汛戰守,較勘功罪,則事尚可為。如因仍離析,兵雖眾,將雖尊,皇上求一卒之用尚不可得有,主臣皆陷而已”。但南明小朝廷未能接受高一功等的建議,高一功只有“太息而已”,感嘆“存亡在天,朝廷事固非吾所當與也”。
高一功在梧州住兩月,目睹南明小朝廷中吳黨與楚黨鬥爭的激烈,高一功不僅沒有捲入黨爭,還為抵制黨爭、倡導集中統一作出了努力。陳邦傅懼一功及所部大順軍,與胡執恭共謀通孫可望”,以逐高一功,在雲貴的張獻忠大西軍餘部將領孫可望遂遣使入梧州,請封王,滿朝反對而不能答,高一功召孫可望使者,“至舟次以大義責之”,並明言,“勿欺朝廷孱弱,吾兩家兵馬彼此所知,鞭弭案情,足以相當也”,“作書致可望,灑灑數千言,詞嚴義正。滇使唯唯而退,朝議遂寢”。但南明的官僚不願高一功、黨守素等參與朝政。六月,陳邦傅乘一功在梧州,“潛遣標將襲其老營”,七月,高一功知在南明朝中事不可為,又慮老營,與黨守素率軍回南寧,但永曆朝廷的官僚們仍一有機會就想打擊大順軍(忠貞營),廣州被圍,即調高一功、李來亨率領忠貞營出兵往援。李來亨奉命調兵土司,陳邦傅又暗中使其將姚登春勾結土司,以誅流賊為名襲擊大順軍。高一功、李來亨等被激怒,決定脱離南明,轉戰回師川楚邊界,重建新的根據地。 [2] 

高一功中箭身亡

在經過準備以後,大順軍及老營在一功、李來亨的率領下從十二月開始從南寧往北轉移,翌年三月過慶遠府,“由慶遠大榕江過水”,進柳州府,經羅城、融縣,五月至懷遠,沿湘桂邊界蜿蜒北上,入秋進入湘西的保靖。在保靖,大順軍餘部遭到了已經降清的當地土司彭朝柱武裝的阻擊。大順軍與彭朝柱統領的土著武裝相持長達兩月。十一月,彭朝柱命其子彭鼎率熟悉當地地形的土司武裝一萬餘人從叢林中襲擊大順軍,高一功、李來亨等率領大順軍奮起還擊,戰鬥中,高一功不幸身中毒箭陣亡,但大順軍在李來亨等的率領下終於衝出重圍,最後到達夔東,在興山周圍建立了根據地,成為以大順軍為主的西山十三家中核心部分。 [2] 

高一功主要影響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李錦(即李過)、高一功等部大順軍由陝西漢中南下,四月間經四川省太平(今萬源)、東鄉、達州夔州、新寧等處進入湖北西部山區(即西陵峽一帶)。經過短期休整後,於六月間率兵東下,佔領荊門州、當陽二城。七月二十日,李錦、李友、賀籃、高一功、劉汝魁、馬重禧、張能、田虎、楊彥昌九營會攻荊州,“填壕搭梯,扎棚挖窯,百計攻打”;清鎮守荊州副總兵鄭四維據城頑抗。大順軍圍攻了半個月,未能攻克該城。這支大順軍把老營(指隨軍家屬和輜重)安置於松滋縣草坪,兵馬分駐在湖北荊州府境到湖南澧州一帶,“橫亙三百餘里”。
八月間,原先跟隨李自成東下的大順軍餘部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袁宗第劉體純張鼐黨守素藺養成王進才、牛萬才等營雖然同明督師何騰蛟達成合作協議,卻得不到糧餉供應,處境相當困難。吳晉錫當時擔任南明衡永郴桂團練監軍,曾經向何騰蛟建議:“此輩久在行間,動則奮,靜則玩,及其鋒而用之,分路進擊,可以大有功。”何騰蛟表面上贊成他的意見,實際上卻採納了長沙道傅上瑞的主張,“以餉絀難之”。田見秀、袁宗第等部既然在湖南站不住腳,又聽説李錦、高一功等部已由四川東下湖北,於是決定移軍北上。除了郝搖旗、王進才二部留在何騰蛟麾下外,東路大順軍主力都移營北上,“袁宗第及田、高諸部落奪舡而行,長沙之舡頓盡”,在駐於嶽州的馬進忠部接應下轉入荊州地區。這樣,東、西兩路大順軍終於會合,李錦、高一功等人才獲悉了李自成殉難的詳細情形,自成的妻子高氏也轉入李錦(自成和她的侄兒)、高一功(高氏之弟)營中。
參考資料
  • 1.    莊漢新,郭居園.中國古今名人大辭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610頁
  • 2.    黃衞平.《大順史稿》: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293-297頁